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题型大约有以下几种

散文阅读题型大约有以下几种:
(1)信息提炼概括题;
(2)句子含义的理解题;
(3)句段作用题;
(4)手法或语言赏析题;
(5)题目内涵题;
(6)布局谋篇的赏析题;
(7)观点现象阐述题。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是前两三年的事。朋友跟我说老腔如何如何,我却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因为我在关中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这个剧种,可见其影响的宽窄了。开幕演出前的等待中,作曲家赵季平也来了,打过招呼握过手,他在我旁边落座。屁股刚挨着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
离席赶到舞台左侧的台下,和蹲在那儿的一位白头发白眉毛的老汉握手拍肩,异常热乎,又与白发白眉老汉周围的一人逐个握手问好,想必是打过交道的熟人了。我在入座时也看见了白发白眉老汉和他跟前的十多个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都是地道的关中乡村人,也就能想到他们是某个剧种的民间演出班社,也未太注意。赵季平重新归位坐定,便很郑重地对我介绍说,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了不得的一种唱法,尤其是那个白眉老汉……老腔能得到赵季平的赏识,我对老腔便刮目相看了。再看白发白眉老汉,安静地在台角下坐着,我突然生出神秘感来。
轮到老腔登台了,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我也忍不住笑了。笑声是由他们上台的举动引发的。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三个人的长条板凳。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戏台。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
锣鼓敲响,间以两声喇叭嘶鸣,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来,似无太多特点。而当另一位抱着月琴的中年汉子开口刚唱了两句,台下观众便爆出掌声;白毛老汉也是刚刚接唱了两声,那掌声又骤然爆响,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彩,“美得很!”“太斩劲了!”我也是这种感受,也拍着手,只是没喊出来。他们遵照事先的演出安排,唱了两段折子戏,几乎掌声连着掌声,喝彩连着喝彩,无疑成为演出
的一个高潮。然而,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站在最后的一位穿着粗布对门襟的半大
老汉扛着长条板凳走到台前,左手拎起长凳一头,另一头支在舞台上,用右手握着的一块木砖,随着乐器的节奏和演员的合唱连续敲击长条板凳。任谁也意料不及的这种举动,竟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出现了鸦雀无声的静场。短暂的静默之后,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经久不息……
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甚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音……
我能想到的这些语言,似乎还是难以表述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韵;听来酣畅淋漓,久久难以平复,我却生出相见恨晚的不无懊丧自责的心绪。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老腔,此前却从未听说过,也就缺失了老腔旋律的熏陶,设想心底如若有老腔的旋律不时响动,肯定会影响到我对关中乡村生活的感受和体味,也会影响到笔下文字的调和质地。后来,有作家朋友看过老腔的演出,不无遗憾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你的小说《白鹿原》是写关中大地的,要是有一笔老腔的画面就好了。我却想到,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面,而是整个叙述的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气韵弥漫……
保罗 沃克尔
直到后来小说《白鹿原》改编成话剧,导演林兆华在其中加入了老腔的演唱,让我有了一种释然的感觉。从此老腔借助话剧《白鹿原》登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
后来还想再听老腔,却难得如愿。不过两年之后,我竟然在中山音乐堂再次过足了老腔的瘾。那天,无论白毛老汉,还是其他演员,都是尽兴尽情完全投入地演唱,把老腔的独特魅力发挥到最好的程度,台下观众一阵强过一阵的掌声,当属一种心灵的应和。纯正的关中东府地方的发音,观众能听懂多少内容可想而知,何以会有如此强力的呼应和感染力?我想到的是旋律,一种发自久远时空的绝响,又饱含着关中大地深厚的神韵,把当代人潜存在心灵底层的那一根尚未被各种或高雅或通俗的音律所淹没的神经撞响了,这几乎是本能地呼应着这种堪为大美的民间原生形态的心灵旋律。
我在那一刻颇为感慨,他们------无论秦腔或老腔------原本就这么唱着,也许从宋代就唱着,无论元、明、清,以至民国到解放,直到现在,一直在乡野在村舍在庙会就这么唱着。直到今晚,在中山音乐堂演唱,我想和台上的乡党拉开更大的距离,便从前排座位离开,在剧场最后到一个空位,远距离欣赏这些乡党的演唱,企图排除因乡党乡情而生出的难以避免的偏爱。这似乎还有一定的效应,确凿是老腔自身所产生的震撼人的心灵的艺术魅力……在我陷入那种拉开间距的纯粹品尝的
意境时,节目主持人濮存昕却做出了一个令全场哗然的非常举动,他由台角的主持人位置快步走到台前,从正在吼唱的演员手中夺下长条板凳,又从他高举着的右手中夺取木砖,自己在长条板凳上猛砸起来,接着扬起木砖,高声吼唱。观众顿时沸腾起来。这位声名显赫的濮存昕已经和老腔融合了,我顿然意识到自己拉开间距,寻求客观欣赏的举措是多余的。(取材于陈忠实的同名小说)
中日韩有线一卞二苄三卞
第1段,写“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时对老腔态度和认识的一个变化,关键词有:“第一次看老腔演出”“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作曲家赵季平”“握手问好”“郑重介绍”“刮目相看”“神秘感”等。
第2段写老腔登台引起的观众反应,写了演员乐器的简单和没有舞台动作。关键词有:“老腔登台”“一阵哄笑”“这些家什”“没有任何舞台动作”。
吕冠成第3段写老腔的演奏的震撼效果,从三个层次来写:乐器演奏,两个老汉的唱,敲击长条板凳。关键词有:“喝彩”“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此段是典型侧描写老腔演出的震撼力。
第4段,写“我”第一次听老腔的沉迷遐想,此段典型的使用多种手法描写老腔震撼力。
第5段,写“我”被老腔震撼后的感想,既有对老腔认识的加深——被老腔深深震撼,生出相见恨晚和懊丧自责的心绪,也有因《白鹿原》未写老腔而遗憾和弥补遗憾的愿望。关键词:“撼人胸腑”“相见恨
晚”“懊丧自责”“不无遗憾”“整个叙述的文字里如果有老腔”。
索爱z558c第6段,写话剧《白鹿原》弥补了小说白鹿原未写老腔的遗憾。
湿地松粉蚧第7段,写“我”第二次看老腔演出的理性思考,老腔何以有如此强力的呼应和感染力,原来是包含着关中大地的民间原生形态的“旋律”撞击了我们的心灵。关键词:“再次”“心灵的应和”‘何以’“强力的呼应和感染力”“旋律”“民间原生形态”。
第8段,写“我”为证实不是因为乡党的偏爱而拉开间距观看,结果认识到确凿是老腔自身具有震撼力。关键词:“企图排除乡党乡情”“偏爱”“老腔自身所产生的震撼力”“拉开间距”“多余”。
题目21.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
通过以上微观细读,我们回头纵览以下文章和勾画标注的段意,很清晰地就理出了文章脉络:文章写两次看老腔演出,第一次演出之前对老腔的认识有了一个变化,看完演出有了感性的认识,第二次看演出则重点表达自己对老腔的理性思考。
而文章的主旨很明显:表达了对老腔的赞美和热爱。
文章最突出的写法就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我们再说“信息提炼概括题”的解题方法,完成题21。
这种题与“长阅读”信息题思路基本一样,提问方式一般用“哪
些”“怎样的过程”,有时用“为什么”的变体来设问。解答这类题的思维过程是:先从文本中勾画出关键词(筛选),再把这些词语串成一句话(整合),然后归类分点(标序号),并出各点的角度词语(概括)。
题目21.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
综合全文的阅读和标记,我们可以整理出作者最老腔认识的四个过程:
(1)开始不了解,淡然,后经赵季平推介刮目相看,产生神秘感。
(2)第一次看过老腔表演之后,感到震撼,产生相见恨晚和懊丧自责心绪。
(3)再看老腔表演时,怀疑其中是否掺杂了乡情带来的偏爱。
(4)最后认识到自己被老腔征服完全是因为老腔自身强大的艺术魅力。
这一代的清风明月
①电影《黄金时代》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萧军、萧红受邀到上海见鲁迅先生的那一幕:两人站在虹口内山书店的门外,隔着玻璃窗望见坐在书店里的鲁迅。演萧红的演员虽没有太剧烈的肢体语言,却让我清楚地读到萧红当时的兴奋与激动。我当年第一次见董桥先生,表情虽不自知,却亦大约如是。
第1段写第一次见董桥先生的印象,关键词是:“兴奋与激动”“第一次见董桥先生”。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
②初读董先生文章,始自《乡愁的理念》一书。之后因公务来往香港渐频,于是一本本补买,补读,
补功课。董先生年轻时写时评,发议论,奇思妙构,引经据典,笔下常埋珠玑。过了耳顺之年多谈旧物、旧人、旧事,往往睹物思人,因人念事,旧南洋、旧台湾、旧香港、旧英伦,一幕幕好像是铁皮饼干盒里翻出来的老明信片,四边泛黄,往事仿佛都镶了楠木镜框,等你挂它上墙。
第2段写读董先生的文章及其对我的影响,关键词是:“初读董先生的文章”“补买、补读、补功课”“写时评”“谈旧物、旧人、旧事”。
③老派文人都爱字画古董,都读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董先生尤是。2003年出版的《小风景》,书里用董先生的藏品照片为文章配图,从此甲(一发不可收拾/一发不可收),字画、成扇、竹木、牙角、铜炉、砚台、嵌宝、雕漆、吉金、古玉、印章、葫芦、藏书票,还
有手工装帧的西洋典籍。董先生一边收藏,一边考据,一边落笔成文,集结付梓,活脱脱十几部白话版的《前尘梦影录》(清代徐康所撰写的文物考古的专著),也成了我开始接触字画文玩的参考书。无奈“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闲财碎银,都付于那僻摊、冷肆、拍卖行,落得个家有长物,身无余资,倒也不算凄凉。多年后我请董先生为拙作《玉成墨影》题写书名,趁机打趣说,这都是他教我,也是他“害”我,更是他“救”我了。
第3段写董先生爱好字画古董及其对我产生的影响,关键词是:“爱字画古董”“为拙作《玉成墨影》题写书名”“教我、害我、救我”。
④“玉成墨影”四个字写得真好,半隶半楷,五分何绍基,三分倪元璐,两分台静农,融在墨里,变成自己。老先生做事认真,裁了瘦长条的洒金粉笺,用铅笔打了淡淡的格子再写,看了让晚辈感动。写字实难,临古人先贤临到七分相似是本事,是用功;临了几十年,终于在漆黑的墨汁里琢磨出自己的一点风骨,是天资,是造化。北京中华书局最近选编沈从文先生以“古代文化”为主题的文章,出版了一本《古人的文化》,书里有一篇谈写字,沈先生说得中肯:“必明白字的艺术,应有的限度,折中古人,综合其长处,方能给人一点新的惊讶,新的启示……这种专家当然不多。另一种专家,就是有继往开来的野心,却无继往开来的能力,终日地乱涂抹,自得其乐……这种专家一多,结果促成一种风气,便是以庸俗恶劣代替美丽的风气。”古人没有书
法“专”家,读书人个个都要练字,字写得俊的,也大都学问好,文采佳。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书法好,文章更好。
第4段写董先生的书法,关键词有:“玉成墨影”“写得真好”“变成自己”“风骨”“做事认真”“让晚辈感动”。
⑤董先生退休,闲来无事,天天在家读书练字,朵云轩仿古木板水印花笺上写蝇头行楷,有时默几行唐诗宋词,有时录满页笔记旧谈,写完正文更题跋文。跋文要比正文还好看,跋文里你能知道董先生年少时读过什么书,临过谁的字,背过多少诗,能知道董先生与前辈结交的前尘往事,能知道香岛半山,南窗灯下,董先生读书写字,竞到天明。我最喜欢董先生录杜少陵《佳人》后题的那一段:
予小学读杜甫《佳人》,至今不忘,老师谓天宝乱后当是实有其人其事,杜工部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合当千古绝唱。甲午年深秋录此旧爱,追念往事不无感慨,古今佳人无数,予有缘相识二三而已,今垂垂老矣,再诵此诗追忆似水年华耳。香岛半山书斋南窗下。
⑥好一个“似水年华”,好一个“不无感慨”!
第5、6两段仍写董先生的书法,重点突出书法内容显示他的修养底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7:43: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233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老腔   演出   文章   关键词   认识   观众   旋律   季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