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问题及对策新时代我国国际话语权提升研究

国际话语权是塑造大国形象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保证。一个国家掌握了国际话语权就意味着在国际社会有更多的主动权和发言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努力提升国际话语权,“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1],并将国际话语权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进入新时代,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蓬勃崛起、加速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话语权,无疑将为我国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陈运泰
一、价值导向:国际话语权攸关国家重大战略利益
国际话语权是衡量一国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是国际政治领域大国博弈的重要内容。
(一)科学把握国际话语权的内涵
话语权是源自西方的概念。1970年,法国哲学家、思想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在就任法兰西学院院士时发表了就职演讲《话语的秩序》,他使用了“话语权”一词,提出“话语即权
力”的哲学命题,认为话语是对社会实践主体具有支配性的强大社会力量,即通过话语来体现权力,运用权力。1990年,美国国际政治学者约瑟夫·奈(Joseph Nye)在《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一书中明确提出并阐述了“软权力(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是相对
于硬实力而言的,主要包括文化吸引力、政治价值观吸引力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其中,文化是软实力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凝聚着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民族信仰和价值观念,是话语的重要资源。约瑟夫·奈的“软权力”理论也提高了“话语权”在整个权力体系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话语”是一种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外在表现。从“话语权”理论渊源来看,“话语权”具有“权力”(power)与“权利”(right)的双重属性,这正是理解国际话语权的两个视角。基于此,尽管目前学界关于国际话语权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但概括起来,有四个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将国际话语权定义为一种权利,国际话语权即“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就社会发展事务和国家事务等发表意见的权利”,是“知情、表达和参与权利的综合运用”[2]。该观点认为,要想通
价值、问题及对策:新时代我国国际话语权提升研究
□田菁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山东济南250103)
摘要:国际话语权是衡量一国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是国际政治领域大国博弈的重要方面。我国国际话语权建设任重道远,目前亟待解决三个突出问题:西方话语霸权压制问题、国际话语经验不足问题、国际传媒相对落后问题等;进入新时代,要开创我国国际话语权建设新局面,必须在赢得国际话语权利、提高国际话语质量、大力讲好中国故事方面进一步下功夫。
关键词:新时代;国际话语权;价值;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6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21)01-0061-06
收稿日期:2020-09-16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专项“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0CMYJ15);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系统课题(2019SH001)。
作者简介:田菁,女,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党的建设。治学研究
过话语来对他者施加影响,必须有发出话语的权利,有对国际事务、国际事件的是非曲直进行评议、裁判的权利,有制订各种国际标准和规则的权利。二是将国际话语权定义为一种权力。“国际话语是民族国家等国际社会行为体赋予国际事物(或事件)以意义,从而确立起某种有利于自身的国际权力关系的过程。国际话语权则是国际话语所生成和施行的权力。国际话语权的实质是国际定义权。”[3]。该观点认为,国际话语权体现的是其背后权力关系,而不是说话的权利。衡量一个国家的国际话语权不能停留在看这个国家在世界上“说话”的权利,更要看这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中“说话”的影响力与有效性。三是将国际话语权界定为“权利”和“权力”的结合体。“话语权是社会人表达意愿的权利
、资格,话语权又是社会人以话语的方式表达诉求、影响他人乃至政策决策的权力、手段”[4]。该观点认为,只有拥有国际话语权利,国家才能够发出话语,进而产生国际话语权力。“权利”和“权力”在国际话语权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四是将国际话语权界定为一种能力:“国际话语权是指一国在世界上‘说话’的有效性和影响力,它包括一国对国际议程的设置能力,对国际舆论的把控能力,对国际标准和规则设定的影响力以及对国际事务的评判能力,等等”[5]。也就是说,国际话语权是一国通过话语的形式展示国家形象、获取国际影响、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
综合上述观点,国际话语权是一国在国际舞台上说话和发言的权利,它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构成和体现,是国际政治权力关系的现实反映,本质上体现的是一国在国际社会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国际话语权之争实质上是国家利益之博弈
就国际话语权的内涵来看,“权利”“权力”和“能力”是其核心要素,就国际话语权的呈现形式和外延来看,通常表现在国际经济领域、国际政治领域、国际文化领域、国际生态合作领域、国际安全领域等多个领域。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虽然各层面、各问题领域的国际话语权诉求看似纷繁杂乱,但政治话语权是其中最为基础的领域。“当前中国与西方的国际话语权竞争最为尖锐的矛盾都集中反映在政治领域”[6],政治话语权事关对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的捍卫,事关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一个国家对自身的国际权力最基本的诉求就是在国际话语权格局中拥有与其国家实力、地位相称的话语权力。在国际舞台上,所谓强国、弱国之分,究其关键在于政治话语权力的强弱。通常所说的弱国无外交,在一定程度上就体现为缺乏政治领域的国际话语权。从这个意义上说,国与国之间的国际话语权竞争最为尖锐的矛盾体现在政治领域,在国际政治格局中增强国际话语权,是各国应对国际竞争、维护国家利益必须正视的问题。随着国际话语权重要性不断凸显,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以提升国际话语权,全球正陷入国际话语权的大博弈状态。
近几年,我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都加速崛起,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显著上升。在国际话语权格局变革重建过程中,我们必须坚决突破西方强势话语压制,积极建构提升新时代我国的国际话语权。这直接攸关国家重大战略利益,也是我国跻身世界一流强国的重要标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当今中国是开放的中国。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需要更好了解世界,世界需要更好了解中国。”[7]话语权决定主动权,失语就要“挨骂”。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既是中国发展的要求,也是国际社会的期望,不仅有利于维护中国正当合理的国际权益,而且有利于准确阐释中国发展道路和积极消弭各种国际误解。
二、问题意识:中国话语权建设任重道远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国际话语权原有不公平的分配状况正发生改变,中国
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行动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赏,在国际社会拥有越来越大的话语空间。但是中国要进一步获得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仍然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西强我弱”的格局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全面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一)西方国家话语霸权制约了我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
长期以来,国际话语权一直由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中国则长期处于西方话语霸权的压制、打压之下。近年来,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西方一些国家完全不能接受中国和平崛起的结果,变本加厉围堵、威胁中国,极尽所能用话语霸权抹黑、唱衰中国。一是频频制造关于中国的妖魔性、
野蛮化话语,恶意诽谤中国的国际形象:西方政
界、学界中一些人或者以“显微镜”放大中国的缺点,或者以“哈哈镜”扭曲中国的形象,或者以“变镜”颠倒是非黑白[8]。竭力宣扬“中国崩溃论”,对中国的丑化、敌对、歪曲、断章取义、不负责任
的接踵而至,甚至不惜颠倒黑白,移花接木,混淆视听。二是歪曲事实,制造事端,别有用心地在国际社会炮制“中国威胁论”“中国傲慢论”“国强必霸论”等奇谈怪论。他们一会儿将中国说成是“世界秩序的挑战者”,一会儿捧杀中国为“世界发达国家”,要求中国履行更大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意在挑起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敌意,阻碍或延缓中国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加速崛起,西方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愈演愈烈,不断升级、变种,衍生出新版本,“锐实力”(sharp power)就是专门针对中国而炮制的新名词,被视为西方战略界、学界对华舆论战的一部分。有学者指出,“中国威胁论”总是捕风捉影,故意夸大事实,欺骗不知情者,实质上是西方国家实施的一种“软遏制”,这种“软遏制”相对于冷战时期采取的政治、军事、经济手段的“硬遏制”,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9]。在这种国际形势下,如何摆脱和回应西方一些别有用心国家对中国的故意歪曲、恶意诋毁,向国际社会传递真实中国的声音,以赢得更多的国际支持和理解,是我国国际话语权建设的当务之急和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国际话语经验不足限制了我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
当前,国际话语权斗争呈现西强中弱、彼攻我守态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国际话语经验不足、国际话语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一是缺乏国际话语权提升自觉意识。斗争意识有待增强。面对西方意识形态霸权的持续外溢,中国在话语权的反击方面不够主动,不够有力,习惯性的反应方式是被动招架,很多时候是单纯说服、委屈自辩,据理力争不果时,常常在最后关头作些让步。如此一来,久而
久之,就会使国际话语霸凌者变本加厉、得寸进尺地制造挑衅。二是对自身发展成就阐释不力。中国改革开放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对发展成就的成因阐释不够准确、不够全面、不够深刻,不仅给别有用心者污蔑中国特社会主义提供了可乘之机,也对中国争取和构建国际话语权形成制约[10]。三是国际话语的逻辑性、创新性与说服力未被国际社会认同。在回击国际话语霸凌者对我国的质疑和反对时,常常不得不使用来自西方的基本
概念、统计数据、话语结构和逻辑体系,中国的国
际话语不仅显得微弱,而且常被西方话语体系和价
值理念曲意解读,导致中国国际话语的含义与本质
支离破碎甚至面目全非[11]。在学术命题、学术思
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
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缺乏与
当今世界重大议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对策研
究,缺乏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上的话语自信和融
郑樟林
通中外的新话语体系。在目前状况下,如何打造具
有中国特、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是我
国国际话语权建设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三)国际传媒相对落后牵制了我国国际话语
权的提升
我国作为经济大国、政治大国和文明古国,却
不是话语大国,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目前我国国苏武留胡节不辱
际传媒地位相对落后、国际传媒能力有待提升的问
题。一是我国国际传媒平台世界占比小,国际话语
平台亟待拓展。据统计,世界前十位传媒集团仅美
国一家就独占七位,包括时代华纳集团、迪士尼集
团、新闻集团和维亚康姆集团等四大覆盖全世界
的传媒帝国。中国迄今未有如美联社、法新社、路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透社等声震全球的话语传播实体平台,面对西方
主流传媒妖魔化攻击中国和平发展国际形象之犀利
态势,中国目前尚难以与之抗衡。二是国际传播渠
道有限。一项研究表明,61%的海外受访者是通过
当地传统媒体对中国进行了解,43%的海外受访者
是通过当地新媒体了解中国,仅有7%的海外受访
居民是通过参加我国在当地举办的活动了解中国,
新闻信息产品海外有效落地不足,传播的国际受众
数量小,覆盖的有效范围不大(见图1)。三是国
际传播方式简单。面对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中国媒
体在评论和报道的角度、发声的时机、对事件背景
的挖掘等方面,还无法满足国际社会的关切,对国
际主流舆论的影响力偏低。在国际交流中说教
彩较浓,说理较简单生硬,特别是在英语仍为全
球强势语言的大背景下,中国声音、中国故事“说
了传不开”“传了听不懂”的问题依然存在,跨文
化传播的技巧和能力不足。四是缺乏通过国际组织
和国际规则向外发声的途径。有学者对2007年中
美两国的国际规则制定权进行过定量计算,研究
结果显示,中国的国际经济规则制定权约为美国的
1/5,而总体国际规则制定权只是美国的43.1%[12]。
因此,在国际上传播我国话语时,会受到西方话语规则的限制。五是传播业国际竞争力不强。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在国际传播领域占据话语生产和信息传播优势地位。通过我国传媒产业市场
结构变化(见图2)[13]
,不难看出,虽然我国近年
来移动互联网的占比愈来愈大,但国际传播产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专门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传媒网络和产业表现乏力,传播产品的流通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性。
三、创新突破:开创我国国际话语权建设新局面我国国际话语权的建设和发展是事关国家发展
的战略性问题。进入新时代,我国建立和增强国际话语权需要做的事情和面对的挑战日益增多,面对世界形势的剧烈变化,在国际社会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全面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刻不容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出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来规划我国意识形态的长期发展战略,明确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
声音。”[14]
为中国赢得国际话语权指明了方向,奠定
了理论基础。
(一)赢得国际话语权利,应对西方话语霸权的挑战
图2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变化(2013—2017)
图1海外对中国的认知渠道统计分析
资料来源: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课题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
资料来源:《2018年中国传媒发展产业发展报告》,www.sohu/
1.增强综合国力,厚植国际话语根基。话语权扎根于国家实力。一要夯实国家经济实力。大力促进经济发展,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占领科技制高点,以自身的国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取信于国际社会。二要拓展国家军事实力。坚持走中国特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同时,加
大军事对外交流,彰显中国对世界和平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三要增强国家文化实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彰显中华文化自信,促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中华文化中独具特的优秀内容影响西方文化,推动中国理念得到更多的海外认同。四要强化国家外交实力。适应新的国际政治处境,积极调整国际战略,主动建构国际交往的新局面,努力赢得更大的国际回旋余地和更加广阔的国际合作空间。
2.坚持问题导向,优化国际话语环境。一要坚持用事实说话,塑造良好国际形象。准确、全面、深刻阐释中国发展成就,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的了解和认识。牢牢把握政治话语权——当前我国国际话语权建设的核心,积极尝试用中国的理论、视角去诠释国际问题、世界趋势,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塑造中国的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的大国形象[15],让世界对中国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二要有理有利有节地与肆意歪曲、刻意屏蔽、造谣中伤中国国际形象的西方话语霸权作斗争。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以铁的事实展现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的形象,证明中国的前途与人类的共同命运紧密相连,让国际话语霸凌者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二)提高国际话语质量,向世界有力传递中国声音
1.加快构建“强起来”的中国话语体系。一要加强对当今世界重大议题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建立
自己的话语理论体系,将国家综合实力、发展道路、发展模式转化为高质量的国际话语权,不断提高国际话语权的认同基础。二要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在全球确立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地位,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让当代中华文化在全球产生更多的共振、共识、共鸣。三要加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善于提炼和创新国际标识性概念,使我国国际话语融通中外、具有国
际合法性和权威性。
2.积极开拓公共外交的传播新路径。一要发挥
TILA-TACE
自身优势,积极开展“特外交”“主场外交”。党
的十八大以来,大国外交的中国特不断彰显。截
至2019年年底,中国多次成功举办“主场外交”
活动(见表1),为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提供了重
要契机。二要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机制和国际规则,
增进国家间的相互信任,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
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将“中国态度”越来越多
地纳入世界整体发展进程中。三要积极参与国际
舆论导向和国际议题设置。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主动设置体现中国立场和主张的议题,把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塑造成中国引领时代发展的主导
型国际话语。四要提高传媒产业国际竞争力,实施
“走出去”战略,打造核心品牌,加快传媒产业的
业态创新。
表1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举办
“主场外交”活动一览表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中国展会网www.
china-show/。
会议时间
2014年4月
2014年5月
2014年6月
2014年6月
2014年11月
2015年1月
2015年10月
2015年12月
2016年4月
2016年9月
2017年5月
H无穷控制2017年9月
2018年4月
2018年6月
2018年9月
2018年12月
2019年4月
2019年4月
2019年5月
2019年11月
会议名称
五核国会议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
信息与网络安全问题国际研讨会
第三届世界和平论坛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
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五
次外长会议
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
博鳌亚洲论坛年会
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中非合作论坛峰会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第二届国际进口博览会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0:30: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181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国际   中国   话语权   话语   国家   发展   世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