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各种方式和特点

有好的,也有坏的。不过,好的似乎更多。
帝国主义侵略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被迫接受外来文化,外国在这个时候给中国带来了基督教,科学和民主共和。
基督教的传教士在中国创办了医院和学校推进了中国的教育和科学;他们在传教的同时破除中国人的封建礼仪,对中国的知识分子传播西方的民主共和思想加速封建制度的瓦解。
但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主权丧失,中国在西北和东北失去大片领土,这也是为什么义和团会在清廷的煽动下对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发动大屠杀的原因。
近代中国受到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这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决定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的重要依据。
  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产生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也是近代中国社会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mapgis6.7
  如何看待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学习研究中国近现代史首先遇到的问题,也是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历史和国情以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是大学生容易感到困惑和疑问较多的问题。国内外的某些言论曾引起一些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和迷惑。因此,认识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对于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化地给予解答,而应该将理论和历史事实相结合,进行全面、辩证的阐述和深入、具体的剖析。
  本文着重分析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理论,以及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及文化渗透的主要方式与特点。
  过去一般泛用广义的帝国主义概念,这一概念实际上包括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和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本文采用更为确切的资本帝国主义概念。
  一、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与外婆同行的理论问题
  有人曾说:现代化仓库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说:殖民主义在世界范围推动了现代化进程,还有人甚至说:没有西方的殖民侵略,东方将永远沉沦。这些人
往往还以马克思论述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和殖民主义具有语文天地网“双重使命的提法,作为自己的理论根据。
  那么如何用理论与历史统一的方法去看待这个历史问题?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的论断呢?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殖民主义的历史。15世纪,西方冒险家远渡重洋的环球旅行和随之而来的征服、掠夺,揭开了近代殖民扩张的序幕,宣告了殖民主义的产生。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主义者主要是通过海盗式的土地、财物掠夺、欺诈性的贸易和奴隶贩卖等方式,从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攫取巨额财富。而在西方实现工业革命以后,由于资产阶级要求更广阔的国外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推动了西方列强向世界急剧扩张,殖民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殖民主义者运用各种手段对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侵略,使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成为其垄断的商品倾销市场、原料供应基地和投资场所。而在19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资本输出成为殖民剥削的重要形式,瓜分世界的狂潮出现,殖民主义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由少数帝国主义强国主宰世界的
更完整的体系。可见,殖民主义的历史就是一部资本南方电视台少儿频道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压迫包括印度和中国在内的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血与火的历史
  我们再来读读马克思的几段话,领会其精神和内涵。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谈到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他说:的确,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则谈到了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他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还指出: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难道资产阶级做过更多的事情吗?难道它不使个人和整个民族遭受流血与污秽、蒙受苦难与屈辱就实现过什么进步吗?
>傅汉思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4:54: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439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