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坛之瑰宝——《悲惨世界》赏析

世界文坛之瑰宝——《悲惨世界》赏析
摘 要:《悲惨世界》是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的代表作之一,作品描绘了19世纪法国生活的诸多方面。笔者试图运用文本分析的手法,详细论述了通过对照以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混搭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及其发挥的特殊效果。
关键词:对照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一、引言
《悲惨世界》涵盖了19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历史还原度堪比史书;小说采用了鲜明的对照手法,并娴熟地运用了浪漫主义流派的写作技巧,文笔优美,想象丰富,兼有细致的心理描写和直白的情感抒发。通过描述人与腐朽社会的对立和抗争,宣扬了人道主义思想,鞭挞了异化的人性,促进了人性的复归。无论从艺术价值还是社会价值方面进行考量,它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堪称是世界文坛史上的瑰宝。
二、对照手法
chinese fe?m?do?m《悲惨世界》这部小说中沿用了雨果“一生坚持和崇尚的‘美丑对照原则’”沈长富①。雨果游历欧洲的经历给他的创作到了灵感。“西班牙建筑艺术,使雨果金的想象振翅,他领悟到了空间艺术的对照成形。《悲惨世界》的结构,就是诗人时空对照、虚实对照、明暗对照、崇高优美与滑稽丑怪全面对照的艺术范本。”
(一)不同个体之间的对照 几乎所有美好品质都集合在了米里哀主教身上。主教每天的作息非常有规律,“他一生中每一天的时刻都会被祈祷、上祭、布施……克己、信人、学习、劳动这些事充满了的”。他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人,总是能用自己的幽默化解尴尬,解决矛盾;他乐善好施,“所有的钱都早已在收入以前付出了……却永远没有余款”;对于任何生物他都是报以仁爱之心,“外形的丑陋和本性的怪异都不能惊动他,他却反而会受到感动,几乎起爱怜的心”。
相较于米里哀主教,沙威“身材高大,穿一件铁灰礼服,拿条粗棍,戴顶平边帽……做出一种别有用心的丑态”。“塌鼻子”“深鼻孔”“络腮胡子”等粗犷的特征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位“人脸加在狼身的狗头上”的人。米里哀主教是人道主义思想的化身,而沙威是资本主义秩序和法律的维系者,他们一位宽仁博爱,另一个冷血无情。作者借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
玛莎拉蒂3200GT
比表达了对资本主义的愤慨和嫉恨,讴歌了人道主义思想的崇高,倡导用人道主义思想去挽救腐朽的旧社会。此外,两者对待冉阿让的态度也十分迥异。面对刚刚刑满释放、人人避之不及的冉阿让,主教将他迎进屋子,为他免费提供食宿,用“我的朋友”“请”“您”等字眼来称呼冉阿让。在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让成了一位人人敬仰的市长,他传播人道主义思想,俨然成了米里哀主教第二。冉阿让无论身处何地、担任何职,都会带着两个主教送的银烛台,因为那烛台照亮的是悲惨世界里前往理想国度的道路。相较于米里哀主教,沙威对冉阿让一直是怀疑和敌视的,他坚决认同“法律有权随意指定某人为罪犯,并且不容下层的人申辩”。冉阿让在他眼中无论贫穷富有,都是罪犯。米里哀主教和沙威警探无论从外貌、性格、对待主人公的态度以及产生的影响上来看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泊宅编雨果正是通过这样的迥异,表达了自己对于人道主义思想的热衷和推崇,同时也暗示了资产阶级旧势力的最终消亡。
(二)同一个体的前后对比 “冉阿让的一生经历了善—恶—善的曲折转变”。“冉阿让走进监狱时一面痛哭,一面战栗,出狱时却无动于衷;他进去时悲痛欲绝,出来时老气横秋”。冉阿让给社会定了罪,决心报复。幸运的是,主教及时挽救了冉阿让的灵魂。这样的变化
发人深省。表面上来看,是严酷的法律将他送进了监狱;究其根源,是资产阶级对穷人的歧视、社会的不公令他犯罪。令他好转的是主教的人道主义思想:平等地对待一切,尊重人,爱护人。雨果借冉阿让之转变赞扬了人道主义教人向善,挽救人性的功劳。冉阿让的转变还体现在他的政治立场上。重拾自我的冉阿让成了市长,他精心经营着这个资产阶级政府,希望建立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但是,“商马第事件”彻底粉碎了他的理想。冉阿让意识到不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秩序就没有真正的自由平等的世界。于是,他毅然加入到反对资产阶级的抗争中。从改良到革命,为现实所迫,也是局势使然,旧秩序的腐朽没落已经到了不破不立的地步。雨果借此表达了自己偏于革命的政治倾向。
三、浪漫现实主义
《悲惨世界》的另一大特就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融合,“它是一部以现实主义为基调,又具有浓厚浪漫主义彩的作品”。受夏多布里昂的影响,雨果早期的作品主要以讴歌爱情、咏叹自然为主。然而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雨果投笔从政,把主要精力投入政治活动……其思想基础是人道主义”。1848年12月拿破仑三世发动,雨果被迫逃离法国。十九年的流亡生活令他反思,雨果开始向现实主义转型。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雨果具
有了创作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杂糅的作品的可能。笔者试图从人物塑造、篇章布局和主题情感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一)特殊的平凡人 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很有特点:一方面,秉承了现实主义小说“以描绘普通人客观现实生活为重点”实时渲染;另一方面,赋予了人物特殊的能力。冉阿让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下层劳动人民,身份低微,连名字都是胡乱起的。“浪漫主义文学大师不用肉眼去观察世界,而是凭借天使的幻想”。雨果大胆想象,赋予了冉阿让这个普通人惊人的天赋。他体质强健,气力过人,“有时他可以代替一个千斤顶”;他改良了宝石制造工艺,是个天生的匠才,同时又可以管理一座城市。但是从小说中并没有到有关他学习经历的介绍。如此说来,冉阿让便是一位无师自通的全才。
(二)叙论结合 按照最广泛接受的现实主义的含义,“现实主义最根本的宗旨就是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其中最重要的是“客观”“真实”。也就是说,作者要尽可能依靠事实说话,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叙述一件事。雨果却经常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跳出来。“人的性情真能那样彻头彻尾完全改变吗……人心难道也能像矮屋下的背脊一样,因痛苦压迫过甚而蜷曲萎缩变为畸形丑态,造成各种不可救药的残废吗?”这段话就是作者对于冉阿让不幸遭
遇的激烈辩论。文中多次出现类似的片段,仿佛雨果是在和一个资产阶级的卫道士进行辩驳,他强烈地谴责法律的不公、社会的歧视,直截了当地抒发自己不满的情绪和为弱者打抱不平的正气。沉稳客观的现实主义叙事手法,再加以澎湃的浪漫主义手法进行议论评述,夹叙夹议,一针见血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揭露资产阶级社会的黑暗面。呐喊式的议论让自由民主者大快人心,令封建保守派胆战心惊,这是一部真正具有匕首般威力的文章。
(三)大爱与小爱 浪漫主义偏向一些狭隘的文艺题材,其主题思想上偏于男女爱情,而现实主义则是站在更高的平台上,“通过展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来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偏于对社会,对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关注。儿女之情为小爱,人道主义属大爱。小说以宣扬人道主义思想的大爱为主线,当中也穿插着马吕斯和珂赛特的浪漫的小爱,温馨甜蜜,令人神往。雨果对于这样的爱情故事节奏的拿捏恰到好处,这也是雨果炉火纯青的浪漫主义笔法的最好展现。在严肃庄重的大爱当中,掺杂着这样温馨甜美的小爱,张弛有度,不用一直紧绷神经,面对家国大事。
综上所述,雨果通过奇特的想象赋予平凡人以“神力”;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在刻画社会现实
绿壳蛋鸡养殖前景的同时抒发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歌颂崇高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同时不忘赞美甜美的爱情。以现实主义为基调的作品点缀上浪漫主义的彩,二者相辅相成,奏出绝妙和弦。
四、结论
雨果一生硕果累累,是著作等身的文学家、人道主义者。通过对照以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混搭手法,雨果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罪恶,提出了改造社会的道德理想,集中反映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43: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321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雨果   社会   人道主义   思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