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特殊儿童在随班就读中的课堂表现的分析

我校特殊儿童随班就读中的课堂表现的分析
                             
摘要:随班就读是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重要途径,是全纳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课堂教学是主要教学形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学生的发展水平、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也在侧面上反应了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并且还是衡量学生与教师关系,学生与学生关系的重要参考。本文通过对特殊儿童在随班就读中的课堂表现的调查叙述,分析原因及影响,并提出意见供随班就读教师的课堂教学对策。
关键词: 特殊儿童  随班就读  课堂表现
1 我国实施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概要
1.1关于特殊儿童与特殊教育概念的界定
特殊儿童:kirl&Gauagher,1983;指在心智、感觉能力、神经动作或生理特质、社会行为或沟通能力方面偏离一般或正常的儿童,或具有多重障碍的儿童。我过朴永馨教授认为:指正
常儿童以外的各类儿童,即在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或表达能力上与正常儿童有显著差异的儿童,包括残疾儿童与天才儿童。
  特殊教育: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为了满足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特殊学习需要,使用经过特别设计的一系列具体的方法、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施等对特殊儿童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
1.2 随班就读的实施背景
我国在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颁行,但是当时推广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任务却是十分的严峻。为满足残疾儿童就学的需要,必须寻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特殊教育的道路。随班就读的教育改革就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并在198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发展特殊教育若干意义》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随班就读。本次的改革最主要的是设法解决很多农村特殊儿童在上学上没有地方读书的困难,通过最初的试验和研究,这个活动得到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于是一个随班就读明媚的春天即将到来。极右翼
1.3 宇航员之妻随班就读的蓬勃发展
10多年是随班就读(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发展迅猛的10年。取得了一系列的效果,收获了一系列的成绩,曾经有人如此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讲,近十年来,中国大陆特殊教育领域影响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教育教学改革和试验就是随班就读,它吸引着众多研究者对此进行思考、探索和实践。经过十多年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实验研究工作,在随班就读的对象上,明确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检测和鉴定办法。在入学方面,探索出了就近入学和相对集中就读的模式。在教学要求方面,明确了随班就读的教学目的、教学原则、课堂教学模式、教材处理、考核评估等方面的具体做法。除此之外,在随班就读的师资培训、家长工作、教育管理等等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教学要求圆极化天线: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在一起学习和生活,教材与普通儿童相同,当然会根据儿童的不同教育需要进行调整;教师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个别化教学;教学形式以集体教学为主,并对残疾学生加强个别辅导。
1.4 现状中的不足
  尽管在很多领域上取得了佳绩,但同样也应该正视很多不足的地方,据反映,我国的随班就读实际上是残疾孩子在随班就坐随班就混随班混读,虽然有点偏颇,但确实能反映
出部分情况。当然这只是一个总的概况,由于缺乏家庭、社区的支持,政府的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督等等都给该活动能否成功带来了挑战。
2 我校随班就读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成功的最重要的保证,我们既不能离开课堂去单纯的实践,也不能单纯的搞活动去代替课堂教学,随班就读儿童的加入给普通班级注入一股新的血液,教师在接纳特殊儿童的态度上,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改进上,在对特殊儿童的认知上等都对特殊儿童能否融入新的集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对话关系,是互相合作的关系,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便是检验这种关系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做法,通过教师的言语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可以清晰的看出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可以看出对待个别学生上的差异,特殊儿童在新的课堂上的表现成为特殊儿童家长最为关系的问题,他们的表现既是在随班就读这样的大背景下必然发生的,也是他们的教师、学校、家长具体的影响下发生的。
2.1 随班就读过程中教师的课堂表现
  以前,在大多数的老师中,都认为特殊儿童存在着这样那么的不足,因此在潜力上比不上普通儿童,也认为特殊儿童具有特殊的心理,这样在沟通上造成了巨大的障碍,另外由于升学压力下他们对特殊儿童的发展承认期待不足,也认为的确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对特殊儿童进行个别辅导。
但随着教育机会均等的观念的不断深入普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动向特殊儿童提问问题,笔者曾调查过学校教师是否主动提问特殊儿童,回答的数据见下表
很经常
比较多
一般
偶尔
几乎没有
2.00%
6.00%
16.35%
26.73
48.92
从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校老师能够主动提问特殊儿童,虽然这个数据不一定可以客观的反应现实,但是基本上可以看出教师和特殊儿童有着适当的交流。看来特殊儿童在随班就读的过程中也未必有在特殊学校中得到的发展,当然并不是说路难走就不走了,他反应的问题恰恰应该成为随班就读走下去的动力。
2.2 随班就读过程中学生的课堂表现
笔者观察过我校特殊儿童在课堂上的表现,通过调查统计,情况如下:
工作重在到位
上课时你能听清老师讲课吗?(聋生)
  6%
基本能 58%
不能 27%
完全不能9%
上课时你经常主动回答问题吗?
  5%
有时  36%
没有 45%
不敢回答 14%
你觉得你上课经常开小差吗?
  20%
有时 49%
很少 25%
不会 6%
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情况下,大部分的康复聋生是能够听清楚教师的,这可以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康复聋生的特殊性,但小部分开小差的康复聋生的课堂表现,对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容乐观的局面。针对上述现象,教师是随班就读学生的第一责任人,发现问题应第一个站出来,去引导他们的言行,告诉他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去辅导他们的精神世界,使其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去引导他们的自信,不要让他们的心理出现畸形。
 2.3 随班就读课堂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2.3.1 对特殊儿童性格的影响
 由于特殊儿童本身的局限,因此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本身就具有孤独,自卑,多疑的性格,这些性格的形成虽然与身体上的某些缺陷高度相关,但是社会,学校,家庭的影响无疑是更大的因素。特殊教育儿童走进随班就读的课堂,和正常学生一起学习,在不离开原班级、不单独设教材、不单独授课的情况下,通过集体教学和有机穿插对残疾儿童少年的个别辅导,使他们在文化知识、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得到良好教育。 
2.3.2 对儿童智力的发展的影响
根据巴班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只有处于该区域的教育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但是那样的课堂教学根本忽视了特殊教育儿童的存在,这对他们的智力的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合适的教育可以促进智力的开发。因此我校随班就读就采取了集体教学为主,伙伴教学为辅的教学形式,在集体教学中,兼顾学生的个体需要。
一是在教学程序上从开始到结束,都给特殊儿童充分参与的机会;二是在课堂提问时,将备课时设计好的问题按难易程度分别提问正常学生与智障学生;三是在课堂训练中,基本
题要求全班学生做,容易题可让智障儿童做。在教学方法上力求做到“讲解与形象示范相结合”、“语言表达与态势表情相结合”、“解释启发与主体获得成功相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关键环节都照顾到智障学生,看他们听清了没有,看懂了没有,并针对他们的缺陷进行补偿。
3 促进我校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对策
3.1 融合教育应该尊重特殊儿童的心理需求,让教室成为他们的家园
    随着经济的发展,投入的进一步增大,残障学生存在着交际薄弱,主动性不足,掌握知识的难度大,知识层面不深入的问题融合教育的目的在发展教育平等观的基础上,通过个人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化教育,发现残障学生的所能所会,注自我教育的素质和能力,从身心发展的需要出发,促进残障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特鲁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无限q45从残障学生的内心需求出发,建立精神支撑,发挥心理动力,促进学习发展,,这样既可以提高他们上课时的兴趣,也有利于他们主动的回答问题,才不会成为艰难的对话,尊重他们心理需要,他们才可以感到课堂是个家,不是寒冷的冰窟,他们才会感到是自己学习成长的好场所,才不会感到是令人窒息的牢笼。
3.2 做好合作学习,全面提升随班教学的课堂教学
    合作教学也是随班就读当中的一个教学原则,但是在现实中不容易真正落实,毕竟特教老师和普通教育的老师的时间上会有一定的冲突,因此难以完成任务,尤其是长期合作更是难上加难,这种合作教学正如周德林等提倡的合作教学,做到面向全体,又兼顾个别,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课堂的人力资源;教学评价由教师单方面的评价向学生
自我评价,小组内外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三结合转变;合作学习的课堂创设了愉快的学习情景和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全纳教育的教材问题则根据不同的儿童各个学校要充分的进行考虑、研究、解决。这样教学的方式的专业会给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带来双赢的可能,但前提是合作教学的开展的两方的教师要高度的相互信任,精密的分工等。
3.3 着重培养特殊儿童的自信,让随班教学课堂成为他们的地盘
对本校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观察研究,采用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调查法、观察法等为辅的研究方法,通过学科活动、校本活动和社区活动三大途径的实践改变以往特殊生反复失败、缺乏信心的现状,让特殊生体验成功,树立强烈的自信,从而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过程中去,有效提高自身素质。
3.4在随班就读的过程我们需要因材施教
 综观现实,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推广,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他们能和正常儿童一起学习生活,对促进他们和正常儿童一体化,实现教育融合,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很有好处。在随班就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了解这些儿童的特殊需要,并通过灵活的课程、教学策略、资源利用等,让随班儿童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使智力落后儿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在随班就读的过程中,既要提高正常儿童的教学质量,又要兼顾残疾儿童。在更高层次上,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这就对随班就读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相对正常儿童在学习上有共性,也有他们的特殊性,随班就读教学既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又要兼顾其特殊方面。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4:39: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420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儿童   就读   教学   随班   学生   教育   教师   课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