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和存在主义:“结构”和“主体”之争

结构主义和存在主义:“结构”和“主体”之争
20世纪40、50年代的存在主义和20世纪60、70年代的结构主义同为西方现代哲学的重镇。存在主义扛起了反对主客二分及本质主义思维模式的大旗,存在主义之后,西方哲学认识论模式受到重创,从此一蹶不振。
结构主义紧接着存在主义之后崛起,被西方思想家称为存在主义的掘墓人。结构主义哲学的意义在于,它利用语言学理论,颠覆了存在主义的”主体性”哲学,开启了西方哲学转向后现代主义的大门。
和存在主义的影响相似,结构主义及其语言学是西方思想界的又一次重大变革。20世纪60年代后,结构主义哲学影响到西方文化诸多领域,如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伦理学、教育学、美学、管理学、体育运动学等等。
从哲学理念和思维方式上讲,结构主义和存在主义存在重大差异。存在主义强调人的主体地位——人是独立存在的自由个体,结构主义否定人的主体地位,认为“结构”是本体,“主体”是一种虚构。
从西方哲学史层面看,“主体性”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核心线索。自古希腊时代起,西方哲学即把理性视为追求真理的唯一途径。到了近代,笛卡尔、康德、黑格尔、胡塞尔等思想家致力于探讨人的认识问题(现代哲学认识论),人作为认知主体始终占据核心位置。
大众理财顾问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只有理性才能认识“理念”,感性仅仅局限于现象界。18世纪的康德综合欧陆理性主义(笛卡尔、莱布尼兹)和英国经验主义(休谟),创立了“主体性”哲学认识论。
康德认为,自然科学知识源自“时空直观”和“知性范畴”的共同作用,不是世界产生了“人”,而是“人”产生了世界。康德所说的“人”是指人的先天知性范畴(因果、质、量),“世界”是指认识客体——由“知性”创造的经验世界。康德同时强调,人的道德经验同样来自先验范畴——普遍道德律令(人是目的)。康德把知识、道德、审美的来源全部归结为人的理性创造,这即是康德“主体性”哲学的基本精神。
黑格尔将认识论和存在论统一起来,主张理性即存在,存在即思维,把人的理性认识视为绝对精神的显现。这种看法同样把人的理性能力视为认识主体。
胡塞尔把理性认识等同于笛卡尔的“纯思”,将“纯思”和观念世界统一起来,创立了一个自主、独立的认识世界。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仍然回归人的认识主体性。
柏拉图、康德、黑格尔、胡塞尔等思想家把“主体性”归结为人的理性能力——纯思,把外部世界视为与认识主体面面相对的客体,这是西方主体性哲学的内在逻辑,也是西方哲学的局限性。
海德格尔、萨特提出存在主义,目的是用“存在论”取代“认识论”,用主客体统一取代主客体分裂,消解以理性认识为核心的主体性哲学,为西方哲学开辟一个新方向。
海德格尔认为,现象学还原的终点不是人的理性认识,而是人的现实存在——此在(Dasein);人和世界的源始关系不是科学,而是“生存”;科学认识和理性有关,“生存”和科学无关,而是和人的情感、需求、意志、愿望有关。这是海德格尔早期存在主义的基本立场。
萨特认为,人的'存在'是第一位的,存在先于本质,人的本质需要通过'存在'填补;在个人没有投身于'存在'之前,世界的意义是“虚无”,是人的现实存在创造了生活与世界的意义。这是萨特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理化指标
存在主义哲学的意义在于,突破了传统认识论哲学的局限,把人的存在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和人的非理性联系起来,使得西方哲学从理性认识论转向现实存在论。这是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贡献。
但存在主义哲学也有弊端,其虽然反对主客二分,却没有摆脱主体性哲学的拘囿,仍把人的存在视为主导环节和决定性因素,把世界的意义归结为人的创造(阐释学)。存在主义和认识论哲学的区别在于,康德、胡塞尔把“主体性”归结为人的理性;海德格尔、萨特把“主体性”归结为人的情感和理解。虽然着眼点不同,但立场一致——都把人的因素视为第一性,世界为第二性。
广西电影制片厂结构主义哲学另辟蹊径,运用语言学思维探求人的存在以及世界存在的意义,由此开辟出西方哲学的新方向——语言学转向。
至于夏水襄陵简言之,自19世纪后,西方哲学开辟出两大方向,一是以叔本华、尼采、克罗齐、弗洛伊德、海德格尔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转向,目的是反对传统认识论哲学,提倡人的非理性存在,如尼采的生命意志论、克罗齐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欲望本能论、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二是以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分析哲学、后现代思想为代表的语言学转向,目的
是否定人的主体性,提倡语言存在的本体意义。两条线索综合起来,共同左右着西方现代哲学的走向。
结构主义哲学源于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认为,语言学研究有两种方法,一是历时性方法——从历史层面研究语言发生、演变的过程,此为传统语言学方法;二是共时性方法——把语言视为一个独立系统,研究语言系统的内在结构,这是结构主义方法。
根据索绪尔的观点,语言符号的“意义”并非独立之物,而是源自符号之间的“差异性”关系。比如“猫”(cat)之所以是“猫”,不是因为猫的特性,而是因为“猫”不是“狗”,不是“马”,不是“树”,不是“桌子”,等等。总之,在一个语言系统中,语言所指(概念)或能指(声音)的意义并非源于自身,而是源自和其他语言符号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关系构成了语言的整体结构——语法规则。这是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的核心思想。
春夏秋冬话安全比如现代汉语有汉语的语法系统(语法规则),英语有英语的语言系统,法语有法语的语法系统;语法系统作为整体性的语言规则不是经验存在,不同于人们所说的“言语”。
索绪尔把“语言”和“言语”做了区分,所谓“语言”是指语法系统,“言语”是指人们平时所说的话。语法系统是整体结构,无法说出(不出场);“言语”是经验现象,是日常言语(出场之物)。换言之,语法系统是语言的本体,“言语”是语言的现象。索绪尔语言学即研究语言背后的语法规则——深层结构。
举个例子:人们平时所说的每一句话必须符合特定的语法规则,否则别人难以理解。比如一个人想要表达“我去吃饭”的意思,他必须遵循汉语语法规范说:我去吃饭;其中,“我”是主词,放在前面;“吃饭”是谓词,放在后面,主词、谓词的顺序不能错乱,否则将无法交流。例如他不能这样说:吃饭去我,这种表达违反语法规则,没有意义。
受到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启发,结构主义哲学运用索绪尔语言学方法思考事物的本质。结构主义认为,人文现象的存在没有独立本质,没有类似于原子式的独立特性,事物的本质来自和其他事物的“差异性”关系——整体结构(犹如语言单位的存在)。换言之,事物的意义由“结构”决定,不是由主观意识决定(如存在主义的“理解”);并非主观意识产生了“意义”,而是“结构规则”产生了“意义”。用结构主义哲学的话说,不是人在说“话”,而是“话”在说人。
比如社会关系、道德人伦、文学艺术、体育竞技等等都存在深层结构,社会关系的深层结构是社会规范,文学艺术的深层结构是“原型”,体育竞技的深层结构是比赛规则(如足球运动有足球运动的”规则“,排球比赛有排球比赛的“规则”,各种球类运动的区别在于“规则”不同)。
结构主义阵营庞大,成员众多,不是一个统一的哲学流派。结构主义思想家主要以法国哲学家为主,如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人类学,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格雷马斯的结构主义符号学,罗兰.巴特的结构主义美学。
从哲学史层面看,结构主义颠覆了存在主义的主体性观念,把独立自主的“人”及其抽象“意识”拉下神坛;用“结构”(规则)取代“主体性”,“人”的存在成为“结构”的附属物。这是结构主义哲学的理论贡献。
需要注意的是,结构主义的“结构”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结构,如房屋的结构,桌子的结构,文章的结构,结构主义所说的“结构”是一种源自人性的“结构”——“二元对立”概念。
结构主义认为,“二元对立”范畴是人类理解世界的基本模式,和人的先天理性有关。比如
人们平时解释或表达事物,总是采用一些彼此对立的概念,像大小、上下、是非、黑白、善恶、美丑、男女等等。这些二元对立的概念是人类理解事物的基本方式,类似于康德的先验范畴。
关于“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中国道家哲学早已有所认识。比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认识自然之道的辩证法,老子说:“道”既是大,又是小;既是雄,又是雌;既是黑,又是白;既有名,又无名。
庄子认为,事物的本质没有绝对性,无所谓是非、对错之分;事物的大小、是非、善恶皆相对而言,和人的主观意识有关。道家认识论辩证法包含“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可谓和结构主义殊途同归。
根据结构主义方法论,法国思想家福柯继尼采之后,提出了“人之死”的口号。福柯认为,存在主义宣扬的人的“主体性”并不存在,“主体”是一种理想和虚构;真正的本体不是“人”,而是语言“结构”(福柯称之为“话语”)。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3:12: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164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