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 经济发展新常态补充

1、经济发展新常态
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经济发展新常态主要有几个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 趋势性变化,提出“经济新常态”的概念,有助于理解我国经济所处的综合动态优化过程,认识到所面临的新的战略机遇、要素、条件、 方法和环境,从而有助于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切实完成转方式、调 结构的历史任务,在未来做到经济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经 济增长保持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
牟玉昌2、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关键,也是实现有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部内容外,还包括了发展理念的变革、模式的转型、路径的创新,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贯穿于经济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新常态阶段,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是实现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协调推进,由此实现的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改善的基础上,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
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经济结构的凋整主要包括调整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关系、区域的竞争互补关系等。在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转换。为此,需要加快推动以下三个转变:一是强化生产的需求导向,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二是积极发展第一、第三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
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三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健康发展,以信息化促进我国经济从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变。
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河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科技创新是提高一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方面顺应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的历史大潮,另一方面也是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形势下的必然选择,是我们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要突破口。
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能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劳动者素质以及管理创新的能力,从而使中国经济拥有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新型竞争优势,实施这一战略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所蕴藏的巨大
潜能,努力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要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是把握创新的正确方向。要跟踪全球科技发展方向,力争缩小关键领域差距,形成比较优势;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国情出发确定创新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要超前规划并加大投入,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以完成赶超甚至引领。二是强化激励,大力集聚创新人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要吸引和培育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三是建立健全创新激励体制机制,要精心设计和大力推进改革,将机构、人才、资金等组合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围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来谋划和推进,同时继续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和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四是扩大开放,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
4.强化经济金融风险防控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表明,过度负债和过度投机所引发的虚拟经济泡沫,是加剧资本主义内生性矛盾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育成长,过度负债和过度投机的风险也在增大,由此引发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间的失衡成为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与发展的重大因素。伴随着经济增速的下降,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逐步显性化,但风险总体可控。
从实体经济部门看,风险主要来自于经济增速下降和产业结构调整所引起的结构性衰退,尤其是传统产业部门的衰退风险更为明显,这也加剧了失业风险的程度。从虚拟经济部门看,风险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方面。过度债务负担和过度金融投机是当前主要的内源性风险,前者表现为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过高负债率,后者表现为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的膨胀。美元霸权和国际游资冲击是当前主要的外源性风险,它们往往结合起来引发汇率市场的剧烈波动。
以有效的经济治理和宏观调控来防控经济金融风险,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重要内容。必须看到,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国家,实体经济的良好发展前景从根本上决定了这些风险处于可控范围。逐步化解这些风险,必须建立健全各类风险防控的体制机制,标
本兼治、对症下药。一是处理好增长和转变的关系,在保证中高速经济増长的前提下有步骤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避免经济过度失速可能造成的失业及社会问题。二是改革和完善金融市场制度,强化金融市场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抑制金融投机和虚拟经济泡沫。三是建立和规范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特别要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四是改革和完善外汇管理制度,增进国际和区域金融合作机制,降低跨境金融风险的冲击力。bpr
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治理环境问题?
1.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大气染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在传统煤烟型污染尚未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以臭氧细颗粒物(PM12.5)和酸雨为特征的区域性复合大气污染日益突出。
我国拟立法禁止暴力伤医
要实施大气多污染物的协同治理,制定综合防治战略和控制对策,积极推进区域协调治理,目前,靠单个地方进行污染防治难以有效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借鉴、固化、推广北京奥运会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APEC)会议空气质量保障工作的经
验,树立区域视野,建立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和支撑技术体系,推动社会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同呼吸、共奋斗。
防治大气污染,应当坚持规划先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能源结构,加强对燃煤、工业、机动车船、扬尘等造成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推行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实施协同控制;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实行以大气环境质量保护和改善为核心的大气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鼓励和支持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适用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和支持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2.治理水污染,保护水环境
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中国干旱缺水严重,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时空分布极不平衡。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地表水资源污染严重,地下水污染正在由点状、条带状向面上扩散,由浅层向深层渗透,由城市向周边蔓延。
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原则,加强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的先导作用和刚性约束。把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有机结合起来,协调解决水资源问题。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抓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着力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加大经济手段的运用力度,明晰水权,形成水权交易市场,通过价格杠杆调控用水行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3.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
长期以来,我国土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加,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目前总的状况是小片治理理,大片加重;上游流失,下游淤积;灾害害加剧,恶性循环。土地沙漠化不断扩展,近近四亿人的生存遇到沙化的严重威胁。土壤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并且出现了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趋势,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治理水土流失,坚持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前提,优化水资源配置,合理开发、节约和保护
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坚持保护优先,退耕还林,封山禁牧,加强综合治理,做好水土资源的持续利用。向土壤污染宣战,改善土壤质量,要求充分考虑土壤环境承载力,制定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优先保护耕地土壤环境,强化工业污染场地治理,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强化科技支撑,完善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研发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技术和装备,严格目标考核,建立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
10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进而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1.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一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二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敏锐观察的结果。王友琴
三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四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2.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具有中国特的对外开放
①立足国情积极稳妥推进对外开放。
一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开放,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是逐步拓宽对外开放领域。
三是逐步建立了全球经济联系,并积极参与一系列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四是在“引进来”的同时,我国企业也在加快“走出去”。
②实现改革和开放良性互动。
③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1984美国忌讳第二部4桥矿
④坚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40: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452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经济   发展   创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