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

胡同,也叫“里弄”、“巷”,是指城镇或乡村里主要街道之间的、比较小的街道,一直通向居民区的内部。它是沟通当地交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道路通达情况,胡同分为死胡同和活胡同。前者只有一个开口,末端深入居民区,并且在其内部中断;而后者则沟通两条或者更多的主干街道。胡同,是北京的一大特。著名的胡同:北京的东交民巷、什刹海胡同等。
胡同简介
  进入现代化的北京城,人们感兴趣的往往不是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
四通八达的宽马路,而是那曲折幽深的小小胡同,温馨美丽的四合院。因此,有人称北京的古都文化为“胡同文化”或“四合院文化”,此话实不为过。
  来到北京的游客,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北京的胡同在哪里”。北京胡同最早起源于元代,最多时有6000多条,历史最早的是朝阳门内大街和东四之间的一片胡同,规划相当整齐,胡同与胡同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南北走向的一般为街,相对较宽,如从北京火车站到朝阳门内大街的南小街和北小街,因过去以走马车为主,所以也叫马路。东西走向的一般为胡同,相对较窄,以走人为主。胡同两边一般都是四合院。
地理位置
  从地理位置上划分,前门以北的胡同一般较宽,规划比较整齐,前 
铜铁厂胡同门以南的胡同一般较窄,规划也不整齐。因为在清代时,清政府为了安全,不允许外地来京人员住在京城内,所以外地人集中住在前门和崇文门外,也因此形成了前门商业区;在外来人员中许多是来京赶考的举人,因此形成了琉璃厂文化街,天桥地区有许多娱乐场所,北京的剧院也都集中在南城。北京城内老百姓集中活动的场所在什刹海一带。
  因为北京的胡同不集中,一般也不通车,游览起来比较累,本站选择了一些胡同的照片,以供了解胡同的一般情况。
  “钱市胡同”是北京最窄的胡同位于前门外珠宝市大街。过去这条胡同里都是钱庄,所以叫钱市胡同。胡同中最窄的地方只有80公分宽,两个人相遇时只有侧着身子才能过去。胡同长约三四十米。
胡同数量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又拆迁、改造了一些。至今北京有街巷名称的约4000多个。
胡同历史
小诺霉素
胡同起源
  胡同,是元朝的产物。蒙古人把元大都的街巷叫做胡同——据说在蒙古语里的意思是指“水井”。莫非那时候每条胡同
都挖有一眼水井(作微型水库),供居住的军民饮用?想一想也可以理解,蒙古族是来自沙漠与草原的游牧民族,是很重视水源的。
中药提取  在当年,“水井”是深宅大院的居民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摩肩接踵的社交场所,在井边与左邻右舍谈天说地、嘘寒问暖,恰恰可以弥补四合院的封闭性所带来的不足——既保护了每个家庭的隐秘空间,又为邻里之间提供了交流的机会。
  胡同与四合院的完美组合,体现出元朝统治者在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的聪明之处。胡同横平竖直,四合院错落有致,怎么看都像是军事化管理的结果。有了胡同的分割与疏通,北京城便成了一座由游牧民族安营扎寨的大军营。难怪著名作家汪曾祺在散文《胡同文化》中赞叹道:“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有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方位感强,恐怕也是蒙古人的遗传,他们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游牧时,一般都要根据日出日落来辨认方向,才不至于迷路。
胡同由来
  北京人是讲究走路的。因为老北京城无论大街小巷,多是横平竖直,所以北京人走路无法取巧,无论选择什么都是拐硬弯儿,比较比较也还是一样长短。即使是这样,北京人走路依然是有选择的。走大街,干净倒是干净,就是乱,搅和得你不得安生。穿胡同,鞋子容易吃土,但似乎更安全,你不愿意见的人或事儿,多绕一下也就“躲过去”了。老北京的地名生活化,不像其他城市的胡同街道,总喜欢用城市名称来命名——比如“南京路”、“广州路”什么的。北京的“扁担胡同”有11条,“井儿胡同”有10条。既然人们开门就有七件事,所以北京也就有了柴棒胡同、米市胡同、油坊胡同、盐店胡同、酱坊胡同、醋章胡同和荼儿胡同;既然人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金、银、铜、铁、锡这五种金属,于是就又有了金丝胡同、银丝胡同、铜铁厂胡同、铁门胡同和锡拉胡同。走在这类名字的胡同里,人觉得塌实。
  过去,北京是由千百 万大大小小的四合院背靠背,面对面,平排并列有序地组成的。为出入方便,每排院落间必要留出通道,这就是胡同。
  在元代,北京的胡同间隔较宽,元大都基本上都是三进大四合院的距离。 因此后代在中间空地建院,必赖小胡同为出入通道,这样就在许ming多有名的
大胡同中产生了大量无名的小胡同,于是俗语有云:“著名的胡同三千六, 没名的胡同赛牛毛”。
建国后胡同
  截止到1949年,北京城区有名的街巷有6074条,其中胡同1330条,
街274条,巷111条,道85条,里71条,路
37条。习惯上.人们把街巷之类统归于胡同。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京城.胡同深深
.胡同深处是无数温暖的家,这就是北京人对胡同有特殊感情的根本原因。   还有一句话:有名的胡同三百六,无名的胡同赛牛毛
胡同之最
  北京最窄的胡同是前门外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胡同最窄处只有0.4米。胡同最长的要数东、西交民巷了。这条胡同与长安街平行,在长安街南面,东西走向,东起崇文门内大街,西至北新华街。它仅比从东单到西单实际长八里的长安街短1.5里。还有些曲折幽深的胡同呈九曲回肠之状,如北新桥原有一条“九道弯”,实际有20多道弯,后划分成五条胡同;在前门外也有个“九道弯”,实则要拐13
九弯胡同个弯。   最长的胡同 东交民巷(全长3公里)   最短的胡同 一尺大街(仅长25.2米)   最宽的胡同 灵境胡同,最宽处32.18米
  最窄的胡同 钱市胡同(最窄处只有0.4米)   拐弯最多的胡同 九弯胡同   最古老的胡同 砖塔胡同(在元朝已经存在)   仅存的过街楼 观音院过街楼
胡同旅游
  北京的胡同好比一部百科全书,既反映了历史沿革,又展示了社会风情,近年,被开发为一种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目前,北京古老破旧的大杂院正被现代化的楼房所取代,旧胡同也将失去它赖以存在的基础。不过,为保持北京的古都风貌,许多著名的胡同
已被当作文物保留下来了,它为我们  内府库胡同新兴的首都保存了一丝古老的彩。   现在,北京胡同文化发展已经开发出了一项旅游新项目——串胡同。
冠东集装箱码头来自四面八方的外国朋友乘坐北京古老的交通工具人力三轮车,经舒畅刹 海西沿,过银锭桥到鼓楼,登楼俯看北京旧城区和四通八达的胡同,然后
前往后海地区,参观京城古老的南北官房胡同、大小金狮胡同、前后井胡
ANNALS同,走进普通的四合院,和北京人聊一聊,了解普通北京人的生活,最后沿柳荫街到有“红楼大观园”之称的恭王府,体验旧时王公贵族的居住环境和御花园。
  外国朋友们在北京的胡同里留连忘返,连声称赞:“北京的胡同太美了,太迷人了!” 北京的胡同作为北京古老文化的载体,具有一种永恒的魅力。
词的由来
最初不是汉语
  胡同一词最初见诸元杂曲。关汉卿《单刀会》中,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之语。元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张羽问梅香:“你家住哪里?”梅香说:“我家住砖塔儿胡同。”砖塔胡同在西四南大街,地名至今未变。元人熊梦祥所著《析津志》中说得明白:“胡通二字本方言。”何处方言
呢,元大都的。明人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进一步说:胡同本元人语。既是元人语,那就不能是汉语。元代将人划分为四等:蒙古人、目人、汉人、南人。所谓汉人,指北方的汉人、女真人、契丹人、高丽人。这四种人并非同一民族,也不使用同一语言。那么“元人语”也肯定不是“南人语”,至于目人,包括的民族
西郊民巷更多。故此“元人语”只能是蒙古语。
与井关系密切
  有的学者认为,胡同是从“忽洞格”———井转变过来的。笔者赞同这个观点。因为从大都的实际看,胡同与井的关系更密切一些。
  先从胡同的形成看。元大都是从一片荒野上建设起来的。它的中轴线是傍水而划的,大都的皇宫也是傍“海”而建的。那么其它的街、坊和居住小区,在设计和规划的时候,不能不考虑到井的位置。或者先挖井后造屋,或者预先留出井的位置再规划院落的布局。无论哪种情况,都是“因井而成巷”。直到明清,每条胡同都有井,这是毋庸置疑的。
  再从胡同的名字上看。北京胡同名字的成因,不外乎这么几个:以寺庙命名的,以衙署、官府机构命名的,以工地工场命名的,以府第、人名命名的,以市场命名的等等。但是,为数最多的,是以井命名的,光“井儿胡同”就曾经有过十个;加上大井、小井、东西南北前后井、干井、湿井、甜水井、苦水井……不下四五十个。这说明,胡同与井是密切相关的。
大多源于音译
  北京有些胡同的名字令人奇怪,因为用汉语无法解释。但是,如果把这些胡同的名字成蒙古语,就好解释了。试举几例:屎壳郎胡同,这名字多难听、多丑陋!当初此地的居民为什么要起这么个名字?其实这个名字译成蒙古语是“甜水井”!朝内有个“墨河胡同”,蒙古语的意思是“有味儿的井”,大概是被污染过吧。此外,如鼓哨胡同(或写做箍筲胡同),苦水井;菊儿胡同或局儿胡同,
wap服务菊儿胡同双井;碾儿胡同或辇儿胡同,细井;巴儿胡同,小井;马良胡同或蚂螂胡同,专供牲畜饮水的井……
  北京还有不少“帽胡同”。“帽胡同”蒙古语是坏井、破井的意思,前面加上一姓氏,表明这个坏井是属于某家私有的。这不是牵强附会,白帽胡同旁边,曾有个“白回回胡同”,说明这里曾是白姓穆斯林的住宅。而“猪毛胡同”附近曾有个“朱家胡同”,说明这里确实住过朱姓人家。杨茅胡同附近就是杨梅竹斜街。
  年代久远,有些发音被念走了样,这也不足为怪:汉语地名念走了样的难道就少么?不过有些蒙古语的地名难以考证了是真的。
  胡同是井的音译,这一点应该没
有什么疑问了。但有几点还必须强调一下,胡同和井,在元大都时代都有了“市”的意思,沙络市也可以叫沙络胡同,是珊瑚市的意思。在古代汉语里本来就有“市井”一词,“因井而成市”嘛。同在元大都时代,胡同和井也有了“大街”的意思,《析津志》钟楼:“楼有八隅四井之号,盖东西南北街道最为宽广”。意思很清楚,“井”等于大街。
  旧北京的井窝子。在没有自来水的时代,北京居民的饮水主要靠井。一般居民没有私家专用水井的,就得到公用水井去汲水。图中的独轮车是专为人家送水的。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老字号人说:"大胡同三千六,小的多如牛毛。"意思是说多得数不清。胡同浩繁以千计,若问到底北 京有多少胡同,我看,最好的回答也是这个。
  北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朝,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所以具数目也不一样。就元朝来讲,从《析津志辑佚》中记载:"三
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胡同。"也就是说共有街巷胡同四百十三 条,其中二十九条直接称为胡同,而那三百八十四条火巷,其 实也是广义上的胡同。
  明朝北京城胡同又有变化,据明朝人张爵在《京师五城坊 巷胡同集》一书中记载,明朝北京共有街巷胡同约一千一百七 十条,其中直接称为胡同的约有四百五十九条。
  清朝北京的胡同比明朝又有所发展。据清朝朱一新在《京 师坊巷志稿》一书中提到当时北京街巷胡同名字可以推出,清
朝大约已有街巷胡同二千零七十七条,其中直接称为胡同的约 有九百七十八条之多。   到解放前的1944年北京有多少胡同呢?
据日本人多田贞一在《北京地名志》一书中所记,当时北京共有三千三百条胡同。
  解放后城市的胡同随着人的增加又在增加,据1982年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古今北京》一书说:"至今,北京城区的胡同 约有四千五百五十多条。"
1986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实用北京街巷指南》一书所记,四个城区有胡同三千六百六十五条。1990年张清常写《再说胡同》一文时统计,1980年北京街巷胡同总数为六千零二十九条,其中胡同为一千三百二十条。
      北京胡同有多少?这么简单的问题,答案有多少,我也不敢说谁统计不对,因为各个所根据的资料不一样,反映的数字也不一样,所以答案就会不同了。
  你说哪个对?我看都对。北京现在变化更大,胡同在一天天减少,有的建了居民小区,有的建了许多新路,有的胡同夷为平地,盖起了商厦和办公大楼,
我想许多胡同已有三匹百年历史了,要保护北京的古都风貌,就应该保护北京的胡同,但愿它不至于在我们这一代从
此绝灭!
  解放后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北京城区比解放初扩大三倍多。新建各类房屋面积,相当于建了10个旧北京城。
男性研发重大突破  为保护古都风貌,维护传统特,北京城区划定了二十余条胡同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像南锣鼓巷、西四北一条至八条等就被定为四合院平房保护区。自元大都以来形成的老北京胡同,多成棋盘式格局。
胡同与巷弄
  胡同与巷弄
  “巷弄、胡同——巷去声,绛韵,古音胡贡反,本从共得声,读若‘弄’,至后汉始读今音,胡绛切。楚辞巷字作街。《诗经·郑风·丰》:‘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巷和迭叶韵,读弄音。弄出于楚辞,春秋楚国地方,即今两湖、江苏、安徽等地。故南北朝时,《南齐书》所载:‘萧鸾弑其君于西弄。’注:‘弄,巷也。’西弄,即西巷,急读为弄,缓读为徊,即胡同。今北京街道称为胡同,上海人将‘小巷’叫‘弄’,即此之故。近人程树德说胡同为元代北方蒙古族方言,自元始传人中国,(见《国故谈苑》卷二)实为误解。”(引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
  "胡同"即小街巷,在上海(南方)称"弄"。明代以后被官方规范为"胡同"。过去一般认为"胡同"是蒙古语城镇的音译或是蒙古语"水井"的借词,因为凡有居民聚落处必有水源(井),北京城区以水井为中心,分布居民区由来以久。最近《北京晚报》又刊登了新的考证文章,认为"胡同"不是蒙古语"水井"的借词,是汉语。
  由于胡同名称从元朝开始形成胡同起,一直都只是靠人们口头相传,至于用文字写在标牌上挂在胡同口上,只是民国后才有的。
  北京的胡同虽然看起包罗万象,既有河湖海(大江胡同、河泊厂胡同、团结湖、海滨胡同)、山川日月(图样山胡同、川店胡同、回升胡同、月光胡同)、人物姓氏(张自忠路、贾家胡同)、市场商品(菜市口胡同、银碗胡同)、工厂作坊(打磨厂、油漆作胡同)、花草鱼虫(花枝胡同、草园胡同、金鱼胡同、养蜂夹道)、云雨星空(云居胡同、雨儿胡同、大星胡同、空厂)、鸡鸭鱼肉(鸡爪胡同、鸭子店、鲜鱼口、肉市街)等等,名目繁多,令人看着眼花缘乱,但如果认真分析,还是有其自个儿内在的规律的。
命名原则
  每条胡同在形成后,人们自然都会给它起个名。这个名称一旦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就确确实实地代表了这条胡同在整个城市中的方位,成为人们交往、通信、旅游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标志。这就是胡同名称的实用性。
  胡同的形成和发展,在其名称上也留下了历史的痕迹,并反映出社会风情。   北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0:39: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317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北京   水井   街巷   命名   名字   北京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