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岩浆活动特征、形成背景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第66卷增刊1Vol.66Supp.1
地质论评GEOLOGICAL REVIEW
鄂尔多斯盆地岩浆活动特征、形成背景
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刘永涛1,2),周义军2),郭亚斌2),王建强1),梁家昌2)
孙女雇人为爷爷扫墓1)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2)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长庆分院,西安,710021收稿日期:2020-01-10;改回日期:2020-02-10;责任编辑:刘志强。DOI :10.view.2020.s1.076
雅奇mis
作者简介:刘永涛,男,1981年生,博士,工程师,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Email :*************************。
关键词:热液作用;鄂尔多斯盆地;富烃凹陷;
鄂尔多斯盆地是叠加在古生代华北克拉通之上的中生代内陆湖盆,中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为盆地发育时限,晚白垩世以来盆地进入后期改造阶段(刘池洋等,2006)。现今的残留盆地由外围小型盆地、周缘
构造相对复杂的构造单元及残留盆地主体三部分构成。传统认识认为,盆地周缘由于受到构造改造作用,岩浆活动强烈;但盆地主体部分构造相对简单,岩浆活动微弱,整体具有克拉通构造属性。近年来,盆地主体三维地震的解释成果,颠覆了以往传统的地质认识。地震解释表明,盆地主体部分虽整体保留了克拉通相对稳定的构造属性,但并非“钢板”一块,受不同规模、不同方向、不同期次的弱变形走滑断裂带的控制,深部作用非常活跃,表现为广布的富铀烃源岩、大量岩心中发现的方解石脉及湖底发现热水成因的碳酸盐岩结核,这些现象为进一步认识盆地构造演化、富烃凹陷形成及油气成藏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
1岩浆活动特征
综合露头勘查、地球物理解译等手段,目前在盆地周缘及本部共发现13个岩体。这些岩体整体呈“H ”型分布,即西缘岩体发育区、东缘岩体发育区及中部北纬38°构造转换带发育区。将岩体与基底断裂叠合后认为,岩体受基底深大断裂控制明显,具体来说有如下活动特征:1.1
盆地周缘的大规模岩浆活动
盆地西缘受南北向深大断裂控制,自南向北发育龙门岩体、炭山岩体及汝箕沟鼓鼓台等岩体;盆地东缘主要受离石深大断裂控制,自南向北发育塔儿山及紫金山岩体;盆地中部受北纬38°构造转换
带控制,自西向东发育吴忠-马家滩岩体、天池岩体及佳县西可疑岩体。盆地南缘没有发现板块俯冲边界的花岗岩体,可能受盆地后期改造,盆—山边界已发生移位,代表板块俯冲消减的花岗岩体已被剥蚀殆尽。黑龙江文艺频道乡亲乡爱
中国盐业协会>气液混合器盆地本部长7烃源岩内发育一套富铀凝灰岩夹层,其分布范围基本与长7源岩相当,且具有南厚北薄的特点。周缘岩浆活动造成的“火山灰”随季风飘落到长7期古湖泊中,为富铀凝灰岩及富烃凹陷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地质条件(邱欣卫,2011)。1.2盆地主体的深部热液作用
三维地震解释表明,盆地主体的陕北古峰庄地区发育规律性展布的弱变形走滑断裂带,受走滑断裂带控制,局部发育侵入到二叠系底部的隐伏岩体;陇东盘克地区在北北西向走滑断裂带附近发育侵入到石炭系底部的隐伏岩体。近年来的钻探及地化测试分析认为,盆地主体发育大量的方解石脉及硅质条带,长7烃源岩曾发生过湖底热水浇灌作用(张文正等,2010)。这些证据表明,盆地主体部位貌似构造稳定,其实深部作用非常活跃,岩浆以深部侵入作用及热液上涌作用为主要的活动特点。1.3深大断裂后期活化诱发岩浆活动
自动控制三维地震解释表明,盆地基底深大断裂与浅部沉积盖层规律展布的走滑断裂带在纵向上具有对应关系,这深刻揭示了浅部走滑断裂带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基底断裂的后期活化。由此推测,基底断裂的后期活化是岩浆活动的诱因,控制了岩体发育的位置,而浅部沉积盖层的破裂程度控制了岩体侵入或喷
出的地质层位。区域地质分析可得出结论:盆地周缘岩体侵入或喷出的层位浅,盆地主体部位岩体侵入的层位深。
193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3:31: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346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盆地   岩体   发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