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地名文化初探_宋秀秀

异》,他在山东淄川满井庄时临泉而居,并在泉边宅前植柳多株,因之自号“柳泉居士”,北京的百年老店“柳泉居”酒楼也因此而命名。
当代著名画家、文学家丰子皑,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时,曾在居室墙边栽种柳树一株,当小柳树生机盎然、展现风姿时,他欢愉地为其居室题名“小杨柳屋”。
1943年春,贺龙同志与警卫员一道在司令部所在的大院里种垂柳六株,并在柳树中间空地上安放石桌石凳,用以读报喝茶,贺总幽默风趣地称其为“六柳亭”。
(八)柳与佛教在古人心目中的柳树,还可以除邪驱恶。当佛教传入中国后,受佛教的影响,柳已成为圣物。观音菩萨一手持杨柳枝,一手托甘露,所谓“柳枝净水,遍洒三千”,一扫人间烦恼垢浊,普度众生。僧人极信仰杨柳,他们在诵经礼之前,必先用杨柳枝疏牙刮舌,务令清洁,因之,柳自然成为僧侣对宗教虔诚的象征。
总之,自古至今,柳与我们文化和生活关系密切。阳春三月是植柳种树的好时节,愿人们多植树,为
改善环境,共建绿中国而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同时也祝愿我们的生活,像柳树那样充满勃勃生机,让春天永驻。
(通讯地址:100083
北京语言大学,作者为教授)
余杭,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余杭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六七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先民就在余杭这片热土上生息劳作。余杭之名,春秋时已见诸史籍,属吴、越领地,战国中期属楚;南宋时期,余杭作为京畿之地,成为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之地。
今余杭县地,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设余杭、钱唐两县,为全国建县最早的一批县份。新莽时,改余杭、钱唐县名为进睦、泉亭。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原名。三国时,余杭、钱唐均入吴国版图属吴郡,钱唐县为吴郡都尉治。南朝陈祯明元年(587年)于钱唐县置钱唐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唐郡置州,州治设余杭,名杭州,次年移治钱唐;大业三年(607年),改杭州为余杭郡,两县仍为所属。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余杭郡为杭州,钱唐县改名钱塘。五代后梁龙德二年(922年),划钱塘、盐官、富春三县地置钱江县,与钱塘县同城设治。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钱江县改名仁和县。建炎三年(1129年),升杭州为临安府,钱塘、仁和、余杭三县仍为其属县。
民国元年(1912),钱塘、仁和合为杭县。1958年4月,杭县建制撤销,属杭州市郊区,1960年1月建立钱塘联社(县级)。余杭县建制亦于1958年10月撤销,并入临安县。1961年3月,从临安县析出原余杭县境并入钱塘联社,4月,钱塘联社撤销,恢复县建制,定名余杭县,县治设临平镇。1994年4月,撤销县建制设余杭市,余杭开始进入城市行列。2001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余杭市,设立杭州市余杭区
按照《越绝书》的解释,在古越语中“余”的意思为“盐”,说明余杭古时曾是产盐之地。在新石器时代乃至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受卷转虫海侵影响,浙江沿海平原或是一片浅海,或是潮汐直薄的湖沼平原。另一种说法为“余”在古越语中是发语词。这也从某一方面说明了余杭历史之悠久。无论是余杭区的村名、镇名,还是余杭本身的命名都包含了风土人情、历史变迁等一系列当地特。
一、以建筑命名
1.以桥为名
余杭地名文化初探
宋秀秀
桥的魅力不仅在于横跨水面的雄壮或柔美的姿态,更在于相对于自然之景,桥更具有生命意识,它是人类的创造,却又和谐地与自然共存。缩短的不仅仅是空间上的距离,往往更连接历史和现在。
江南水乡,必定有水,有水自然就有桥。“运河水乡处处河,东西南北步步桥”的民谚就说明了这点。因而很多村名都直接以桥为名。例如:桂芳桥、螺蛳桥、大来桥、龙光桥、七贤桥、豆腐桥、潘板桥等,共多达60多个村名带有桥字。
余杭区的桥不仅多,而且历史悠久的桥也不少。古时塘栖的桥有“三十六爿半”之说。这些千姿百态的石桥,将整个水乡古镇打扮得生机盎然。比如说广济桥,它规模宏大,长83米,宽4.4米,高13米,堪称塘栖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千里京杭大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古桥,横跨运河南北。广济桥又名通济桥、
碧天桥,俗称长桥,始建于唐代。现存广济桥建于明弘治年间(1489年),距今已经有600多年历史。历代文人对该桥吟诗题词颇多,现代学者俞平伯1955年去塘栖探亲,经过此桥,作了一首
《1955年南归杂咏》:“浮家一舸苏杭道,纨绮年光笑耍多。重过长桥风景似,独将华发愧春波。”
又如桂芳桥,据明嘉靖《仁和县志》载:“始建无考,旧名茆桥,因宋时里人徐宣与弟寅、垓,同太学生伏阙上书,攻贾似道。后登进士,垓为榜首,乡人号曰:‘一门三秀’,更名为‘桂芳’。”这桥名寓兄弟兰桂腾芳之意。元代的陈基《过临平》中也提到了桂芳桥,留下“临平山下泛归船,何必荷花五月天。记取五更霜显白,桂芳桥买小鱼鲜”的诗句。
余杭另外的古桥有通济桥、部伍桥、葫芦桥、长福桥、众善桥、龙兴桥、福来桥、花明村桥等。像葫芦桥,位于余杭镇南端,原名张公桥,五代时余杭人张俨以种瓢卖得的钱捐桥,俗称葫芦桥。
2.以塔为名
例如:宝塔村、溪塔村、塔边村、白塔村等。在余杭区的余杭镇有双塔,一在安乐山,名安乐塔,又名天宝塔、雌宝塔,建于吴越,高七层;一在苕溪北岸,名舒公塔,又名地宝塔、雄宝塔,建于明,七层方塔。双塔现均存,并经修葺。安乐塔与舒公塔隔溪遥相对峙,形成“双塔耸秀”景观,给古镇频添了不少诗情画意。据清嘉庆《余杭县志》载:“安乐塔,吴越王子筑庵养疴于此而愈,故名安乐,今遗塔现存。”舒公塔据载为明万历年间县令舒兆嘉守余杭时所建,
因而得名。塔身用青砖砌成,部分青砖边缘印有“佛塔官成就”五字。
3.以寺、庙、堂为名
在当地,信佛的人相对比较多;同时,也可能是对未知的或无法用科学解释的事物的一种敬畏,因此大大小小的寺庙几乎每村都有。
它们寄托了村民的美好愿望,所以用与寺庙有关的字词为名也不少见。
余杭的佛教传播历史久远。像佛教名山径山,山上有唐代古刹径山禅寺,它建于公元742年(天宝元年)。相传法钦和尚来此结茅传教,被赐封为“国一禅师”;至南宋,宋孝宗亲书“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嘉定间又被列为江南“五山十刹”之首。鼎盛时,殿宇楼阁林立,僧众达三千,被誉为“东南第一禅寺”。寺内宝藏贝经颇多,尤以明代万历年间紫柏开刻的《径山藏》著名。余杭的古寺庙还有唐栖寺、北圣堂、大善寺、法喜寺、显圣寺、南安寺、安乐寺、安隐寺、龙兴寺等。唐栖寺还有宋代释永颐的作品《唐栖寺前》,诗中有云:“唐栖寺前溪水流,客帆来往旧杭州。津亭树老无人记,得见几回僧回头。”
堂的本义为“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当地可能引申为与寺、庙同等烧香拜佛的地方。例如:
水洪庙(与洪水有关,以保佑太平。传说大禹也曾来此治水)、朱庙、寺前、庙前、庙东、白庙、柏树庙、西安寺、三官堂、圣堂、太公堂等。
4.以窑为名
窑,烧瓦灶也。(《说文》)窑是用来烧制瓦器、砖器的,这也代表了以前人们养家糊口的一种职业。现在余杭区的砖窑厂可能因为浪费资源,又高污染也变得少之又少,但依旧可以从一些未完全开发的村庄看到其蛛丝马迹。
余杭窑在今浙江余杭,发现窑址两处。东晋至南朝烧制青瓷、黑瓷。黑釉鸡头壶是其典型产品。所烧器物与德清窑相近,有碗、钵、鸡首壶、罐、瓶、盘口壶、
盆、器盖及少量划花间篦划纹碗。鸡首壶标本遗存丰富,有大、中、小几种。
村名中带“窑”的如:上窑、外窑、瓶窑、窑北
等。粤海风
5.以宅、舍为名
宅园一般坐北朝南,中轴线上有台门、轿厅、大厅、
堂楼、后楼、下房等,其间各有天井、石库门、高墙相隔,组成各个独立院落。轿厅、大厅、堂楼前建有雕墙门楼、清水方砖,简洁无华。余杭的古宅有太
史第宅、何宅、姚宅、吴宅、刘王弄名宅等。而村名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如:郎宅、仙宅、平宅、郁宅、西舍等。
6.以亭为名
亭(凉亭)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多建于路旁,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景用。亭一般为开敞性结构,没有围墙,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形状。如八角亭、南凉亭等。
7.以坊为名
坊,当读音为fānɡ时,多用于街巷名,如吴四坊。
二、以姓氏为名
1.以姓为名
在一个村庄,有一个姓氏会占绝大比重,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这跟以前的家族制度有很大的关系,
如今村庄里由家族遗留下来的亲疏、辈分关系依旧很重。有不少家族的家谱也被视为传家宝。以姓氏为村名亦不足为奇。例如:唐公村、褚家坝、戚家桥、杨家墩、柴家坞、沈家店、范家村等,共多达一百多个村名,不同姓氏60多个。
姓氏与地名似乎有着一种特殊的缘分。一方面有许多姓氏起源于地名;另一方面,各种姓氏的人们南来北往,东奔西走,又将姓氏铺天盖地般地反射到地名上去,因而带有姓氏的聚落地名遍布九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从众多的姓氏中也可以窥见古代民族活动的广阔世界。秦汉以前,江、浙、鲁、闽、粤、赣诸省为百越民族活动的地域。而作为古越语地名之一的余杭,当然也会留下先人迁徙的足迹,所以众多的姓氏也在情理之中。
2.以名人为名
①太炎社区
和悠久的历史一样灿烂的,是余杭辈出的人才。近代更是出现了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国学大师章炳麟(号太炎)这样的伟人,周恩来总理评价他“学问与革命业绩赫然”。
章太炎生于浙江杭州府余杭县东乡仓前镇,位于仓前的章太炎故居,为晚清建筑。故居坐北朝南,四
进一弄。正门上方有赵朴初题写的“章太炎故居”匾额。故居第二进辟为展厅,设太炎半身塑像,东西依时为序张贴章太炎生平事迹珍贵图片,橱内陈列着章太炎手稿、著作及后人纪念文章。这也看出家乡人对章太炎的景仰与思念之情。
②杜甫村
在良渚镇有个杜甫村,村西还有杜甫桥,据古稀之年的老农反映,过去村中还有杜公祠与杜甫塑像,祠中石柱上有楹联,有匾额,人们称杜甫为“杜二明王”。
明代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中引前人诗句有“自解金鱼怜杜甫”,宋末仇仁远的诗中也有“杜陵忍赋玉华诗”,都是在赋写西湖风景时提到杜甫在江南的一些迹象。虽杜甫来良渚之事史无记载,但据学者何天行考证,杜甫叔父杜登、姑父贺纳都在武康与会稽为官,杜甫村是武康至会稽必经之路,杜甫来过良渚的可能性较大。
三、以与水有关的事物命名
地处江南水乡,水总是特别多。依水而居的生活,使人与水有了亲切感,所以导致很多村名中多多少少带了些“水”。
1.因京杭大运河而得名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京杭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例如:杭北、杭南、运河等村名皆因该运河而命名,杭南、杭北之间就是京杭大运河。
2.以河为名
河,通指一般的水道,其定义为“在重力作用下,经常或间歇地沿着线形伸展的凹地流动的天然水体”,通常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个部分。余杭区水网密布,河流不在少数,所以不少村名中就带有“河”字,像圣塘河、丁河、漳河、西界河、南公河、西河、丁山河、章家河等。比如说余杭塘河,古称“运粮河”,为京杭大运河的一条重要分支。它西起余杭区的余杭镇,东至卖鱼桥入京杭运河,上世纪50年代末新开1.8公里航道,转由庆丰桥至康家桥入京杭运河,全长19.80公里,底宽9~13米,水深1.7~2.5米,是原观音桥至卖鱼桥航道的要塞。
3.以湖为名
湖与河不同,它是陆地表面比较宽阔的洼地积水而成的水体。余杭区的湖也不少,在村名中也有所体现。例如:上湖、东湖、南湖等。像南湖,历代就
有很多描述余杭南湖的风光之美。如唐代诗人朱庆余《南湖》诗曰:“湖上微风小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
野船著岸人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芦叶有声疑露雨,浪花无际似潇湘。飘然蓬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宋代诗人朱熹的《南湖芙蓉》诗曰:“水殿夜凉疑作雨,锦城花暖不知霜。常将半醉输春,故出残妆立晚香。世态恒情争逐艳,东篱零落一枝黄。”
4.以塘为名
塘为面积不大的池子,亦与水有关。村名有高俞塘、河儿塘、莫家塘等。
一滴清5.以滩为名
滩为水边泥沙积成的平地。带滩地名例如:滩里、麻滩、黄泥滩、钱家滩等。
安亭事件
6.以溪为名
苕溪在浙江省北部,属太湖水系,包括东苕溪、西苕溪两条源流完全不同的河流。今日的东苕溪源出浙江临安东天目山北部平顶山南麓的马尖岗,流经临安、
余杭、德清、湖州等县市。东苕溪入余杭县境后呈西南—东北流向,
经瓶窑、安溪,横穿余杭良渚文化遗址的北部,将遗址分隔为苕溪西北与东南两片,然后又在獐山镇的西侧北折,径流入太湖。地名例如:苕溪、灵溪、安溪、上溪、下溪、中溪、前溪、双溪、泗溪等。
7.以港为名
京杭大运河水系的众多河流,互相沟通,构成格子状网络,主要有良渚港、东塘港、禾丰港、亭址港等。这里的港与海港不同,余杭区没有靠近大海,而是以河港居多,它相对于海港水位较浅,水面落差也不大,一般为河运的船只暂时驻留的场所。村名中有港北、哨虎港、星桥港、良港等。
8.以潭为名
例如:三白潭、周家潭、陈国潭等。三白潭,它由头白、二白、三白三个潭湖连接而成,相当于半个西湖,是余杭最大的淡水湖泊。位于现仁和镇,总面积达96.8公顷,风光旖旎、景迷人。
9.以荡为通名
荡的意思是
“浅水湖”,面积较大,水面周围有芦苇。例如:湖津荡、朱家荡等。宋代的杨万里来临平时曾写过《过临平莲荡》诗:
朝来采藕夕来鱼,水种荷花岸种芦。寒浪落时分作荡,新流张处合成湖。
人家星散水中央,十里芹羹菰饭香。想得薰风端午后,荷花世界柳丝乡。
10.以洋、浜为名
例如:陈家洋、施家洋、李家浜、诸家浜等。11.以渭、泾、渡、涧、湾为名
例如:中水渭、平泾、金家渡、南涧、祝家湾等。12.以渚为名
渚是水中小块陆地。
地名有良渚,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良渚而命名,距今5300至4000年。良渚古城的南面和北面都是天目山脉的支脉,南北与
山的距离大致相等,东苕溪和良渚港分别由城的南北两侧向东流过。
四、以物命名1.与植物有关
地名例如:梅子湾、石竹园、独松林、桦树、梧桐、林场等。大多皆因为当地的特而得名。像石竹园就是有名的生态竹园。
余杭区是浙江省竹子主产区,竹林是余杭重要的经济与生态资源。独松关高踞在雄峻的独松岭上,关险道峻,崎岖难行,坡上松竹繁茂,鸟鸣莺啼。关下竹松参天,翳天蔽日,竹海汹涌,松涛阵阵,凄神寒骨,惊心动魄。左有百丈关,右有幽岭关,古称“独松三关”。独松关之所以名唤“独松”,历来有两个说法:一说是原来关旁有一棵高及千尺的古松;另一说是独松岭上松树的松针只是单叶,不像常见的马尾松和五针松那样有多叶和五叶。梧桐村的形成已有数百年历史,相传在很早以前,村北面的山上有一座庙,庙的周围长满高大的梧桐树,梧桐村因此而得名。由于独特的地理结构,以前外地人是难得进入这个村的,传说在南宋初期,一队金兵占领杭州后来到这里,只见河港交叉,鱼塘密布,因金兵不会游泳,河上无桥,金兵发出“好破杭州城,难破梧桐村”的感叹。
2.与日常生活有关
①与用具有关的地名。例如:大井、网具等。井水冬暖夏凉,在没有自来水之前,是主要的生活用水之一。
像郭璞古井位于广济桥南岸,据清光绪《唐栖志》记载:“郭璞井在长桥利济侯庙东庑,三郎祠座前,谬托景纯遗迹,称郭璞井。康熙己巳年二月九日,圣祖仁皇帝南巡,驻跸镇西,命汲此井以供茶
水。乾隆间里人卓晁书‘郭璞古井’额于上。道光间重浚,里人徐晟镌‘汲古’两字于砖嵌诸壁。”另外余杭的古井有仙鹤井、香泉井、宝轮寺井、庙井、方井、盐司运井等。而网具就是捕鱼的工具,是人们生活收入的重要工具。
②与动物有关的地名。人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培养了鸡、鸭、羊、马、牛等家畜,同时飞禽走兽也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所以,这些人们所熟悉的动物会自然而然地被用于镇名、村名中。例如:羊山、鸭兰、白鹤、稚山、虎山、鸬鸟、哨虎港等。白鹤村附近有白鹤山,山巅林木间常见白鹤盘旋飞翔。
③与水产有关的地名。因为余杭区位于江南水乡,所以当地的人们也就会利用自然的条件来发展副业。发展水产养殖业就是其中之一,因此也就出现以水产命名的村庄,比如说余杭水产、崇贤水产、云会水产等。像余杭水产村是余杭区十三个专业渔村之一,水面2591.4亩,其中外荡水面1327亩,南湖水域1264.4亩。
五、以传说命名
马克思曾说:“神话与传说是‘在人民的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形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动态’。”神话、传说的内容是人们最熟悉、最关切的事物,与其思想、感情、观点、道德、习俗、宗教信仰、生产与生活等息息相通。同时神话与传说更具人格的亲和魅力,更生动形象,也更具文化的传承性。
余杭:相传夏禹治水时来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大会天下诸侯。治水大业完成后,那里留下很多船只,他把这些船只交给他的一个儿子管理,并将他封在余航这个地方,建立了余航国(今浙江余杭)。另外相传余杭旁边发大水,大禹来治水。因为大禹撑船到这里,所以这个地方就叫做“禹航”,后来叫余杭,一直叫到现在。
龙洞:位于塘栖镇的超山风景区上有个卧龙洞,传说有龙曾在此山上休息。
白鹤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白鹤山也是因为有了白鹤而出名的。老人们说,过去白鹤山是白鹤仙子住的地方,山巅林木间常见白鹤盘旋飞翔。
勾庄:宋时称狗葬里,为御狗死后埋葬地,后改称勾庄。
卸车村:因为宋高宗南渡时取道于此,路隘不能通车,高宗卸所载而改步行,村名即由此而来。
澄清巷:位于太炎路,杨乃武故居在澄清巷,因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案而闻名。姿出众的毕秀姑,人称小白菜,其夫患病而死,却被县令刘锡彤诬为与杨乃武通奸谋杀,并且施用酷刑逼供,屈打成招。但是由于杨乃武家人不断上告,又加上朝廷政治斗争的机遇,杨乃武、小白菜得以昭雪。因此也有说澄清巷“因杨乃武冤案澄清而得名”。
另外,有神话、传说引发的“龙凤呈祥”。“龙凤呈祥”是人们观念中吉祥中意的象征,应用于地名也显示了人们向往美好、幸福的心境。中国是个龙的国度,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凤凰也是人们想象中能带来好运的动物,所以就有了九龙、龙光桥、龙洞、龙船坞、凤山、凤都、凤凰山等。
六、以地形为名
余杭的地层跨越钱塘江和浙北杭嘉湖平原两个地层分区,属扬子江南过渡区地层特征,以第四系分布面积最广、成因类型多,约占全市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宏观构造特征大体可分为西部山地丘陵区(天目山相对隆起区)和东部平原区(中、新生代平湖凹陷区)。余杭西部山地丘陵河谷区,形成于1.3亿年前,长期基本稳定。东部水网平原、滩涂平原几经沧桑。
1.以山为名
例如:超山、南扒山、羊山、乌山、南山、横山、大观山、义山、寡山、宋家山、前山、小五山、径
山、王位山、青山等。比如超山,超山梅花以“古、奇、广”三绝闻名,故有“十里香雪梅”之称,现有唐梅、宋梅各一棵。超山原有古刹报慈寺,大明堂内原供唐吴道子画观音像刻石。堂西侧有吴昌硕墓及吴全身石像,“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85年增建吴昌硕纪念馆。吴昌硕曾写下“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的动人佳句。超山多奇石,岩洞以海云洞最佳。明朝的卓明卿在《登超山绝顶》中写道:“秋空鸟道极高寒,两腋天风化羽翰。飞步直凌双柱上,银河咫尺侧身看。”另外在郁达夫的散文《超山的梅花》中写道:“每个梅林,总有千株内外,一株的花朵,又有万颗左右:故而开的时候,香气远传到十里之外的临平山麓,登高而远望下来,自然自成一个雪海;近年来虽说梅株减少了一点,但我想比到罗浮的仙境,总会只有过之,不会不及。”
又如径山,在长乐镇,其巅有径山寺。径山主岸
fgd
名凌霄峰,四面有堆珠、大人、鹏搏、宴坐诸峰,“五峰罗列,奇巧幽邃”。四周尚有攀云、鸡冠等山峰,迤逦起伏。并有龙潭飞瀑、
东坡洗砚池、松原天风、灵岩喝石等景观。
钠长石宋代苏东坡曾二游径山,留下“众山来自天目山,势如万马奔平川”名句,历代游人不绝,不乏诗人墨客。
再如荀山,位于良渚镇西,据《神舟古史考》载,战国时,荀况在此读书讲学。
2.以坑、岭为名
例如:斜坑、仙佰坑、坑西、四岭、新岭、枫岭等。3.以沟为名
例如:山沟沟。杭州山沟沟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的生物圈保护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还有汤坑茅塘。”山沟沟旅游区由“汤坑”和“茅塘”两大景区组成的。汤坑为峡谷型生态旅游区,峡谷全长2公里,落差380多米,这里跌宕生姿,激流飞泉。茅塘为高山平台型休闲观光度假景区,主要以农居休闲为主,茅塘村口的石壁坡流蔚为壮观,丰水时气势澎湃,声震四邻;枯水时蜿蜒曲折,如细歌慢语。整条坡流景观价值一流,可谓是“浙西第一坡流”。
七、以祝福为名
人们总是喜欢美好的事物,而讨厌不好的事物,这是人之常理。人们在给地名命名时也会带上很多美好的祝愿。例如:长春(希望永远青春)、兴旺(表示兴旺发达)、和睦桥、洪福、长命、大安、永安、
友谊、永兴、永乐、太平等。仁和镇,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改钱江县为仁和县,系取仁爱和平之义。明郭子章《郡县释名》引宋赵葵《行营杂录》云:“初陈桥兵变,太祖整军从仁和门入。高宗南渡幸杭,见邑名仁和,甚喜曰:‘此故都城门也。’遂决迁都之意。”
八、以一些特殊而专用的字词表示村名1.以坝为通名
坝为拦水的建筑物,河工险要处巩固堤坝的建筑物。把河流截断筑坝,形成村庄特。例如:双条坝、褚家坝、道墩坝、姚家坝等。
2.以墩为通名
三面或四面环水,中间形成墩,也说明了水乡特,例如:杨家墩、
曹家墩、金家墩、施家墩等。3.以埭为通名
埭为拦水的土坝,方言,多用于村名,例如:金家埭、卫家埭、酒店埭、姚家埭等。
4.以圩为通名
圩的本义为低洼区防水护田的土堤,例如:道家圩、
下柏圩、前河圩、新圩等。5.以堰为通名
堰为拦河坝。例如:梅堰、俞家堰等。清嘉庆《余杭县志》载:“千秋堰,在县东南二里,汉熹平年间置,唐会昌五年坍坏,钱武肃王复置,宋咸平中又毁,景德四年县令章得一复置,以其屡兴屡毁,欲其悠久,故号千秋堰。”
这5个通名都与水有关,都是拦截水流后留下的成果。这也说明余杭人与水为邻的生活,并根据需求对水进行改造,熟悉的事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村名特。
6.以庄为通名
庄指村庄,例如:费庄、北庄、勾庄等。7.以坞为通名
坞指周围高中间低的地方,例如:柴家坞、龙船坞、
两水坞、东篁坞等。8.以角为通名
角为角落,这里指因姓氏相同或当地特形成的一方水土,例如:钱家角、
鲶鱼角、朱家角、陈家角等。
9.以陡门为通名
陡门是水闸的俗称,既拦水防洪,又用于灌溉和通航。最早见诸记载的是东汉熹平年间,县令陈浑在县(余杭)东十里所建的西涵陡门,高2.2丈,阔1.5丈。宋淳熹六年,
东苕溪兴筑“十塘五闸”中的五闸,即甪窦、安溪、乌麻、化湾、奉口等5座陡门。余杭区的村名中出现这词说明了该地区水利设备的情况,例如:下陡门、何家陡门等。
10.以营为通名
营:房子,与居住有关,本义为四周垒土而居,例如:凌村营、三营等。
11.以口为通名
例如:孙家门口、浪河口等。12.以畈、埠为通名
畈为田地,多用于地名。埠多指有码头的城镇。例如:邵家畈、顾家埠等。
清末民初,塘栖镇的客运码头,有高吨位货轮在水北街设专卸埠头。余杭港的南苕溪的凤仪塘岸也设有木香弄埠、
白家弄埠、上务弄埠、盘竹弄埠等。1958年后,这些作业区逐渐衰弱。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5:31: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342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例如   地名   村名   余杭区   人们   文化   超山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