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浪漫主义手法抒写人道主义情怀——论《九三年》的三个孩童形象的作用...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用浪漫主义手法抒写人道主义情怀
——论《九三年》的三个孩童形象的作用
于香芸      山东师范大学
摘  要:维克多•雨果的《九三年》利用成熟的浪漫主义手法,描写三个天真可爱的孩童一场传奇性遭遇,并将其与三个成人主人公的命运与性格穿连一起,从而展现出铁血革命中的人道主义光辉。小说是雨果以浪漫激情讴歌永恒人性的一篇力作,使人道主义大放光芒。
关键词:《九三年》;三个孩童;浪漫主义;人道主义
剖腹自杀
作者简介:于香芸(1992-),女,汉族,山东省青岛市人,山东师范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3-151-01
引言:邵洵美
《九三年》是维克多•雨果这位浪漫主义大师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这部作品既有对反动军的血泪控诉,同时又包含对革命军的有力指责:这是作者对当时充满疾风暴雨的社会进行深沉思考后的呕心沥血之作。三个天真纯洁的孩童在《九三年》中扮演重要角,这是雨果匠心独运的体现。
一、使情节跌宕起伏,展现浪漫主义美学追求
作为十九世纪极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大师,雨果在其重要代表作《九三年》中将浪漫主义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比起复杂传奇的人物关系,三个可爱孩童传奇性的遭遇更能展现作家浪漫主义的美学追求。
首先,雨果运用娴熟的浪漫主义手法对孩童的动作及语言进行了夸张式的极具感染力地描写。在《盛巴托罗缪的屠杀》一章中,两个敌对阵营开足火力猛拼的时候,孩子们在阁楼里玩得正欢,天真地将外面的火炮声当成“上帝发出的声音”。这种对孩童天真无畏的夸张式描写,恰是浪漫主义对“自然”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婴孩在人类中是最接近于自然的形态,相对于成人各种形式的异化,婴孩就是人类未开蒙的“自然”,这和浪漫主义大师华兹华斯“儿童是成人的父亲”的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次,《九三年》中三个孩童的传奇性遭遇更是雨果将浪漫主义手法酣畅淋漓运用后的结果。三个孩童将叛军和共和党的战争冲突提前。叛军为平定叛乱,不惜毁灭整个村子、毙所有伤兵和俘虏,并掳走这几个无辜孩子作为人质,这使得两大政治阵营的矛盾冲突迅速激化:除开在政治上的绝对对立
外,拯救这三个已被共和军看成是自己骨肉的孩童是两大政治阵营正面迎战的。在作品的最后,仍是这三个天真无邪的孩童将共和党内部的矛盾冲突引爆。对敌人应该“绝不宽恕”,还是实施“人道主义”?这两种观点在就如何处置为救孩子而被抓的叛军朗德纳克的问题上,产生强烈冲突,并由此导致三个成人主人公的出人意料的命运结局。三个孩子的遭遇和两大政治阵营的军事行动及三个成人的命运走向紧密相连,这种传奇式的遭遇是浪漫主义手法的极致运用。
zingtv二、令含意耐人寻味,凸显人道主义价值追求
一氧化氮合成酶
维克多•雨果的《九三年》最令人动容的是其对人道主
义精神的阐释,这也是这部小说饱受争议的原因。在革命中,人性道义能否凌驾于革命信仰之上?这部小说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在雨果看来,“革命的根本目的就是改善人的命运,它与人道主义在本质上应该说是一致的”。
《九三年》的人道主义主要是通过三个成人主人公最终“皈依于道义的大旗”来阐发的,这也与作品中三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分不开。三个孩子的一瞥一笑都深深地牵动着读者的心,也牵动着三个成人主人的命运之绳。在故事开始时,三个孩子在索雷德森林中被红帽子营发现。此时,带着三个孩子的母亲弗莱沙尔吓得瑟瑟发抖,母亲怀中的女婴如同什么都没有发生般使劲吮吸着母亲的乳汁,这场景令人动容,红帽子营中人们内心深处的被战争等外界因素压抑已久的爱如洪水般涌出,收养了三个孩子,
由此构成这跌宕起伏的故事。故事的最后,朗德纳克同样为这三个孩子的天性所感化,在火光冲天中看到孩子天使般的面庞,他的人性被猛地唤醒,仿佛孩子所散发的人性光芒在一刹那透过浓浓的阴霾照进他阴暗潮湿的内心。于是,他将自己的政治信仰放在一边,重新进入不久前刚刚逃离出来的驻满革命军的古堡,此刻他不再是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他只是一个有着仁爱之心的铁血英雄。这个情节的描述,使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得到非常充分的阐释。
美国国务卿职责《九三年》中人道主义的力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是在郭万的结局中。朗德纳克虽是他的叔父,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这个原因想和叔父达成和解,抓住朗德纳克一直是革命党人郭万的目标。然而,在故事的最后,当郭万终于按照心愿抓住朗德纳克后,他动摇了。这种动摇并非因为亲情的不舍,而是因为这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让郭万看到了朗德纳克的人性。郭万在“人道主义”与“革命至上”两个选项中徘徊犹疑许久,终于人道战胜了革命,选择替敌人受刑。这个情节的叙述是震撼人心的,雨果借三个孩子将这种效果呈现出来。
三个孩子使隐藏在战争背后,受到压抑的人性挣脱了美其名曰“信仰”的牢笼,使三个冷酷的人的身体里终于开始流淌温暖的血液,同时导致三人最后的命运走向出现巨大转折,产生撼动人心的结局。三个孩子是作者借以凸显人道主义价值追求的最成功的道具。
结语:
雨果在《九三年》中所描述的三个孩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导致出乎读者意料的结局,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是一部展现人性光辉的扛鼎之作,是维克多•雨果用浪漫主义手法书写人道主义情怀的不朽篇章。
安贞医院护士被打参考文献:
[1][法]雨果. 九三年[M].叶尊,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2]张英伦. 雨果传[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
[3]杵从巨. “革命”与“人道”关系质疑——关于<九三年>评论中的一个问题[J].南都学坛,2004(06).
151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24: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320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