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教学设计

《长江中下游地区》教学设计
山东省北镇中学  冯燕
1、内容标准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基础,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
2、教学目标
  1.通过对农业、交通和工业形成条件的分析梳理长江中下游的地理环境特征,并归纳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一般分析方法。
  2.运用图文资料,举例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共性、差异和联系,说明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并实践运用区位条件的一般分析思路。
  3.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为例,说明区域发展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整治措施。
  4.归纳区域分析的一般思路,树立全面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3、教学内容分析
  波士顿矩阵法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中国的分区地理,在初中主要强调地理知识的识记,而在高中区域地理复习中,标准强调“内容是基础,也是高中地理知识的载体”,所以确定了教学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点:
1、知识的落实和能力的培养。区域知识的落实是分析的前提,但传统边看图边总结每个要素特征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自主看图提炼信息的能力和知识整合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确定以问题引导学生看图分析和整合知识的方式,自然疏导出各要素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一般分析方法。既有知识的隐形落实,也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获得了分析方法,为第二阶段的合作探究打下了基础。
2、区域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界定。区域地理分析一般思路是在特征分析基础上展示区域发展现状和挖掘区域发展问题,然后提出可持续发展。而在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时候,发现不仅区域的共性(以农业为例)确定发展方向,同时区域差异互补(以工业为例)能够实现
区域的协调发展,所以认为不仅区域发展问题(以环境问题为例)的解决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区域内部的协调共进也是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关键所在,所以设置合作探究二,在学生已经掌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更体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度思考。同时区际之间的联系共赢也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还缺少什么
3、区域发展时代感的体现。长江经济地带的形成不仅实现区际联系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持续发展,同时重新构建了中国的经济格局。把长江中下游区域的发展放在全国的大环境下,更能凸显区域的地位和其所带来的意义。
4、初中地理知识载体的发挥。以知识的落实为基础,归纳方法,运用方法,并归纳区域分析的一般思路,同时树立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从空间轴(区域内部协调、区际联系)和时间轴(区域发展问题分析)上更深刻理解发展的意义。
4、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长江中下游地区景观图片”集锦
    教师伴诵“在那巫山以东,海滨以西,有九曲回肠的蜿蜒,也有载誉“黄金水道”的千里奔腾;有自然的静谧,园林的精致,也有都市的喧嚣和夜晚的绮丽; 有“鱼米之乡”的腥甜,也有大步流星的工业发展;弯与直,静与动,富庶与开拓,都交融在这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富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情境植入,让学生对该区域有一个视觉的了解,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承转
  首先了解长江中下游的位置、范围,一般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
位置、范围
(图)从110°E122°E,从26°E34°E,与东海、黄海相邻,具有沿江、沿海的特点。从范围上,包括六省一市,湖北、湖南、安微、江西、江苏、浙江和上海。
区域定位,是分析地理环境特征的基础
承转
  这样的位置影响了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因而有了“鱼米之乡”“黄金水道”的美誉。洪良国际
绥靖政策一、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
自主学习 下面请同学们拿起学案,到第一部分区域特征分析,结合课堂资料,自主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鱼米之乡”“黄金水道”形成的原因和工业发达的区位条件。并把关键点记录在学案上。
4分钟)
铱星承转  绝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同学们回答时一定注意声音洪亮,语言简练。第一个问题,“鱼米之乡”形成的原因,哪位同学来说?
问题展示1  结合自然地理特征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原因。
学生回答  (注意学生分析思路的引领和要素分析的规范)
归纳  
延伸拓展  优越的区位形成了“鱼米之乡”,但事物总有两面性,农业发展中在气候上的不利条件有哪些?可采取哪些措施缓解不利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学生回答  略(注意从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分析)
问题展示2  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
学生回答  略(分析时注意引导)
归纳  一般河流水运发达的分析思路
(强调:水系影响通航的里程,地形影响水位的平稳、结冰期影响通航时间。)
问题展示3  从社会经济和资源条件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工业发达的原因。
学生回答  略(可从展示条件分析思路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和联系)
展示  工业发展社会经济和资源条件分析思路。
小结  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梳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呈现在问题中涉及的要素特征,对于河流水文特征和植被特征引导学生从其他要素的影响上推导出来)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我们总结自然地理特征的一般分析方法。(重点对地形特征、水文特征和气候特征分析)
“鱼米之乡”“黄金水道”“工业发达”分别从农业、交通和工业上全面分析,落实区域特征,归纳区域特征分析方法。为后一步的合作探究分析方法打下了基础。
承转
这种核心地位在城市排名中就可以看出,2013年上半年全国GDP城市排名中,前20名,长江中下游地区占8个。但中游和下游分配并不平衡,中游只有两个,这说明长江中游和下游地区存在经济的差异。下面我们就以农业、工业为例来探究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共性、差异和联系。
材料更直观,更容易得出差异。
二、区社会经济发展分析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拿起学案,到第二部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材料后面三个问题,并把关键点记录在学案上。前面同学请转身,开始吧。
6分钟)
承转  (拍手)多数小组已完成,哪个同学回答第一个问题?
问题展示1  据材料1,归纳长江三角洲和江汉平原在农业种植结构变化上的共同点,分析出现这种发展变化的可能原因。
学生回答  (引导从市场价值和市场需求上分析)
甲基丙烯酸甲酯延伸拓展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在分析农业发展条件和方向时候,一定不能脱离时代的特征,不仅要因地制宜,也要因时制宜。
问题展示据材料2,对比分析长江中游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的差异。
学生回答 (注意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来分析,强调在共同因素上两地存在的差异,而不是泛泛分析各自的优劣。)
延伸拓展   在区位分析时,不仅注意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方面,某些具有污染的工业和高新技术工业还要注意环境因素。
承转  中游和下游地区存在明显差异,两个地区能否差异互补?哪个同学回答第三个问题?
问题展示 从区域联系的角度,说明实现长江中游地区和下游地区协调发展的主要举措。
学生回答 
小结  从同学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总结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区域的共性决定区域发展的方向,而区域的差异互补能够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从而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
采取合作探究方式,从共性、差异和联系上探讨区域经济发展。并让学生对前面分析的方法得到实践,同时获得了一种协调发展经济的发展观。
承转
  在区域发展中,会出现诸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化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尤以区域发展共性的生态环境问题较为明显。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例
介绍  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并分析洞庭湖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和原因。
视频播放 
学生回答  略(注意梳理出湿地减少、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从问题出原因)
承转  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江豚对家园的守候显得那样微不足道。
体验探究   同学们,假如你是江豚的代言人,向人类发出倡议,希望人类作出哪些改变来挽救洞庭湖的生态,让洞庭湖成为永远的家园?
思考……
学生回答  (注意引导从问题的原因到措施)
小结  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改变来恢复洞庭湖的生态,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以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来说明区域发展问题的解决必然推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升华
区域分析方法的归纳    通过板书结构来归纳,特别注意梳理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关系。
承转  长江中下游地区不仅注重区域内部的协调发展,同时注意区际联系,现在和长江上游地区形成长江经济地带,并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样对中国的经济格局会带来什么影响?
视频播放  长江经济地带形成对中国经济格局影响
总结   30年前的改革开放,成就了东部沿海经济地带的高速发展,30年后的今天,沿江经济地带的规划和崛起,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强壮力量。它将经济的触角延伸到无限潜力的西部,形成连贯东、中、西的新的经济格局。同学们,我们中国的经济蓝图已经规划,新的经济力量正在蓄势待发,希望你们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妆点我们的蓝图,让我们的国家更富强,让我们国人更幸福安康。
1、注意方法的归纳,这样对分析其他区域更加有力,而归纳时候,是根据板书的结构顺理成章推导出来。
2、强调把中下游地区放到全国格局中体会它发展的意义。
5、课下作业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3:30: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217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区域   发展   分析   经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