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过250多篇英语论文,200余篇被SCIEI收录的牛人教你如何写

国际社科三大检索投稿的体会点滴
一.中国文科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的声音不大
在自然科学领域, SCI论文中国明显地居世界较前地位;而文科发文量则大大落后,不少学者甚至对文科领域内的三检索系统都不知道。SSCI AHCISSHP是文科三大检索,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世界上最权威的社科论文大型检索工具。英文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收录全球社会科学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刊物,覆盖包括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领域(中国也有社会科学论文索引,前加了个C,即中文CSSCI)。中国大陆有1本英文期刊进入了SSCI检索。
从本人视野看,中国文科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的声音几乎是难以听到的,或者即使有时能听到,也是寥寥无几,这与国际地位极不相称。从海归成堆的八所最知名的高校发表论文被文科地理课件SSCI收录情况(2004)统计来看,如1年南大 4 /浙大6/中科大教学模型篇/上交大8篇,台湾高校考核一般认为,发表SSCI的难度比发表SCI的难度高25倍。以上资料可用百度证实。SSCI发表周期长(一般1-2年才出版),难度大,在中国大学现行科研考核体制与职称制度下,绝大多数人对这无兴趣或无能力。在国内不象SCI那样受欢迎,很少有人提及。
本人在攻读学位的特殊压力下,这几年深深体会了SSCIISSHP之旅,虽褪了一层皮,白了点发,但也小有收获,以第一作者署名的文章将被SSCIISSHP 等收录近10篇。不知本校有写SSCI的经历的同事否?笔者以为,“做研究是踏踏实实的事业,发文章是件具有策略的任务”。两者兼顾最好。有些观点和思想很有参考价值。应科研处领导盛情相邀,本人不揣冒昧写下点经验感受跟同行与兴趣者分享一下。请不客气的斧正。
二.大前提:弄明白文科研究的中国与国际区别
1.中国文科在国际上发声微弱原因。自然科学国际上很容易取得较一致的认识;有人指出文科至今未建立起一定范围内的理论与方法的共识,无法提供像自然科学那样明确的鉴定依据,即使存在社会效果,也难以用数字来显示;尤其在文化、意识等方面与中国的社会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国际大相径庭,导致价值观与判断的多种矛盾。其背后丰富的社会文化及历史背景决定了它尤其不能按照国外标准进行。
2.中国特问题。中文文科文章喜欢宏观叙事、主观定性判断,创造概念和中国特东西。这与西方那种计量方法做实证研究,要求精确描述、精确测量变量是格格不入的。 如写文章喜欢用结构体制素质,再加一个;或土地、人口等中国特政
策的东西。外国评阅人不了解中国背景,评阅人会问你,这种话,到底什么意思?肯定看得发怒了。如就是户籍两个字,本人在荷兰一杂志发文时,经历了6个评阅人,属不同国家(甚至有喀麦隆),由于文化差与研究方式差,外国评阅人不了解中国特,洋洋洒洒写了几页纸和我辩论,沟通起来困难,几页纸解释不清。还有中国人喜欢大讲意义,但老外直接切问题。这些差别没考虑清楚,文章写出来了也是白写。 
三.你的文章选题是否会Surprising一下
一些研究者都说,文章遵守: Be Novel, but Not Too Novel 。虽严肃的研究,但选题立意要象写小说。文章开场白非常非常重要,如在一大堆稿子中,introduction没吸引力没人愿意看下去,这是我的经验。“novelty of research topic”, 新意是第一要领。一篇文章的接收与否,关键是审稿人看到你的文章是否会surprising一下,如果是,你的文章就会被接收。 是否有新意,是很多刊物考虑录用的最主要出发点,特别像SSCI 这样的权威性刊物,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录用。你的文章如何从 众多的投稿中脱颖而出,这就是一个法宝。论文的标题,介绍部分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要想被检索一定要多花功夫在标题和摘要上,只要你觉得自己的观点有创新点,就不要怕不会被外文收录。“做很少人做的研究领域,做难的研究领域”。
曾智夫
四.学科杂交是出Idear法宝
杂交出良种,是一种优化机制。 要创新就要交叉学科,这可是现在大趋势。学科交叉仅仅是一个手段,交叉的目的在于从全新的角度认识问题的本质。交叉学科具有“远缘联姻”的优势: 生命力极为旺盛且能对其他交叉学科的孕育起着积极的作用。我攻学位的学校以优惠政策支持学科交叉,设立专项经费与专门的孵化基金非常有眼光。研究经济学有三条腿:数学、经济学、技术学,离了哪一条也不行。我的文章就是走“杂交学科 ”之道, 大胆“混血的结果。如第一篇把生态、 生存、计量经济学模型和经济学、农户行为理论联系起来做实证研究(empirical research)。文章关键还是思想创新。在好的英文期刊里,一般不会因为语言不好而拒绝。最多是主编看一下,觉得有些思想,打回来建议作者人proofread一下再审。而学科杂交是启迪科技人员的学术思想, 激励创造性思维能力出好思想的利器。立意定了,要阅读与了解所欲撰写的领域里所有已经发表过的文献,一步一步地出研究的点,力避喜欢宏观叙事,通过提出假设、调查研究、收集数据、建立模型、统计进行实证分析。
五.站在编辑与审稿人立场撰写推销论文
1.论文首先要过编辑部这一关。我的经验是中文进行翻译的稿子一般进不了编辑第一关。编辑短时间内作出的决定影响论文大半的命运。论文各环节都要规范,如果在几分钟内看到语言毛病,就很难送审了。哪怕英语再好,编辑一眼看出此人不懂科研“语言范式”,不是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导师一般都会说初写一定要搜集一些类似的国外高级刊物的英语论文,在这些论文中到要表达相似意思的英文句子,使用它的句型,学习其范式。也要明白语感这个东西是一辈子也学不来的。经过真正规范学术训练的人,眼睛都是很尖的。
2.按水平高一点的刊物质量标准写,向低一点的刊物上投稿。文章写成后,一定要请导师、共同作者审阅,有必要的话也可以请信誉度高的花点钱海外的编辑公司把关,提高成功率。我的几篇文章都是一个外国同行。
3 我每次投稿,要求作者提供3-5个潜在审稿人(方法是推荐国外发过与你结果、结论相似文章的作者;推荐你论文中曾引用论文的作者)。他们如何采用我不知道。一个看上去平衡的潜在审稿人列表,在编辑的眼里才是有价值的,投稿也更有可能发到作者倾向的审稿人手里。在同行评议存在很大弊端的今天,可以考虑影响同行评议,有一些技巧,但过头会成拙。
4. 引用两三篇自己的高水平论文。 编辑很有可能也会Google一下论文的作者,也就是说,建立自己在互联网上的知名度,把自己的学术简历和论文列表放在网上,都是很有必要的。在这方面,中国科研工作者做的很不够。
5.数据与内容要真实、正确。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不弄虚作假是良好的科学道德。如果让人看出虚假的东西,你会进入黑名单
六.脚踏实地,用心血浇灌
在中国现行土壤下从事人文社科领 的人要写几篇SSCI,是要准备脱一层皮。在文章动笔之前的田野调研工作历时半年,对基本概念与辨析、方法的熟悉也花了1年。文章综述是比较难的,主要是前人对某一专题做过哪些研究、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需要继续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指出对这一专题继续研究的方向。所以同时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进行了ISI Web of Knowledge文献方面的阅读,所撰写的领域里所有已经发表过的文献不管看不看得懂都要到,也过不少国内外专家交流。在心中沉淀撰写的领域,同时进行几个方向的思考,并与在你的领域内的大牛们脑力激荡,然后逐渐形成共识,才不会走错方向。占有大量资料,而且对资料要分析,去粗存精,去伪存真,高屋建瓴。有句古话: 熟读唐诗三
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特别注意精读那些英语是母语国家学者写的论文。接着指导教授坐下来谈谈自己的构想,同时与同学一起脑力激荡,与国外的朋友讨论提高你的论文质量。
整个过程慢慢磨,慢慢折腾。如第2,先投了一个1top journal3月后被不客气的拒掉。然后改投2区的一个期刊,3个月后混了一个“major revision大修就说明有戏,那就乖乖的按照评阅人的意见修改。修改后minor revision,然后又一次major revisionminor revision,然后说要我母语是英语国家的人修改语言, 不厌其烦解释一些中国特的问题。然后accepted ,接着出proof,又通知说参考文献有拼写错误,加密系统最后网上公示。全过程有6个不同国家评委,1年半左右。出版的杂志估计还要半年。投第一、二篇杂志,有英和美差别,其姓名、参考文献人名缩写等细节都必须一点点的照顾其差异。 所以写基本上一般是“干中学”,不厌其烦讨论与修改。要有心理准备,连续修改个2年至3,才有可能将一篇有学术意义的论文产生出来。比较国内学者和期刊的浮躁心态,恨不得投稿后3个月内就出版,正因为写SSCI检索论文性价比低,除非特殊的获学位压力,所以99%人都不愿写它。
与国内“人情”或“权威”充斥的不正常的期刊氛围比,SSCI还是有自己的独立性(那67
审稿人分布于不同国家)与公正性。因为主编回信经常说,我的期刊宁愿等23年也不愿意把有问题的文章登出来坏自己的名声。论文好比一棵树,内容是它的主杆和分支,叶片,这棵树植根于真才实学的沃土上。
附:国际社会科学检索投稿及注意事项
1.国际社会科学三大检索及影响因子计算简介
SSCI (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A &HCI (Art s & Humanities CitationIndex ,艺术和人文学科引文索引) 初四英语ISSHP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 ISI)创立的旨在记录和反映期刊国际上社科人文文献的收录和引证关系的检索工具。其范围几乎涵盖了人类学、行为科学、商业、地理学、经济学、教育学、资讯科学、法律、政治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及都市研究等社科领域的所有学科, 在学术界和信息情报领域范围内有较大的影响。SSCI同妹篇SCI一经出现, 立即成为文献计量学研究的有力工具。国际社会科学界已把它作为评价一个国家、机构或个人研究水平及学术影响力的主要依据。例如国内《中国人民大学核心期刊》也将列为A类期刊考核。清华大学在《清华大学文科科研量计算办法(讨论稿)》规定,SSCI和《中国社会科学》发表的论文,每篇40;
而在《新华文摘》, ISSHP收录论文,每篇30,全国学术会议5分。台湾高校考核一般认为,发表SSCI的难度比发表SCI的难度高25倍。(以上资料可用百度证实。)国内的《经济研究》也提出要尽快进入国外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
SSCI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价一个期刊的影响大小,作为期刊评价的重要指标。计算影响因子的公式:例如A刊在2008 年的影响因子=A2006-2007 年的论文在2008 年的被引次数除以A 2006-2007年的论文总数。影响因子的大小从统计学意义上是能够反映出一种期刊在本研究领域的影响程度。因子越大表明它的“影响”就越大;一篇论文的“引用次数”越多, 表明它的“影响”就越大。这种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在国际上受到了相当的重视。
2.到国际SSCI期刊投稿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其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自然科技研究声望日隆,地位明显提高,但中国文科研究在国际上发声微弱。对于自然科学来说,我们强调科学无国界。而社会科学和人文研究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彩, 难以产生比较一致的国际认同感, 注定了SSCIA &HCI 标准的应用推广较难。中国问题具有中国特,有自己的特殊性,
SSCI以美英为主的英语国家占有绝对的优势, 符合了世界强国分布的格局,强势国家对一些弱势国家存在着政治偏见。加上我国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研究在写作规范、引文规范化方面,跟国际标准存在较大差距----文献引文率非常低,减压渣油资料和数据的可靠度太差。另外中国学术期刊在国外市场太小,学者缺乏到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的自信心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动力。当然英文写作方面的困难也是很大的一个原因。在香港, 虽然大学教师的英文都应达到相当的水准, 但几个主要大学的商学院都聘有专门的English Editor 来帮助修改教师的学术论文的英文。
3. SSCI期刊投稿操作以及注意事项
1) SSCI收录论文的前提是刊载论文的期刊为SSCI源期刊,即只有发表在SSCI源期刊上的论文才有可能被收录。投稿基本步骤首先进行文献检索工作,获取最新参考资料,然后确定主题,拟定题目,再选定拟投期刊,并查这些期刊的影响因子,再查拟投刊物的投稿须知,最后根据投稿须知要求撰写学术论文。期刊可通过ISI Web of Knowledge网站(http://wwwisinetcom)查。要选择适合的期刊。在PUBMED上检索所投论文相关主题的文章主要发表在哪类期刊上,通过ISI网站查询IF,在Web of Science网站上用自带的Analyse功能对每种期刊进行分析,如最近几年收录中国作者所写论文的情况。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3:45: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465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研究   中国   文章   期刊   国际   投稿   领域   国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