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革命公园变迁中的空间更新策略研究

建筑文化·传承2021年12月第18卷总第412期
西安革命公园变迁中的空间更新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郭笑含,岳红记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
摘要:西安革命公园始建于1927年,是西安近代第一座新建的城市公园、纪念性公园。本文从三个历史阶段来梳理革命公园的空间变迁,在此基础上从山形水系、建筑设施、园路、分区四个方面分析公园空间变迁的过程及特征。结果表明,革命公园最初的空间利用集中在东南部,呈规则式布局,文化纪念性突出,后因社会发展需求,在公园北部和西南部增添文娱休闲区。由于城市公园功能多样化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革命公园的文化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不足,文化纪念性被削弱。对此,本文提出空间更新策略,以期为同类型公园的保护和更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公园;历史变迁;空间更新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jki.csjz.2021.35.22
Research on the Spatial Renewal Strategy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Xi’an Revolution Park
Guo Xiaohan, Yue Hongji
(School of Architecture,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1, China)
Abstract: Xi’an Revolution Park was built in 1927 and is the first newly-built urban park and  memorial park in Xi’an in  modern times. 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spatial changes of Revolutionary Park from three historical stages, and analyzes the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rk’s spatial changes from four aspects:  mountain-shaped water system, building facilities, park roads, and zon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itial space utilization of the Revolution Park was concentrated in the southeast, with a regular layout and outstanding cultural  monumentality. Later, in response to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recreational areas were added to the north and southwest of the park. A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urban park functions is an inevitable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process,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cultural landscape resources of the Revolutionary Park is insufficient, and the cultural  monumentality is weakened. In th
is regard, a spatial renewal strategy is propos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of the same type of park.
Key words: city park; historical changes; spatial renewal
1革命公园研究现状
革命公园位于西安市新城区西五路53号,占地面积0.104  km2,公园始建于1927年3月,为纪念西安围城事件牺牲的军民而建立,是西安城区最大的一处革命旧址。革命公园经历了民国时期的初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改建、改革开放时期的完善这一过程,历史已有近百年。园内分布大量的红文化景观,见证了西安革命和建设的光荣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革命公园的空间变迁对西安乃至中国近代历史公园的空间变迁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前,革命公园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景观提升改造、历史研究等方面。翁培晓用“以人为本”的理论和强化景观绿化来提升革命公园景观的纪念性 ;陈青化研究了民国时期革命公园的地理位置、建筑与规模、整修、管理、布局以及功能等内容 ;宁宝祥论述了革命公园的历史发展和景观状况;巴梦真调研了革命公园的植物景观现状,并提出设计原则和方法 。由此可知,目前对革命公园空间构造的历史变迁过程研究还有待完善。因此,本文在研究革命公园空间变迁过程和特征的基础上,对公园现存问题提出空间更新策略。
2革命公园的发展历程
近代城市公园的起源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古代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对外开放,在此基础上改建而成;二是帝国主义侵略时期,位于租界内,由外国人设计的公园;三是民国政府建设的公园。民国时期,建设公园是民国政府学习西方城市建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措施之一,城市公园不仅为人们提供了集会场所,还促进政策、思想、文化的传播。西安革命公园也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
西安革命公园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民国时期(1927—194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1949—1978年),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革命公园最初是为了安葬和纪念西安围城事件中牺牲的军民而建立,民国时期初步确立了革命公园的面积和基本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园得到重新修整,陆续建立革命烈士、历史名人的纪念碑和雕塑;20世纪50年代后逐渐增添文娱设施,20世纪90年代提出规划新方案,21世纪初实行公园免费开放制度,2018年拆除外墙,改造、提升景观,增设入园道路(见表1)。
在近百年的发展变迁中,西安革命公园保存了大量文化纪念景观,具有强化红记忆、传承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文化价值。随着市民需求的增加,公园文娱区域和设施的
作者简介:郭笑含(1996-),女,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
建筑文化·传承2021年12月第18卷总第412期
比重也在逐渐增加,革命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3革命公园的空间变迁
3.1山形水系
革命公园原址位于城内,地形平坦,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开发水系,民国时期受西方文化影响,水体融入西方园林的元素呈几何形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中国自然山水为主,结合少量规则式水体。
3.2建筑设施
革命公园内的建筑设施主要包括:纪念性建筑、观景建筑、服务性建筑、管理类建筑以及景观小品等。公园大部分纪念性建筑保留至今,成为公园的营造核心,延续了西安革命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随着时代的发展,革命公园的建筑结合市民的需求提供多样化服务,丰富市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大量建筑设施应运而生。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民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为此,公园完善更新了园内建筑设施,并增加了一系列纪念性建筑和景观小品,以此巩固公园的革命文化性。
3.3园路
民国时期园路多位于公园东侧,园路稀疏,方向单一。园路自南门起将牌坊、光明楼、革命亭、忠烈祠等建筑串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公园加强西部和北部建设,新建东、西门。园内开辟数条直线园路用于连接、围合各景区。改革开放后,园路逐渐增多,路网分级逐渐明确。其中主园路呈直线,连接各入口和分区,次园路和小路呈网状结构,连接各景区内的景点和设施,空间可达性逐渐变强(见表2)。
3.4分区
民国初建时,由于缺少植物配置和游览场所,公园分区简单,多用于举办集会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园结合市民需求及环境特点不断细化分区,从纪念展示区、花园观赏区、动物园区、休闲娱乐区,到改革开放后的纪念区、儿童活动区、老年活动区、温室盆景区、自然山水区。
此时的公园活动趋于丰富,更加注重文化教育、休闲娱乐以及城市绿化功能,以此缓解城市压力(见表2)。
4公园现状及空间更新策略
4.1公园现状问题
4.1.1公园综合性增强的同时导致纪念文化性的减弱
革命公园承载着西安近现代革命历史,是西安红地标之一,其中不仅有大量的革命文化资源,其本身也是一个“活”的西安革命博物馆,见证了西安近代的风起云涌。公园建立之初以革命纪念区为主,辅以少量休闲区,纪念文化性较强,常作为大型集会、活动的场所。由于公园内的两座大冢,公园也兼具陵园性质,清明节期间也供市民凭吊、祭奠先烈。由于公园位处西安城内中心区,且西安城内公共绿地较少,革命公园同时肩负起市民休闲娱乐的功能。随着近年来娱乐设施的增多,模糊了其本身的纪念文化性。
4.1.2公园内文化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不足
革命公园建立的近百年间,整体格局稳定。公园初建时的文化景观保存完整,如革命亭、忠烈祠、东西大冢等。随着公园的发展,园内新增了大量文化景观,如井勿幕、胡景翼等一批陕西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的纪念碑、西安事变中发动“兵谏”的杨虎城将军全身戎装铜像等。1983年12月,园内主要建筑“革命亭”,被西安市人民政府确定为西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9月,革命公园被陕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革命公园虽然文化资源丰富,但大部分没有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园内标志性建筑革命亭不允许游人进入;忠烈祠用于展示革命公园历史图片,但仅有文字和图片解说,较为枯燥乏味,游人往往走马
观花,难以引起共鸣。革命公园悲壮的历史并没有通过景观的形式表现出来。
4.1.3公园活动空间不足
由于西安老城区内绿化率不足,公共活动空间较少,
表1 公园发展历程表
时期年份/年公园发展历程公园变革原因
复旦求是三校生高复民国时期1927
冯玉祥、于右任、杨虎城在西安城北空地处主持修建了革命公园。邵力子在公园广
植松柏花木,并将公园分成南、中、北三个区域
为纪念西安围城期间壮烈牺
牲的军民
1928公园分成南北两部分,北半部即为现革命公园开拓崇礼路(今西五路)1939陕西省水利局在公园东北角建新厦,建设环绕全园的煤屑马路,加强公园绿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1949政府拨专款整修革命公园城市建设高速化发展1952公园西南角建立刻有烈士传略和刑前遗诗的纪念碑亭为纪念王泰吉、王泰诚烈士1956建立动物园—
1977动物园迁出,改建游乐设施注重儿童的需求
改革开放时期1996西安市园林管理局提出新的总体规划方案
公园老旧,不符合现代城市
规划和建设的要求
1997兴建杨虎城将军铜像纪念杨虎城将军2002免费开放—
2005刻有题词的刘志丹烈士雕像落成纪念刘志丹烈士2008刻有题词的谢子长将军雕像落成纪念谢子长将军2013在原址上恢复重建了报界宗师张季鸾先生纪念碑亭纪念张季鸾先生2018拆除围墙优化城市景观
建筑文化·传承  2021年12月第18卷总第412期
基于自由摆的平板控制系统
革命公园周围有大量居住区,使用人复杂。然而,公园的面积有限,现有活动空间难以满足不同人的使用需求,纪念区、园路常被娱乐活动占用,不仅破坏公园形象,还阻碍了公园交通系统。同时大量的人聚集在公园里,严重降低了公园的体验质量。4.2纪念景观空间更新策略
4.2.1加强文化景观的空间序列,突出公园革命文化
整合园内文化景观,加强文化景观的空间序列。园内文化景观虽来自不同时期,但是其本质都是传承红基因、宣
表2 革命公园空间变迁表
时间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
改革开放时期
山形水系
公园地形较平整,为埋葬牺牲的军民建立了两座大冢在革命亭前修建喷泉池,在革命亭北
侧挖掘莲花池和鱼池
莲花池改动不大,延续至今,鱼池改建
成自然式的人工湖,湖北侧堆叠假山,
形成自然山水区建筑设施
牌坊、光明楼、东西大冢、革命亭、忠烈祠以及东南西北4个烈祠纪念性:东西大冢、革命亭、忠烈祠服务性:少年活动场、图书馆、展览馆、茶水站、棋室等观景类:花房、观景亭纪念性:东西大冢、革命亭、忠烈祠、
名人烈士纪念碑和雕塑
服务性:休息厅、小卖部、展览馆、饮茶阁、图书室、厕所等
观景类:花房、观景亭、休息廊
管理类:管理处
园路
分区
公园平面图
革命公园1936年地图
(改绘于西安测量局西安地图)革命公园1975年地图
(改绘于西安市交通图)革命公园1999年地图(改绘于《西安近代园林》)
扬革命精神。将文化景观根据时间变迁、事件类型、历史人物等不同维度进行分类,结合景观设计理论营造空间序列。4.2.2开发文化景观资源并提升景观品质
对文化景观资源定期检查和维修,还原文化景观原本的形象和使用功能。利用水景、景观小品、植物配置和造型增强景观的叙事性、生动性,营造或肃穆、或悲痛、或热血的氛围,提升景观的感染力,使游人了解景观的文化内涵并产生共鸣。
托克维尔
大脑肥胖症(下转第106页)
建筑设计·理论2021年12月第18卷总第412期
在只进行围护结构优化的条件下,最高可使围护结构能耗负荷降低15 ﹪,使建筑达到低能耗办公建筑标准。
2甘肃外围护结构优化设计
根据建筑模型的围护结构设计参数的最优值结果,可从以下三点进行外围护结构的优化设计。
(1)甘肃当地的外保温材料以EPS外墙保温为主,由原有模型的EPS外墙外保温层厚度60  mm增加到110  mm后,外墙外保温达到寻优结果设计值0.435。因此,对于甘肃地区的外墙外保温材料推荐EPS板,材料厚度推荐105  mm。
(2)根据遗传算法所得出的最优结果,外窗传热系数K
2
值为1.36 W/(m2·K)时最优,因此对于甘肃地区推荐塑料窗框及空气层厚度为12  mm+12  mm的三层中空玻璃。在原有模型的建筑构造做法上,进行EPS保温板厚度的增加,而原有屋面保温厚度60  mm需要加厚到120  mm才可以满足寻优结果的计算要求。
(3)对于遗传算法而言,最优的组合方式为原有屋面保温厚度加厚到120  mm,材料选取塑料窗框及空气层厚度为12  mm+12  mm的三层中空玻璃,外墙外保温材料推荐EPS板,材料厚度105 mm。
3总结
本文通过建立甘肃省办公建筑模型,对模型的建筑参数进行设置,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法的随机试验模拟了25组随机排列的模型参数下的能耗情况,在此基础上使用遗传算法对模型的建筑参数进行多目标的寻优,经计算后建筑模型的全年综合非供暖能耗下降至48.77 kW·h/(m2·a)。根据基准模型的平
均耗电量55.15 kW·h/(m2·a)计算,在只进行围护结构优化的条件下,最高可使围护结构能耗负荷降低11.6  ﹪。
通过国内外文献资料研究,以建筑节能理论为基础,总结建筑能耗与热舒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状况。分析建筑能耗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建筑能耗与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之间的函数关系,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小慧.基于Dest-H的东北严寒地区低能耗村镇住宅围
护结构优化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2] 冯俊雅.既有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经济性研究
[D].兰州交通大学,2017.
[3] 王南.基于遗传算法的建筑节能集成优化设计初探[D].
西南交通大学,2016.
[4] 徐伟,刘志坚,陈曦,等.关于我国“近零能耗建筑”发展
的思考[J].建筑科学,2016,32(04):1-5.
[5] 张帅.严寒B区被动式低能耗多层居住建筑围护结构优
化设计研究[D].长春工程学院,2017.
[6] 刘露旭.遗传算法在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D].辽
宁工业大学,2015.
生态功能、控制公园的娱乐设施和活动,凸显其革命文化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 翁培晓.纪念性文化公园景观提升策略:以西安市革命公
园景观提升方案为例[J].乡村科技,2021,12(09):86-87.[2] 陈青化.民国时期西安园林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
2012.
[3] 宁宝祥.西安近代园林初探(1840—1949)[D].西安建筑
科技大学,2015.
[4] 巴梦真.西安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
大学,2018.
[5] 西安风景园林协会.西安近代史[M].西安:西安出版社,
2007.
[6] 史念海.西安历史地图集[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
1996.
[7] 张安.上海鲁迅公园空间构成变迁及其特征研究[J].中
国园林,2012,28(11):96-100.
[8] 王蕾.西安城市公园体系空间布局研究[D].西北大学,
2010.
4.2.3通过空间设计强化纪念区主题
增加水平向和竖直向的景观层次设计。水平设计上,塑造多样化空间,细化景观节点,为不同使用需求提供场所;竖向设计上,结合园林建筑增大公园的使用面积,打造垂直绿化,增加公园的三维绿量。同时,通过营造地形、制造透视线、围合等方式丰富公园景观空间层次,减少娱乐区域对纪念区的干扰,提升文化景观纪念性。
5结论
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公园经历了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三个时期,从功能上公园经历了“纪念革命先烈”—“公园融合休闲、娱乐等功能,综合性增强”—“公园功能多样化,纪念主题减弱”的转变。从空间变迁上,公园经历了从规则式园林到混合式园林的转变,随着时代发展,公园加大保护文化设施力度、完善设施种类;园路逐年增加,与不同风格的园区相融合;分区逐渐明确、合理。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丰富多彩的公园活动和娱乐设施不断增加,削弱了公园的文化纪念性。
鸭子捉兔
因此,未来革命公园的保护和更新应建立在维护公园革命文化的基础上,保护公园文化景观资源、增强公园的(上接第91页)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7:24: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177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公园   革命   西安   建筑   景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