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过去30年以来主要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

中国过去30年以来主要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
1978年之后的改⾰开放政策带来了中国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随之⽽来的⽣活条件、营养及卫⽣保健的改善使得婴⼉死亡率及感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逐步减少,导致死亡模式发⽣改变。
1957年,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和结核病是主要死亡原因;同期,⼼脏疾病、脑⾎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分别为第五位、第六位和第七位主要死亡原因。到了1975年,脑⾎管疾病、⼼脏疾病和恶性肿瘤成为前三位死亡原因;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紧随其后。
最近的⼀项包括成年中国⼈⼝代表性样本的⼤规模前瞻队列研究并于2005年报道结果,发现男性的前五位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脏疾病、脑⾎管疾病、意外事故和感染性疾病;⼥性的前五位死亡原因为⼼脏疾病、脑⾎管疾病、恶性肿瘤、肺炎和流感、传染性疾病。错位关系
虽然迄今为⽌中国还没有总⼈⼝的国家死亡登记系统,但国家卫⽣部可以通过卫⽣部⽣命登记系统和全国疾病监测点(DSP)系统获取全国范围的关于死亡率的估计信息资料。卫⽣部⽣命登记系统的样本地点不具代表性,因为这些地点⼏乎全部集中于东部地区,样本监测地点数量逐年变化。相反,DSP系统监测地点不变,基本上可以代表全国⼈⼝。因此,由DSP系统得来的死亡原因统计数据是估计中国疾病负担的主要数据。
中国死亡原因统计基于根本死因,其定义为引起直接导致死亡的⼀系列病态事件的那些疾病或损伤。国家卫⽣部⾃1983年开始每年⼀次出版的《中国卫⽣统计年鉴》按照原因、性别及年龄报告死亡。
为了分析过去近30年以来中国主要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我们翻阅和剖析了⾃1983年⾄2011年共计29册《中国卫⽣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同时重点分析了2010年年龄特异性死亡率的主要死亡原因及⾸位死亡原因??恶性肿瘤的类别范围。
如附录表A1和表A2所⽰(数据被索,有兴趣者请直接于作者联系索取电⼦版),我国于1982~2010年主要死亡原因包括恶性肿瘤、脑⾎管疾病、⼼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围⽣期疾病、结核病、或⾮结核感染性疾病。塞林格九故事
⾃1987年起内分泌和代谢疾病进⼊城市居民前⼗位死亡原因且稳定增长;⾃1997年农村⼈⼝出现类似的情况。城市居民⾃1992年、农村居民⾃2005年,结核病滑出前⼗位死亡原因。⾃1992年城市居民精神疾病导致死亡成为⼀个⼤问题,这事⼉于13年后出现于农村居民。神经系统疾病也呈现类似的变化趋势。
1982~2010年,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均为恶性肿瘤、脑⾎管疾病、⼼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图1)。在过去29年中,上述5个主要死亡原因每年占所有死亡的⽐例超过85%。
1982年城市⼈⼝⾸位死亡原因为脑⾎管疾病,1983~1986年被变成⼼脏疾病(图1A)。1987~2003年,与恶性肿瘤和脑⾎管疾病导致的死亡率相⽐,⼼脏疾病导致的死亡率下降更加迅速;⾃2004年起,⼼脏疾病导致的死亡率逐渐增加,变化趋势⼏乎与脑⾎管疾病导致的死亡率相同,这两种疾病导致的死亡率均低于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率。对于城市居民,⾃1987年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率排⾸位,1999年明显增加,直⾄2010年⼀直处于⾼⽔平。
呼吸系统疾病在过去29年中⼀直是第四位主要死亡原因,⾃1987年起增加⾄与⼼脏疾病同样的排名;然⽽,并未像⼼脏疾病⼀直呈增⾼趋势,其保持稳定⽔平。在过去29年中损伤和中毒⼀直是第五位死亡主要原因。中国城市地区主要慢性疾病(恶性肿瘤、脑⾎管疾病、⼼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呈现总体增加趋势,由405.8⼈/10万⼈增加⾄485.6⼈/⼗万⼈。
与城市⼈⼝情况类似,1982年⾄1986年期间,⼼脏疾病导致的死亡率在农村⼈⼝排名第⼀,1987年减少⼀半,之后在过去8年中轻微增加(图1B)。同期,呼吸系统疾病是第四位死亡原因,1987年起增加双倍,之后15年成为⾸位死亡原因,随后除2005年,在最近9年中均⼤幅度下降。过去29年中城市居民恶性肿瘤和⼼⾎管疾病导致的死亡率⾮常相
似,2004年之前均低于农村居民。2002年⼩幅度下降后,恶性肿瘤和⼼⾎管疾病导致的死亡率⾃2003年起逐渐增
加,2010年分别成为第⼀位和第⼆位死亡原因,其⽔平⼏乎相同。2010年在中国农村居民观察到主要慢性疾病增加趋势,由1982年443.1⼈/⼗万⼈增加⾄2010年489.4⼈/⼗万⼈。
关于男性和⼥性⼈⼝死亡率趋势⽐较的数据发表于⾃1998年出版的《中国卫⽣统计年鉴》。城市和农村地区男性及⼥性前⼗位死亡原因见补充附录中表A3-A6,关于死亡前五位原因⽐例趋势⽐较见图2。在过去23年中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率在城市男性⼈⼝中排⾸位(图2A),均⽐同年城市⼥性⼈⼝⾼(图2B);⽽对于城市⼥性⼈⼝来说,脑⾎管疾病导致的死亡率通常排⾸位。剩余死亡模式在城市居民男性和⼥性⼈⼝中类似。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率在1988年⾄2010年逐渐增
模切刀率通常排⾸位。剩余死亡模式在城市居民男性和⼥性⼈⼝中类似。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率在1988年⾄2010年逐渐增加,2001年替代呼吸系统疾病在农村男性⼈⼝排名⾸位(图2C),⽽在农村⼥性⼈⼝中,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死亡率每年均⾼于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率(图2D)。农村居民男性和⼥性⼈⼝剩余死亡模式类似。
2010年中国城市地区10⼤主要死亡原因的相对⽐例见图3A,这些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28.2%)、⼼脏疾病(22.3%)、脑⾎管疾病(21.6%)、呼吸系统疾病(11.8%)、损伤和中毒(6.6%)、内分泌和代谢疾病(3.1%)、消化系统疾病(2.9%)、泌尿⽣殖系统疾病(1.2%)、感染性疾病(1.2%)和神经系统疾病(1.0%)。恶性肿瘤中,肺癌(28.2%)、肝癌(22.3%)、胃癌(21.6%)、结直肠癌(11.8%)、⾷管癌(6.6%)
、乳腺癌(3.1%)、⽩⾎病(2.9%)、膀胱癌(1.2%)、宫颈癌(1.1%)和⿐咽癌(1.0%)是前⼗位肿瘤类型(图3A)。
2010年农村地区前⼗位死亡原因排序及相对⽐例完全不同,分别为脑⾎管疾病(25.0%)、恶性肿瘤(24.7%)、⼼脏疾病(19.1%)、呼吸系统疾病(15.1%)、损伤和中毒(9.1%)、消化系统疾病(2.5%)、内分泌和代谢疾病(1.8%)、泌尿⽣殖系统疾病(1.1%)、感染性疾病(1.1%)、神经系统疾病(0.7%)。恶性肿瘤中,肺癌(27.2%)、肝癌(22.3%)、胃癌(18.7%)、⾷管癌(16.3%)、结直肠癌(6.7%)、⽩⾎病(2.8%)、乳腺癌(2.4%)、⿐咽癌(1.7%)、宫颈癌(1.0%)、膀胱癌(0.9%)为前⼗位肿瘤类型(图3B)。
如附录表A7所⽰,2004-2005年肺癌成为⾸位癌症死亡原因,1990-1992年排名第三,1973年-1975年排名第四。
浙江经视新闻深呼吸2010年城市⼈⼝(图4A)和农村⼈⼝(图4B)不同年龄组死亡模式类似。年龄⼩于40岁⼈主要死亡原因为损伤和中毒,这不包括⼩于1岁的新⽣⼉。2010年,超过20%的30⾄74岁中国⼈死于癌症。不包括⼩于4岁的新⽣⼉及围产期婴⼉,随着年龄增加,⼼脏疾病、脑⾎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率逐渐增加,⽽感染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率总体下降。
上述分析结果提⽰中国在过去近30年中超过85%的死亡归因于以下五种原因:恶性肿瘤、脑⾎管疾病、⼼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其他主要死亡原因包括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
病、泌尿⽣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围⽣期疾病、结核病、⾮结核感染性疾病等。
⼀些恶性肿瘤、脑⾎管疾病、⼼脏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原因被认为与烟草相关,我们注意到中国近30年来的烟草相关死亡率⼤幅度增长。2010年,中国估计有28.1%成年⼈(52.9%男性和2.4%⼥性)为现时吸烟者,即中国估计有301百万现时吸烟者,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的烟草消费者(N Engl J Med 2011; 364: 2469-2470)。
此外,估计72%的⾮吸烟者包括180百万⼉童暴露于⼆⼿烟;中国戒烟率⾮常低,只有11%吸烟者成功戒烟,82%吸烟者从未考虑戒烟(Lancet 2011; 377: 1218-1220)。据估计,吸烟是2005年⼤约673000中国成⼈过早死亡的原因,归因于吸烟的男性死亡数多于⼥性(N Engl J Med 2009; 360: 150-159)。此外,男性中归因于吸烟的主要死亡原因为肺癌,⼥性中归因于吸烟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实际上,肺癌近年成为中国最常见的癌症。
⼤约有153百万中国成年⼈患有⾼⾎压,但是只有24%的⼈知晓其患病,只有19%的⼈正在接受抗⾼⾎压药物(Circulation 2008; 118: 2679-2686)。更遗憾的是,只有24%接受的⾼⾎压患者能够完全控制⾎压,只有不⾜5%的所有⾼⾎压患者能够完全控制⾎压。⾼⾎压病⼈如此之低的的控制率可能与⾼⾎压相关的⼼脏疾病及脑⾎管疾病死亡率⾼风险有关。据估计在中国⼤约2.11百万⼼⾎管死亡由⾼⾎压引起,其中1.15百万⼈为过早死亡。此外,0.22百万⼼⾎管死亡归因于⾼⾎压前期,其中0.12百
万⼈为过早死亡。所有⾼⾎压相关死亡中,⼼⾎管疾病死亡超过80%(Lancet 2009; 374: 1765-1772)。
过去近30年中,运输⽅式、居住环境及⽣活⽅式的改变促成了事故及损伤的新模式,⽽迅速都市化对于促进这种趋势起关键作⽤,尤其是交通相关及职业事故、损伤。交通相关损伤、⾃杀、溺⽔和⾼空坠落占所有损伤死亡的79%;农村损伤死亡率是城市的两倍,男性损伤死亡率为⼥性的两倍。我们的显⽰显⽰过去29年中损伤和中毒是城市和农村居民第五位主要死亡原因,⼤约占中国所有死亡的5~10%。
鼯猴在过去30年中,中国已经成为历史上最⼤的城乡移民国家,导致城市⼈⼝从1980年的191百万增加⾄2009年的622百万,预计接下来的10年将会有另外200百万城乡移民者。2011年中国城市⼈⼝⽐例达51%,⾸次超过农村⼈⼝。城市化导致⼈类⾏为、饮⾷及社会结构改变,对慢性⾮传染性疾病如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管疾病、癌症、神经精神障碍等有重⼤影响(Lancet 2012; 379: 843-852)。
鉴于饮⾷及体⼒活动的改变,城市居民成⼈⾼⾎压和⼉童超重、肥胖率⼏乎为农村居民的两倍便不⾜为奇。早期的研究报道了中国城市化相关的饮⾷和体⼒活动改变伴随癌症增加,⽽城市和农村地区癌症死亡率⾮常不同。城市化也会导致精神疾病,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据估计17%的中国成年⼈患有⼀种或更多种精神疾病23。有报道称在中国有173百万成年⼈患有精神疾病,其中158百万患者从⽽接受任何专业帮助(Lancet 2009; 373: 2041-2053)。我们注意到城
173百万成年⼈患有精神疾病,其中158百万患者从⽽接受任何专业帮助(Lancet 2009; 373: 2041-2053)。我们注意到城市居民⾃1992年、农村居民⾃2005年,精神疾病进⼊前⼗位主要死亡原因。
可能部分由于独⽣⼦⼥政策,中国⼈⼝出⽣率下降近70%,从1950年每名妇⼥5.6个孩⼦降到2000年每名妇⼥1.8个孩⼦。2005年预期寿命达73岁,与1950年年龄中位数23.9岁相⽐,2005年年龄中位数达32.6岁。⾄2050年,中国年龄中位数预计达49.8岁,⾼于全球⼈⼝年龄中位数(37.8岁)。
有机硅树脂在中国2000年⾄2040年,仅仅⼈⼝⽼龄化预计会使⼼⾎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增加200%。除了⼈⼝⽼龄化,中国正在经历很多社会和经济环境的显著性改变,将会继续增加主要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另外⼀个重要的问题为中国环境健康恐惧很明显。⼯业化带来的经济增长已经改善了健康和⽣活质量指标,但同时排放⼊环境中的化学毒物及环境灾难率也增加了,对于健康产⽣严重影响。环境危险因素尤其是空⽓和⽔污染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来源。
最引⼈瞩⽬的进步在于⼉童存活的改善。1⾄10岁死亡率下降最明显,男性和⼥性及每个时期的年下降率从4%到9%。此外,结核病和⾮结核感染性疾病占死亡的⽐例很⼩,但是不能忽略。
虽然传染病及孕产妇和围产期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在1982~2010年慢性⾮传染性疾病包括恶性肿瘤、脑⾎管疾病、⼼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导致的死亡率增加,损伤和中毒导致的死亡率仍⾼。这些结果连同巨⼤的吸烟及⽼龄化⼈⼝、城市化扩增和环境风险增加,提⽰中国迫切需要
在卫⽣保健和公共卫⽣系统树⽴⼀个更加偏重于预防的⽅向。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7:26: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364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疾病   死亡   中国   死亡率   原因   导致   增加   环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