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

昨天看了话剧《白鹿原》,感受颇深,写出来希望与大家共同回到一百多年前的中国黄河流域关中文化发源地的黄天厚土,共同触摸历史、用心去体验《白鹿原》带给我们的那份视觉震撼,和对心灵的冲击力!《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先生,是西安市灞桥区一位普普通通爱好文学的地地道道的农民,是在具有深厚悠久历史的关中黄河文化长期熏陶下,厚积厚发,完成了一部惊天动地的巨作,震惊了中外文坛,享誉中外华人圈的历史杰作,在中外文学界引起强烈大地震,而且余震不断, 作品问世十余年来,一版再版,读者兴趣有增无减。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文学奖(1998遗作惨剧1里香),在日本、韩国、越南翻译出版。曾十余次获得《当代》、《人民文学》、《长城》、《求是》、《长江文艺》等各大刊物奖。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把这部获得第四届矛盾文学奖的优秀作品《白鹿原》搬上了话剧舞台,在首都剧院的舞台上展现出一幅浓缩版的中国 近代文化历史的恢弘画卷!  其实,原作品小说《白鹿原》我在2004年已经拜读过了,留下了的印象感人至深,剧中人物命运跌宕起伏,我替那年的代物不能掌 控自己的命运感到惋惜,是对这部作品的初步认识,这次有幸看了话剧版的《白鹿原》再次给了我震撼,心灵的震撼!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
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话剧版《白鹿原》一开始,身着传统服装的陕西老腔演员那憨厚、古朴、原生态的演唱,带来了空前绝后的非物质文化的震撼和心灵冲击力!把观众从繁华喧闹的城市生活迅速带入了清末民国初年的白鹿原。黄土高原上世代生活着的农民的生活变迁、命运。作品时间上跨度大,从清末民国初年一直写到解放后一九五几年,共产党和国民党最早期在白鹿原上的活动贯穿始终,白、鹿两家的明争暗斗、大革命下的各个人物命运的 浮浮沉沉。白家具有进步思想的小共产党员白灵,和先参加共产党后又退出加入国民党,最后抗击日本战死潼关中条山的鹿兆海的恋情;渴望 冲破封建思想只想过上安稳日子的田小娥,身不由己的被人利用,最后还是惨死在封建制度下的苦命女人;黑娃从文盲到白鹿原农会主任,革命失败后占山为土匪,被国民保安团收编,发奋读书投诚共产党,被人陷害杀死;白孝文被人设计从族长变成大烟鬼,败光全部家产躺在土壕里等死时被野狗啃,蜕变成为保安团营长最后到县长的传奇一生;忠厚仁义善良的白嘉轩和道貌岸然阴险的鹿子霖;鹿家大公子鹿兆海参加革命成为 县委书记,却不得不把父亲鹿子霖抓起来批斗。经过
著名演员濮存晰、郭达、宋丹丹等一大批优秀演员的演绎,成功再现了白鹿原上风风火火闹革命的历史画卷 特别是陕西老腔演员极具特的唱腔在剧中起到恰到好处的剧情衔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全剧结束时漫天大雪纷飞而下,老腔演员集体演唱,如泣如诉、憨厚、古朴、悲凉、苍劲的唱腔浸人心脾,袅袅之音,回梁三日不绝!话剧导演还创举的在话剧舞台上设置了牛羊这样的活道具,确实增不少,值得肯定。这种优秀的作品带给我们的不单单是原生态的视、听觉的感受,而是一种关中古老文化的所带来的感召力!历史文化的厚重感!话剧《白鹿原》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导演林兆华指导下获得巨大的成功。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话剧版《白鹿原》只在北京和西安两个城市演出,不能说对爱好《白鹿原》这部话剧人是一种遗憾!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电影版《白鹿原》目前已经在陕西合阳县杀青,进入后期制作阶段,今年不久就能和观众见面。电影版表现的方式更是多样性的,期待电影版《白鹿原》导演王全安不会使爱好这部作品的观众失望吧!
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早就看过,本身的容量很大,说上世纪初到五十年代半个世纪陕西渭河平原一个村子白、鹿两家两代的恩怨,经历民国初年、抗战、解放战争和土改几个历史时期。这么大的容量如何装到一部不足两小时的话剧中,北京人艺确实花了不少功夫,选择了小说中最经典的几个段落和情节,如此大的时空转换在一个舞台上实现,演出
鞠说好看阵容可谓庞大,濮存昕、宋丹丹、郭达,还有陕西民间老腔、秦腔演出团的加盟,上上下下全台80多名演员,还有真的羊、牛。
        应该说,濮存昕、宋丹丹、郭达等人的表演都很老到,尤其是宋丹丹,可能因为她给人更多印象是近年来流行的小品演出,她演的小娥其实是剧中最典型的悲剧人物,但上来的第一句台词:是嫦娥的娥,不是飞蛾的蛾,就将全场逗乐了。剧中用陕西地方特的老腔、秦腔串联,演出者都是农民,那份投入真的是少见,让整出戏增不少。
        回程的飞机上,我脑中一直回想着以前看过的话剧。小时候特别爱看话剧,每次都由父母带了去剧场,还带我去他们同事家电视看(60年代电视还真是个稀罕物),后来上学了就自己去买票看或蹭着看。记得看过南京军区文工团话剧团的、海政文工团话剧团的、上海人艺的、上海工人文化宫话剧团的、上海青年话剧团的,后来还有上学时自己学校话剧团演的,加上在电视中看的总有40部以上。
        最让人欢欣鼓舞的是1988年北京人艺到上海演出《茶馆》、《狗儿爷涅适》、《天下第一楼》、《哗变》和《推销员之死》,我买了套票与太太每场不落地去看。《天下第一楼》演出结束,老艺术家们一起从幕后拉出了一个剪短发的小姑娘,向观众介绍说这就是编剧何冀平。何冀平腼腆地向观众鞠躬,回身要退下时,满台的老艺术家一起拦住她,高排球在线论坛
举双手向她鼓掌,一时间全场掌声雷动。那几天,我和太太如同沉浸在节日中。现在谈论起来,那份欣喜依然。
        说远了,再说回《白鹿原》。话剧的基础是语言(我估摸话剧草虫的村落教学实录由此而来),各地演的话剧基本上是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语音基础,现代白话文小说为语法规范),经典的几部话剧如《茶馆》、《天下第一楼》、《丹心谱》、《小井胡同》等由于所描写的故事大都发生在北京,所以剧中人物经常用北京方言。何冀平后来在香港写的那几出戏都用广东话演出,在香港不叫话剧,叫舞台剧。其实有方言话剧这一说,记得前些年上海将滑稽戏《72家房客》改编后上演就叫方言话剧。从这个意义上讲,《白鹿原》应该算是方言话剧。全剧都以陕西方言演出,听说在西安演出了五场,西安人对此颇有微词,认为北京人听着累,陕西人听着别扭。因为演员中少有几个能熟练运用陕西方言的,结果陕西味不到,正常的语言逻辑重音丧失了,演员的表演也大打折扣。我听陕西方言还算可以,我太太就有点累,忙着辨别语言,对剧情、演员表演的关注就减弱了,感觉很久都入不了戏。
        《白鹿原》写了发生在中国大变革年代的故事和人物,时间跨度整整半个世纪。原著的体裁是小说,故事的叙述可以自由些,顺叙、倒叙、插叙都可以,读者都会适应。话剧
就不同,时空跨度可以大,但不能跳进跳出的让人感到乱,这不符合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白鹿原》虽然采用顺叙的方法,描写大革命、抗战和解放战争三个历史时期,各种人物在各个历史时段中跳进跳出,既要反映家仇又要显示国恨,没有看过小说原著的观众很难把握故事全貌。剧中的朱先生用写志的方式将历史细节串联起来,就如同《茶馆》中的说书人。必须承认,剧本将小说原著改到这种地步不容易,但这部戏成不了经典剧作,比不了《茶馆》、《天下第一楼》和《小井胡同》。
        话剧《白鹿原》的舞台美术值得称道。高高的一道坡,从台后一直延伸到台口,台唇的前三分之一占用了观众席的左侧前三排,舞台两侧又分别接出左右两个演出区,这样的舞台安排,让演员的表演更接近观众,严整的镜框式舞台稍稍被打破了些。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天幕不再是平面的,也不是传统的采用幻灯投影方式(原来要画一幅天幕幻灯多难啊!至少要绘制三张灯片,还要充分考虑投影变形),而是以几幅喷绘的幕布形成一个半环型天幕,根据剧情的需要拉洋片似地更换就行了。
        导演手法上基本是传统的,除了将真羊、真牛牵上台而外,很少那些刻意的噱头。编剧孟冰在一篇文章里写《白鹿原》的改编,他说:岳潮湿的肥厚李雪梅>f检验这部戏如果没有改好,纯属本人功力所限,??如果改得还能看下去,也是因为小说原著的基础太好了。
        戏是好戏,我没能看透,纯属本人功力有限。  不过看戏回来,我又有了重读小说的冲动。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3:38: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235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话剧   历史   陕西   观众   小说   演员   舞台   剧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