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准备课》教材解析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准备课》教材解析
山西省经济委员会
一、教材介绍
硫氰酸红霉素本单元蕴涵的思想品德的因素很多,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渗透。如在观察、讲解“美丽的校园”时,可以将图中小朋友的状态与小学生守则中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在“小猪帮小兔盖新房”的童话故事中,可以渗透团结互助、乐于助人的教育。
1.观察“美丽的校园”图,经历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观察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有序观察的良好习惯。
2.在观察中思考人和物的数量,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关于数量的表达方式,初步感受数学语言和数学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在小学低段,儿童对数的感悟是从数数辨认各组实物对象的多少开始建立的,这是一个逐渐展开的过程。儿童对多少的感悟离不开具体的情境,这样就需要经历一个察觉实物集合中所包含的物体数量多少的过程,即用自然数表示多少。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初步培养小学生的行为规范。
二、课标解读
《准备课》是小学生步入学校大门的第一节数学课,对他们来说神秘的、充满挑战的。在数学课上要学些什么呢?是学生最好奇的一个问题。
《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知识技能中提出“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有关“数”的学习要求可以概括为:对“数数”有初步的感觉。
入学前,学生能从1数到10,大部分学生能一一对应进行点数,但是物体的数量和数的结果没有真正对接起来,因此会出现数不对的现象。
由于学生年龄的缘故,有效注意的时间比较短,教学中要有效地利用学生的注意时间,培养学生听、说、思和做的习惯十分重要。
一年级的小学生有很大的好奇心,与生俱来的天性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关注的事件引进教学,成为教学资源,使学生学习起来有兴趣,感受数学学习有意思的事。
郑晓江教师首先要注意把握本课的教学要求,其次要了解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第三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建立课堂常规。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通过数数活动,了解学生数数水平以及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使学生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四、具体内容
例1:数一数
本节课是学生入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教材安排了一幅新学期开学图。通过此图,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主体图后面还单设了两页抽象出数的物品和数图,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1~10各数的含义。
奥运五环
主题图借助主题图“美丽的校园”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初步懂得小学生的行为规范──遵守纪律、按时到校、尊敬老师、关爱同学、好好学习、锻炼身体。通过学生计数图中人和物的数量,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观察事物的方法、语言表达的能力,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奠定基础。
帮助学生感受数与生活的关系,产生并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保留对学习的新奇感,让学生喜欢学校,喜欢同学,喜欢数学,喜欢上学。
教材还将“美丽的校园”中的人或物抽取出来放在集合圈中,并在集合圈旁标上相应的1~10各数。值得注意的是对情境图的观察要经历一个过程,即用集合图表示事物到出示相应的数,教学时体现这样的认识过程,可以使学生看到主题图中事物的数量可以用“数”来表示,既渗透了自然数的基数意义,帮助学生初步感受了数学化的过程,又将数数与认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教师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1~10各数的时候要了解学生认数和读书的情况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莪术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认数的情况。初步了解物体计数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建立课堂常规。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例2:比多少
“比较”是研究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学生看似能够比较轻松地判断出事物数量的多与少,其实对事物
之间内部关系的认识少之又少,其原因是学生在认识多与少的过程中,更加关注比较的结果而忽视了比较的本质,即相同与不同。对于“比多少”来说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比较的过程即谁与谁在比较,怎样去比较,比较的结果是什么?
cag教材从“小猪帮助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首先利用情节中的素材──小兔与砖,小猪与木头进行比较,使学生直观理解“同样多”与“不同样多”,再认识到“不同样多”中“多”和“少”的含义。在学生直接经验的作用下感受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一一对应的方法。借助图中丰富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在观察、说理中不断地感知“同样多”“多”和“少”,不断感知“一一对应”在比较中的作用。
做一做中三个小题呈现了巩固“比多少”的三个层次:第一小题是在实物操作中小组合作摆“同样多”,第二小题是在实物操作的过程中摆“多”“少”,在摆物的过程中呈现“一一对应”的过程,让“一一对应”做得出。第三小题是在看一看的过程进行思考和判断,将实物操作的过程内化为学生的思维活动,借助操作经验进行简单推理之后进行判断,静态图示的呈现让“一一对应”看得见。
无论是“做”还是“看”,教师都要引导学生经历审题、思考、表达、呈现结论的过程。要让学生说一说:谁和谁比较、谁和谁对应、结果怎样。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48: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298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了解   过程   数学   学习   观察   帮助   教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