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计划

苏州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计划
(初稿)
装备制造业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支柱产业。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的影响,落实市委、市政府“坚定发展信心,积极抢抓机遇,合力攻坚克难”的发展战略思路,与国家和省调整振兴发展规划相衔接,促进我市装备制造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苏州市装备制造业振兴计划》,本规划期为三年(20092011年)。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概况
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主导行业优势明显。我市现有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2121家,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企业703家,专用设备制造企业巴尔特531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企业274家,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企业476家,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企业137家,全行业从业人员563
318人。
2.大型骨干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eboot苏州装备制造行业具有一批大型骨干龙头企业。按销售额排名进入全国机械行业100强的有苏州创元(集团)有限公司(排在全国42位);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江苏通润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太仓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江苏长江润发集团、江苏常盛集团有限公司、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常熟市标准件厂、横河电机(苏州)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进入全国500强;进入江苏省机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0强的企业有14家,主要分布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等行业。苏州装备制造行业在境内外上市的企业主要有创元科技、中核科技、江苏宏宝、海陆重工、江苏通润、苏福马等,这些企业在支撑行业发展、保持稳定增长中起到了带动作用。
3. 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份额扩大。通过前几年的结构调整,我市装备制造行业高附加值成品正逐渐取代低附加值产品、高科技产品正逐渐取代传统装备制造业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销售份额不断扩大。轴承、阀门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产量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常熟长城轴承有限公司、张家港AAA轴承有限公司成
品畅销,进入了全国轴承行业销售收入前30名。在重型机械设备领域,江苏通润机电集团有限公司、苏州迅达电梯有限公司位列国内该行业第111617位,江苏科林集团有限公司“宝带”牌袋式除尘器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在汽车和零部件领域,苏州金龙客车联合欧洲著名商用车厂商斯堪尼亚推出了我国首款达到欧4排放标准的硝酸铜A80顶级豪华客车,并与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创元、神力科技共同研制了具有与国际同步、国内领先水平的海格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2008年出口额超13.7亿元,跃居行业首位。在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领域开发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产品和重大技术装备,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共同研制的核电站关键阀门核一级快速启闭隔离阀、核二级快速启闭隔离阀、核一级稳压器电动卸压阀和核一级低压差旋启止式回阀研制成功,改变了我国核电阀门长期以来依赖进口的局面,对促进我国核电阀门国产化具有重要意义。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苏州中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的“数控电火花轮胎模加工工艺及设备”项目获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苏州新火花机床有限公司的“中走丝数字化全功能高频电源线切割机床”项目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最大推力的35吨级电动试验台。江苏万工科技集团(吴江)大力开发国产高性能喷气织机,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一举打破了日本和欧洲长期的
技术垄断。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张家港)的24000/小时无菌冷罐装生产线整线出口到日本大冢公司,表明我国无菌冷灌装线已进入国际高端市场。
4.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近年来,苏州市装备制造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块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开发,已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科研开发机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目前,苏州市装备制造业已建省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市级重点实验室4个,公共服务平台7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个。 
5.大连寒武纪 区域性产业集建设力度加大,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截至2008年末,苏州建有苏州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昆山模具产业基地和常熟电气机械产业基地等3个省级装备制造业特产业基地,其中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发展状况最好,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均列首位,电气机械产业基地及模具产业基地发展平稳;截至2008年末,苏州共建有市级装备制造业特产业基地16个,涉及汽车及零配件、航空部件、精密机械、电梯、模具和热处理等行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苏州市装备制造业拥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但是总体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不强。装备制造企业每年用于技术开发的费用,平均占销售收入的1.5%左右,具有技术中心的企业只有3%左右。技术创新大多限于产品、工艺的延伸、改进与提高,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目前苏州市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工作还比较薄弱,年技术引进经费支出与用于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之比为10.089;而韩国、日本企业两者的比例分别为151航海世纪28,消化吸收重视不够、能力不强是我市装备制造面临的突出问题。
2.系统成套能力较弱。苏州的主机制造、零部件、元器件产业制造能力较强,但产品基本属于配套型结构,主机终端产品少,特别是大型成套装备少,还没有形成以大型主机制造为核心、上下延伸、专业化水平高、规模效应明显的产业链,系统成套能力较弱,影响了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3.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产业化集成不足,技术创新体系有待完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中介机构和企业还没有实现紧密结合,致使技术、成果、人才、设备等创新因素不能有效地向产业集成,先进技术得不到及时应用,科技成果难以向产业化转换。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和创新体系还不够完善,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和服务支撑平台有待于进一步整合。
   4.行业发展不平衡,发展水平不高。在装备制造业中,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2008年的工业总产值为307.94亿元,占装备制造行业的9.29%,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65%张志俊太极拳,在行业内部除苏州金龙客车公司外,大企业大而不强,小型企业小而不专、不精,产业门类全但较分散,没有形成集聚优势。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18:27: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28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制造   装备   有限公司   苏州   制造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