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言命题推理题

1、行测逻辑判断,认准假言推理的规律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中逻辑判断,所考察的是考生条理、周密的思维意识和能力。把基本的知识点牢记于心,不但可以在做题的时候有一个清晰的头脑,而且能够更有效的帮助自己进行判断、推理。从历年国考的行测中看,逻辑判断题有很多题型在假言命题上进行了考察。其实假言推理并不难,我们在初中数学几何的时候就已经学过,只是缺少对它更条理更细致的认识,所以在此,我们把假言推理做进一步的详解。    什么是假言推理?    首先来看一道2005年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      柏拉图学院的门口竖着一块牌子“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这天,来了一人,他们都是懂几何的人。    如果牌子上的话得到准确的理解和严格的执行,那么以下诸断定中,只有一项是真的。这一真的断定是( )。    A.他们可能不会被允许进入。    B.他们一定不会被允许进入。    C.他们一定会被允许进入。    D.他们不可能被允许进入。    答案:A    假言推理:前提中有一个假言命题,并且根据假言命题前后件在一间的关系所进行的推理。它包括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    一、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    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就是前提中有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并且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前后件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推理。对于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来说,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有两条推理规则:      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2.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玻璃微电极
肯定前件式:      如果天下雨,那么地湿,    天下雨,    所以,地湿。 否定后件式:      如果天下雨,那么地湿,    地没有湿,    所以,天没下雨。      提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句式:“如果„„那么(就)„„”、“有„„就有„„”、“倘若„„就„„”、“哪里有„„哪里就有„„”、“一旦„„就”、“倘若„„则”、“只要„„就„„”      二、必要提案件的假言推理      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就是前提中有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并且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前后件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推理。对于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来说,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有两条推理规则:      1.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      2.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肯定前件式:      如果天下雨,那么地湿,    天下雨,    所以,地湿。 否定后件式:      如果天下雨,那么地湿,    地没有湿,    所以,天没下雨。        提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句式:“只有„„才”、“没有„„就没有„„”、“不„„不„„”“除非„„不„„”“除非„„才„„”    三、充要提案件的假言推理    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就是前提中有一个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并且根据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前后件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推理。对于充要要件的假言命题来说,前件是后件的充要条件,有前件必有后件,没有前件必然没有后件,有后件必然有前件,没有后件办公室里的速度与激情
必然没有前件。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有两条推理规律:      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2.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    根据上述知识点,现在来解析上面例题:    出题干中属于假言命题的句子:“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根据提示 “不„„不„„”引导的是必要条件关系,“懂几何”是“入内”的必要条件,再根据必要条件中的推理规律,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即懂几何的不一定入内,所以选答案A 药网
    【练习】如果李佳考试及格了,那么李华、孙涛和赵林肯定也及格了。由此可知( )    A.如果李佳考试没有及格,那么李华、孙涛和赵林至少有一个及格的    B.如果李华、孙涛和赵林都及格了,那么李佳的成绩肯定也及格了。    C.如果赵林的成绩没有及格,那么李华和孙涛不会都考及格。    D.如果孙涛的成绩没有及格,那么李佳和赵林不会都考及格    【解析】首先这是一个充分假言命题。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律,(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则李佳考试没有及格,不能推出李,孙,赵有人不及格,A排除。李、孙、赵有人及格也不能推出李佳一定及格,B排除。然而赵林的成绩和孙涛,李华没有关系,所以C排除。答案选D    2、行测逻辑判断 直言命题“矛盾”中求答案      不管是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还是地方公务员考试,行测中最令大部分考生头疼的应该属逻辑判断这一块,而且在国考中逻辑判断在试卷中排题靠后,做完语言、数学
、图形题,再去做逻辑判断这样高思维运转的题型,的确让很多考生力不从心。逻辑判断分有很多种类型,矛盾、反对、从属、加强、削弱、前提、结论、解释、预设型等等,所以在这种复杂难度又大的题型中,力求考生能运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去做题,所以在此,本文将给考生们介绍一种直言命题矛盾关系逻辑判断的简便方法。      概念: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语句或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      注意:做这种题目一定要分清题干中所给条件是否构成矛盾要素。    一般互为矛盾的有几下几种,举例:      “我考研过线了”和“我考研没有过线”互为矛盾    “所有考生考研都过线了”和“有些考生考研没有过线”互为矛盾    “所有考生考研都没有过线”和“有些考生考研过线了”      根据直言命题之间的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由此来简单的求解矛盾关系的逻a管理模式
蔡威廉辑判断。      例题1:某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    四人的口供如下:    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罪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哪项是真的?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说假话
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解析】:从题干中,共有四个人的口供,仔细看过之后,丁的口供经过转化其实就是:“我不是罪犯”。很显然,丁和乙的口供有矛盾,所以这两个人必然有一个人是说的真话,一个人说的是假话。在看题干中说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所以得出甲和丙说的是真话,即从甲的口供得出丙是罪犯,再从丙的口供中得出丁是主犯,答案显而易见!      例题2:方宁、王宜和余涌,一个是江西人,一个是安徽人,一个是上海人,余涌的年龄比上海人大,方宁和安徽人不同岁,安徽人比王宜年龄小。    根据上述断定,以下结论都不可能推出,除了:    A.方宁是江西人,王宜是安徽人,余涌是上海人。    B.方宁是安徽人,王宜是上海人,余涌是江西人。    C.方宁是上海人,王宜是江西人,余涌是安徽人。    D.方宁是江西人,王宜是上海人,余涌是安徽人。 
  【解析】:这道题中,从题干中的直言命题中并没有到矛盾的所在,但是我们可以从题干中虚拟矛盾来使推理简单化,题干中说,安徽人比王宜年龄小,可以得知,王宜不是安徽人,则必然是真。虚拟矛盾,王宜是安徽人,则必然是假,看选项,将A排除。同理,B排除,则余勇必然是安徽人,最后,根据假设王宜是上海人,余勇=安徽人,王宜=上海人,将题干转化,余勇比王宜大,余勇比王宜年龄小,很明显是矛盾的。所以D最后排除。
波特率    关键:之所以把它称之为简单的方法,关键在于分析这道逻辑推理题是不是属于矛盾型的逻辑推理,如果是,准确出题干中矛盾的条件,依此矛盾中必有一真,必有一假的规律做工具,准确快速的出答案。所以,出矛盾是很重要的,在审题的过程中,考生要尽量把复杂的语句,比如被字句,反问句,倒装句等合理地转化为最平常的主谓宾句,这些复杂的句子往往是迷惑考生思维的罪魁祸首,尤其是推理题中一定要把这些句子由繁化简。这样才能准确快速的到矛盾。或者相对简单的出逻辑推理的思路。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22:35: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219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推理   假言   命题   判断   逻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