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汉学界近代的中国神话研究

摘要神话是各民族在上古时代的生活和思想的产物,中国神话是中华民族的原始信仰与生活状况的反映。日本学者比中国学者更早接触到现代神话学研究理论,其从现代神话学角度对中国神话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的中国神话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日本中国神话近代
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在富饶而充满魅力的中华大地上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文明,创造了延续数千年的辉煌文化,这里面便包括丰富而复杂的神话。外国学者比中国学者更早注意到中国神话的价值,尤其是日本学者。由于日本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深刻的渊源关系,中国文化研究一直是日本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自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神话国外研究史看来,日本学者用功最勤,所取得的成绩也有目共睹。无论是参与者的数量,还是研究成果的质量,日本汉学界都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为了便于我国神话的研究,在此把上世纪以来日本汉学界的中国神话研究成果从时间和研究内容两个角度较为系统地梳理一下。
一、20世纪初的研究
二十世纪初是日本汉学界中国神话研究的萌芽期。一些新的理论、方法和视角被引入中国神话研究领域,为其后中国神话研究在日本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高木敏雄(1876-1922)
最先涉及中国神话研究的论著,是高木敏雄1904年出版的《比较神话学》。这部被尊为“日本神话学的奠基性著作”的书,也是东方汉文化圈中涉及中国神话研究的第一部著作。高木敏雄在书中一方面较周密地介绍西方神话学的理论流派和观点,另一方面则结合日本、中国神话的比较分析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书中第二章第三节“天地开辟神说”,将中国的盘古神话划分为两种类型:尸体化生型与天地分离型,进而与印欧神话和南洋神话中的同类型加以比较,提出盘古神话的印度起源论。这一石破天惊的大胆见解早在中国“古史辨派”诞生之前就将古帝王谱系的头号偶像确认为神话虚构物了,为后来的疑古辨伪学术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二)白鸟库吉(1865-1942)
日本中国神话研究的真正开拓者,是史学家白鸟库吉。1909年,
他发表《中国古代传说研究》一文,该文以《尚书》为主要文献,从批判的视角分析中国古代史的若
干史实,并广证博引,对“尧”、“舜”、“禹”作了语义上的考订,认为三者都不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而是神话传说中的英雄,是偶像崇拜的表现;《尚书》中《尧典》、《舜典》和《大禹谟》诸篇亦非当时记载。此后,白鸟不断阐述己见,认为中国上古史的记载都具有神话
性质而非信史,并于1930年完成专著《中国古代史之批判》,书中提出中国上古三代不是真实历史的结论,都具有神话性。他的惊世之说,当时曾引发激烈论争,也有力地影响了日本汉学界中国神话研究的发展。
(三)小川琢治(1870-1941)
小川琢治以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著称,其主要著作有1912年前后发表的《天地开辟及洪水传说》、《昆仑与西王母》两篇中国神话研究论文。小川以《楚辞》中《天问》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淮南子》中《地形训》和《天文训》及《列子》、《山海经》等为补充材料。他运用比较研究方法,认为由于中国神话人物的先后顺序混乱,所以只适宜作类型研究。例如,认为“精卫填海”神话可能是女娲治水神话的变形,也可能是对“众水东流”、泥沙汇入东海的自然现象的解释,可将之与《列子・汤问》中“愚公移山”的寓言视为同一类型。小川在研究中还注重将对比中国神话与印度、希腊神话,以寻其中的相似点,从而将其归于同一系统。
二、1920-1940年代的研究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汉学界的中国神话研究进入活跃期。许多不同专业的学者都来参与,出现了一批相当有影响的人物和著述。
(一)津田左右吉(1873-1961)
津田左右吉是白鸟库吉思想的继承者,早年曾在满鲜地理历史研究所担任白鸟库吉的助手。他从思想史的角度切入神话研究,其《左传思想史之研究》一书,同样贯穿着怀疑和推翻中国上古传统的论证目标。他还借助西方人类学理论,通过比较研究揭示了某些中外神话人物的相似性。于1921年发表的《关于中国的开辟神话》则运用人类学理论阐释中国神话,指出开天辟地的盘古等神话英雄,与其他民族的神话人物如印度之原人等有相似之处。津田对两者相似性的研究并非旨在把中国神话归入世界神话版图,而是为了否认中国神话的独特型。
(二)出诚石彦(1896-1942)
出诚石彦是日本第一位完全致力于中国古神话研究的学者,是津田左右吉与白鸟库吉的学生。其神话研究注重文本与实物的相互印证,强调神话研究应摆脱与传统政治、道德的纠缠,还其原貌。他突破仅依据文献记载的单一研究方法,在
神话研究中引入自然史的方法,注意从绘画、雕刻等历史文物
中寻原始神话的遗迹。在其论文集后附有大量与神话有关
的图片,如汉瓦的龙图案、嵩山少室石阙的月象和早稻田大学
东洋美术史研究室所藏唐代骑女俑等。为将神话从传统政治
和道德范畴中剥离还原,他还把神话资料同有关历史记录相
联系,如在研究中国洪水神话的《关于中国古代的洪水神话》、
研究中国旱魃及请雨神话的《古代中国的旱魃与请雨》两文
中,他详考前汉到唐末的洪水记录和旱魃记录,制成图表,附
于文后。
(三)森三树三郎(1909-1986)
森三树三郎是大阪大学的教授,他于1944年出版了结构
体系甚为严谨的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全书共五章,前四章
分别对上古诸神、帝王传说、自然宇宙神话和民间神话人物作
了整理论述,为前所未有;末章总论“神话与中国文化”,亦多
有新见。在论述中国神话为什么过早“消亡”时,森三强调了
古代知识阶层的作用,指出主要原因是他们因热衷“合理主
义”而对“神秘主义”的神话进行了拒绝和排斥。在论述中国
神话何以未能形成自己的发达体系时,他又与希腊、北欧诸国
比较考察,独抒己见:其一,是中国的疆域过于辽阔;其二,是
在神话形成的年代,中国人的“民族统一观念”不强。这些见
解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颇有意思的。
三、1970年代以来的研究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国家处于对外侵略以及最后
惨败的特殊境况,日本学界对于中国神话的研究一直处于淡
季,直到六十年代末才开始复苏。二十世纪70年代起,日本
的中国神话研究队伍进一步扩大,其中森安太郎、白川静、林
已奈夫等最为著名。
(一)森安太郎
森安太郎于1970年出版论文集《黄帝传说——中国古代
神话之研究》,收入多角度研究中国神话的论文12篇。森安
太郎将早年在字画裱装店工作时积累的中国文献与艺术的丰
富知识用于神话研究中,研究中注重考释和利用零碎的文献
资料,探寻蕴含于材料中的文化内涵。他善于从音韵角度研
究中国神话,如《祝融考》一文从音韵入手考察“融”字含义,认
为“融”有“蛇”意,由此推论祝融之原意为天上降下的火蛇,即
闪电。在《舜的农神性》中,他由舜姓姚,而与“姚”、“垗”音同,
意为田间祭祀仪式,结合文献记载,舜作为农神是上古田间祭
拜的对象。森安太郎的研究推测大胆,时有惊人之论,由于推
测的依据主要是字音,因结论过于牵强而令国内学者难以认
同。然而他对神话原貌的许多探讨及研究方法,无疑是会引
起后人的兴趣的。
(二)白川静(1910-)
渔获白川静也是70年代研究中国神话的知名学者,他是一位
中国古文字学家,对甲骨文、金文研究有素。白川静曾写过若
干有关中国古文字的历史研究专著,1975年出版了《中国的
神话》。该书根据中国古代地方文化的特点对几类主要神话
加以概述,并以中日神话的比较研究贯通全书。作为一个古
文字学家与上古文化专家,白川静的研究与其他学者不同,他
侧重于上古祭仪方面,并认为古代铭文反映了一部分祭仪的
情况。白川静努力探寻古神形象与中国出土的各种考古文物
以及居住在此地的众多氏族、部族的关系。他在分析洪水神
话是创世系列中最古老的神话时,把大禹、共工、伏羲、女娲和
福建闽江学院伊尹统统归入水神,而且认为禹属夏系神话;共工是姜姓部族
的神,显然属于藏系的羌人;而女娲伏羲则属于所谓屈家岭文
化;伊尹属于龙山文化。可惜他未能提供必要的论证。
(三)林巳奈夫(1925-2006)
自然之道教学实录林已奈夫是一位由考古学进入中国神话研究领域的日本
索爱w980i学者。林氏将自己熟悉的殷周青铜器和汉代画像石上描画的
精灵异物,与《山海经》中神话故事加以比照,认为部分图像与
书中记载相当一致。他对长沙出土的帛书也有深入研究,先
后发表《长沙出土战国帛书考》和《长沙出土楚帛书之十二神
之由来》,文中论证帛书的巫文化,认为它对认识颛顼形象有
重要作用。林已奈夫还发表有《汉代的鬼神世界》一文,对公
元初年各种器皿和典籍上的鬼神形象作了详细探讨,是他多
年研究考古资料的成果,很有参考价值。
(四)小南一郎(1942-)
小南一郎教授在研究中国古代神话时,提出了不少新鲜
的见解。他在1983年结集出版的《中国的神话传说与古小
说》围绕西王母、牛郎织女故事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神仙传》、
《汉武帝内传》的成书背景与思想特点,探讨了我国神话传说
与古小说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特
爱思唯尔征和艺术手段。而他在1989年发表的《壶形的宇宙》长文,用
了许多古代及中世纪的文献和考古资料,其中提到古代人对
陶壶的信仰观念、壶与葫芦信仰的关系、新石器时代陶制人形
壶的问题,这都是非常重要的新研究。
概括说来,上世纪前20年里日本学界的中国神话研究尚
处于初始起步阶段。日本学界在西方文明和学术思潮的冲击
下,不少学者的中国文化研究较多受到西方学术观点的影响,
研究中存在因理论预设而不惜削足适履的现象,对于中国神
年降水量
话的真伪、意义、价值乃至中国文化的整体,不无曲解和误读。
到了40至60年代,日本学界的中国神话研究已进入专业的、
成熟的阶段。不少学者立足于细读、梳理和研究古典文献,力
图从不连贯的文献中寻蛛丝马迹,还中国神话以本来面目。
由于二战等外部原因,该时期日本的中国神话研究经历了由
低潮到复苏的过程,可视为二十世纪日本中国神话研究史中
的承上启下的阶段。70年代以来,日本学界的中国神话研究
在论述的深入性方面则超越了以往的研究者,中国神话研究
不再局限于对纯典籍文本的记载的研究,他们借助音韵学、考
古学等知识,对中国神话作综合研究,并取得不少成果。这些
研究成果对于中国学者研究本国神话可以提供不少借鉴,更
有利于他们未来研究的创新和发展,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贺学君.中日中国神话研究百年比较.文学评论,2001(05).
[2]贺学君,樱井龙彦.中日学者中国神话研究论著目录总汇.名古
屋大学国际开发研究科,1999.
[3]叶舒宪.中国神话学百年回眸.学术交流,2005(01).
[4]中西进,蔡毅.中国神话在日本.文史知识,1997(04).
[5]茅盾.神话研究.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
[6]王孝廉.中国的神话世界.北京:作家出版社,1991.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3:12: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2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神话   中国   研究   日本   学者   认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