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原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
营养学报2008年第3O卷第2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
(原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
223
机构变迁概况
1899年,德国医学博士宝隆(PaulumEH)在上海张家浜新马路开办同济医院.1907年创办德文
医学堂,1908年改称同济德文医学堂(德文名称是德国医学院).1909年宝隆在沪病逝,为纪念宝隆,
改名为宝隆医院.1912年增设工科后,改称同济医工学堂.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结束了德国
人办学的阶段,由中国人接办,学校迁往近郊吴淞镇,同时改名为同济医工专门学校.1927年国民政
府教育部接管,正式命名为国立同济大学,设理,工,医学院,学制为6年.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 学校辗转迁移,于金华,赣州,广西八步,昆明等地分阶段办学,1940年迁校至四川李庄和宜宾办学.
1946年迁回上海,医学院设于善钟路(今常熟路),并收回已改名”中美医院”的原”宝隆医院”,后复名为”同济医院”,学制为7年.在生物化学科(主任梁之彦),公共卫生学科(主任林竞成),皮
肤病学科(主任于光之)内曾进行营养相关的教学和研究,论文发表在《同济医学杂志》上.同济医
院设有营养科,王得锦任主任,有倪璇,刘冬生等参加.30年代中期前,德籍老师居多,用德语授课,
是德日派医学院校的代表.一批学术大师,如贝时璋(生物学家),梁伯强(病理学家),梁之彦(生化学家),吕富华(药理学家),裘法祖(外科学家),吴孟超(肝胆外科学家),吴曼(遗传学家),侯
云德(病毒学家)等,着名营养学家刘毓谷,李珏声,陈孝曙等,卫生部领导钱信忠,殷大奎,何界生都是校友.
1950年医学院改属中央卫生部领导,改名为”同济医学院”.1952年,迁至武汉与武汉大学医学
院合并,称”中南同济医学院”.1955年又改名为”武汉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 2000年合校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1953年,在林竟成,朱文思教授领导下筹建卫生学系,招收首批卫生系本科生.刘毓谷教授从
化教研室调来,筹建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组,倪璇,周韫珍,朱清华教授先后调入.1955年卫生系正
式成立,是我国最早建立的6个卫生系之一.1955年6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正式诞生,是全
国6个最早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之一.刘毓谷为教研室主任,主要人员有,褚鸿箴,罗运达,
宋菊娣等.1957年改名为武汉医学院,公卫第二届毕业生中,夏元石,李本富,李美英三人分配至营
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随后又有邬惠琼留校.至50年代末,教研室共有教师7名,技术员1名,工
友1名,此后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1986年卫生系正式更名为公共卫生学院.在周韫珍,朱清华教授任主任期间,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教研室人数发展到高峰,全室共有职工26名,教师的学术水平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有一些教师出
国学习.教研室无论在教学科研还是横向服务上都有一种蓄势待发,欣欣向荣的景象. 1993年孙秀发教授任教研室主任.2000年教研室成立”保健食品功能学检测中心”.2001年7月
公共卫生学院经过学科重组,设6个系,其中包括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孙秀发教授任系主任.2005
年刘烈刚教授担任系主任.目前有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1人,主管技师3人;所有青年教师
反恐处突
完成博士化,7名教师出国进修,学科建设正朝着更高的层次迈进.
二教学工作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从建立到发展壮大的历史,是老一辈辛勤工作,克己奉公的创业史.他
们在极其艰苦的工作条件下,以惊人的毅力,锐意改革创新,不懈努力,自编多本教材和实习讲义,
ActaNutrimentaSinica.ADr..2oo8.Vb1.30No.2
为圆满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1966—1971年卫生专业停止招生外,
曾参加了历届卫生专业和妇幼卫生专业本科生的营养教学工作.另外承担了公共卫生医师专修班
名师帮你赢高考
(1956),营养高级师资班(1959),营养高级培训班(1980)等的营养课教学任务.现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妇幼营养学,预防医学,临床营养学,护理营养学,保健食品学等多门必修和选修课程.纪念马克思200周年
1982年后,除了安排到防疫站进行生产实习外,对预防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开展专题实习,教给学
生一套完整的科研工作方法.专题研究结束后,在教研室,学院进行交流,老师给予总结,同学收获
较大.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规模的扩大,教研室除承担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工作外,还承
担了预防医学,卫生学等学科的教学,并在公共卫生学院首次尝试外语教学及编写相应的外语教材.
1979年硕士点被批准成立以来,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其中大多已成为教学科研业务骨干,
有苏宜香,李世敏,刘小立等.2000年,随着预防医学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申报成功,教研室首次
获得了培养博士生的资格,孙秀发教授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使教研室人才培养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科学研究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科研工作也卓有成效.初期进行的营养科研工作有炼钢工人,农民的营养调查,不同劳动环境下各种作业工人和农民的营养需要量.1958年刘毓谷教授主持研究蛋白质与
5种酶的关系,辐射保藏马铃薯及对维生素C含量影响的研究.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开展了研究代
食品,预防浮肿病等工作.70~80年代承担了人工合成食用油的毒性研究,粮食中黄粒米黄曲霉毒素
B.的研究,高温作业工人维生素B,Bz,C的供给量研究,有机磷农药毒性研究,粮食中硒适宜量的研
究,硒酸钠对小鼠骨髓嗜红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影响等多项科研课题.90年代参与了国家八五,九五攻
关科研课题,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基金等科研项目,并获多项国家和卫生部奖励.
2000年以来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分题一项,面上基金l0余项及教育部基金,
卫生部基金,湖北省,武汉市等来源课题多项.多年来,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现
在的研究方向主要为:微量营养素与健康,妇幼营养,营养与慢性病,食品安全等.
四教材与专着编写
80年代初,刘毓谷教授主编出版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材,1981年,全国六大医学院校的预
防医学系合编了第一本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科书,由原武汉医学院刘毓
谷教授任主编,倪璇,周韫珍,朱清华教授参加了编写.1987年出版了第二版,周韫珍教授为编委.
1989年出版第三版,苏宜香教授为编委.1994年出版第四版,孙秀发教授为编委.2003年的第五版
及2007年的第六版,孙秀发为副主编,刘烈刚教授为编委.1997年周韫珍教授主编妇幼卫生专业本
科教材《妇幼营养学》,李世敏,毛丽梅为编委.2003年孙秀发教授主编《临床营养学》教材.1987,
1993年周韫珍教授主编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一,二版.
除编写教材外,1988年刘毓谷教授主编,周韫珍教授副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营养与食品卫生
学》卷;孙秀发教授编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大全》;周韫珍教授参编《妇女营养学》(1996),
《中国
居民膳食指南(1999),《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00),《中国保健食品进展》(2001), 《中国营养科学全书》(2004),《营养与健康》(2004)等.有关科普书籍从略.
五学会工作
山西科教公民与法1985年湖北省营养学会成立,挂靠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周韫珍教授为第一届理事长, 王得锦,张国宾为副理事长.现在周韫珍教授是名誉理事长,黄连珍教授是理事长.
协方差
知识分享平台(周韫珍孙秀发刘烈刚)
(本文部分资料由李珏声,倪璇,教授提供资料,特此致谢)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42: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215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营养   教授   教研室   同济   医学院   研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