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空中课堂逐字实录《鸿门宴》第二课时

鸿门宴》第二课时硅片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鸿门宴。
平稳过程
上一节课我们分析了鸿门宴上身处险境的刘邦,最后竟能全身而退的原因,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也借此认识了文中个性鲜明的项羽刘邦。张良、范增、樊哙等人物,并对司马迁在《史记》这部历史长卷中体现出的曲折有序的叙事,生动传神的写人特点有所领会。
今天我们试着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鸿门宴》,看能不能获得一些新的阅读体验,生发出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上节课我已经请同学们进行了预习,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那就是有人说司马迁常常在叙事中寄予自己的论断,结合《鸿门宴》谈谈你的认识。
同学们心里有着怎样的答案呢?如果你觉得鸿门宴的叙事中包含了司马迁的论断。那么你在哪里发现了这些论断?作者做出了怎样的论断呢?在交流之前请同学们再浏览一遍课文。一边看,一边可以随手圈画,并记录自己的发现一起的叙事中文字背后后的论断。所谓论断是态度,判断或认识。因此我们首先来看看在具体的叙事中文字背后或者司马迁有没有自己的论断。
鸿门宴的双方两个主要人物,项羽、和刘邦我们先来看司马迁对项羽的描述,字里行间能否感受到隐含的褒贬。我们先来看沛公见项羽这个片段中的几个细节。
第一个细节。刘邦为自己辩护后项羽的反应。在来鸿门宴之前。刘邦也已经让项伯带话:“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把自己想要称王的心思说成一切是为了项羽,并心心念念盼望他到来。当项羽的面,刘邦进一步表达自己对项羽的感情。说“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把离心离德的两人说成患难与共的好兄弟。然后再次为自己辩护:“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这种大难临头而掩盖真相,开脱自己的做法,当然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我们上节课已经提到,项羽面对自己的对手反应出人意料。在刘邦面前,非但立即放下杀意与戒备,甚至把告密者也和盘托出,轻易就把自己完全暴露给对手。再加一句,“不然籍何以至此?”从敌我争斗的角度看,这样粗豪大意的行为自然只有愚蠢一词可以
形容。但从做人的角度看,我们却看到了项羽没有城府、不阴险、不狡诈、虽然谋略不多,但忠诚朴实的秉性。
下一个细节,范增见项羽放下了杀心,急了,“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数”,这里是动词,递眼,提示项羽,不要忘了,此次鸿门宴的根本目的是要剪除吴刘邦这个心腹之患。但项羽只是默然不应,为什么呢?当然不是项羽不理解范增的提醒,想他应该不会忘记,为什么请刘邦前来,而是因为此时的刘邦兵10万羽翼未丰,力量不强,而此时的项羽四海闻名,故而从内心里没把刘邦放在眼里。完全没有觉察到刘邦会是未来强有力的对手。现在刘邦已经表示了臣服,再没必要杀他而已。这当然是他骄矜自大的表现。另一方面,刘邦进入函谷关的合理性。曾经一起征战的事实,加上
刘邦一连串“将军”背后态度上的服软,也就更狠不下心来斩断这个曾一起对抗暴秦的刘邦的性命。
格宾加筋挡墙
所以范增不得不起身,出去重新布置刺杀之势,引出项羽的弱点:君王为人不忍。那么对于项羽。这漠然不回应的优柔寡把段里所潜藏的,所以身经百战、杀人无数,却终究保存着的一点不忍。司马迁有没有自己的态度和情感在里面呢?我们再来看刘邦。
刘邦非但没有不仁,甚至是很无奈的。在鸿门宴之后的楚汉对抗中。有一次。情急之中的项羽拿刘邦的父亲做人质威胁他,本以为此招必成。没想到面对老父亲即将被烹煮,他的回复竟然是我们曾经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请分我一杯羹”,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一定要煮了他,那么希望也能分我一杯羹。是性格中的冷硬可见一斑。在鸿门宴的最后,脱离险境,回到自己经营的刘邦,第一时间杀掉了告密的曹无伤。我们来看课文:“立诛杀曹无伤”,一个“立”必见刘邦其人的杀伐果决。但更关键的是从这个例子,同学们还要读到司马迁、得到他他藏在这如此简短、平静、有力、毫无枝蔓、没有抒情,戛然而止、不加任何议论的6个字背后的表情。这表情里面是不是有他对刘邦的态度和评价呢。如果我们能感受到司马迁隐喻着文字背后的态度。那么我们再看一个与项羽有关的事件。我们来读一读樊哙登场的这一节文字,看同学们能不能感受到叙述背后的司马迁的表情。
朗琴h3000
同学们先来自读一下。项羽先是按剑而跽,樊哙闯进军门,对项羽怒目而视。大家能想象当时范增他们的反应,但是项羽子是按剑而跽,直起身来是一种防备。简单问了一句,你是谁?然后,项羽非但不责怪。不恼怒还忍
不住赞叹壮士,赐之卮酒。与不为他的赞叹所动、立场坚定的樊哙形成鲜明对比,但正是这几乎失去了立场的一声赞叹,我们看到了看似寡谋的项羽身上与刘邦截然不同的一点气质,这气质就是他在樊哙身上看到的勇敢威猛、舍我其谁的英雄气,可以说正是樊哙所表现的英雄面貌,才开始让项羽生出相惜之心。英雄相惜,指的就是这样的情况吧。因此。这里既是樊哙的场面面,也是写项羽的场面。
项羽崛起于雄之中一路所向披靡、威震诸侯,号令天下。最后在垓下之围中面临绝境依然不懈,英雄志气。虽然只有二十八骑,依然冲刺向前,所向披靡。在失败之后他不愿意放放弃最后的自尊。不过乌江,自刎而亡。这份威武与烈性与善变,有城府的刘邦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尽管鸿门宴上刘邦完善,楚汉之争项羽完败,但司马迁笔下的项羽却依旧散发着英雄的光芒,这不能不说和《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关。
在现实生活中,司马迁虽然是一笔立身的史官,却在一不适合发表意见的时候,挺身而出,为受到不公遭遇的李陵辩护,他明知这样做会触怒汉武帝,但依然说了,最后遭遇到了重大的打击。所以在项羽看樊哙的眼神之中,我们大致也可体会到一点,司马迁看项羽的眼神正是生命中同一种的气魄,对勇敢的共鸣,是不同身份,书本内外的人心得以相通。后人看项羽依然不把他简单的当做失败者看待。相反,历史上有许多关于项羽的诗歌,这些诗作中对项羽所表达的心绪与情感,不能不说是和司马迁之比是有关的。
学术论文
鲁迅评价史记的那一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表达的也是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等篇目中与屈原文词辉映情感共鸣的赞美。“离骚者,犹离忧也”,就是司马迁把自己内心对世事不公的忧愤交织于这些历史的叙事中,使《史记》挥映出别样的光彩。因为情感的被背后也是理性与价值。所以在《鸿门宴》,如果你读出了项羽的一点可爱。独到樊哙身上的忠义威武,感受到立诛杀曹无伤后无言的休止,我们或者就有了更好的读史书的姿态。因为你在感受历史的同时,也与作者有了对话,这也是我读史的缘由之一。
接下来我们来看有没有进一步的“断”,也就是对事件人事走向的判断。如果有又隐藏藏在哪里?同学们不妨再细读一下课文,寻一下在叙事中隐藏的司马迁的“断”。
我们来看。文中有直接预见项羽结局的两句话,都是由足智多谋的老臣范增说的。第一句“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观察云彩,看出来的是天意,但是究竟是天意呢还是人为?刘邦起义的时候,他只是一个没人看好的小人物,无智也少德行,而现在其志不在小,并且愿意为因此而约束自己,财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尽管多多少少是出于捞取政治资本的考虑,但比起“富贵不还乡,如衣绣夜行”的项羽。刘邦可谓老谋深算的多了。
范增的第二句话是在刘邦离去之后,“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在《项羽本记》的结尾“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正是验证了这样的预言。cnn
在这两句寓言的中间,在鸿门宴的整个过程中我们看看到的项羽是骄傲轻敌、唯我独尊,导致上下离心。在鸿门宴之后,范增终究愤而离去,但范增离去的端倪不正在这鸿门宴,被司马迁展现的明明白白的吗?项羽起事而兴,在巨鹿之战中得胜,以鸿门宴、而衰,在垓下之围中败,一篇《鸿门宴》,司马迁指出的就是这一个“衰”字。
那么如何可以不“衰”呢?看刘邦,项羽所缺刘邦皆有。尽管他的为人令人不屑,但就大智、虚心纳言、上下一心,最终做得天下。史记对这两个人物的表现中,我们足以看到司马迁情感之复杂。
我们来看司马迁对项羽的小结。项羽死前说“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而司马迁说“谬也”。错在哪里呢?从鸿门宴上,我们在项羽的形式与语言中看到了一部分的的原因。或者说可以看成隐于叙事中的论。
鲁迅在《汉文史纲要》中讲到《史记》,说司马迁:“惟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我们在《史记》阅读中感受到这历史的气脉,通过阅读再一次的接通。我们上节课提到司马迁曾表明自己撰写史记的心志,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究是探究的意思,天是天道,命运不可改变的大事,存在的必然性,人是人事,作为我们就可以人事而导致的改变,是对命运的对抗,事在人为。历史的走向究竟是凭借天命还是依赖人为,或者是两者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句话告诉我们,司马迁以一生的心血完成了史传,不单单是对历史事实的如实记录,更是一
个有灵魂的记录者所做的无声的探索。他希望以自己的笔下历史的起伏、绵延、千秋的家国命运,人
事兴废,来成一家之言。这个一家之言可能既是史记作为史传作品,也包含着他独有的历史观的表达。
其实史记司马迁的笔法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这种特点也成为史书的传统。史书固然是客观的记录,让他可能内涵自己的价值,只是这些价值与薄变,常常以“微言大义”的形式出现。
今天这节课,我们寻《鸿门宴》文字的细节,发现了司马迁喻于叙事中的论断,感受到了司马迁对于英雄之气、权谋之术所隐含的态度。在叙事中,对于人事的兴废,司马迁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它是借范增之口,借项羽由志在必得到最后两手空空的改变所透出的败象,传递了一个“衰”字。
我们来对今天的学习做一个小结。阅读史传作品,我们既要感知作者叙事的艺术,认识历史事件与人物,也当关注事件的走向,思考主导事件的因素和力量,更要通过叙述和描写,在细节中发现作者隐含于其中的褒贬,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探究作者的态度,以加深我们对历史的认识。
今天的作业有两个:
1.完成练习册第5第6题
2.对今天课上的结论,你有什么看法呢?请表达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我们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1:22: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379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鸿门宴   历史   叙事   事件   史记   感受   同学   论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