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实力

矢尖蚧
                                中国实力
  国家实力的迅速增强导致中国进入一个新的战略时代。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讨论任何问题都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并进行整体性的深入思考。在一定意义上,一个战略年代实质也是整合的年代,而将整合视角纳入中国的战略思维,首先意味着要客观认识和评估中国的国家实力,据此确立未来战略目标并加以主动塑造。
  随着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核心成分,把发展软实力置于战略高度成为实现国家总体目标的根本要求,将软实力纳入国家实力的总体评估并对其基本要素进行整合,正在成为中国战略思考的一个着眼点。中国软实力已经成为战略界热切讨论的重点议题,尽管对其内涵和外延仍有不同的认识,但这并不妨碍战略界对此做出基本的评估。战略界普遍性的观点是,中国软实力的现状和未来均令人忧虑。当前,中国软实力并不强大,或被视为弱不禁风,或被视为有剑无锋;另一方面,如何将中国增强的国家实力转化为有效的、建设性的国际影响力,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战略谋划的弱项。未来,由于对中国实力增长导致战略意图变化的路径不甚清楚,战略界更关注中国是否会利用其软实力资源来加紧塑造地区、全球的未来并由此变得咄咄逼人。
中国软实力包含如下核心要素:
  (1)文化。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尤指教育、文学、艺术、宗教、科学等精神财富。文化也许不能直接改变客观世界,但可以改造人,而人是按照自己的意识来改造客观世界的。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基础,软实力的说服作用、渗透能力和吸引力主要是通过文化来展现的,文化价值观、政治价值观念的认同及其影响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任何主导性的文化都 不是封闭性的,一个国家的文化要发挥其国际影响力,必然要走向世界,与国际文化趋势相契合,而这种互动必然要求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2)观念。世事沧桑源自观念之变,人类进步与观念变革有着直接的关联。尤其是对进入大规模战略转型的中国而言,观念变革扮演着现代化先锋的积极角,为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指向标和路线图,堪称中国软实力提升的主脉络。
  (3)发展模式。所谓发展模式,“是一系列带有明显特征的发展战略、制度和理念”。(13)园林古建筑发展模式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心模式曾经对东亚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苏联的工业化模式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溢出到东欧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被称为“莫斯科共识”),美国的民主政治模式曾经并继续对世界发挥重要影响,尽管美
国秉持的“华盛顿共识”已经并正在遭受发展中国家的强烈质疑。河南徐益勤1978年以来,中国“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改革开放闯出了一条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道路,被西方学者积极评价为“北京共识”,并开始在发展中国家发挥着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s),从而与华盛顿共识形成了对照。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保持了高速稳定的经济发展态势,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理念的提出为标志,中国在发展模式上开始同时关注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增长,并追求二者的有机结合,这种努力代表着中国发展模式的积极变革,也使之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软实力资源之一。(14)
  (4)国际制度。制度是软实力的重要支撑。一般而言,国家制度建设也是软实力研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制度创新使一个国家居于国际关系的领导地位并成为其他国家仿效的对象,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政治收益。从国际关系史上来看,居于国际格局主导地位的国家往往是制度创新者,早期的海上霸权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以及现当代的世界霸权英国、美国莫不如此。(15)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与自身体制的不断创新相辅相成,正在产生巨大的效应,而进一步的国家制度建设已经提上议程。当然,便于分析的需要,一般将国际制度的参与程度视为国家软实力的支撑,而将国家制度的吸引力视为潜在因素。国际制度是全球化浪潮和现代外交的产物,也是一个现代国家进入国际社会的主要路径。
随着国际社会在秩序化、组织化方面的进步,国际制度作为一种进程性因素的作用凸现了出来,它甚至逐渐积淀为国际权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意义有所增强。作为影响和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元素,国际制度的道义价值进一步展现了出来,它代表人类发展之公意的观念价值也得到了重视,且其工具性价值中的约束意义有所加重。(16)作为国际制度参与的后来者,中国经历了从身处边缘、被动、消极参与到积极参与、主动建构,中国与国际制度的互动构成了一幅纵横交织、由淡至浓的画卷,中国参与国际制度的广度和深度被普遍视为中国软实力增强的标志。
  (5)国际形象。国际形象是一个国家的外部公众对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自然要素的一种综合认识与评价,是一个国家过去的所作所为给国际社会留下的关于该国的意志、决心和能力的印象,国际社会中的其他国家正是根据这一印象来回应该国的行为并藉此预测其未来行为,特别是在战略博弈中以此作为预期和反应的依据。国际形象的构建并不完全是一种国际行为,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更多的是国内政治和国内事务的延伸,(17)也受到国家主动建构能力的影响。正面、积极的国际形象对内可促进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外能促进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当前,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形象制胜的时代,国际形象被视为主权国家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之一,各主要大国均将国际形象视为
雏鹰争章网
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并加以塑造。
  以上五个方面构成中国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其中文化、观念、发展模式构成软实力的“内功”,国际形象构成软实力的“外功”,而国际制度联结并跨越两者,成为中国展示和建构软实力的主渠道。 
  如何认识中国崛起的前景是评估中国软实力的内在线索。对中国软实力进行评估具有战略意义,其初衷不是为了与其他国家一竞短长,而是内省,对自己的战略路径进行反思;探究中国软实力增进之道,其目标不是地区性乃至全球性扩张,而是希望自我充实,从而到可持续的增长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软实力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俞可平指出,“在全球化时代,提高硬实力,即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国家经济总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巩固国防力量,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基本途径。但是,国家软实力变得更加重要,如国民的文化、教育、心理和身体素质,国家的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国家的人才资源和战略人才的储备情况,政府的凝聚力,社会团结 和稳定的程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等。在全球化时代,要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增强国家实力,仅仅依靠经济和军事力量不
够,还必须有政治、文化和道义力量。”⑤中国当前处于市场开放、观念更新、社会转型、文化重塑的特定历史时期,要实现现代化,要完成在国内建设和谐社会、在国际上建立和谐世界的目标离不开软实力的提升。中国是否实现崛起不仅仅要看其硬实力,还要强调其软实力,真正的崛起应是软实力与硬实力的相辅相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软实力所受关注程度经历了一个“U”型曲线。一般而言,国家实力增强的基本路径是,硬实力先上升,软实力提升随其后,但到了一定期间,软实力必然成为制约硬实力及国家总体实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制约性时隐时现,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愈发明显。这也是自此中国观念变革出现更多主动意识的背后原因。我们看到,这种战略性调整的正面作用已经日益体现出来,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乃至文化投射能力都体现出与经济健康增长同步的良好态势,尽管不时依旧有着“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的旧调重谈,但中国崛起的正面意义进一步凸现了出来,尤其是中国以和谐理念为核心构建大战略框架开始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注入了更积极的内在动力。在多次讲话中明确提出了软实力建设的问题,⑥软实力建设开始上升到国家战略建构的层次。孙子兵法论文
  然而,我们不得不指出的是,不仅国外存在着对中国软实力的误读,国内也不乏错误认识。从国外来看,由于曾经的硬实力羸弱,中国软实力长久以来未引起重视,对中国软实
力的误读比比皆是。以最近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一份政策研究报告为例,作者乔舒亚·库兰茨克指出,“直到上个世纪最后十年,中国都没有什么软实力可言,家俬1997年中国决定人民币不贬值被视为中国软实力展现之始。”这种观点等于直接否认了中国曾经凭借其先进政治文化和特有的建设性传播方式长期影响东亚乃至世界的历史。另一方面,作者却又对中国软实力增强做出了充满忧虑的误判:“中国试图运用其软实力逐渐将日本、台湾和美国排除到地区影响之外。”⑦另一些学者则对中国运用软实力能力表达了怀疑,认为中国在将软实力资源转化为有效的外交政策结果方面存在严重的制约。⑧更有大量的战略界人士对中国是否会在崛起过程中采取侵略和战争等方式解决本国所需要的资源表达了忧虑,认为制度属性决定了中国难逃德国等的崛起路径。从国内来看,尽管已经明确意识到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意义,尽管中国各级政府已经意识到硬实力发展受制于软实力而支撑不够的窘境,但国家建设模式的路径依赖决定了战略调整的滞后性,甚至不重视软实力建设的情况依旧比比皆是。决策部门的相关人士指出,软实力的工作都在做,但是确实没有将之上升到战略思维的高度。另一方面,目前中国战略界在软实力的含义、研究路径、现状评估及其政策含义等方面均没有进行深入的学理探索,中国软实力研究刚刚开始。相比国内积极关注质量提升的硬实力建设,中国软实力建设尚处在“初级阶段”。对照中国崛起所
面临的内外挑战,中国软实力建设的滞后性正在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对中国软实力进行客观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和理论价值。更重要的是,软实力建设是中国打破大国崛起悖论的重要途径,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指向,是中国实现崛起的重要指标。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21:27: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180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实力   中国   国家   国际   战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