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一语文必修一 第二单元第6课全套教案

课题:  6、 鸿门宴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的特点,并比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背诵课文第三、四段。
(二)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众所起的重要作用。
批 注
教学重点1、筛选文章主要信息,理解文章内容。   
2、掌握作者独特的谋篇布局特点和写作特。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的手法。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了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放录音,范读课文,以求准确认读。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步骤]
一、导语
请学生欣赏两首诗
投影(一)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学生默读理解。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
这首楚刺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投影(二)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学生默读理解;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二、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回忆初中所学《史记》中的篇目,简介司马迁及《史记》,突出有关常识。
可参考课后知识卡片“司马迁与《史记》”。
三、背景简介
投影(三)
一幅“陈涉起义”的教学图片
一幅“楚汉相争”的教学图片
教师讲解: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
四、放录音,使学生准确认读。
学生听录音一遍。
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
投影(四)
本文的异读字有:
破音异读:沛公欲关中(wàng)道芷欲行(jiàn)
通假异读:关,毋诸侯(同“拒”“纳”)项伯(通“邀”)令将军与臣有(通“隙”)
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德也(通“背”)  旦日不可不自来谢项王(通“早”)
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熟知的文言知识理解文意
六、布置作业
1.掌握本课的生字、异读字。
2.反复诵读全文,熟悉文意。
3.完成思考和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完成对项羽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说明领袖人物性格事业成败的影响。理清情节发展脉络,熟读一、二、段,背诵三、四段。
[教学步骤]
一、全班齐读课文,抽查正音情况。
二、分组讨论主要人物——项羽。
提问:项羽的性格特点如何,依据是什么?
明确:沽名钓誉,缺乏政治远见;曹无伤告密,立即决定进攻;项伯游说,便放弃进攻。
刚愎自用:谋士范增献计,先纳计后食言。宴会上范增举玦,项王不应。
胸无城府,有不忍之心;脱口出卖曹无伤,经刘邦一番貌似心诚的话语吹捧,便放弃进攻,对武士樊哙的态度更是如此。
寡谋轻信,轻敌自大;对项伯不辨亲疏,对范增置若罔闻。
答案不惟一,有理有据即可。
提问:项羽的性格特征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作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文章在“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的矛盾中展开情节。对比烘托也是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文章对刘邦的刻画,突出其善于用人(与项羽约为婚姻,对张良言听计从)、能言善变、狡诈多端、当机立断(诛杀曹无伤)的性格特征,这些都是为突出主要人物项羽服务的。
三、鸿门宴上刘、项性格的较量,不过是“楚汉相争”的缩影,要充分认识项羽的性格,不妨选以下三个片段:
投影(一)
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解说:项羽直率粗犷与刘邦胸有成府判若分明。
投影(二)
秦末,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剽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遣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剽悍,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卒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
解说:在灭秦战争中,刘邦大军几乎兵不血刃,秦军即闻风瓦解。反观项羽却一路苦战,在刀光剑影、腥风血雨之中来到咸阳时,已是姗姗来迟。
投影(三)
项羽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解说:性格急噪与老奸巨猾对比鲜明。
四、性格特征对领导人物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试结合课文分析,作者司马迁在客观冷静的叙述中寄寓了什么样的情感,赞叹、惋惜,抑或兼而有之?
学生讨论。
投影(四)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急,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袭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自矜功伐,奋其斯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解说:作者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写的,他一方面号称“西楚霸王”,另一方面由于自矜功伐而致“乌江自刎”的悲剧。既有赞叹,又有惋惜。
五、选六个学生分角朗读课文,其中选两个朗读基础好的学生担任主要角项羽、刘邦,其他四个学生分别担任范增、项伯、张良、樊哙,由担任项伯的学生读叙述文字。
教师略作指导:本文故事性强,人物形象丰满,朗读应注意突出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及情节发展的张弛有效。
正如我们上面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一样,项羽一听到刘邦欲王关中的消息,立刻大怒,应读出其怒不可遏的情状来;第二天刘邦赴宴一段谦词卑礼的请罪,他又显得洋洋自得,失口将曹无伤告密一事和盘托出。应读得“得意忘形”。刘邦,赴鸿门假意屈从,言辞中用透出谦卑、伪饰。另外,老谋深算、正直不阿的范增,老练透辟的张良,豪壮威严的樊哙,都应在朗读中使其栩栩如生,让人物自己开口说话,如在眼前。
至于情节,在矛盾的展开中,时松时紧,应学会动用朗读渲染气氛,使听者身临其境。
放录音第一、三段,让学生细细品味朗读的魅力。
六、着重阅读三、四段,把握人物出场顺序,分节记忆人物言行,背诵,理清背诵思路 。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三、四段
2.结合课文学习,谈谈你对项羽这一英雄人物的看法。写一篇随笔。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背诵。设计探究性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分类归纳文言知识,如实词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句式、名句,一一落到实处。
[教学步骤]
一、教师示范背诵,或选学生轮流背诵三四段
二、探究性阅读训练
思考:“鸿门宴”的故事发生时,项羽为诸侯上将军,刘邦因起兵于沛,人称沛公,都还没有称王。但课文中却都超前称了“王”。清代学者梁玉绳在《史记志疑》中批评说:“高帝此时尚未为王,且前后俱称沛公,何忽于张良三称大王耶?”又说:“羽时亦为王,故沛公称羽将军,以其为诸侯上将军也。《史记》乃预书为王,此下项伯曰:‘项王’,范增、项庄曰‘君王’,张良、樊哙曰‘项王’,‘大王’,沛公曰‘项王’凡书王者二十几,似失史体”,你对梁玉绳的批评是如何认识的?
学生讨论后明确:超前称王,并非失误,自有其因。如张良对刘邦三次直呼“大王”,前两次只有他与刘邦在场,后一次只添了几个自己人,称大王正表露出他们君臣同心协力,决心与项羽抗衡,战而胜之的雄心壮志。再如项伯、范增、项庄都是项羽的属下,他们称“项羽”为“项王”或“君王”显然出于自恃强大,不可一世,称王称霸,理所当然的心理状态。而张良、樊哙都是刘邦的部下,由于力量悬殊,出于表面上的曲意奉承,自然也称项羽为王。刘邦毕竟身分不同,用语不宜过分阿谀,所以在项伯、项羽面前,先后六次称项羽为将军,只有最后一次与张良谈话时,称“项羽”为“项王”。一方面他明知项羽称王时早晚的事,另一方面,是在自己部下面前,无失身分之虞。看来,司马迁在使用称谓时,是经过仔细斟酌的,既符合当时两军对垒的实力状况何刘邦一方的斗争策略,又符合人物的心态,决不是任意安排的。
三、小结
《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史圣”司马迁对文中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倾注了深厚的感情,使其具有巨大和久远的魅力。项羽用性格的笔写下了只属于他自己的人生篇章,无论是暴戾、辉煌还是悲壮,无论是抗鼎拔山的人杰,还是自刎乌江的鬼雄。
四、分类归纳文言知识
1、请出文中所有的词类活用现象。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例句
活用类型
释义
1.吾得兄事之
名词作状语
像对待兄长一样
2.项伯乃夜驰之公军
同上
连夜
3.常以身翼蔽沛公
同上
像翅膀一样
4.籍吏民,封府库
名词用作动词
登记在册
5.沛公军霸上
同上
驻扎
6.沛公欲王关中
同上
统治
7.范曾数目项王
同上
用眼示意
8.道芷阳间行
同上
取道
9.刑人如恐不胜
同上
ibm as400
处罚
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名词使动用法
使之为王
11.项伯杀人,臣活之
动词使动用法
使……活
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同上
使……跟从,率领
13.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用作动词
交好
14.拔剑撞而破之
形容词用作动词
击碎、击破
15.此其志不在小
形容词用作动词
小事
2、判断下列加线的词语的词义,并区分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①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明确: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明确: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明确: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④而听细说
明确: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3、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
①此成危急存亡之秋也
明确:判断句,这就是……啊。
②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明确:疑问句,宾语前置句,凭什么……呢?
③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明确:反问句式,“为”语气词,呢,表意“……呢?”
4、名句积累
明确: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5、课后思考和练习第三题中有5个实词,归纳其一词多义,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①因
例句
出处
释义
公等碌碌,所谓人成事者也
《毛遂自荐》
依靠、凭借
我欲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梦游天姥吟留别》
顺着、根据
不如而厚遇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乘机
伐木,始见此山
《梦溪笔谈·雁荡山》
因为、由于
合纳斗盆
《促织》
于是、就
陈陈相
成语
沿袭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
《孔雀东南飞》
原因、理由
 ②如
例句
出处
释义
闻妻言,被冰雪
《促织》
如同、像
天时不地利
《得道多助》
比、及
扬州,过瓜州扬子桥
《〈指南录〉后序》
到、往、去
万事李克才
成语
顺、随
如其离违,宜别图之
《赤壁之战》
如果、假如
杀人核工业工程技术研究设计院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过秦论》
好象
方六七十五六十
《子路、曾……侍坐》
或、或者
其礼乐,以俟君子
同上
至于
空空
成语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③意
例句
出处
释义
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中事
《促织》
意图、意愿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
《伤仲永》
意思
宾客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
意态、神情
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指南录〉后序》
意料
已而楚相亡璧,门下张仪
《史记·张仪列传》
怀疑、猜疑
④举
例句
出处
周菊英
释义
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举起、抬起
其一不计其十,究竟旧不图其新
《屈原》
提出、举出
兵伐徐,逐灭之
《韩非子·五蠧》
发起、发动
戌卒叫,函谷
《阿房宫赋》
攻下、占领
贤任能
中华家教成语
推荐
有儒生柳意者,应下第
《柳毅传》
科举考试
杀人如不能
《过秦论》
全、尽
世无双
成语
全部、整个
 ⑤谢
例句
出处
释义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
《廉颇蔺相如列传》
道歉
阿母媒人“女子先有誓…”
《孔雀东南飞》
推辞、谢绝
往昔初阳岁,家来贵门
《孔雀东南飞》
辞别
尝有所荐,其人来
《汉书·张安世传》
感谢
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
告诉、劝告
乃花既,亦可无罪于主人矣
《芙蕖》
凋落、衰亡
课后练习:
一、文言基础专练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距关,毋内诸侯        小说月报2012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令将军与臣有郤      D.杀人如不能举
解析:选D 本题考查通假字。A项,距:通“拒”;内:通“纳”。B项,倍:通“背”。C项,:通“隙”。
2.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C.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古今异义。A项,河北,河南:古义为“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是指我国的两个省。B项,细说:在文章中的意思是“小人的谗言”,今义为“详细地说”。D项,非常:古义为“意外的变故”,今义是“异乎寻常;十分,很”。
3.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选C C项,均为副词,趁机。A项,连词,于是,就/副词,才。B项,代词,它们,指白璧和玉斗/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介词,替/句末语气词,呢。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沛公军霸上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籍吏民,封府库
⑤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A.①②⑤/③④/⑥      B.①③④/②⑤/⑥
C.②⑥/③④⑤/①      D.③⑥//①②④
解析:选B ①军:名词作动词,驻军;②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③目:名词作动词,使眼;④籍:名词作动词,登记;⑤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⑥活:使动用法,使……活下来。
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
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B.大王来何操
沛公军霸上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D.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沛公奉卮酒为寿
解析:选B A项,判断句;B项,宾语前置句/省略句;C项,被动句;D项,省略句。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译文:                                         
(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译文: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                                         
参考答案:(1)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
(2)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他。
(3)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二、阅读理解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樊 哙 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黥布反时,高祖常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臣。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精读设计]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与高祖俱隐   隐:隐藏在乡间
(2)麾樊哙去  麾:招呼
(3)沛公事几殆  殆:危险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乃持铁盾入到营  乃:副词,于是,就
(2)何其壮也  何其:副词,多么
(3)臣死且不辞  且:连词,尚且
3.指出下面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
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
(2)项羽目之
目:名词作动词,注视
(3)暴师霸上
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露宿
4.分析下面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
句式:判断句式(“……者,……也”表判断 )
译文:舞阳侯樊哙是沛县人。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屠狗为事        为事:为职业
B.项伯常屏蔽之  屏蔽:用屏风遮挡着
C.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  让:责备
D.吾适丰沛  适:到
解析:选B B项,“屏蔽”,像屏风一样遮挡着。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选D D项,都是表修饰的连词。A项,①由,通过;②趁机。B项,①连词,来;②介词,用。C项,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才。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哙“勇猛豪爽”的一组是(  )
①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 ②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③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④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⑤哙乃排闼直入 ⑥哙等见上流涕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解析:选C ①⑥都不能说明樊哙“勇猛豪爽”。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课文《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辞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也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认为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
解析:选D D项,“表达了作者认为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错。
11.断句与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始 陛 下 与 臣 等 起 丰 沛 定 天 下 何 其 壮 也 今 天 下 已 定 又 何 惫 也 且 陛 下 病 甚 大 臣 震 恐 不 见 臣 等 计 事 顾 独 与 一 宦 者 绝 乎 且 陛 下 独 不 见 赵 高 之 事 乎?
参考答案: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译文:                                           
解析:重点解释“从”“因”“谢”。
参考答案:沛公带领一百多人马通过项伯面见项羽,为子虚乌有的闭关事谢罪。
②项伯常屏蔽之。
译文:                                           
解析:屏蔽:像屏风一样遮挡着。屏,名词作状语。
参考答案:项伯常常像屏风一样遮挡着沛公。
③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译文:                                           
解析:注意“且”“特”的意思及句子的语气。
参考答案: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杯酒吗!
参考译文:
舞阳侯樊哙是沛县人。以杀狗卖狗肉为职业,曾经和汉高祖一起隐藏在乡间。当初跟从高祖在丰县起兵,攻取了沛县。高祖做了沛公,就让樊哙做了舍人。接着,他跟随沛公攻打胡陵、方与,回过头来又镇守丰县,在丰县城下,击败了泗水郡郡监所带领的军队。……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沛公带领一百多人马通过项伯面见项羽,为子虚乌有的闭关事谢罪。项羽设宴犒赏军中将士,正在大家喝得似醉非醉的时候,亚父范增想谋杀沛公,命令项庄拔剑在席前起舞,想趁机击杀沛公,而项伯常常像屏风一样遮挡着沛公。这时只有沛公和张良在酒席宴中,樊哙在大营之外,听说事情紧急,就手持铁盾牌来到大营前。守营卫士阻挡樊哙,樊哙径直撞了进去,站立在帐下。项羽注视着他,问他是谁。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称赞道:“真是个壮士!”说完,就赏给他一大杯酒和一条猪前腿。樊哙举杯一饮而尽,然后拔出宝剑切开猪腿,把它全部吃了下去。项羽问他:“还能再喝一杯吗?”樊哙说道:“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杯酒吗!况且我们沛公首先进入并平定咸阳,露宿霸上,以此来等待您的到来。大王您今天一到这里,就听信了小人的胡言乱语,跟沛公有了隔阂,我担心天下从此又要四分五裂,百姓们都怀疑是您一手造成的啊。”项羽听后,沉默不语。沛公借口要去上厕所,暗示樊哙一同离去。这一天若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完了。
在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一度病得很厉害,讨厌见人,他躺在宫禁之中,诏令守门人不得让臣进去看他。臣中如绛侯周勃、灌婴等人都不敢进宫。这样过了十多天,有一次樊哙推开宫门,径直闯了进去,后面臣紧紧跟随。看到高祖独自枕着一个宦官躺在床上。樊哙等人见到皇帝之后,痛哭流涕地说:“想当初陛下和我们一道从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什么样的壮举啊!而如今天下已经,您又是何等的疲惫不堪啊!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再说您难道不知道赵高作乱的往事吗?”高祖听罢,于是笑着从床上起来……
太史公说:“我曾经到过丰沛,访问当地年老而经历丰富之人,观看原来萧何、曹参、樊哙、滕公居住的地方,打听他们当年的有关故事,听到的真是令人惊异呀!当他们操刀杀狗或贩卖丝缯的时候,难道他们就能知道日后能附骥尾,垂名汉室,德惠传及子孙吗?”
三、语言表达专练
12.在横线上补写三个句子,要求句式整齐,与前后构成排比句。
《鸿门宴》一文,太史公以传神的笔触,写出了项羽磊落的气概                        范增无奈的心情
解析:根据前后句,应该结合《鸿门宴》一文的内容来概括人物的基本性格。
参考答案:张良机智的谋划 刘邦圆滑的表演 樊哙忠勇的行为
13.空缺部分是这一段的中心句,请从正反两方面来概括。(50字左右)
                                           
                                           
 当年刘邦夺取咸阳后,听从大臣们的劝告,把秦王朝的金银财富一概封存,同时约法三章,撤出咸阳闹市,还军霸上。刘邦此举,使项羽的谋士范增大为惊惧,从刘邦“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即可判定刘邦其志不小,有取天下之心。历史上也有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在历经苦难之后经不住腐朽生活的侵蚀,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历史的悲剧值得我们警醒。
解析:概括时一定要注意联系本段的主要内容,要符合段意。
参考答案:一个不慕富贵而甘守清贫的人,一定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相反,一个贪恋于荣华富贵、“珍馐佳肴,花天酒地”的人,必无远大志向。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9:32: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379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人物   作者   句子   咸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