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大全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大全
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大全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语文教育和德育是密不可分的。教书、育人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学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二者之间应是密不可分、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话题,学生听起来离自己比较遥远。初中语文教材有一篇法国小说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讲的就是法国人民爱祖国的故事。课文以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法国的部分学校被迫改学德语为背景。课文是以一个爱学习的学生小弗朗士的口吻叙写的,其中有两处关于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
第一处是当小弗朗士得知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的心理描写,我在课堂上作了有感情地朗读: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念到这儿,课堂上一片寂静。我抓住这段心理描写体现小弗朗士“懊悔”的心理特点,语重心长地说:“小弗朗士是多么令人同情!他没能好好珍惜自己的学习时间,以至于后悔都来不及了,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堂课。”
我又重点朗读并讲析了第二处心理描写:“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得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问:“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老师今天讲的是最简单的部分呢?”全班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小弗朗士认真听课的原因!” “是小弗朗士出于对自己祖国的热爱!有了责任心!”……
这时,我及时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点出了课堂的重要性。“同学们!我们不该忘记历史,而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品德就是爱祖国。大家不要认为爱祖国必须是干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在民族兴亡的关头,拿打仗,保家卫国是爱国,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象征,而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从现在做起,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学好自己的母语,奋发向上,关心集体,爱护他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也是爱祖国的表现。
教这一课的时候,我就结合着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日本帝国主义在东三省建立伪满帝国,禁止中国人民学汉语的事实说给同学们。告诉他们,历史曾有过惊人的相似,请同学们看看,九父亲的脊梁一八事变之后,东北人民是如何生活的,八年的抗战,又有多少同胞惨遭涂炭。说着我给同学们播放了事先编辑好的一张张幻灯片,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在看到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时,同学们的愤怒和悲伤,有些同学甚至还用手用力地压着桌子……“难道我们真要像小弗朗士一样要到最后一课,才能幡然醒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而后悔,把自己和国家命运相联系?国家兴亡,我有责任!所以我们就从现在起,从上好每一节课起,学好汉语,学好每一学科,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才。如果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就应该明白个人和祖国的关系。”同学们深情地看着我,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读出了他们的感触和领悟。在课后的周记中,有个孩子写道:“落后则挨打,国富则民强,当我看到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冉冉升起的时候,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我真想大声高呼,中国万岁!我要为祖国的振兴而努力学习……”
语文教学中,进入课文情境,与作者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并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再加上教师紧扣现实的巧妙点拨,学生们就会水到渠成地感受到这种爱国思想。
其次,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呵护,把家长和老师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所以家长经常慨叹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可是又有多少孩子能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爱,老师的关怀呢? 七年级上册中《诫子书》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希望与谆谆教诲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家庭教育,学习本课时我让学生列举生活在农村的父母对自己的规范和希望,引导学生尽管我们的父母很普通但我们要理解、尊敬、孝顺自己的父母。
ttl
总之,语文只是渗透了德育。我们语文教师感到自豪的是:语文因其表达的艺术性丰满了德育,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含金量”;也因为表达的艺术性,语文坚持了自身的品格,在语文教学中真正体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目标。
儿童虚拟社区
第二篇: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官池初中 樊小平
德育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挖掘文中的思想教育点,
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内课外有机结合。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
语文教学要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那么如何提高语文课的德育效果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种方法。
1、名句渗透
人类历史上,曾留下过许多晶莹璀璨、光芒四射的格言,这些格言使许许多多青少年走上成功之路,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言,是人们从文学作品中挖掘、摘引、精选出来。现在语文课本所选的许多文学作品,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
以重点分析和讲解,深深打动学生的心。
《孟子》二章中,有这样的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育学生要成就一番事业,心先苦其心志不断磨练自己;如果只贪图安乐享受,那将一事无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告诉我们,治国需要人和,战争需要人和,工作和生活也需要人和。要想“人和”,先需“得道”,即多做好事,让学生明白生活的真谛。“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 难之间”是《出师表》中诸葛亮受恩于刘备而报答感恩的佳句。通过这句话让学生懂得“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文天祥笔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千古名句更是让人心动。讲到这些我进行了点播,古人尚能如此,我们该怎么办?学生早被文章
塑造的形象所感染,这样一激发,就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和思考的欲望,他们都争先恐后的发言,强烈的爱国之情顿时溢满了课堂。讲解鲁迅小说《故乡》,不仅要分析闰土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要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
2、拓展渗透
(1)、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不仅有利于知识技能多方面的积累,更有助于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们知道,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学生广泛地吸取课外书籍的丰富营养,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但书籍也有良莠不齐,而且学生的精力与时间也有限,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比如针对学生意志薄弱,经受不住困难挫折考验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的光明》,从中学习主人公不屈服于命运,以顽强的毅力迎战困难的精神;针对学生革命 理想淡化的特点,指导学生阅读小说《红岩》、《林海雪原》,学习革命先辈为正义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事实上,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不仅不会影响学习成绩,反而会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熏陶。悬臂梁挠度计算公式
(2)、专题活动
学习《最后一课》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收集赞颂祖国的诗歌、名言,举行朗诵会,用优美的文学作品去熏陶学生,加深对国家的热爱。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可以形象地说,由道德概念道德信念的道路是从行为和习惯开始的,而行为和习惯中又渗透着儿童对于所见所为事物的
深刻情感和个人态度。”
西藏历史
3、写作渗透 作文是学生心灵的窗户,写作讲评时,我引导学生朝着“阳光”、“鲜花”的方向发展,即要求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要有亮点,展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张扬个性之美。经过不断的努力,学生告别了过去的苦恼与压抑,体会到了写作的成功与快乐,大家都深刻体会到:写作就像飞鸟在湛蓝的天空中划过的那一丝灵动,自然、美丽、脱俗。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1:24: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447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语文   教学   教育   思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