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与反思

云南歌会》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这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佚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云南的歌会》作者现代作家沈从文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自然、人、艺术的品味和赞赏。由于沈从文本身是苗族人,所以他对云南以及云南民歌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感情,在这种感情的积淀下写成的文章自然是情真意切。作者想借这篇文章表达对云南民歌的热爱和赞赏,从而歌颂云南人民的乐观淳朴的民风
学情分析
   青春期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民俗文化对当代中学生来说是比较疏远的话题他们深受流行文化因素影响缺乏认识了解民俗文化的机会不懂如何鉴赏民俗文化。因此针对现在中学生崇尚港台明星的流行歌曲的现象,对学生进行民俗文化的熏陶,让学生追求时尚向关注民族文化转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掌握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朴等词语。
  2.了解作者及其创作情况。
   3.了解云南的歌会感受当地浓郁的民情民风。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中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文中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之情,激励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揣摩课文所写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同情景,体会内容和写法上的差异。
2.揣摩语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
教学难点
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领略云南景、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热情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朗读法讨论点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剪辑、音乐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创设情境
(课件展示)一组图片:泸沽幽兰、东川红土、丽江古韵、香格里拉、西双版纳、梅里雪山……
师:这是一片美丽的土地——同学们,你们能猜到是哪儿吗?(云南)
师:云南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温暖如春的昆明,静谧的丽江的,多姿多彩的西双版纳,神奇的梅里雪山,常使人流连忘返。而更让我们驻足的,是这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其中对歌就是绚丽画卷中一道靓丽的风景。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沈从文,走入神秘而美丽的云南,在他的朴素而淡雅的文字中领略云南歌会的无穷魅力。
二、自主学习:
1.抽查学生预习情况,积累词语课件显示)
 蹲踞(jù):蹲或坐。
 酬和(hè):用诗词应答。
 熹微(xī wēi):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
 譬喻(pì):比如。
 淳朴(chún):诚实朴素。
 即物起兴(xìnɡ):开头先咏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悠游自在:悠闲自在。
 龙吟凤哕(huì):龙在吟啸,凤在鸣叫。
2.浅源地震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练习表情朗读,要求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语调抑扬,读出感情。
三、快速阅读,云南歌会之初体验: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请大家速读课文,看看云南的歌会到底是怎样的?初读文章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学生谈初读的感受:热闹,欢快,壮观独具民俗风情,)
四、整体感知,展示歌会画面:
云南的歌会犹如一卷漫长的民俗风情画。在这里,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三幅歌会画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筛选关键信息,思考:由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以什么样的歌会形式构成了这些画面。
(板书:青年男女山野对歌;赶马女孩山路漫歌;男女老幼村寨传歌。)
提问:从三幅画面看,云南的歌会有什么特点?(提示:唱歌的场合遍布野外、山路和村寨,唱歌的人遍及男女老幼。)
教师小结:云南的歌会,天地就是大舞台,人人唱、时时唱、处处唱。这种天地同唱的恢宏气势,形成了云南的歌会壮观瑰丽的风情画面!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多媒体展示)周杰伦演唱会视频剪辑
2.思考:云南的歌会与你刚才的演唱会相比,有什么不同
3.想一想:云南的歌会有什么特?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
明确:云南的歌会淳朴自然,气势壮观,融自然、人生、社会于一体,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泥土的芬芳,有浓郁的地方彩,是那里的灵山秀水赋予他们美的歌喉,美的情趣。作者借写云南歌会,传达他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第二课时
一、小组合作探究,品味民俗风情
(一)品味歌唱方式:
师:在“青年男女山野对歌;赶马女孩山路漫歌;男女老幼村寨传歌”这三幅画面里,各有一个字表达的是歌会的方式,请出这三个词语,并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 对”,有对抗赛的意味,青年男女在山野对歌,比的是才情、智慧。 “漫”,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赶马女孩在山路漫歌,移动视频会议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展现了自由自在的天性。“传”,是传递,是传承。男女老幼在山寨传歌,传递的是热情,传承的是文化。 
二)品味特点神韵:
二十大报告主题师:在三个场景中,作者侧重描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明确: 1.“山野对歌”侧重描写唱歌人。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描绘出唱歌人才情出众、勤劳质朴、开朗活泼、率真自然的特点,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朴素动人的情景
2.“山路漫歌侧重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是云南歌会产生的诗情土壤。
3.“山寨传歌”,侧重描写唱歌的场面,有全景描绘,有局部刻画,场面宏伟,气势壮观(百十来人,齐声歌唱,唱和相续,连绵不断)。这种生生不息的热情,正是民歌代代相传的民族原动力。
   提问: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与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气体保护焊丝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点拨: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引导学生反复品味其精妙之处
明确:这些写景文字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图,为赶马女孩子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山鸟或悠扬或质朴的鸣唱,与赶马女孩子的歌唱交相应和,互相辉映,交织成一支山野田园交响曲。
师小结:三幅画面,分别突出了唱歌人,唱歌的环境和唱歌的场面。人、自然、艺术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风情画面!
二、揣摩语言,走进作者:
课件显示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了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师:有人认为这段对年轻女人外貌的描写过哆嗦,建议这样改你同意吗?(出示课件)


  生长得一张枣子脸,满口糯米牙,穿了身毛布衣裤,腰间围了个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鞋,辫发盘在头上。
点拨:引导学生抓住删掉的表彩的词语,思考:彩对女人来说,意味着什么?美丽、充满活力。 
师:从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可以看出的精神面貌。这些女人把自己打扮得光鲜靓丽,可见她们个个活得鲜活滋润,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可谓活力四射,故不去掉。
(课件显示)
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最为有意思了。
师引导:文章选自《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这句话是在选入课文时删掉的。作者当时去云南,本来是为研究马鞍上的花纹,但一到那,就被那里丰富多彩的歌会所吸引住了,回来后就写了这篇文章。
师:徜徉在云南的歌会,你是否也被这些散发着民族特的风情感染?如果从“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这句话中出一个最能展现云南人生命状态的字,你会选哪个?
生:活
师生交流总结:活,就是鲜活生动;就是热爱生活,歌唱生活,创造生活的热情和活力;就是未被现代快节奏生活扭曲的自由天性。沈从文笔下的这些人生活得很滋润,他们的生命是鲜活的,充满活力的。这也正是云南歌会最大的魅力。
课堂结语在今天这个物质喧嚣忙忙碌碌的现实世界里,我们周围有着太多疲于奔命而日益沧桑的灵魂,沈从文是个例外。他始终以乡下人的视角从乡村的民风民情中发掘人性中优美、自然、鲜活的生命形态以唤醒那些在尘世中渐次迷失的灵魂。这也是沈从文一贯追求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播放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再次领略云南风光。让学生在图片与图片的交叠中,再次感受文本中蕴含着的纯朴自然的生命气息。)

三、作业设计:
  1.当看到大师把如此美丽的云南风情呈现在我们眼前时,你是否也有把自己的家乡风情展现给大家的愿望?当然,这需要热爱之情、细腻之心、敏锐之眼和勤奋之笔作前提,希望大家课外试一试。
2.课外收集一些北方民歌,看看与云南民歌有什么差异,提高自己对民俗文化的鉴赏能力。
教后反思:
首先,我在导语的设计上,从一组云南的风情图影入手,激起学生青岛对云南神往,以便于学生快速进入文章的氛围。
    其次,叶圣陶说:“好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其需要读。”这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从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因而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品与读交替进行,在品中感受神韵,在读中体会意境。通过老师示范赏析与学生个性阅读、个性理解相结合,逐渐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
第三,虽然事先已经考虑到学生民俗文化的生疏,原本以为《月光下的凤尾竹》能激发学生探究云南歌会的魅力,但效果不尽如人意。看来对学生进行民俗文化的熏陶,让学生追求时尚向关注民俗文化转移,的确是教学中的难点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还需要以后进一步的探索。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23: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422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巴蜀山歌
标签:云南   歌会   学生   作者   生活   唱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