《都柏林人》读后感

        [《都柏林人》读后感]
           
乔伊斯曾经说《都柏林人》的创作宗旨:“是要为我国的道德和精神史写下自己的一章”,《都柏林人》读后感。但我以为,通过乔伊斯那敏锐的观察力揭示出来的有关都柏林人的精神状况,也可以说是全人类,尤其是现代社会人的精神状况。比如,《妹们》和《圣恩》所暗示的天主教信仰衰落的事实既是都柏林存在的现象,也是整个世界现代化过程中,人类思想世俗化过程中相伴随的现象。而《一小片阴云》里那个被上司侮辱的小职员不正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被资本所压迫的人的一个缩影吗?还有《痛苦事件》,那个保持自身独立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大概在所有自有知识分子的脑海中都能窥见相似的痕迹。总之,生长于都柏林的乔伊斯,在其作品中无疑会带有周围环境影响的痕迹,但是我们决不能将《都柏林人》仅仅担当做一部地域性的小说。从一种以人为出发点的视角去阅读,无疑将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启示。
《妹们》
以一个现代主义风格浓厚的段落开头。直接切入叙事者的意识流。向读者有限地透露出佛林神父的信息。接着便是叙事者从其姑父、姑母和老柯特那里听来的对话。从众筛选出一条小而重要的信息:佛林神父死了。然后,叙事者自己夹叙夹忆起自己跟佛林神父的交情。但叙事者同他的姑母拜访居丧之家时,佛林神父的形象由他的亲人描述。从中,我们了解到了佛林神父的死因:因为打碎圣杯而积郁而死。结尾处提到众人看见佛林神父独自忏悔都认为他有毛病。这一细节似乎暗示着作者对都柏林人天主教信仰沦丧的忧虑。
死人是不会说话和行动的。只有透过他人的嘴,我们才能了解都一个逝去的人的形象。因而,整篇小说就像是一个关于佛林神父的间接描写,通过众人的回忆,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的形象油然而生!
《一次遭遇》
乔伊斯对人类内心的观察是极其敏锐的。这种敏锐表现在小说的最后一句话中:“他跑过来像是救我似的。而我却觉得懊悔;因为我内心总有些瞧不起他。”当小说中的叙事者“我”不愿意同一位老者继续交谈却无计逃脱时,拯救者出现了,可这个帮了“我”大忙的人却曾被“我”瞧不起,“我”的愧疚油然而生。
《阿拉比》
一个关于男孩暗恋的故事。小说起先着力刻画男孩心中无法遏制的爱火。接着着力渲染男孩焦急的心情:因为男孩为了赢得女孩的关注,希望到女孩向往的大市场“阿拉比”走一趟,可是原本答应给男孩路费的姑父确迟迟没有回家。最后,男孩拿着姑父的钱,赶在“阿拉比”关门前游览了市场。可是,当大厅灭灯之后,男孩对自己的幼稚和虚荣感到深深的悔恨。小说的结尾是个不小的转折,许多读者在阅读小数的前两部分时可能会猜测结尾是女孩正是接受男孩的结局。他们可能觉得,小说对男孩爱火以及他在等待姑父时焦急心情的渲染是为了突出结局的幸福感。可是,乔伊斯给他们一个意想不到的峰回路转。从而,小说有惊无险地脱离了浪漫爱情故事的俗套。这也意味这小说向现实更靠近了一步。毕竟,现实很少如人们的想象那样完美浪漫。人们往往收获的不是预料中的,而是意想不到的,也就在这些意想不到中,人们成长。
《伊芙琳》苏锡常
一个女孩的私奔故事。伊芙琳,一个辛苦工作以维持家庭生计的女孩。在沉重的家庭责任和男友幸福的许诺之间,刚开始,她选择了后者。当她与男友私奔到码头时,挣扎之间,
她又选择了后者。这个故事的亮点在于,乔伊斯营造了一个巨大的转折:当读者以为女孩的心中的矛盾即将朝向一个方向时,它又决绝地转到另一个方向。从而,我们被引向有关个人自由的思考:人能够完全脱离他所身处的关系而进行自由选择吗?伊芙琳的答案是否定的。也许因为她放不下她的家人,也许因为她害怕脱离家人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赛车以后》横结肠
青年人花天酒地的生活是有害的。这个道理是小说通过对比暗示给读者的。小说结尾对青年人的赌博的描写暗示了赌徒们的虚荣——反面教材;正面教材则是那个没有参加赌博但告诉赌徒们天亮了的匈牙利人。
《两个浪汉》
在小说中,乔伊斯展示了他暗示和“卖关子”的能力。当科尔利告诉莱尼汉,自己将要去与一位年轻女子约会时,也勾起了读者对于男女关系进展的好奇。可是,接下来一大段故事叙述的全是莱尼汉独自活动的所见所闻——作者故意不去提及科尔利与年轻女子的发展——他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读后感《《都柏林人》读后感》。到了的最后,小说也没有明说科尔利是否成功,而是通过展示科尔利手中的一枚小金币做出暗示。
《公寓》氮气冷却系统
一个单身汉沦陷的故事。小说从一个不同寻常的视角审视了婚姻的形成:即有些婚姻并非是基于纯洁的自愿,而是算计和伪装协作的结果。小说通过分别描述穆尼太太和女儿帕丽揭示出了女人狡猾的内心。其中,对帕丽的描写最为精彩,小说结尾处,“她耐心等待着,几乎是欢欢喜喜,毫无惊恐之状,他的回忆渐渐变成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也忘记了她等待着什么。”“‘下来,亲爱的。多伦先生想跟你谈谈。’这时候,她记起了一直在等待着什么。”——乔伊斯细腻地把握了女性心理的微妙变化。
《一小片阴云》
《一小片阴云》像是《公寓》的发展,后者揭示出了即将结婚男人的不幸,而前者则揭示出了已婚男人的悔恨。为了充分表现这个不幸。乔伊斯像是为已婚男人小钱德勒设置了一个生意成功而且生活自由的朋友加拉赫。因为两人在生活上的巨大差异,小钱德勒感到相形见绌。自己的劣势的原因被归结为婚姻的束缚。劣势很快转变为沮丧。通过小钱德勒回家后的举动变现出来:他希望诗歌释怀他的苦闷。可是,也就是哪怕这么一点小小的向往自由的举动,也引来了儿子的哭泣和老婆的责骂。已婚男人无可奈何了,只能流下悔恨的
丹尼博伊尔泪水。
《何其相似》
在《何其相似》中,乔伊斯将关注视角转移到小人物的身上。小人物多收经济窘迫的困扰,也因为这个困扰,他们在工作中不得不忍受上司的压迫。当他们试图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又因为对被辞退的顾虑而备受煎熬。这些问题已经足以使人喘不过气来了,无奈又因为一些类似输掉掰手腕比赛这样偶然的事件而是自身尊严进一步受损。到头来,所有的不满只能发泄到无辜的孩子身上。这是一件世界通用的法则。
《泥土》
有关大龄未婚女人的故事,因为苦于没有伴侣,只能将关怀施与朋友和朋友的孩子。表面上维持着平静,内心却蒸腾着对爱的渴求。一言一行中总难免会泄露出心里真实的轨迹,比如眼泪和苦涩的笑。
不得不提及小说一个出彩的地方:当玛利亚被蒙住眼睛,孩子们给了她摸一堆又软又湿的东西——让她猜猜为何物——读者自然也希望知道,可是故事通篇都没有说明,只有题目
给出了答案——“泥土”。为什么使用泥土呢?也许泥土在爱尔兰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吧?或者对玛利亚具有特别的意义。虽然我不明原因,但是,借用小说题目解答故事中疑问的做法无疑是独到的。
《痛苦的事件》
在这篇小说里,乔伊斯揭示出的也许是自由知识分子身上的共性:他们竭力维持自己在思想上独立性,也就是因为这一目的,他们通常避免自己的日常生活陷于某种固定的关系。他们对社会和他人具有一定的关怀,也渴望获得精神上的交流者,但是警惕地与他人保持距离,最终只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孤独的命运。一个人的可喜之处通常也是他的可悲之处。
《委员会办公室里的常青节》
通过人物的对话,揭示出爱尔兰政治环境的恶劣。小说最具有讽刺意味的地方在于,所有丑恶的揭示,恰恰在爱尔兰最具有意义的常青节那天。
水之镜
《母亲》
一个说话犀利、令人难堪的母亲恰恰是一位竭力维护女儿权利的母亲。她的坚持,甚至能够赢得对手私下的赞许。从这一点出发,能否联想,一个竭力维护权利的人必定能够赢得甚至是对手的赞许呢?不知道乔伊斯是否在小说中埋伏此意义。
《圣恩》
我想《圣恩》最让人着迷的地方在于其隐晦的主旨:小说究竟是强调天主教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变革还是敲掉天主教为了迎合现代社会而发生了退化?我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疑问,也许跟我没有天主教信仰有关:我不了解天主教的教义以及一个信徒应有的精神状态。可如果非要我表明态度的话,我更倾向于认为小说是在嘲讽天主教因迎合现代社会而发生了退化。原因有四:1.当朋友们劝柯南先生信仰天主教时,柯南先生虽然答应参加绝大多数的宗教活动,但却坚决不拿蜡烛。这无疑表明柯南先生并没有完全接受天主教——似乎还暗示着柯南先生之所以表示愿意参加宗教活动实际上是受到朋友们的压力——友情的压力;2.小说在描写教堂里的人时,特别介绍了教徒里有放债者、选取新选议员、选举注册代理、当铺老板、谋求市长秘书处位子的人等。同时,小说还特别提到“由于柯南先生认出了一些熟悉的面孔,他渐渐觉得自在多了。”我对此的理解是,作者暗示那些人是为结交有钱
或有势的人才来到教堂的,教堂成为他们广交“朋友”的好地方。柯南先生“渐渐觉得自在”,表明他领悟到了天主教信仰和教堂的“真正用途”;3.神父在讲道时,将《圣经》某一段落做了取悦商人的解释:“耶稣基督用这句话旨在给他们一个忠告,他把那些无限崇拜财神而实是人间最不关心宗教事务的人,作为宗教生活中的典范放到了他们面前”;4.小说最后一段:“我已经能够核对过我的账目。我发现这项错了,这项也错了。但是,仰赖天主的圣恩,我决心改过所有的错误。我会把我的账目纠正过来。”这一段在表面上是神父讲道的内容之一。但是,我却猜测这一段也可以理解为柯南先生内心独白:作为推销员的他领悟到确实应该纠正自己的“账目”了。
《死者》
车险信息共享平台《死者》在《都柏林人》包含的所有小说中是篇幅最长、涉及人物最多的。我对它的猜测是:这篇小说也许是乔伊斯为了开始长篇小说写作而作的练笔。他要开始尝试处理更多的人物——他们外貌、特征、对话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因而,《死者》的主要场景设置在一间大屋子里,而屋子正开着舞会,众人来到那里狂欢,从而发生了彼此的多种交流。而在小说的最后部分,当众人离去,加布里埃尔同妻子在旅店房间独处时,作者则集中精力
描述加布里埃尔的“意识流”。而正如我们知道,乔伊斯是小说意识流写作大师级人物,他在他其后发表的小说中都延续使用了这一风格。
最后的话
或者,我们可以说,整部《都柏林人》都是乔伊斯为写作长篇小说所做的联系。而当我们从这个角度去阅读《都柏林人》时,也就是当我们从一个小说写作技巧的角度去阅读它时,我们间接地获得了理解乔伊斯其它长篇小说的钥匙。这是我从《都柏林人》中获得的最大收获。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1:56: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487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小说   故事   男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