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一农场志(19841995年)

前言多媒体会议
《八五一○农场志(1984~1995年)》,现在已成书出版了。它是《八五一○农场史(1948~1983)》之续,记述了农场从1984~1995年的历史进程。12年来,全场15000多名干部、职工和众,在党中央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进行着前无古人的历史性改革。这次改革触及了农场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诸如农业、工业、分配制度、劳动人事制度以及教育、医疗、社会保险、住房制度等一系列的配套改革。改革,给农场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工农业总产值由1984年的2946万元(现行价),上升到1995年的18756万元,增长6.3倍;固定资产投资由1984年的210万元,累计上升到1995年的13472万元,增长6.4倍;房屋建筑面积由1984年的35万平方米,累计上升到1995年的46万平方米;人均年收入从1984年的515元,上升到1995年2535元,增长近5倍。其它如电力通信、交通运输、文化教育、医疗保险等等,都有长足的发展。程控电话,直拨国际国内;交通运输,四通八达;闭路电视、家用电器、大、中、小型汽车,也不断涌入家庭。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农场12年来的改革成果是十分突出的。
然而,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种种磨擦、撞击和阵痛,从一定意义上说,改革也给农场带来了压力和困难。特别是计划经济的模式被打破以后,过去农场办社会的经济包袱和老企业的历史负担,日益突出起来,其矛盾的焦点,就是债务负担沉重,缺乏自我发展的后劲和活力。从而使一些厂矿企业,在主客观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或产品滞销、或停工停产、或经营亏损、或倒闭破产。不仅如此,随着所
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和经营方式的多样性,农场的改革在市场经济的驱动和价值规律的影响下,又显示出复杂化和双重性的特点:其一,农场的经济,既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好势头,但又出现了效益下滑的新走向;其二,农场职工既出现了一部分人率先富了起来,但又出现了另一部分人面临失业的困境;其三,人们的心态,既欢迎改革带来的实惠,但又害怕改革带来的冲击。由此说明,农场这12年的改革进程,其实践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既有客观条件的制约,也有主观决策的失误。机遇和挑战并存,经验和教训同在。因此,系统的回顾和总结这段历史,不论对激励今人或是启迪后人,都大有裨益的。
编纂农场续志,是一项十分繁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没有上下的通力合作是难以完成的。这部续志之所以能尽快成书,一是农场党委和领导的高度重视;二是兄弟农场的大力支持;三是上级业务部门的多方指导;四是几十位撰稿人的尽心尽力。为此,我们在这里一并表示真诚的谢意。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多多批评赐教。
《八五一○农场志(1984~1995)》编纂委员会
2005年10月
凡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力求达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
二、本志上限自1984年,下限断于1995年,为农场续志。
三、本志编纂体例为以志为主,述、记、传、图、表、录诸体俱存,编年记述与纪事本末相结合。
四、本志篇目结构为概况、改革、经济、政治、科教文卫、社会、人物等编及附录和大事记组成。全志共53万字。
五、本志行文规则严格按照《黑龙江省地方志行文、设计、印装的统一规定》执行。时间称谓一律用公元纪年,地名均使用规范名称。人名称谓一律直书其名,不加褒贬之词。
六、本志材料来源于农场档案及各部门提供文字资料,也有部分口碑资料。
七、本着“生不立传”的原则,人物编未设人物传略,只设立了人物简介和人物事迹等章。
第一编概况我的张爱玲
第一章人口民族
第一节人口
据1982年人口普查全场总人口为18687人,总户数为4331户。到1991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17721人,总户数为5103户。1995年全场有总人口5951人,总户5441户。从1982年到1995年这14年间人口减少了2736人。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全场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全面开展,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6.7‰,低于国家规定的10‰的控制指标。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农场人口状况发生了变化:一是全场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快。据统计全场满60岁以上老人有1567人占总人口近10%。出现老龄化的原因,主要是农场建场早,1948年建场到1995年已有47年了,建场时期参加工作的第一批北大荒人,都相继进入老龄;二是流动人口出现不断增多的趋势。随着农场经济发展和经营体制的转换,第二、三产业不断发展,特别是建筑业发展较快,因而从外地来的建筑工日益增多,平均每年保持在300~500人。
第一编概况
第一章人口民族
第二节民族
据1991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场常住人口中有11个民族。其中汉族居首位,共17103人,占总人口的96.5%。少数民族共有621人,占3.5%。其中:满族310人,朝鲜族216人,蒙古族49人,回族29人,
苗族5人,壮族4人,锡伯族4人,还有瑶族、土家族等。至1995年9月,全场各民族的人口数一般属自然增减,基本变化不大。
第二章职工队伍
第一节结构变化
1984~1995年底,这12年时间,全场共增加新职工4005人。其中招收农场职工子女3315人,即每年从初、高中及职高毕业生中招收80%的人就业。接收复员军人61人,接收大中专毕业生143人,场外调入486人。这期间退休职工1712人,调出场外2496人。死亡及其它减少303人。1995年全场9225名从
业人员中(包括临时职工、大集体职工888人),北大荒第二、三代人已成为农场职工的主体和骨干。
第二节分布状况
国际标准舞教学
全场从业职工中,男性职工4894人,占职工总数的53.05%,女性职工4331人,占职工总数的46.95%。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2279人,占职工总数的24.7%,从事工业生产的3414人,占职工总数的37%。从事交通运输的142人,占职工总数的1.54%,从事商业服务的427人,占职工总数的4.63%,从事建筑、建材业的475人,占职工总数的5.14%,从事旅游业的143人,占职工总数的1.5
%,从事卫生业的340人,占职工总数的3.68%,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的414 人,占职工总数的4.48%。各级管理人员703人,占职工总数的8.7%。此外还有临时职工、大集体职工888人,占职工总数9.66%。
第三节城市知青
据1995年7月统计,全场城市知青尚有207人。其中齐齐哈尔知青49人,哈尔滨知青41人,牡丹江知青36人,双鸭山知青33人,鸡西知青24人,上海知青13人,天津知青9人,北京知青2人。
第三章组织机构
第一节农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更迭
1984~1995年农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曾进行过多次变动与调整,变动的趋向是年龄结构向年轻化发展,文化结构向高层次发展。
历任场级党政工领导人更迭表
(1984~1995年)倒立摆
水处理控制系统表1-1
续表1-1
为了适应农场经济的发展和经营机制的转换,农场机关科室的设置,曾经历过几次较大的变动。如1985年农场行政部门设置行政办公室,包括信访、档案室、机关党委。行政部门经营办公室,包括财务、计划、统计、政研、劳资等五个科室。生产部门设生产办公室,包括农业、农机、工业、林业、
畜牧、安全等六个科室。党委设党委办公室包括组织、人事、宣传、老干办、团委等五个科室,纪委包括“双打办”。上述机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不符合生产经营和两个文明建设的要求,1986年春又恢复了原来的科室。此外,经济实体和管理局派驻农场机构,在这12年中也有多次变动和调整。政法部门的公、检、法司机构变动不大,但人员呈增加之势,农场公安分局也升为副处级单位。
第三节基层单位变动
为了适应经济改革的需要,农场从1984~1995年以来,对一些基层单位,有的进行撤销,有的进行合并,有的实行破产。其运行情况分述如下:
一、农业系统
1984年底,为了兴办家庭农场,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减少领导层次,农场首先撤销了杨木林子地区的一分场,当壁镇地区的二分场(暂设管理站),新垦地区的三分场和穆恩地区的四分场。1986年3月,原一、二、四分场又设立了管理站,为农场派出机构,负责上传下达和协调指挥。1991年为适应深化改革和减政放权的需要,把四个分场的管理站又全部撤销。1987年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对耕地面积小、经营效益差的十三队、二十三队撤销,并入十六队经营。撤销锅盔山副业点,并入十七队经营。撤销松顶山林场并入十五队经营。    1988年后,农场被管局确定为试验区,为了进行农业规模经营试验,1990年把四分场的二十队、二十一队、二十二队合并成试验队(以后命名为第九生产队),
聚氧化乙烯
统一进行经营,统一耕种4万亩土地,统一进行核算,原各生产队为作业点。试验三年,其经营效益比原来的生产队还差。1993年春,撤销了试验队,又恢复原二十队、二十一队、二十二队的生产队建制。1991年,撤销十一队、建立乳品厂,并将其农业机具与土地就近划给八队、十队和十二队经营。
二、工交系统
1984年为强化各企业自我经营、自我发展和承包经营责任制,撤销了工业分场,成立了工业科。
1987年撤销基建二队,并入煤矿后勤队;撤销汽车二队,将汽车分给化工厂、三分场焦化厂和煤矿;撤销原三分场修理所,并入原三分场加工厂。撤销汽车一队,人员和车辆划归东海焦化厂。
1988年实行租赁承包后,三砖厂并入煤矿后勤队,四分场砖厂并入黑背山林场。
1990年撤销综合加工厂,并入建材厂,并更名为综合建材厂。1995年春,因玻璃厂连年亏损,资不抵债,负债率高达136%,当即向牡丹江农垦法院提出破产申请,并得到该院的受理。同年6月20日,法院召开了债权人会议。从此玻璃厂被宣布破产。
三、教育系统
为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育质量,节省教育经费,搞好合理布局,农场1985年以来,对全场中、小学采取了一系列调整、撤并措施:
1983年撤销一分场中学改为小学。
1986年撤销二分场中学改为小学。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20:26: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363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农场   职工   改革   经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