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伊芙琳》中的“精神顿悟”及象征手法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
浅析《伊芙琳》中的“精神顿悟”及象征手法
薛万东张颢旋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精神顿悟”手法作为意识流小说写作技巧的基础和早期探索,象征手法作为乔伊斯作品中的常用技巧,对我们研究意识流小说和解读乔伊斯写作特点都具有很深的意义。全文结合时代背景,着重分析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伊芙琳》中如何运用、体现“精神顿悟”手法以及象征手法,以起到准确表达作者情感,深化主题,获得艺术性效果的作用。
关键词:詹姆斯•乔伊斯;伊芙琳;精神顿悟;象征手法
作者简介:张颢旋(1998.4-),女,汉族,籍贯江苏吴县,现就读于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128-02
引言:
詹姆斯•乔伊斯,二十世纪最伟大、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尽管大多数人对其巨著《尤利西斯》及《芬尼根的守灵夜》印象深刻,但《都柏林人》作为乔伊斯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并且是他最初对意识流及现代主义文学探索与尝试的成果,仍具有重大意义。全书由十五个故事组成,这些故事看似独立分离却又相关联。作者按照人生的四个阶段来描写形形的都柏林人和万花筒似的社会生活。[1]其目的在于通过展现都柏林人与社会的矛盾及冲突,表现爱尔兰在英国长期殖民统治下,整个国家“瘫痪”及“麻木”的社会氛围与状态。
《伊芙琳》作为全书的第四个故事,讲述一名爱尔兰少女在面对生活的巨大压力,沉重的家庭氛围时,原本选择与自己的男友弗兰克逃跑,但在经过一番极其痛苦的思想斗争之后最终选择妥协而留在故乡的故事。整篇小说主要通过对主人公的心理斗争描写,运用精神顿悟的写作手法,同时多方面运用象征手法来突出主题,使读者深切感受到作者对其祖国“现状”的讽刺及担忧。
一.“精神顿悟”手法
“顿悟”一词最初源于希腊语,属于宗教用语,在基督教中指“主显节”,字面意思是指“显现”或“为人所知”,实指耶稣曾三次向世人展现出“神性”。乔伊斯把这一宗教术语引入小说领域,他认为“顿悟是对某一事物本质的显现和领悟。[2]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已经展示出乔伊斯写作过程中对主人公心理活动变化和精神世界的着重关注及描绘。“精神顿悟”是整本小说中最突出的写作技巧。它是指通过偶然
已二酸
专解男题阎健宏的事件和所处的意外环境使人对某事有了清醒认识,并从中悟出了人生的本质。[3]尽管这一技巧还不能
称为成熟或是典型的意识流写作技巧,但这无疑为作者之后所创作的意识流小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可以说是作者对“意识流小说”的早期探索。845主板
乔伊斯的“精神顿悟”手法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精神顿悟”通常与故事的情节和小说的进展密切相关;它不是一种出乎意料的感悟,而是由人物本身的经历逐渐引发的,在获得“精神顿悟”之前主人公往往有意或无意地经历了一个心理上的准备过程。[1]《伊芙琳》中,主人公在最后展现出的“顿悟”并不是无缘无故所发生的,而是经历了一系列对往昔经历的回想所致:从房前空地上的玩耍到房间中熟悉的物品;从辛苦的工作到对父亲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感;从与弗兰克的惬意时光到母亲去世的夜晚,这些回忆被她的纠结与迷茫所牵引,一个一个的蹦出,仿佛一节一节绳索被串起而后将她紧紧捆绑。这一过程,正是作者为人物的“精神顿悟”所安排的心理准备过程。当她挣脱绳索的那一刻,也是顿悟的一刻。
第二,“精神顿悟”通常发生在人物心理变化的关键时刻,同时代表了小说的真正高潮。它是一种由作者精心策划、有意安排的艺术手法。“精神顿悟”作为小说的结尾不仅恰到好处,而且寓意深刻,耐人寻味。[1]《伊芙琳》中存在两处“精神顿悟”,一处是在她回忆起给母亲许下的承诺而后又突然想起母
亲一生悲惨的命运后——“她蓦然惊恐地站了起来。逃!她必须逃走!弗兰克会救她。”[4]从前面大部分沉静平稳的描写及回忆,到此处情绪的突然激动,十分明显地表现出主人公在一系列心理斗争之后的顿悟。而第二处“精神顿悟”则是文章的最后——“不!不!不!这不可能。她双手疯狂地抓着铁栏。在汪洋之中,她发出一阵痛苦的叫喊。”[4]虽然《都柏林人》中的“精神顿悟”往往发生在小说结尾,但不得不说《伊芙琳》中人物的两次心理转变都将小说情节引向高潮。在读者读到第一处“顿悟”时也许会认为这就是小说的结尾,但又会好奇后续的发展如何,这也体现出乔伊斯写作技巧的运用很好地吸引了读者,给读者心中带来起伏与波澜。而第二处“顿悟”与第一处完全相反,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从侧面传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正是因为爱尔兰的长期“瘫痪”,使得爱尔兰人民也处于精神瘫痪的麻木状态之下,从而造成伊芙琳面对抉择时的妥协与胆怯。尽管我们无法断定伊芙琳离开家乡后是否会有真正的“新生活”,无法断定她的离开是否是真正的“逃离”,但也可以看出其意志与思想被残酷冷漠的社会所束缚,以屈服告终。因此,两次精神顿悟形成反转又相互呼应,更加鲜明的突出主题。
第三,“精神顿悟”往往需要“客观对应物”的刺激与配合,即通过某种情境或某些事物来唤起人物的情感,使其
1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0:25: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487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顿悟   精神   小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