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8月 第21卷第4期JOURNALOFZHENGZHOUUNIVERSITYOFLIGHTINDUSTRY(SOCIALSCIENCEEDIT
ION) Vol.21No.4Aug.2020
  [收稿日期]2020-02-14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2019CJJ092);河南省软科学项目(182400410200)
[作者简介]薛龙(1988—),男,河南省南阳市人,郑州轻工业大学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宏观政策与企业行为。
引用格式:薛龙,郭歌,董盈.我国经济质量发展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4):76-82.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DOI:10.12186/2020.04.012
文章编号:1009-3729(2020)04-0076-07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Researchprogressandprospectofhighqualityeconomicdevelopmentin
China
关键词:新常态;
经济高质量发展;五大发展理念
薛龙,郭歌,董盈
XUELong,GUOGe,DONGYing
郑州轻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中共十九大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由此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实务界和理论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学者们主要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但尚未能形成一致的观点。未来的研究重点应从以下方面展开:首先,应持续完善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理
论框架;其次,应全面考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维性和动态性,以构建一套充分体现新时代特征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应在充分考虑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和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准确揭示各因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
67·
薛龙,等: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共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并进一步强调了要围绕促进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而协调各方面工作。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我国经济进入了提质增效的新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指向,高质量发展由此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从现有文献来看,虽然众多学者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界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学者们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还未能形成一致的观点。鉴于此,本文拟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有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并据此提出关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关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之内涵的研究
  准确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其深刻而丰富的理论内涵,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拓展。目前学界对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尚无统一的表述,从现有的研究来看,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了界定。
1.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角度界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成共识。新常态就是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换,经济结构全方位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其中,增长速度的转换表明高速增长阶段的结束,而发展方式的转换、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可以将其看作高质量发展的特征[1]。与此同时,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消费升级、需求结构变化、劳动力缺乏、收入分配不均、资源环境压力等,都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已不具备高速增长的客观条件,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需要向高质量发展转换。概括来说,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常态背景下对当前我国经济形态的时代化、精确化和具体化的描述[2]。
2.从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角度界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在新时代背景下,要解决社会主要矛盾需要把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为基本立足点,坚持质量第一,推进质量变革。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能够解决我国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而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3],也是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反映出社会供给不能很好地匹配社会需求由消费数量的扩张向消费质量的
提高这种转变,也反映出全方位和高层次的供需不匹配。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由只看重产品质量转变为全面考虑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4]。消费者需求层次上升,对于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也从“有没有”转变为“好不好”,而传统的供给结构主要重视数量规模的扩张而忽视质量的提高,供给对需求的不适应已转变为质量保障能力的不足[5]。这一问题的出现要求加快企业转型,从粗放型大规模扩张转向集约型高质量生产,从而实现有质量保证的供给,推动供给结构优化升级。王臖[6]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仅
·
·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8月 第21卷第4期
是指某一种产品或者服务的标准符合国际上的先进水平,而且指供给体系上下都要有效益、有活力和有质量。这一界定指出了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在供给侧所存在的问题,必须从供给体系出发来加以解决。这种界定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微观扩展到宏观,深化了对高质量发展内涵的认识。欧可平
3.从不同衡量口径的角度界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可以从窄口径与宽口径这两个方面来理解。
从窄口径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指一个经济体(或企业)在投入方面能够利用创新与科技进步进行资源要素的科学配置,促进效率变革,推动资源要素配置由过去的粗放型经营向集约节约型经营转变,从而显著提高资源要素的利用效率;在产出方面,可以通过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促进质量变革和动力变革,从而显著提高产出的质量和效益[7]。
从宽口径看,理解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经济范围之内,还要考虑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全面体现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发展,具有增长速度稳定和经济结构合理的特征,并能产生社会友好型和生态友好型的发展结果[8-9],是一种包容性的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和自然同步协调的发展[10]。因此,新常态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全面体现产业产品的创新性、城乡之间的平衡性、经济与其他各领域的协调性、环境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经济发展的开放性和发展成果的可共享性。
  二、关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的研究
  查阅现有文献可以发现,学者们关于如何衡量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目前尚未形成一致的观点,
而且直接给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文献也并不多。但是,通过梳理现有文献仍然可以发现,学者们主要是从两个角度来对此进行研究的:一是从效率的角度来衡量经济发展质量,并以效率的提升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标准;二是通过统计方法直接构建多维度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
1.从效率的角度来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
蔡窻[11]指出,全要素生产率是一个综合指标,其实质是反映资源配置效率,产业结构的优化、企业竞争与创新竞争所引发的资源重新配置,都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因此,全要素生产率是能够全面反映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贺晓宇等[12]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指出现代经济体系的建立可以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张月友等[13]也采用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此外,还有学者考虑到环境因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采用绿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例如,王勇等[14]采用绿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经济发展质量,并研究了如何通过环境规制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卞元超等[15]基于绿经济增长的视角,采用绿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进行衡量,并通过实证分析探究市场分割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谌莹等[16]运用绿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经济增长质量。
除全要素生产率外,也有学者从其他效率角度来衡量经济发展质量。例如,陈诗一等[17]采用劳
动生产率来衡量经济发展质量,并探讨了雾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胡苏敏等[18]通过构建生态社会效率与经济发展综合效率的测度体系,深入研究了政府创新支持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还有学者采用投入产出率和投资效率等指标来对经济发展质量进行衡量[19-20]。
·
87·
薛龙,等: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2.通过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
郑玉歆[21]指出了用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局限性,认为从宽口径来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具有多个层面的综合体系,具有系统性的特征,要求我们必须基于多维度视角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来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因此有学者通过统计学方法构建综合指标来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目前的评价指标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其一,侧重于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考察。例如,师博等[22]基于经济增长的基本面与社会成果两个维度,选取6个不同性质的指标,对我国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了测算。任保平等[23]从宏观与微观、长期与短期、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全局与局部、总量与结构等多个维度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系船柱
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经济结构、经济增长速度、创新成果质量等多个具体的评价指标。殷醒民[24]认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可以从全要素生产率、科技创新能力、人力资源质量、金融体系效率与市场配置资源机制这5个维度来建立。
其二,注重对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质量的综合考察。例如,李金昌等[25]从社会主要矛盾着手,构建涵盖经济活力、绿发展、创新效率、人民生活和社会和谐5个维度共27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来测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徐辉等[26]从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安全两大方面建立起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宋明顺等[27]从竞争质量、民生质量与生态质量3个维度并选取8个具体指标设计了宏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何冬梅等[28]从五大发展理念入手构建了包括创新、协调、绿、开放和共享5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方大春等[29]依据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将五大发展维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率进行了比较。周永道等[30]则结合“五位一体”的思想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
  三、关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从追求数量的高速增长转向追求效益的高质量增长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动力转换、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等一系列的变革。明确我国现阶段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所面临的各种影响因素,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尤为重要。
1.从要素投入角度研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
生产要素组合投入和使用方式的选择对产出效益起决定性作用,目前相关的大多数文献把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发展的质量水平所做的贡献作为选择或转换生产要素投入和使用方式的标准,且认为在一定阶段,转变生产要素的投入使用方式是增加经济效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直接原因[31]。国内众多学者还对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一致指出科技创新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32-33]。董桂才等[34]从实证角度研究了研究和发展(R&D)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R&D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呈显著正相关的结论。这表明R&D投入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动力。人力资本是指为提升劳动者的个人知识、技能和健康等素质水平而进行的有关投入和支出。在人口红利逐步消退的发展阶段,要推动人口红利逐渐向人力资本红利转变。现阶段我国仍存在人力资本结构失衡的现象,学者们普遍认为,人力资本投资能够增加人力资本存量,使劳
·
·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8月 第21卷第4期
动力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35-36]。
2.从宏观经济运行角度研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
从宏观经济运行角度来看,有效的制度安排能够把人们的责任与权利有机结合起来,促使人们积极投入生产活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发展质量[37]。杜爱国[38]提出制度优势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提升制度效率可以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为新时代背景下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制度环境方面到了突破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贸易开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扩大———促进经济发展要素的积累与效率的提高,并通过这一机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37]。邓翔等[39]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贸易开放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贸易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经济发展背景下,政府对环境污染问题更加重视,环境规制的力度与强度也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原毅军等[40]认为,环境规制能够促进绿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王勇等[14]采用中国30个省、区、市2001—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分析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在全国层面环境规制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安淑新[41
]指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直接受供给与需求、投入与产出、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国内与国外这五大关系的影响,推进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要处理好这五个方面的关系。任保平等[42]则强调我国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正确认识经济增长的数量与经济增长的质量之间的关系、稳定增长与调整经济结构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协调提升供给质量与淘汰落后产能的关系,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等多层面的关系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重视并积极处理好这些关系。
  四、总结与展望
  中共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之后,学界开始关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问题并对其展开了研究。目前学界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研究,侧重从经济发展新常态、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窄口径和宽口径等角度进行论述,虽然研究角度和侧重点不同,但大体上较为完整地廓清、界定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对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各具特的评价指标体系,但评价指标体系的不统一引发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与结果的反映不够客观和单一的问题;同时在指标体系设计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反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数据缺失、不稳定、质量低或口径变化多等问题,使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受到制约。对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目前学界的研究较少,且缺乏纵向、横向的对比研究。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较多,且各种影响因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
用机制存在差异,当前缺乏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横向对比研究。此外,我国地域广阔,各区域与城市经济发展状况不尽相同,尚未有学者对不同经济发展状况下不同区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进行纵向或横向的对比研究。
基于上述对以往研究文献的梳理,我们认为学者们未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拓展。其一,应持续丰富和完善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理论框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可以侧重于以内涵为基础的路径研究。其二,应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石油信息
·
08·
薛龙,等: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应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深层次的研究,选取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时应遵循真实性、代表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其次,应全面考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维性和动态性,构建一套充分体现新时代特征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三,应充分考虑各影响因素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和约束条件,准确揭示各因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加强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影响因素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伟民.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8(2):13.[2] 赵大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8(1):7.
[3] 赵昌文.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N].学习时报,2017-12-25(01).
轴测图
[4] 李辉.我国高质量发展中产品质量的内涵、评价及提升路径[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8(4):
37.
[5] 张立.中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进入高质量时代[J].人民论坛,2017(35):66.
[6] 王臖.以高质量发展推进新时代经济建设[J].南方经济,2017(10):1.
[7] 马晓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关键[N].经济参考报,2018-07-11(05).
[8] 张军扩.高质量发展怎么看、怎么干?[N].经济日报,2018-02-01(14).
[9] 刘志彪.强化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J].产业经济评论,2018(2):5.
[10]冯俏彬.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特征与五大途径[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1):59.[11]蔡窻.全要素生产率怎么提高?[J].商讯,2018(6):89.
[12]贺晓宇,沈坤荣.现代化经济体系、全要素生产率与高质量发展[J].上海经济研究,2018(6):
25.
[13]张月友,董启昌,倪敏.服务业发展与“结构性
减速”辨析:兼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
济体系[J].经济学动态,2018(2):23.
[14]王勇,陆凤芝.环境规制能否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6):64.
[15]卞元超,吴利华,白俊红.市场分割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绿增长的视角[J].环境经济研
究,2019(4):96.
[16]谌莹,张捷.碳排放、绿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8):
47.
[17]陈诗一,陈登科.雾霾污染、政府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经济研究,2018(2):20.
[18]胡苏敏,吴浩强.政府创新支持与经济发展质量:生态-社会效率视角的比较研究[J].经济
论坛,2019(12):5.
神探夏洛克字幕
科技进步奖[19]沈坤荣,傅元海.外资技术转移与内资经济增长质量:基于中国区域面板数据的检验[J].中
国工业经济,2010(11):5.
[20]唐毅南.中国经济真是“粗放式增长”吗: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经验研究[J].学术月刊,2014
(12):82.
[21]郑玉歆.全要素生产率的再认识:用TFP分析经济增长质量存在的若干局限[J].数量经济
技术经济研究,2007(9):3.
[22]师博,任保平.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分析[J].经济问题,2018(4):1.
[23]任保平,李禹墨.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评判体系的构建及其转型路径[J].陕西师范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105.
[24]殷醒民.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五个维度[N].文汇报,2018-02-06(12).
[25]李金昌,史龙梅,徐蔼婷.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统计研究,2019(1):4.
[26]徐辉,师诺,武玲玲,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其时空演变[J].资源科学,2020
(1):115.
[27]宋明顺,张霞,易荣华,等.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及应用[J].经济学家,2015(2):35.
·
·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44: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452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经济   发展   高质量   质量   研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