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李叔同与他的《送别》

品读李叔同与他的《送别
黄金第一案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送别》——李叔同
或许人生就像跑步草碧,水绿波南浦伤如何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李叔同其人
1880年农历九月二十日辰时津门巨富桐达李家忽生异象一只喜鹊衔松枝飞入五姨太王凤玲阁中不久,王氏便诞下一男婴笃信佛教的李府相信此乃佛赐祥瑞六十八岁的李筱楼年近古稀又得一子,更是喜不自胜紧攥着手中佛珠,长诵一声无量寿佛这个排名老三、哭声如钟的男婴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即后来的一代通才、奇才弘一法师李叔同
青年时期的李叔同
五岁那年八月,父亲往生家中延请高僧诵《金刚经》初见僧人,幼小的李叔同便心生莫名欢喜与同龄的侄儿以床罩作袈裟,口诵佛号扮演和尚很小的时候李叔同就跟随大娘郭氏学会了《大悲咒》、《往生咒》稍长一些之后由于母亲的特殊地位及家庭变故使他对人世有更深刻的理解十五岁便有“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之警句命运好像在不经意中早已埋下了草灰蛇线的伏笔
弘一法师书法作品
1895年,十六岁的李叔同考入辅仁书院学习八股文辅仁书院每月都要考两次试别的同窗还在为考课作文抓耳挠腮一筹莫展时李叔同却为纸短文长而别出心裁他在一个字格内写两个字还意犹未尽因此博得了“李双行”的美誉同窗们羡慕他思如泉涌、文不加点咪唑烷基脲却鲜有人知他六岁开始就从仲兄受启蒙教育七岁学习各类文选八岁拜于云庄先生门下攻读经史子集、学书法、制金石十三岁时就以书名而初闻于乡天才,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李叔同画作
迁沪之后,李叔同以富家公子身份结交上海名流并加入“城南文社”崭露头角除文艺应酬外,李叔同还常往返于津沪之间1901年,名伶杨翠喜至津演出这一年,李叔同初遇杨翠喜,一见倾心每晚他都要去戏院为其捧场痴痴地看她在台上浓妆艳抹、顾盼流转戏散后又提着灯笼走很远的路送她回家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和舞台经验指导她的身段与唱腔使杨翠喜的艺术修养有了很大提高窗前灯下,戏里春秋谈艺术、谈人生、
谈理想、谈感情把最纯洁的感情都给了她他们彼此认定,以为可以厮守一身然而命运总喜欢和我们开痛彻心扉的玩笑杨翠喜后来被卖入官家,几经周折又嫁作商人妇李叔同一腔痴情化成了万种情愁
魔音组合
名伶杨翠喜
在上海期间李叔同进入上海交大的前身南洋公学读书与黄炎培、邵力子、谢无量等从学蔡元培与袁希濂、许幻园、蔡小香、张小楼义结金兰唱诗合词,时称“天涯五友”与画家任伯年设立“上海书画公会”与名妓李萍香等往来频繁并以“惜霜”之名为其传记《
李萍香》作序他在上海滩粉墨登场,表演京剧二十一岁出版《李庐诗钟》《李庐印谱》二十四岁与许幻园、黄炎培成立“沪学会”举行演讲会、宣扬民权思想、提倡婚姻自由李叔同文人雅士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颇负盛名他自认是“二十文章惊海内”许幻园的夫人才女宋贞也直赞他“李也文名大似斗”在上海的七年时间里喻嘉言,母亲、妻子、孩子、朋友都在身边这是李叔同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天涯五友(左一李叔同)
1904年,生母王氏病逝于上海二十四岁的李叔同扶柩归乡尽除一切繁文缛节为母亲
办了一场新式葬礼这场葬礼在天津引起了很大轰动大家都说“李三爷又搞了一件奇事”然而金瓶梅有几个版本李叔同心中的哀痛却无人能懂接连的失意加上母亲的离世让李叔同心力交瘁、悲痛欲绝是年秋,烟雨绵绵、黄叶飘零李叔同改名李哀,独自一人东渡日本开始为期六年的留学生涯在日本他办诗社、演话剧、画油画、募善款在此期间结识一日本女子并娶之为妻1911年,三十二岁的李叔同携日籍妻子回国任教于直隶高等工业学堂,投身教育事业培养出了丰子恺、潘天寿、刘质平等一代大师
李叔同在日留学期间(二排左三)
1914年冬天,大雪纷飞,旧上海一片凄然“天涯五友”之一的许幻园形容枯槁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和雪子悲切地说“书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罢,许幻园挥泪而别,连好友家门也没进rcct李叔同独自在雪中站了很久才返身回家他关上门窗,让雪子弹琴,自己作词含泪写下百年来无人超越的经典歌曲《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配着曲子,歌词多处回环往复,一字一泪,一句一叹,诉尽了对好友离别的痛心与不舍,以及深感世事空幻无常却又无能为力的感慨。离情别怨是永恒的时代旋律,送别诗词自古有之,且不乏经典。但是能给诗词配曲,唱到人尽皆知的送别,恐怕仅此一家。可见好的音乐,对经典传承的重要性。
李叔同的《送别》之词,最完美的传承了中国古典送别诗的精髓。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笛声寄情、芳草离情,这些都是古诗词中最常用到的别离情境,被李叔同高超的驭字能力融汇到一支长短句中,短短的五十言字“集大成”到所有的离愁别绪,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的离别“集体无意识”,再佐以优美长情的曲调,风靡至今历久不衰的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
这首送别是分为四段进行,分别是:次弱---最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先是以长亭饮酒、古道相送、芳草离情这些常规的送别“道具”渲染离别情境,大有李白《送友人》一诗营造的氛围,青山北郭,浮云游子,此地为别,落日故人。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词句继续营造氛围,天将晚,别情无限,笛声哀婉,夕阳落山。前后两句连在一起制造出来的意境,大有元曲大家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描摹的感觉: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酒酣耳热之际,情绪达到高点,确是无限的离愁别虚。空怅惘,前路知己,知交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最后一句的意境,与王维在《渭城曲》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感情如出一辙。
送别友人之后,寂寥哀愁油然而生,顿感人生苦短有如落日,充满彻骨寒意。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深藏着出世顿悟的暗示。
《送别》的歌词不仅融合古典文学,旋律也极尽古韵中国风,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支曲作竟然是一首漂洋过海的“舶来品”。该曲来源于19世纪美国音乐家John P. Ordway的歌曲《梦见家和母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歌曲流传至日本后,日本音乐家犬童球溪辅以日文词,歌名为《旅愁》。李叔同留学日本时,听到这首歌产生灵感,回国后写出中文歌词,遂成如今流传《送别》。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6:53: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177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送别   日本   人生   上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