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海外统战工作研究——基于对海外华人华侨和归国人员国情认知状 ...

收稿日期:2020-08-05
cspn
作者简介:孙雨(1987—),女,辽宁抚顺人,法学硕士,中共抚顺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讲师,主要从事党史党建研究。
一、研究海外华人华侨和归国人员国情认知状况的时代意义势力范围
国际话语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
班禅东行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提高国际话语权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同西方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在国际话语权上弱于西方,这对步入新时代的中国做好海外统战工作、吸引世界人才为我所用是极大的阻碍。历经疫情,世界范围的巨大社会变革正在开始,全球化趋势停步不前甚至有可能因此解构。一些国家在看到中国应对疫情的实践后,开始反思标榜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制度,并不得不以新的视角来探察中国政治制度。对此,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阵营,为保证其全球霸权地位不受
威胁,从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对中国进行全力打压。这对于本来在国际话语权中就处于相对弱势的中国,更是雪上加霜。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人员体。在西方民族主义煽动和意识形
态宣传下,对中国的负面宣传日益增多,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人员体在国情认知方面,特别是在民族自豪感、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等方面都出现了两极化的现象。为到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笔者对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人员体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调研发现,除大部分东南亚国家外,生活在美洲、欧洲、大洋洲的华人华侨体和留学人员,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不公待遇、排斥甚至歧视。这既有来自政府层面的,也有来自众层面的,其中以北美洲的情况最为严重。这一状况,是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人员体对国情认知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即该问题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对来自6个国家(新加坡、日本、挪威、美国、德国、新西兰)的华人华侨和留学人员共计500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在“影响当地人对华人态度的因素”方面调查结果显示:340人认为舆论宣传对当地人对待华人的态度有直接影响、45人认为华人体行为(政治参与、商业成就、华人社团等)对当地人对华人态度有直接影响、115人认
新时代海外统战工作研究
——
基于对海外华人华侨和归国人员国情认知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抚顺市委党校
辽宁
抚顺
113000)
[摘
要]步入新时代的中国,在国际话语权上始终弱于西方,这对做好海外统战工作、吸引世界人才为我所用是
极大的阻碍。本文以海外华人华侨和归国人员体为核心进行研究,对该体的国情认知情况进行了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的国情认知情况尚可但是并不乐观。相关部门应该认识到,遍布全
球且人数众多的普通海外华人华侨和归国人员体是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国际宣传队。做好这一体的统战工作,应将统战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紧密结合,争取摸索创建一套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的更加科学、完备、系统化的新统战工作机制。
[关键词]海外华人华侨;归国人员;国情认知情况;海外统战[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20)03-031-06
孙雨:新时代海外统战工作研究———基于对海外华人华侨和归国人员国情认知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为华人的个人行为对当地人对华人态度有直接影响
(图1)。
基于此结果,本文以国情认知调查数据为基础,试图对新时代海外统战工作创新进行探索。
目前国内此方面研究的数据依据主要依靠《华人华侨蓝皮书》和《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来提供,但是这些数据并不能反映出海外华人华侨体和留学归国人员对于国情的认知状况,就无法确切反映这两大体的思想状态,那么海外统战工作就难有的放矢。因此,本文从海外华人和归国人员对国情认知状况这个角度出发,对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做好海外统战工作提出一些新的见解,尚属首例。其理论价值在于:一是填补该方面的理论研究空白。二是为我国海外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三是为新时代理论研究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提供更多的思路。
为了尽可能地保证调查数据的有效性,我们对海外华人华侨体进行了国家、阶层、职务、社区影响力、自然情况等区分,抽取、联络并发动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海外华人华侨和归国人员,如新加坡UOB 大华继显证券联席董事、美国Costco 西雅图分部高级主管、新西兰Starry Home Ltd.合伙人、日本Yamada 电器中国区高级主管等。该部分人员长期居住国外,在调研中所面临的组织协调问题(如时差、语言、性格等),以及所涉及的相关法律查、阶层特征分析、教育背景分析、性格特征分析等,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为日后跨国理论研究的前期工作做一些有价值的探索,并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
二、海外华人华侨和归国人员国情认知状况的调查概况
受互联网时效性的影响,海外华人华侨和归国人员体对于国情的认知主要依赖于社交网络,该
体对于国情、舆情的思想动态和对此所产生的反应和诉求,第一时间主要通过社交网络来表达;同时由于互联网具有数字化留痕、有据可查的特点,因此若要推断、分析某一个体在一段时间内甚至较长一段时间内的思想动态,经其同意并自愿提供数据(承诺该项属于隐私只做研究数据基数使用,不予公
开),即可通过研究得出直观量化结果。
(一)调查方法
1.调查地区与样本量。问卷调查设定在6个国家进行,包括新加坡、日本、挪威、美国、德国、新西兰。调查的规定样本量为600个;各国均分样本,并根据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分别进行了样本配额。实际完成填答的样本量为554个,不合格样本量为48个。因时间、时差等客观条件限制,为方便调查结果计算,从6个国家中各去掉一个合格样本。最终确定合格样本量为500个。
2.调查方法的选取。采用定点投放调查问卷与网络大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点投放调查问卷部分的受访者限定为各国18周岁及以上,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人员体。网络大数据取样来自6个国家(新加坡、日本、挪威、美国、德国、新西兰)的华人媒体和中文
网站的发稿量和浏览量作为监测依据,再分别以相关词条的外文翻译作为搜索关键词进行统计。受访者对其与国情相关的各词条的认知度和敏感度通过对发稿量和浏览量两组数据进行指数计算获得。其中,认知度的指数算分以受访者所在国家华人媒体和中文网站报道量为基础,敏感度以对浏览量指数算分。
3.词条选取原则。调研开始前,选取了50多个相关中国国情认知的词条在6个国家主流媒体的网络平台进行了大数据样本采集,确定政治、文化、生活三大类进行对中国国情认知度的调查。调研样本词汇的选取主要基于以下原则:一是该词汇在国内主流媒体宣传的广度与深度(中文);二是该词汇来
图1
当地对待华人态度的影响因素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自受国内众关注度、认同度、浏览量都比较高的平台和文字(中文和拼音);三是该词汇来自影响力较大的媒体平台投放的相关中国报道的关注量和浏览量比较高的词汇(外文和拼音)筛选。
(二)调查数据分析
晋中学院学报
1.受访者对于中国国情认知的整体情况。海外华人华侨体275人占样本总数的55%。该体在海外停留时间较长且已基本取得永久居留身份,在美国、德国、挪威、新西兰,由于受强势的主流教育和宣传体系影响,华人华侨体极少能在当地电视媒体中看到对于中国国情的客观报道,了解中国国情的渠道多集中在社交软件(twitter、Instagram、Facebook等)、自媒体平台(YouTube、daily motion、vimeo等)和该国的新闻媒体,因此对于中国国情的认知主要来自各媒体对于中国信息的投放。在新加坡和日本的华人华侨体因处于中国文化辐射半径内则相对较好,回国次数也较美洲和欧洲的华人华侨体更多,因此对中国国情的认知相对直观和客观。通过对年龄进行区分的研究结果显示,出生于1960—1975年的人数为40人,对中国国情的认知和了解情况普遍较好(85%);出生于1976—1990年的人数为110人,对中国国情的认知和了解情况一般(6
2.7%);出生于1990-2000年的人数为125人,对中国国情认知情况表现较好(70.4%)。(注:此三组数据只能体现华人华侨体对于中国国情的认知和了解情况,并不能体现该体对中国的主观倾向性。)
留学人员225人占样本总数的45%,其中48人已回国。研究发现,该体对于宣传的中国负面信息浏览量较多,但这一现象的趋势与留学体年龄的大小成反比。且留学人员体整体对于中国国情的认知相较出国之前,对政治制度、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认同和强化。
2.受访者所在国家对中国的友好度。研究发现,受访者所在国家对中国喜爱程度排序为:新加坡>新西兰>德国>美国>挪威>日本。此项调查可以直观反映出华人华侨和留学人员体在当地接收中国信息的情况,同时也直观反映出以上国家对待华人华侨和留学人员体的政治态度。普遍情况下,例
如在新加坡,华人华侨和留学人员体普遍反映“受到极大的尊重和比较友好地对待”,但是在日本该体则对此反映一般。
比较有代表性的访谈内容是疫情期间,在美国的华人华侨和留学人员体则普遍感到“害怕”“自危”,访问对象普遍反映“现在在美国,说一些关于中国的理性的言论都是政治不正确”“不敢独自走在大街上因为怕被伤害”等。在对挪威的调查对象进行访谈时,多数表示“感觉自己被排斥了”“走在街上会被人指指点点或被人直接绕开”。
3.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课题组成员对500个样本的受教育程度进行了统计,其中博士27人,硕士131人,大学本科189人,技术学院77人,其他76人。在分析了百分比中有效数据比例后发现,样本体对于中国国情的认知情况的有效值呈橄榄状体现(图2)。
图2不同受教育程度受访者对中国国情的认知情况
4.词条选取结果。在纳入调查的三大类别中,在政治类中浏览量比较多的词条为“一带一路(Belt and
Road Project)”“人类命运共同体(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for all mankind)”“团结”“中国抗疫”“华为(Huawei)”;在文化类中浏览量比较多的词条为“中国美食(Chinese food)”“国剧(Chinese drama)”“春节(Chinese festival)”“中国民乐(Chinese ancient instruments)”;生活类中浏览量比较多的词条为“中国快递(Chinese delivery)”“中国高铁(Chinese high-speed railway)”“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基建狂魔(How China builds)”。该统计说明,具有中国特的政治、文化、
生活的话语在调查地域内已具有相
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从年龄统计数据来看,18—38岁的人对中国政治词条的认知度相对较高;29—44岁的人对中国生活词条的认知度相对较高;36—60岁的人对中国文化词条的认知度相对较高。
从学历来看,技术学院及其他人对中国政治词条的认知度最低,大学本科和硕士学历人最高;技术学院及其他人对中国文化词条的认知度最低,大学本科和硕士学历人对中国文化词条的认知度最高;技术学院和博士学历人对中国生活词条的认知度相对较低,大学本科和其他人对中国生活词条的认知度最高。
从调查的地域国家来看,新加坡和日本对中国政治词条、文化词条和生活词条的认知度明显高于其他四个国家;挪威、新西兰对中国生活词条的认知度较政治和文化词条认知度更高;美国、德国对中国的文化词条认知度较政治和生活词条认知度更高。
(三)其他调查结果
在与6个国家抽取的5个样本(总计30个)进行网络视频交流中,与采访者对影响其国情认知度的主观和客观原因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问答。结果如下:
在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度方面,华人华侨体对于中国的了解程度和主观能动性相比留学人员体较低。这是由生长环境和利益相关决定的。华人华侨体对于中国的了解,更大程度在于自身利益与中国的关联程度。相对于此,留学人员体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家庭感召力的作用,除了在外部环境上跟中国有区别外,其他并无过多变化。然而,不得不提的是,在全球疫情大背景下,所有采访对象(100%)对于了解中国的兴趣都极大地增强了,所有采访对象(100%)对于中国的看法都产生了极大的改变。最大的特点是,采访者的语言中多次提及“认同”“中国能力”“太厉害”“感动”“自豪”。
在为中国发声的意愿强度方面,绝大多数采访对象认为“中国在(互联)网上的声音太弱了”“看到国外的不实宣传很生气”“国外生意很有市场”“外国人什么都不懂”等。采访结果表示,留学人员体在海外为中国发声的意愿最为强烈,一些留学人员自愿组成团体在现实和网络中积极宣传中国并同时与行为做斗争,同时表示“需要多了解外国人的思维和语言习惯”“需要自己人(官方)的支持和鼓励”“感觉在孤军奋战”。
对中国政府、祖籍地政府的看法,在对30个样本的采访中发现,无论华人华侨体还是留学人员体都(100%)表示,在疫情暴发之前的几年来都未接到过来自中国大使馆的电话,也未曾有大使馆的工作人员通知参加各项活动。已回国的留学人员表示,在回国后也未接到过来自政府部门的联系。采访中发现,一些受访对象对于中国使馆和家乡政府表示“有些失望”“没人联系过我们”“回国政策不了解”“在海外像浮萍”。
归国意愿方面,海外华人华侨体已有归国计划的占8%;未来有意愿归国的占16%,这一体绝大部分已融入本地文化和购置产业,在该国已扎根多年。留学人员体已有归国计划的占62%,选择继续留学深造的占22%,其中未来有归国意愿的占80%(见图3)。
三、统一战线工作的本质是大团结大联合
泛亚铁路(一)海外华人华侨和归国人员的历史贡献和现实作用
自1913年欧美同学会成立至今,可以说百余年的留学史是“索我理想之中华”的奋斗史,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出国留学、回国服务,大批归国人员投身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到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改造,都能见到留学归国人员的身影。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积贫积弱的条件下,仍然有许多留学人员毅然选择回国报效。以“两弹一星”
成功研发为代表的一系列
孙雨:新时代海外统战工作研究——
—基于对海外华人华侨和归国人员国情认知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图3海外华人华侨体归国意愿情况
数据截至2020年6月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重大成就,为新中国的各项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时期,一大批留学归国人员成为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据教育部统计,自1978年到201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总数达到585.71万人。其中正在国外进行学习和研究的人数是153.39万、已完成学业的人数是432.32万。选择学成归国发展的人数是365.14万,占已完成学业体的84.46%。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海外华人华侨体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建设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遍布世界的海外华人华侨已经超过6000万人,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都已形成了几乎覆盖全球的华人网络。在促进对外经济交往、传播中华文化、扩大中国声音方面,大部分海外华人华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实践证明,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人员体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在海外扩大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力量,是新时代统战工作亟待重视起来的工作对象。
(二)我国对待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人员体的政治态度
“留学人员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1]。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华侨、归侨和侨眷是统一战线工作范围和对象,广泛团结、热情服务、积极引导、发挥作用是做好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统一战线工作的方针,《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对此方面工作也有相关内容,虽然在制度化和规范化方面仍需完备,但在方向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应当建立留学人员组织,以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引导华侨、归侨和侨眷致力于祖国现代化建设及和平统一大业,推进全球反“独”促统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为主要任务。
(三)统一战线工作的本质及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方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统一战线工作的本质是大团结大联合,“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搞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3]304。这是重大的战略问题,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下大气力要解决好的。同时,“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是当前我国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的主要工作方针。
四、做好新时代海外统战工作的对策建议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海外统战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从当前来看,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决策部署时,各级党委能够高度重视。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海外统战工作中,一些问题越来越随着世情的变化而暴露出来:大统战格局日益完善,但是在一些具体的工作上还存在着不足;统战理论不断丰富,但是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海外统战工作方法陈旧,工作效率不佳;统战工作队伍综合素质与取得的工作效果有差距;等等。
(一)新形势下海外统战工作理论需要进一步丰富发展
在2015年5月18日开始施行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中,并没有对华人、华侨、留学人员等相关身份的界定进行明确解释;出国人员和归国留学人员被划分到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范围,海外华人华侨体则被划入到港澳台海外统一战线工作范围。就采访调查结果来看,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人员体普遍表示无法确定自己属于何种身份,而且该体部分人员回国后在相关部门得到的信息也不明确,“网站上也查不到”。
真如中学
窥一斑而见全豹,即海外统战工作可能存在重视度不够的问题,从深层次的原因来讲,是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的问题。目前,具有海外经历的党外知识分子数量巨大,如果该体与我们党不站在同一个立场,就有可能会影响政局的稳定。因此,仅就海外统战工作这一方面来讲,还需要投入更多的目光
和精力,相关理论和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使之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
(二)新时代海外统战工作方法亟待创新
统一战线工作的既有一致性又有多样性,在此基础之上,海外统战工作还要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和前瞻性,因为海外统战工作还必须面对时间与空间的制约。因此,海外统战工作就要利用更多的渠道和平台来开展,从目前一段时间来看,互联网必将成为海外统战工作的主要工具。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3:33: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257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