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艺《茶馆》也曾两度停演,“戏魂国粹”如何历尽沧桑?

⼈艺《茶馆》也曾两度停演,“戏魂国粹”如何历尽沧桑?
新媒体编辑:吴奇函山西医科大学图书馆
内容来源于新京报之前所做专题
(讲述者:舒⼄、蓝天野、林兆华、刘章春、郑榕、梁冠华、童道明、苏民、黄宗江、张帆)
昨天,北京⼈民艺术剧院迎来了65岁的⽣⽇,整个朋友圈被庆⽣的消息刷屏。⽽作为⼈艺看家戏的《茶馆》也于昨晚在⾸都剧场开演。
⾃1958年⾸演以来,这部⼈艺的镇团之宝演出了近700场,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历经了风⾬。曾在1992年的北京⼈艺学术研讨会上,新加坡戏剧家郭宝坤就曾说过:“《茶馆》是个奇迹。”
⼈艺博物馆馆长刘章春认为:“《茶馆》的成长过程,⼏乎可成为北京⼈艺⼀部戏剧史的沧桑写照。”
这⾥,不得不⽤两个数据来证明这块⾦字招牌的影响⼒。
2007年
我们曾做【话剧百年史记】的专题,当时采访了38位⼈⼠,包括话剧导演、演员、剧作家、戏迷等。
在“你印象最深的话剧是哪部?”这个问题上,《茶馆》以13票⾼居第⼀。
2012年
恰逢⼈艺60周年,当时的专题⾥,给7位爱看戏的艺⼈(姜⽂、葛优、胡军、宋春丽、陈好、郭晓冬、陈佩斯)做了同题问答,问题是“爱看⼈艺的哪部戏?”
其中有6位都回答:《茶馆》。
今年新的⼀轮演出也于昨晚开始,之前的开票⽇,更是有⼈半夜3点多就去排队,整个现场⽤“⼀票难求”四字⾜以形容。
演出前,梁冠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看到观众这么热情,我们演员挺感动的,⼀定好好演戏回报观众。”
开票⽇,在⼈艺排队购票的观众(摄影/⽥超)
对于《茶馆》,在每年演出时的爆⽕、居⾼不下的⼈⽓和⼝碑、众多⽼戏⾻的精湛表演之外…其实还有很多背后的故事,值得⼀读。
新京报曾做过好些⼤的专题,听⽼⼀辈艺术家们说过很多当年的故事。今天,想要分享给你…
先奉送⼀份《茶馆》版本年表给⼤家~
今年演出的仍然是第三版噢~
《茶馆》版本年表
第⼀版:1958年⾸演,1992年结束。
焦菊隐、夏淳导演;
焦菊隐、夏淳导演;
张庭玉
于是之、林连昆、郑榕、英若诚、蓝天野等主演。
第⼆版:1999年⾸演。
南湖半岛花园
8510w林兆华导演;
梁冠华、濮存昕、杨⽴新主演。
恢复焦版:2005年演出。
焦菊隐、夏淳导演;
林兆华任复排艺术指导;
梁冠华、濮存昕、杨⽴新等主演。
6⽉12⽇演出的剧照(图源:视觉中国)
故事之——创作
《茶馆》前⾝是部应景之作
1956年,⽼舍写成⼀部宣传普选的话剧《秦⽒三兄弟》,四幕六场,⼈物众多。初稿完成后,⽼舍来到北京⼈民艺术剧院读给曹禺、焦菊隐、欧阳⼭尊等⼈听。剧中第⼀幕第⼆场,写到了“北京裕泰⼤茶馆”。
⽼舍先⽣的⼉⼦舒⼄清楚地记得那天曹禺听⽼舍朗读剧本,突然站起来说了声:“classic”(经典)。在座的⼈都认为剧中茶馆这段戏最精彩,建议以它为基础单独发展成⼀个戏,以⼩见⼤,反映整个社会变迁。⽼舍当即表⽰:“这个意见好!”三个⽉后⼀部新剧作诞⽣,定名《茶馆》。
相声flash
⼩链接:
《茶馆》写成后,⽼舍⼏经修改。其中⼀稿结尾是“王掌柜掩护⾰命者,救了‘说书⼈’和‘听书⼈’,⾃⼰饮弹牺牲。”童道明也记得,⾯对⽼舍的设计,于是之提了⼀个意见,希望在戏最后加⼀⼩段⼏个⽼头话沧桑的戏,然后王利发上吊了。当时,⽼舍似乎只是随便应付了两声。
⼏天后,⽼舍写出结尾王利发、秦⼆爷、常四爷三⼈⼀⽣掏⼼窝的话。最后,他们掷起漫天的纸钱。这才有了《茶馆》全剧为⼈称道的“华彩乐章”。
全剧为⼈称道的“华彩乐章”。
ps1图为电视剧版《茶馆》对这⼀幕的体现
剧本总共18400字
细节靠演员体验⽣活
在剧本有了之后,⼤幕拉开的裕泰茶馆⾥,进进出出⼆⼗多⼈。如何让这么多⾓⾊⼀亮相就给观众留
下深刻印象,不⾄于千⼈⼀⾯,⽼舍和焦菊隐导演等主创⼈员当时是绞尽了脑汁。
“排练伊始的⼀个晚上,焦菊隐先⽣带着⼀⼲主创⼈员到⽼舍家⾥讨论。从布景怎样设计到⼋张桌⼦如何放置,从⼈物的出场⽅式,到每个⼈坐在什么位置,激烈的讨论整整持续了⼀夜”,焦版《茶馆》中饰演常四爷的郑榕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过。
《茶馆》剧本⼀共约18400个字,没有⽣僻字词,也没有浮夸的感情描写,却概括了半个世纪的历史。简约的剧本对导演与演员是个考验,如何⽤细节真实地反映⽣活?导演焦菊隐“强调从⽣活出发”。他认为,剧组所有创作⼈员只有熟悉剧中的⽣活和⼈物,并深刻理解之后,才能进⼊艺术创造。
⾸版剧照(来⾃⼈艺官⽹)
⼩链接:
蓝天野演《茶馆》时,与演员⼀同泡茶馆,相⾯的、说书的⼈了解⽼北京的掌故和见闻,有⼀次,聊着聊着居然把同事董⾏佶的婚礼都给忘了;黄宗洛从接演松⼆爷开始就“迷”了进去,为了抓住这个“肩不能挑,⼿不能提,胆⼩怕事⼜爱打听闲事”的旗⼈特点,他从早到晚不脱⼤褂、不离鸟笼,寻“⾃我感觉”;童超当时在⼈艺已是“台柱”级⼤演员,为了演好庞太监,不仅亲⾃⾛访熟悉习俗掌故的专家、研究太监的⼼理状态,还请来专家为⾃⼰辅导声调……
“⼈民艺术家”——⽼舍
⽼舍先⽣(图源⽹络)
说到《茶馆》的创作故事,就绕不开⽼舍这位“⼈民艺术家”(1951年被北京市⼈民政府授予的称号)。
⽼舍之⼦、中国⽼舍研究会顾问舒⼄在接受新京报专访时,曾⾃豪地认为⽼舍是现代⽂学⼤师中惟⼀⼀位在共和国建⽴以后依然后劲⼗⾜,并且能够超越本⼈以往成就的作家。
⼗年浩劫中,《茶馆》被说成“⿊样板”“⼤毒草”,北京⼈艺只要⼀被批⽃,⾸先便以《茶馆》定罪。⽽⽼舍作为市⽂联和作协的主席,更加不能幸免。在饱受折磨后,1966年8⽉24⽇,⽼舍⼀早就离开了家,他⼀个⼈默默地⾛向了太平湖,独⾃静坐、沉思了⼀个整天,直到⼊夜……
⽼舍的《茶馆》最后⼀场戏:善于改良的茶馆⽼掌柜王利发对现实的⿊暗彻底绝望,与秦⼆爷、常四爷撒起满天的纸钱后进屋上吊⾃杀。于是之曾说这其中死的不是王利发,“⽽是那些混蛋王⼋蛋啊!”这幕《茶馆》的“华彩乐章”,却与⽼舍之死如此的相像。曹禺曾在⽼舍去世后说,“我听到⽼舍的死讯很难过,同时我很⽓愤。⽼舍先⽣不是⾃尽,是被逼死的!”
是啊,⼀个善于跟随时代改变的剧作家,最后却被⽃争含恨⽽死,他的死,成为中国戏剧界和⽂学界最⼤的损失。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1:32: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233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茶馆   演员   北京   认为   观众   导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