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对十七年长篇小说的认识

谈谈我对十七年长篇小说的认识
十七年长篇小说定义:十七年小说专指1949年到1966年里出版的中国大陆的长篇小说。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有多种分期。最常见的就是三分法,按照政治来分期1949-1966(前)为十七年文学时期,1966-1976是文学时期,1978-?是新时期文学。
十七年文学时代风格
政治彩浓烈。服务于政治,服从于政治。十七年文学的说法本来就带有强烈的政治彩,它的划分是以政治分期为标准的。当时,中国的革命事业刚刚胜利。曾经总结革命胜利的经验时说过,革命的胜利靠的是“杆子”和“笔杆子”。新中国成立后,关于文学在社会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起什么作用,被提到了政治的高度,中央十分重视文艺的发展方向。文艺思想《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1949年后逐渐成为指导全国文学艺术工作的唯一正确的文艺思想。这时期的文艺路线是:文学为政治服务,文学为工农兵服务。文学别无选择的充当了生活教科书的任务。
十七年长篇小说的类型
高中化学实验会考
泛裸体
一方面出于对中国革命胜利的喜悦,更重要一方面出于要符合当时的文艺路线,把政治与艺术统一。此时的长篇小说的类型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统一的“两结合”型文学。一方面从革命现实出发,但是另一方面在革命现实中展现的是美好胜利的明天。所以此时一切批判、暴露社会黑暗,存在消极思想的文学一律没有生存的空间。此时的文学体现的就是歌颂革命胜利,歌颂社会主义建设,将这种美好的革命理想反应在作品中,让人们对美好的胜利的明天充满信心。所以十七年的长篇小说从题材的摄取,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安排,细节的细节,直至创作的全过程,用革命理想来指导对现实发展的描写,以此来激励人们前进。在十七年的长篇小说中,作品成就高,称作文学界用八个字来概括了这八个优秀经典长篇“三红一创,青山保林” “三红一创”即《红日》rfq(1957)、《红岩》(1961)、《红旗谱》(1957)、《创业史》(1960),“青山保林”即《青春之歌》(1958)、《山乡巨变》(1958)、《保卫延安》(1964)、《林海雪原》(1957)
长篇小说题材
题材在十七年小说创作中具有异乎寻常的重要性,甚至决定小说的性质。50年代至70年代的小说一般分为两类,即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现实题材。两大题材占有绝对地位。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不同于一般历史小说
革命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讲述革命如何起源,如何经历曲折后走向胜利。为新的国家的合法性做出证明,为转折期的人民提供新道路选择方向,和思想上应作的准备是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任务。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保卫延安》、《铁道游击队》、《红日》、《林海雪原》、《红旗谱》、《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苦菜花》、《三家巷》、《红岩》等都是这类写作题材。杨沫的《青春之歌》和梁斌的《红旗谱》以个人成长故事为主体叙事,《青春之歌》讲述的是知识分子,《红旗谱》讲述的是农民在战争环境中,成长成为坚强革命战士的历程。《红旗谱》中朱老忠等人的“成长”充分揭示了“中国农民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战胜阶级敌人,才能摧毁旧中国创建新中国”的深刻意旨,为新中国的合法性做出证明,同时向每位展示在中国共关党领导下的光明美好前途。《青春之歌》通过林道静的“成长”来指出知识分子的唯一出路:要在共产党领导下,将人本生命投入到以工农大众为主体的革命中,这样的生命才有价值。
农村现实题材小说:不同于一般乡土小说
与现代乡土小说的不同,十七年文学时期,作家立场被要求与农民的完全一致,作品中强调政治运动和斗争,描述 "农业合作化运动"等乡村变革,描绘各类农民生活。以"互助组"到"人民公社""运动"、"四清运动"等为题材。比如柳青的《创业史》写互助合作“带头人”梁生宝领导的互助组的巩固和发展。比如周立波的《山乡巨变》写湖南省清溪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从初级到高级的过程。
灰尘的作用
农村现实题材成就
对当代农村生活的反映,对农村中新人形象和中间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大众化风格是十七年长篇小说的重大成就。
对乡村人物形象的塑造
对乡村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学作品很多。但是一个几千年来以农民和农业生活为主体的国家,描绘农民生活,塑造农民形象的作品却基本不到。干成人梁启超曾经说过:“英雄、男女、鬼神”这三类题材,“可以赅尽中国小说矣”。但是在十七年时期,长篇小说塑造了丰富的农民形象,涵盖不同的乡村人物类型,在不同的外表和身份背景下,寓
含着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当中塑造得最好的,是那些所谓的"中间人物",如《山乡巨变》中的"亭面糊"、陈先晋,《创业史》中的梁三老汉、郭振山,《三里湾》中的范登高、"铁算盘"等,他们与乡村文化的深厚关系得到了深入的揭示。邵荃麟说“梁三老汉写得好,概括了中国几千年来人体农民的精神负担。”严家炎也说“梁三老汉表现牌观望、动摇的‘中间状态’的农民,揭示社会生活面貌的深度和广度。”另外也十分值得关注的是一些正面农民形象的出现,像《山乡巨变》中的陈大春、盛淑君,《三里湾》中的王金生、王玉生,《创业史》中的梁生宝、高增万,《李双双》中的李双双等,他们不但有体面的外表,而且体现出自信、热忱、乐观、智慧和富于牺牲的精神品格,这在以往文学中是很难看到的。
细致描绘了当时的乡村自然和生活环境
作家们对生活景观的描绘要更为具体细致。描绘了乡村的日常劳动场景,如各地方的自然耕作过程,从南方的插秧、收割到北方的播种、扬麦,从北方的采摘棉花到南方的果园修剪,还包括农民的家庭生活和一些地方风俗,以及像乡村夜校、田间休憩、村人乘凉、庆丰收等生活场景,其间穿插了许多的农民口语、乡间传闻和民间故事,动人的生活细节中
蕴涵着乡村情趣,也渗透出乡村人情世态。《山乡巨变》《创业史》、《三里湾》等都能看到充满着浓郁地方特的生活风情画。
追求内容“史诗性”,创造英雄“典型”
“史诗性”,是“当代”长篇小说的追求。史诗性的理解是: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反映中国革命的整个面貌,在描述中对重大历史事实加入虚构,其中创造英雄“典型”,营英雄主义基调,反映伟大时代。长篇《保卫延安》、《红日》、《红旗谱》、《红岩》、《林海雪源》等都显示了作家的这种创作追求。如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取材陕北延安战事,、彭德怀主动放弃延安到延安的收复这一重大历史事实,在小说中塑造了周大勇、李诚、王老虎等无所畏惧的英雄形象。《红岩》中的革命者许云峰、江、成岗、华子良等。《红日》也有一位基层干部石东根,高级指挥员形象沈振新。《林海雪原》少剑波,一个完美的英雄,英俊、机智冷静且富有战斗经验和高超的指挥才能的将领,感觉他是中共当时思想观念的化身,是全知全能的神的化身。通过对英雄人物的塑造,展现英雄人物的意志、信仰,以及在加上典型的革命历史环境,以及达到教育青年感激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对革命的前景要充满信心,要向书中的英雄人物一样生活、斗争,认识和对待敌人,努力向英雄人物学习,当中也显示了浓重的阶级斗争和公私冲突。
十七年的长篇小说创作成就突出,其社会影响非常广泛,读者数量非常庞大。许多时候长篇不仅仅被当作文学著作,而且被当作政治教科书和生活教科书。十七年的许多长篇曾经哺育过整整一代人的心灵。在当今世态多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在评价十七年文学时,不勉会对批评其中的在政治思想的要求下,文学创作的高度的一致性,讴歌政治,是为主流意识形态服务,题材单一,英雄人物“高大全”类型的相近等的不足。但是作家生活于时代之中,不能不深受时代气息的感染。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忽视十七年长篇小说的贡献。十七年长篇小说塑造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国外育儿经创造了一批在人民众中有影响的人物。特别是它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农村现实生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学作品很多。但是一个几千年来以农民和农业生活为主体的国家,描绘农民生活,塑造农民形象的小说却基本不到,但是在十七年时期,长篇小说塑造了丰富的农民形象,涵盖不同的乡村人物类型,刻画了中国农民不同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谱写了一首历史、时代应给予农民的赞歌!结尾似乎只总结农村题材的小说?!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40: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362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农民   生活   中国   革命   文学   政治   题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