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设计

初二语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于1919年9、10月间写的一首新诗。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另一方面,自然形象成为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是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飈的象征,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作者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人们:科学的文明,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这首诗意境壮阔,充斥着浪漫主义彩,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教学目标
1、了解郭沫若的生平及其创作。
2、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内容,领悟诗歌的象征意义。
3、认识“五四”时期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追求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
4.具体分析本诗的浪漫主义风格特。
知识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咀嚼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象。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诵读技巧。初步学习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郭沫若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歌的内涵。
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以及诗中集中体现出五四时期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时代精神。
素养目标
耐热粘合剂1引导学生分析本诗的浪漫主义风格特。
2.通过“三步阅读法”的学习,学会鉴赏新诗。
学法指导
1、查阅资料,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处境,通过知人论世,理解诗歌。
2、反复诵读,联系具体语境,品味诗歌的内涵,感受诗歌对“力”的赞美,
3、在理解、感受诗歌的基础上,领会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精神,树立自我意识。
背景知识:诗集《女神》
《女神》收录了郭沫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女神》是开一代诗风的新诗集,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1)思想内容上,《女神》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它的反抗精神、爱国精神、进取精神,最强烈地体现了“五四”精神。(2)艺术表现上,《女神》开拓和形成了浪漫主义新诗流派,它强烈的感情、唯美的艺术形象等对当时和后来的浪漫主义诗人产生了重要影响。(3)诗歌形式上,《女神》是自由体诗的一个高峰,为诗歌的革新和创造树立了榜样。它完全冲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诗节、诗行长短无定,韵律无固定格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山海关有一副对联非常奇妙,在那里存在几百年了,几乎没有人能够读出来。这个对联就是:
上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下联:浮云涨长长长长长长消。
在这个对联中用了六个“朝”,六个“长”。所以说就算给你这个对联你都不知道这是在说什么,毕竟“长”和“朝”都有两个读音。你说这该怎么读呢?可是这却难不住郭沫若,郭沫若上去就读“海水朝(hǎi shuǐ cháo ),朝朝朝(zhāo zhāo cháo),朝朝朝落(zhāo cháo zhāo luò);浮云长(fú yún zhǎng),长长长(cháng cháng zhǎng),长长长消(cháng zhǎng cháng xiāo)。”而有个人一会功夫就读出来了,这个人就是郭沫若。
二、走进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家乡优美的自然风光熏陶了郭沫若的浪漫主义情怀。1960年入新式学堂,其间,他多次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1914年赴日本留学,就读医学专业。
后接受美国诗人惠特曼等人的思想,决心弃医从文。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一同建立“创造社”,同年,第一本新诗集《女神》出版,《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的精神。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2月被迫流亡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主持科学和文化工作,对我国现代文学和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主要作品:诗歌天狗》《风凰涅架》《地球,我的母亲!》《炉史煤》《天上的街市》等,历史剧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王昭君》《蔡文姬》等。
拓展:郭沫若名字的由来
1919年,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取了“沫若”这个笔名。“沫”“若”,即沫水和若水。沫水,古水名,即今大渡河,是岷江的最大支流,位于四川省中西部;若水,古水名,即今雅砻江,是金沙江的最大支流,位于四川省西部。“沫水”“若水”是流经郭沫若家乡的两条河流。郭沫若取此二水作为笔名,是表示他身在异国、不忘家园的意思,也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三、解读标题
问题:《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怎么读,怎么理解?
预设:放号(hào)。“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一个祈使句,“立”是一个动词,“在地球边上”点明地点,“放号”的意思是“吹响号角”。“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表面意思是站在地球的边上吹响号角,直接发出呼唤。
1919年九、十月间郭沫若从日本回国,当轮船行驶在日本横滨海面时,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他胸中激情奔涌写下了这首《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四、鉴赏文本,把握意象
(一)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二)分析意象
问题:全诗7节,都涉及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预设: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洪涛、我、力
预设:宏大、阔远、雄奇、气势磅礴
问题:这些意象都是写实的吗?三诺n20g
预设: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写,展示了大自然所里和壮丽的特征,另一方面,抒发自己“毁坏”“创造”“努力”的主观感受,和对“力”的赞美。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像。
板书:景: 白云怒涌  情:毁坏 创造 努力
洪涛滚滚      赞美
问题:你觉得本诗的主体形象是谁?为什么?
预设
主体形象是横跨两大洋的巨人,其实就是诗人的自我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
这是一幅惊心动魄的力的画图,力的颂歌。
我要的坚强问题: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有何象征意义?联系诗意和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预设: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正在日本留学,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到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郭沫若,使他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
问题:“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预设: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人从多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彩,突出形态,体现其神韵,反映其节奏,多层面感受力和美。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正是五四时期的那种时代精神的特征。ddc
问题:这首诗是侧重写景,还是抒情?
预设:(一)侧重于写景,充分展现了大自然宏伟壮丽的图景。诗人热爱大自然、在诗人的眼中,"无限的大自然”到处都是生命的光波,到处都是新鲜的情调,到处都是诗,到处都是笑”(《光海》)。这首诗描绘的北冰洋的白云、太平洋的洪涛,完分表现出大自然的雄奇、瑰丽、博大,气势磅礴。
(二)侧重于抒情,热情讴歌了“五四”精神。在这首诗中,诗人主张破旧立新。“不断的毁坏”是毁坏旧世界、旧文化,“不断的创造”是创造新世界、新文化。诗中对“力”的歌颂,表现出一种勇敢进取、积极创造的奋发昂扬精神和热烈向往、执着追求的进取精神。诗人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去歌领时代精神,这种歌颂是全身心的,激情澎湃的,不可抑止的。
五、分析文本特
问题:你觉得作者的情感浓烈吗?怎样做到的?
提示:修辞方面、句式方面、标点
预设:(1)运用排比的句式,热烈歌颂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力量,反映了“五四”时期人民那种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国家现状的强烈愿望,具有振聋发聩的艺术力
量。
(2)运用叠词“啊啊”,运用“力哟!力哟!"这一反复手法,直抒胸臆,抒写对“力”的赞叹,增强艺术感染力。
(3)句式自由,节奏鲜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一首自由体新诗。这首诗采用了不受東缚的自由句式,具有极为鲜明、强烈的节奏感。诗中最短的诗句只有两个字,最长的诗句则达20字以上。长短向式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自由、奔放没有约束,但是全诗的节奏却非常鲜明,这种内在的旋律用诗人自己的话说便是“情绪的自然消涨”。这首诗的节奏犹如时代的鼓点,急促、紧凑、有力。
(4)诗歌还运用了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全诗更加形象、感人。
(5)叹号的使用。
六、朗诵展示
娶中国太太的下场1、听范读
2、小组读
3、推荐读
4、齐读
结束语:这首诗堪称为郭沫若早期'火山爆发式'的诗歌代表作之一,从其诗歌中最能感受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读这样的诗,会感到作者就站在我们面前,他的火热赤诚的心,澎湃激扬的热情,一下子就把读者全部感染了。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阅读郭沫若的《天狗》。
板书设计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景: 白云怒涌  情:毁坏 创造 努力
洪涛滚滚      赞美
课后巩固
近义辨析
(1)正规  正轨
助产学预设:二者都有“符合正常规定或标准”的意思。“正规”指符合正式规定的或一般公认的标准,形容词。“正轨”指正常的或正确的发展道路,名词。
例句:①专家建议,对幼儿园、学前班教材,教育主管部门应从征订、发行等渠道加强监管,敦促幼儿园使用________出版的教材。
②随着消防工作量的不断增加,人民众的消防意识的增强,消防部门的重要性日益显得重要,担负的任务也越来越重,消防专职队作为灭火救援工作的重要警力,各项工作也都步入________。
(2)固执  顽固
预设:二者都有“不接受新鲜事物”的意思。“固执”侧重指坚持自己原有的东西,多用来形容性格、性情、作风等,另“固执”还有动词的用法,后面带宾语。“顽固”侧重指不愿接受外界的新鲜事物,多用来形容思想、立场、态度等,只有形容词用法。
例句:①当时,老师、同学都劝阻他参加高考后再去北京,可他就是不听;家里人都反对,可他就是________,坚决要去,因为他知道自己将来想要什么想做什么。
②季羡林先生在《衣着的款式》一文中也曾说:“在衣着方面,我是著名的________保守派。我有几套——套数不详——深蓝卡其布的中山装。虽然衣龄长短不一,但是最年轻的也有十年以上的历史了。”
合作探究
1、本诗开篇写了自然景,有什么特征?有何作用?
预设: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诗中的自然
形象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面积、体积、威力,它们引起读者惊异、赞叹,一种狂暴的激情荡涤心胸,从而使人由这种自然形象产生对社会生活的某种关于崇高和伟大的联想。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3:19: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322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诗歌   诗人   首诗   地球   浪漫主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