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到现代--吴兹明导演采访录

福建艺术
38 FUJIAN ARTS / 2021.4
从传统到现代
—吴兹明导演采访录
◎王汉民采访整理
2018年8月16曰,本人在漳州芗剧团采访了著名导演吴兹
明先生。吴兹明先生1959年开始学戏,1985年前后开始从事戏
曲导演工作。现为一级导演、漳州芗剧团艺术总监、总导演。他
导演的芗剧《戏魂》《保婴记》、潮剧《还官记》等获文化部优
秀剧目奖、文华新剧目奖、“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三届中国戏
一个粗瓷大碗课文教案剧节优秀导演奖及省级金奖三四十项,享有很高的声誉。三十多
年的导演工作,颇多真知灼见,这里把采访录音略加整理,分享
给大家。
王:吴先生,您好!您从事戏曲表演、导演工作六十年,能
不能简单介绍一下您的从艺经历?
吴:我1948年出生,今年正好70岁。11岁就开始到戏校学戏,
从事戏曲表演工作,1976年到省艺术学校芗剧班学习,回来基本
上就是芗剧团导演。1983年,我去省艺术学校导演大专班学习一
年半。我81、82年开始导演工作,但做正式的导演应该是1985
年艺校导演大专班毕业后。1985年第十六届省戏剧会演,我排了
一组小戏。1987年第十七届省戏剧会演,我导演了大戏《煎石记》。
王:吴先生,您执导的戏中您自己认为哪一部影响最大?
我是新国货吴:从演出的时间长度、影响面以及得奖等情况来说,影响
最大的应该是《保婴记》。这个剧比较剧种化,有代表性。
王:您从事导演工作三十多年,请您谈一谈您的导演心得?
吴:我原来是个演员,后来当导演。我认为要潜心在艺术上,
掌握专业知识,随着自己的投人增加、时间的推移,不断丰富、
充实、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连续不断地、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
在这个专业上。我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认知,同时也
深度访谈Deep Interview 39
陈东东的诗感觉到自己对戏曲的认识越来越充实。像戏要打 磨一样,导演也要积累,也要用心。用心跟不用 心差别很大。我一辈子都很用心,可以说全力以 赴从事戏曲工作,几分耕耘就有几分收获。我这 个人,除了戏曲之外,一无所知。从事导演工作 三十多年来,从《煎石记》到《戏魂》《月蚀》《西 施与伍员》《王翠翘》《保婴记》,一直到现在 的《谷文昌》,还多年在广东从事潮剧导演工作,我连续不断地从事这个专业,使我在专业上不断 发展。
王:吴先生,您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执导,还是根据对方剧团的要求来执导?
吴:导演工作身不由己,我接受的文本各种 各样的题材都有。这也要求我不断丰富自己的学 识与阅历。我平常空闲的时候,会看一些书籍,有时会看一些剧情比较好的影视作品,来熏陶自 己,来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我小时候学的是武 生行当,而从事导演排练的生旦戏比较多,所以 对生旦戏有较多的专业知识掌握。广东潮剧十几 年来,有八九届戏剧演员比赛请我去导演过作品。他们基本上也接受了我,所以每届广东戏剧演员 比赛,我最少都要排十个左右剧目,最多时候有 十七八个。我统计了一下,我到广东去排了八届 省戏剧演员比赛,所排剧目获得金奖的有三十几 个,加上福建省排的,拿到金牌有四十来个。银 奖剧目就更多了,没有认真去统计。我在辅导演 员比赛的时候,觉得戏曲演员需要方方面面的知 识。比赛不能只涉及生旦戏,花脸、小丑、花旦 各个门类都有,这也提升了我们导演对戏曲程式 的掌握。“演”跟“导”是不分家的。目前来说,导演戏曲,大家都能接受的应该还是专职的戏曲 导演。为什么呢?因为专职的戏曲导演对戏曲程 式、戏曲的表演规律掌握得更多,知道如何扬长 避短,发挥我们戏曲程式化的长处,用程式化来 为人物服务。作为导演,必须要增加自己文学方 面的知识,对人物性格的开掘方面,也比较注重。我们不能从程式到程式,程式大多是外在的东西,人物性格是内心的东西。在排练中我有一个经验,就是要从内到外,由里及表。注重人物性格、人 物内心、人物特征、人物关系的开掘,特别寻 人物内心细致的、有特征的、有内涵的更能体现 人物内心深处的特质。我们每排一个戏,对人物 性格的开掘、掌握、认知,都要做充分
的案头工作。戏曲毕竟不是话剧,戏曲是借歌舞演故事,更需 要行当程式,但不能程式化。程式作为一种外在 形式,就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就是外形对 内在的补充、发展、延伸、放大。“”以后,戏曲团体对话剧导演用的比较多,现在相对少了。话剧导演来排戏曲,戏曲程式化是他们的一个短 项,人物开掘和人物性格的掌握有他们的长处,戏曲技巧方面就不如戏曲导演。所以现在的话剧 导演排戏曲时,还要成立一个工作室,里面要有 技导,也就是专门熟悉戏曲表演的人,来做他的 助手。这方面,我是得天独厚的,我从来都是单 打独斗。因为我是戏曲演员出身,对戏曲程式的 东西有比较多的掌握。但我很清楚,不能停留在 一般的戏曲导演。特别是在一个戏中,怎么回归 本体,要用现在的语言、现在的眼光来发展我们 传统的戏曲文化。《西施与伍员》在省戏剧会演 获优秀剧目奖、优秀导演奖。这方面我做了一些 尝试,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特别是,如何回归本体,运用戏曲的技术,用现代人的眼光、现代的意识,借用一些妹艺术,来使我们的戏 曲能够成为一种迎合现代观众审美情趣、审美观 念的艺术。我觉得这个很重要。传统戏曲有非常 优秀的文化积淀,但又有一些落套的,或者说不 合时宜的、重复的表现手段,与时代节奏有很大 的差距。
王:现在仍有很多话剧导演来排戏曲,您怎 么看待这种现象?
吴:1992年省十八届戏剧会演之后,全国要 办一个现代戏会演。十八届省戏剧会演,我排了 一个《戏魂》。《戏魂》是写文艺圈改革开放以后,非常迷茫的社会状态。我们文化圈的思想也比较 迷乱,这样一个戏在当时的社会反响是比较大的。十八届戏剧会演,省厅觉得有两台现代戏比较好。
福建艺术
40 FU)IAN ARTS / 2021.4
安持人物琐忆 pdf一个是我导演的《戏魂》,还有一个是宁德的《山里人》。省厅觉得我们这台戏更具有感染力,决 定让我们排演这个戏参加文化部的现代戏会演。后来,省京剧院陈欣欣老师写了一个《山花》,写的是红题材,文本也很好。省厅让艺术力量 强悍的省京剧院来演《山花》,请人艺的林兆华 来导演,意在取代《戏魂》参加全国现代戏会演。林兆华导演的造诣很高,是最有影响的导演之一。我们很沮丧,觉得省厅这样重视,又有这么大牌 的导演,《戏魂》肯定是落榜了。当时,文化部 有几个专家下来看戏,看了《戏魂》,也看了《山花》。后来听文化厅的干部说,那几个专家认为《戏 魂》有切人点,非常有影响力;《山花》也不错,就是话剧成分多了一些。当时省厅指定让省京剧 院去参加全国现代戏会演。我们就去文化部,说我们地方戏班排一个戏不容易,如果说对我们 的戏印象很深,按道理应该让我们去才合理。后 来文化部还真省文化厅,文化厅的一个副厅长 说,手心手背都是肉,说机会让我们去香港演出,反正认定了要省京剧院去。林兆华那个时候就是 造诣很深的导演,他当时用话剧的导演手段来排 戏曲,没有把戏曲的一些特征用进去。林兆华现 在成立一个导演工作室,里面有众多的技术导演,如舞蹈、戏曲生、旦、净、丑等。我讲这个的意 思是,再好的话剧导演,他仍然知道排戏曲,一
107硅橡胶定要戏曲化。现在戏剧导演,全国知名度比较高的,是戏曲导演,如张曼君。作为戏曲导演,他一定 要知道我们排的是戏曲,唱念做打是我们最丰富、最基本的材料。丰富充实这方面的知识,是非常 必须的。我经常从事戏曲导演工作,对行当的把 握是比较充分的。为什么广东、福建两省会演 我排剧目,因为他们知道我掌握比较多的戏曲表 演程式,用得也比较好。《保婴记》从2009年开 始熬到现在,应该是上了几个台阶了。“十年磨 一戏”,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们对一个戏 的认知,刚接触的时候,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潜心研读剧本、分析人物、分析剧本的特性,对这个戏的掌握也就越来越深 入,演员的表演同样是这样。一个戏要打磨,“磨合”更多需要磨,磨了以后才能合,这是我们对一个 戏的认知道理。所以排一个戏,一定要一丝不苟,反复去打磨它,反复去提升它,直到它日臻成熟 完善。刚才你问我哪个戏我比较满意,我比较满 意的还是《保婴记》。这个戏前后经过近十年的 打磨完善,得到提升。现在很多戏班排一个扔一个,很多“会演戏”会演完了就收官了,这是浪费国 家资源。
雅俗共赏是戏曲工作者的最髙追求,《保婴 记》基本上做到了雅俗共赏。该剧参加中国戏剧 节巡演,跑遍大江南北,不仅专家说好,观众也 说好。一个剧目要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是很难 的。既要有文化品位,又要接地气,通俗易懂,让观众看了人眼人心。这个戏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如何把一个戏演到不分南北、不分上下、不分层 次,他们都能喜欢。《保婴记》从2009年上演,到现在已经有十年了,一直在演出。所以说,戏 不能排一个扔一个。排一个扔一个的原因很多,有的戏是专家戏,
没有观众基础,不接地气;一 会演完,评上一个奖,这个戏基本就没有生命力。受观众欢迎的戏,我相信它是有生命力的,它可 以连续发展。我们现在需要这样类型的戏,能经 得起时间的推移。《保婴记》宣扬人间的大爱,观众观后感到温馨。我们这次到上海演出,史依 弘看了以后说:哎呀,很不简单!这么一个小故 事,写得跌宕起伏,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情 节很多。本来很平常的故事,作者巧用匠心,情 节起伏跌宕,很有风趣,舞台表演也非常舞蹈化,非常有人物性,这样的戏难能可贵!我们现在尽 量往雅俗共赏方面努力,使这个戏能够延续它的 生命力,能得到观众的喜爱。前年排演的《谷文 昌》,是现实题材,政治层面的东西会多一点,这种人物容易符号化、概念化。如何把《谷文昌》不要演成概念化?政治层面、意识形态方面的戏,人物也不要高大上。人要讲人话,不要喊口号。我们在一二度商谈、排练演出中很注意这一点。要从为众办实事,要从一些细节人手来展现一 个人物的内心情怀。不是通过口号式的、概念化 的台词来表现,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深度访谈Deep Interview 41
人物就立不起来,观众就不喜欢。
搞一个戏,我还有一个感受,就是剧种性。芗剧不管排什么,应该是剧种化的。以前我排《西 施与伍员》,是带有一点尝试心理。芗剧这个小 剧种比较适应那种小桥流水式的场景,《西施与 伍员》这
种磅礴场面比较多的剧目,我那时候就 想玩一下,想证明一下我们小剧种也能排这种历 史大戏。《西施与伍员》参加省第22届戏剧会演 取得优秀剧目奖、优秀导演奖。但那种戏毕竟不 是很适合我们这些地方剧种,特别是小剧种,因而不能作为我们的发展方向。这次在省芳华越剧 团排练《林巧稚》,我首先在导演构思里重视剧 种性。比如说,越剧演员女生多,你搞那种场面 宏大的历史剧之类的,等于是扬短避长了。还有 一个就是剧种的风格。风格化、剧种化,我在《谷 文昌》里面,也非常注意。谷文昌是东山县委书记,故事发生在漳州地区,所以我基本上按照《保婴 记》的排演思路,突出它的地域文化、生态文化、海岛文化,把这些作为我们的抓手,作为我们的 基本素材。这种接地气的、通俗的题材,也是我 们芗剧(歌仔戏)的特长。歌仔戏历史比较短,但它来自民间,比较接地气,比较生活化,比较 剧种化。剧种化、个性化以及一个戏的风格是我 们必须掌握的。我在戏里注重东山的人文环境及地域文化,从服饰造型到海岛人的一些民间舞,还有一些他们的生活习惯。比如上世纪50年代生 活条件都比较差,渔民生活水平很低,几乎都穿 个木屐。我把木屐用到舞台上去,时代感很强。木屐还作为一种审美手段,村民在平反之后,拿 着木屐敲打,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又符合历史背景。把我们生活中一些最不引人注目的,甚至认为跟 艺术不相关联的事、道具运用到舞台上,而且起 到比较好的效果。也就是说,现代戏中生活的记 录、把握生活化的东西,我们戏曲导演也必须掌 握。因为现代戏跟古装戏不太一样,故事就发生 在我们身边,观众对这个故事也很清楚,他们的 要求会更苛刻,这对我们搞创作的人更是一种压 力。如何让观众容易接受?只得一些最本质的 东西,最能提升艺术的手段。但舞台毕竟不是生活,我们是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把生
活中的东 西,进行艺术提炼,成为一种艺术品。这样在戏 中会增加一些视觉的冲击力,更能抓住观众的眼 球。现在观众看戏要求很简单,就是有戏、好看。四个字非常简单,但真正做到特别难。什么叫“有 戏”?“有戏”就是要有戏剧性、要有悬念,人 物要引人人胜、要出情、要感人。要有泪点,要 有看点,很多时候是在文本上。在二度创作中,要好看,要给观众视
觉上的感染力、视觉上的冲
福建艺术
42 FUJIAN ARTS /2021.4
击力,能抓观众眼球。让观众两个小时坐在剧场,尽情地观赏你的艺术演出,那真的是谈何容易!现代人这种时代节奏对文化要求很高,对我们传 统文化是一种非常大的挑战和压力。所以说,我 从来不敢掉以轻心。我对演员说,哪怕你一秒钟 的浪费,都不允许。现在观众到剧场来,要求是 很高的。你稍微在舞台上拖沓或者浪费,或者无 关紧要的介绍过多,这些直接会在观众的观赏中 产生审美疲劳,他们有时候会“抽签”,会离去,舞台演出就失败了。所以说,二度创作方面,一
个戏你抓住它的主题思想、精神实质,要让观众 从这个戏当中得到什么启迪,这是第一。第二就 是要抓看点、抓泪点,让观众不同程度受到这个 人物的影响感染,在剧场产生移情共鸣,让观众 在视觉上得到一种冲击,一种享受。不管是演员,还是文本,一定要有戏则长,无戏则短。介绍铺 垫是必须的,你不介绍不铺垫,观众对这个人物 就不会有更多的了解。但你介绍铺垫多了,戏就 会拖沓。我们要把更多的笔黑放在戏的重点,没 有戏的地方过场介绍一下就好了,有戏的地方就 浓墨重笔,尽力去渲染它。一台戏,没有几个可 看之处,没有几处能引人入胜、能抓人眼球、能 让人人心的地方,这个戏一定是失败的,观众一 定没办法坐下来欣赏你的戏。这也是我长期从事 导演工作非常注
意的。特别是我们芗剧这个地方 戏,演员的整体水准相对一些大院团、北方的一 些演员来说,并不是很高,我们更需要从综合角 度来考虑。像我们排的《保婴记》就突出芗剧的“三 小”:小生、小旦、小丑,这是我们芗剧表演上 的一个优势。演戏一定要扬长避短,把我们弱的 方面一定要遮盖住,剧种的长处一定要发挥。《保 婴记》就是因为生活化、草根化、接地气而成功,这也正是我们这个剧种的优势。
《保婴记》每一次打磨,都有认知的进步。比如说,以前有场戏叫《后堂》,45分钟,太冗 长了,观众觉得拖沓,演员演得疲劳。而前面有 的戏只有几分钟,这样整个戏就中间太大,两头 太小。我就把这场戏一分为二,把《后堂》分为《公 堂》和《后堂》,这样时间上就比较整齐,审美也不会疲劳。后来,我在排练当中,又想:这个 县官穿了官服是官,脱了官服是民、是老百姓,是非常朴实、非常百姓化的一个官。所以我就把《后 堂》改为《后院》,一字之差,但这个人物就产 生不一样的效果。他除了公堂办案以外,就是后 园种瓜养鸡,脱了官服就是老百姓。他亦官亦民,是一个草根。除了办案以外,就是一个平民化的 官员,一个更接地气的百姓化的官员。而剧本中 的一些设置,如三娘家孩子满月,我们闽南以前 都要养滋补身体的鸡。那县官养鸡,他就抓一只 鸡送给他们。这种细节的处理,深化了这种平民 化的、以民为本的县官形象。在剧目排练中,我 比较注重一些细节的处理,如我这次排练《林巧 稚》。林巧稚是一个生命天使,她接生了五万多 婴孩,对孕妇情同妹。她对病人关心非常细致,如用听筒看病时,她先把听筒放在手心暖和一下,再给病人诊病。这个
细节就表现她爱病人,把病 人放在第一位的思想情感。作为导演,我们很注 重这种细节的处理,用这种细节来展示人物的心 理活动,使得人物的性格深化、强化。
猫眼看人论坛做导演,需要广泛的爱好。现在我经常看影 视,看其他剧种的演出。哪怕是歌剧、话剧,或 是杂技,都在关注。因为这些都是戏曲的妹艺术,都是戏曲舞台应用的手段。当然,我们做戏曲导演,首先应该要认识到我们的本质是戏曲。以前戏曲 团体演现代戏会走入一个误区,就是话剧加唱。现在又有一个误区,话剧加舞蹈。所以说,戏曲 团体演现代戏仍然需要戏曲化,如果你要演话剧,那话剧团演会更好;你要人家看你肢体舞蹈,那 看歌舞会更好。戏曲是综合唱、做、念、打,手、眼、身、法、步为特征的歌舞演故事,这一点是 我们的本体。不管你演什么,本体不能丢。当然,利用这些手段为现代人服务就更难了,要求也就 更高了,需要我们更加小心谨慎来处理这些细节。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要回到我们戏曲本体。戏曲 的东西,历史渊源非常长,经过前辈千百年来的 努力,其中东西非常丰富。戏曲就像中药铺一样,药就是这些药,好医生,庸医的药还会 加重病情。我们戏曲艺术就跟中医药铺一样,看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57: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234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戏曲   导演   观众   人物   艺术   剧种   演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