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推荐序(0708018)

推荐序:全书结构和内容提要8300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出版于1966年,那年,彼得·德鲁克57岁。全书共有8章,贯穿着一个完整的逻辑,即组织的命运系于成果,组织成果源于外部的机会,源于组织的有效决策;源于人的长处的发现与发挥,源于组织对人“自我发展”的激励;最终这一切源于管理者“自我管理”的有效性,管理者的有效性作为一种习惯是可以学会的。沿着这个逻辑,我们才能明白,管理者自己工作的有效性,如何决定着一个现代组织的命运。
1、管理哲学的改变
东京奥运会必将如期举行在知识分子或专业人士成堆的企业中,“管理的有效性”是一个挑战,我们还没有学会。“管理有效性”的关键,不在于“对别人管理”的有效,而在于“对自己管理”的有效;不在于“如何管理他人”,而在于“如何管理自己”。
如果我们企图像对待“体力工作者”一样去管理别人,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对待知识工作者,我们的管理哲学必须改变,管理者必须学会使自己的工作有效。通过自己有效的管理工作,使整个企业有效,使知识转化为成果。
管理者是企业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内生力量的源泉。管理者通过自己的工作,使他人、他职务、他部门,乃至整个企业,产生积极的成果。因此,德鲁克把那些“通过他人对企业的最终成果产生影响的人”,视同为“管理者”;包括各级经理人员和各类专业人员。在知识经济时代,决定组织命运的是这些管理者,他们思考或生产的知识,用于组织或个人的行动和决策,这些行动和决策会影响组织运行的有效性,最终影响到组织的成果。
管理者的价值不在于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服从领导或听命于上司,也不在于提供各种精专的知识、工具、观念和术语;更不在于职称、头衔或地位。而在于依靠自身的知识、才干和贡献意识,促进组织产生成果。
管理者的工作,本质上是“思考”或脑力活动,是无形的活动。“思考”的结果是知识、创意、信息、见解或智慧;而不是价值或财富。“思考”可以是一件很无效的事情,一旦思考无效,就等于没有成就,思考本身也不会持续。而且,别人或管理当局无法对此“思考过程”进行干预或管理,必须依赖这些管理者的自我引导;通过自我管理的“有效性”,使知识转化为他人的行动,转化为企业的成果或绩效。知识不等于成果,只是产生成果的一种资源;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工作,知识才能转化为成果。
然而,每个管理者都处在分散的状态,分头参与组织各个领域、各个过程和各个环节的工作。自我管理的结果,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整体。因此,必须强调管理者工作的“有效性”。这种“自我管理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包括整体意识、贡献意识和成果意识,集中精力于少数关键领域,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如果事情本身不正确,或不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成果。不然,就是“在错误的事情上穷折腾”,或“花钱折腾人”。
这种“自我管理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观念和行为方式,致力于把事情做正确。包括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为他职务、他部门和整个企业做贡献,重视发挥自己、同僚、上司和下属的长处,等等。为组织的整体目标,以及下属的成长和完成任务承担责任;促使知识转化为行动和成果。不然,就是“无事忙”或“给他人制造麻烦”。
概言之,管理者的有效性,强调的是“做正确的事情,把事情做正确”;强调的是“按时做完自己该做的事情并产生成果”;强调的是把“知识转化为成果”。管理者工作的失效、乃至失败,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做正确的事情或把事情做正确。他们的时间往往被掠夺,陷于日常事务,陷于内部复杂的关系,穷于奔命,被现实的压力牵着鼻子走。忽略产
生成果的方向,忽略产生成果的外部联系。而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内部专业化分工体系的深化,使他们更看不到外部的机会以及协同的必要。压电陶瓷驱动器
2、善用有限的时间
时间是稀缺资源,很容易流失;人们对时间的感觉往往不可靠。某公司的董事长,非常肯定自己的时间安排,1/3用于研究业务,1/3接待客户,还有1/3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实际这三方面没有花什么时间,只是想象中“应该是这样”。有效的管理者要记录自己的时间,对“时间花费”进行诊断,弄清楚时间用在何处、怎么消耗或被谁掠夺了?
在时间问题上单凭感觉不行;可以说,没有时间观念,把时间浪费在没有贡献的事情上,浪费在无聊的应酬或没有多大意义的社交上,是一个管理者失效的原因。当然,很多应酬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弄清楚自己的目标和任务,弄清楚实现目标需要多少时间。如此才能建立相应的贡献意识和成果意识,才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责任,成为一个重任在身的人;最终学会安排时间,学会如何拒绝、周旋和规避,如何应对来自他人的压力;至少不会去招惹麻烦。
管理者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可以拒人于千里之外。管理者的自由支配时间很有限,大约只有1/4的时间;而且,地位越高,自由支配时间就越少。组织规模越大,管理者的“管理关系”就越复杂,协调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就会越少。所谓“二个人挖一条沟需要二天时间,四个人挖一条沟需要四天时间”。
善用时间的管理者,必须排除一切干扰,集中时间和精力于一件事情,一件值得做的事情。不要把时间弄碎了,零星时间等于没有时间。比如,腾出一、二天时间,集中处理疑难问题或真正重大的事情。有一位有效的管理者,每天上班之前,在家中,不接打电话,排除一切干扰,用90分钟时间研究工作。一个普通人“超过90分钟”精力就难以集中;“不够90分钟”难以处理好一件事情。
每个管理者,只有通过工作的研究,才能弄清楚自己有多少自由支配的时间;才能下定决心,该放就放下。放下那些次要事情,或不重要、无关紧要、与贡献没有关联的事情。专注于关键事情,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争取时间上的主动权。
也只有通过工作研究,才能弄清楚各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追本溯源、抓住本质,从源头上或根本上解决问题,避免就事论事。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没有头绪,也就没有成效;
理出头绪,事情反而简单。不然,按下葫芦浮起瓢,新的问题、新的麻烦,以及紧急而不重要的事情,会接踵而来、永无宁日。
无锡市机关幼儿园3、在贡献上下工夫
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重视贡献”是一种意识,决定了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贡献意识”可以帮助管理者突破“专长、技术、职务和部门”的界限,看到外部的机会或客户的需求,看到产生成果的地方,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有效的管理者一定会注重“贡献”,懂得如何把“知识转化为成果”,为“贡献”而工作,使自己的工作和企业的成效结合起来。缺乏“贡献意识”,思考就会停止,工作就会失效,甚或一事无成。
对每一个管理者而言,应该关注三个方面的贡献,即扩大组织的直接成果,强化组织的存在价值,培养明天需要的人才。首先是“扩大组织的直接成果”。“直接成果”比较容易理解,诸如,企业的销售收入或利润;医院护理或病人的结果,等等。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分工基础上的“协同”越来越困难;最终可能会导致整体失效或难以产生成果。这就需要管理者的“贡献意识”,包括对“贡献”做出承诺和努力,使整个组织协调起来。这也是管理者自身存在的价值和理由。
围绕着“直接成果”,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弄清楚,要使上司或管理当局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自己应该报告些什么?每个管理者都应该把数据、事实、知识、判断、对策、指挥和直觉或经验,贡献给自己的上司。这种“向上的贡献意识”,可以使上司做出正确的决策,使上司的决策,能够有效地支持自己的工作,至少不会给自己添麻烦。
招股说明书
vb图书管理系统围绕着“直接成果”,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弄清楚,究竟能为他人、他部门乃至整个组织贡献什么?这种“横向的贡献意识”,能使专业化的分工体系,有效地协同起来,并产生更大的成就。比如,有银行“代理部”的一位新任主管,在“贡献意识”的引导下,发现“代理部”经常要与各大公司的高级财务主管打交道,帮助客户处理各种文件;从而意识到“代理部”可以成为银行及各部门的“推销员”。这样做不仅可以使银行及各部门更有成就,而且,可以使“代理部”原本单调和枯燥的工作,变得更有生气。
其次是“强化组织的存在价值”。毫无疑问,组织需要“直接成果”,就像人需要食物或营养一样。但是,一个组织还需要强化长期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一个组织的存在价值和理由,说到底,就是为谁、做多大贡献。相反,一个组织如果离开了现实的价值贡献和长期的价值承诺,就会失去存在下去的理由;内部也容易涣散,产生混乱甚至解体。每个管理者有责
任帮助身边的同事提高认识、提高精神境界,使大家把眼光放得远一些。一个组织只能在“全体成员”的精神境界范围内成长。
围绕着“强化组织的存在价值”,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弄清楚,究竟应该怎样做或做些什么贡献,才能使一个组织长期存在下去?比如,某科学研究所的出版部主任,懂得如何“为组织的存在价值”做贡献,使出版刊物成为一个窗口,引发外界对本研究所的兴趣,吸引年轻科学工作者前来应聘。
最后是“培养明天需要的人才”。每个人都难免一死,每个人的贡献是有限的;组织就是这样一种“工具”,用以克服每个人在“寿命和贡献”上的限度。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不能存续,就是失败。组织必须为明天培养人才,更新或提高人力资源水准。比如,一位公司总裁,上任伊始,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不一样的事情,才能使公司改观并可持续发展?在这种贡献意识的引导下,他发现了一件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这就是“培养明日的经理人才”。
4、善于用人的长处
按照传统的概念,“用人所长”是指用“下属”所长、或发挥“下属”的长处。这是不够的,现在的管理者还应该懂得,如何发挥上司所长和自己所长。这样才能使每一个管理者的各方关系、或称“管理关系”协调起来,才能使管理工作变得有效。
首先是“发挥下属所长”。管理者要为下属设计好每一个“职务”,使每一个职务都是“常人或普通人”能够胜任的。如果一个职务设计得不好,超出了普通人的能耐,或需要“非常气质”或“特殊天分”;那就不到合适的人,谁也干不好。如果一个职务谁也干不好,必须予以重新设计。同时,要使一个常人能够发挥潜质、提升才干,并获得成就感。如果一个职务设计得过于“具体或刻板”,缺乏成长和创新的空间;就不能使人通过职务工作获得成长和激励,只能依赖报酬和晋升进行刺激,最终会导致组织虚职或头衔过多。污泥制砖
与“职务设计”相对应的就是“选拔人才”,即为每一个“职务”配置合适的“人才”,也称“人事结合”。管理者必须本着“发挥下属所长”的原则,去关注下属的长处,依据下属的长处安排职务工作,并使之长处发挥出来。
除了全能的上帝,没有完美无缺的人;一个人无论多么有才、十全十美,比起整个人类拥有的知识和能力,比起组织起来的力量,不足挂齿。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如何把平凡的人
组织起来,去干不平凡的事情。组织起来的力量就在于“发现并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所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即便像林肯这样的伟人,也要在不断试错中成长,成长为有效的管理者;也要在任命三位总司令之后,学会如何用人之长。
平庸的管理者正好相反,专注于别人的短处,专门跟别人的短处过不去。以往的考核评价制度,如同医生诊断,专人的毛病、短处、不足,甚或岔。这种考评制度从来就没有被认真执行过,流于形式。考评制度要便于发现一个人的长处,发现他在哪方面工作做的好,哪方面可能会做得好,需要学习些什么才能发挥他的长处,等等。
每个人都有短处,包括弱点、不足、缺点,甚至失误或错误。可是,人之“短处和长处”,就像“高峰与深谷”一样,同时并存,且难以改变。没有“优点和缺点”的人,往往被称之为“平庸之辈”。组织作为一种社会性手段,可以做到用人之长,并使一个人短处不发挥作用,至少使一个人的短处不影响他的工作和成就。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3:26: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281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管理者   组织   时间   贡献   成果   意识   知识   没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