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理论

浅析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理论
柴媛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是从女性主义心理学中分化发展出来的,对传统心理学进行了批评和挑战,在建构女性主义自己的研究范式和知识体系的基础下,形成了后现代女性主义咨询学派;它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规范提出质疑,主张在公平正义的视角下展开对女性心理的研究,促进女性的意识觉醒,对女性主义的心理咨询和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省水关键词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咨询传统心理
中图分类号:C913.68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潮流下,女性主义家们进一步深刻探究了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对传统心理咨询理论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意识到改革不足以动摇到传统心理学理论的观点后,女性主义者们则以革命的姿态提出了女性主义心理学观点。90年代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女性主义心理开始趋向多元,解构的立场。
传统心理咨询理论习惯将个人与社会文化情境分开,主张个体为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承担全部责任,不能偏离主流社会行为规范。如此做法等于默认了一个前提:我们的社会制度是合理的,社会价值观是正确的,个体应无条件地去适应社会,否则就是有问题。所以,长期以来家们在心理问题的归因分析中都指向个人,从未将矛头指向社会。而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体系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及其合理性提出质疑,将人置身于宏观社会下去研究。女性主义咨询学派认为:许多个人所遭遇的心理困境主因来自于社会和政治,而非个体本身,有时候仅仅改变认知,情绪和行为,效果往往会很有限,痛苦总会卷土重来。
1后现代女性主义咨询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1.1关注情境:个人即政治
后现代主义女性家将个人放置于宏观的社会环境来考察,探究个人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个人命运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所受的影响,强调个人改变和社会政治改变之间的关联,即”个人即政治”,主张问题不可避免地与其社会?、政治?、经济与制度因素相关这是女性主义观与传统心理观截然不同的科学观,也是后现代女性主义观的理论基础。李培根记忆
1.2遵循平等的关系
在传统心理模式中,师往往位于专家的位置对来访者进行指导。女性主义的理念则主张在咨访关系中应遵循权利平等的原则,强调咨询师和来访者拥有平等的权力关系,并强调彼此之间相互的合作、责任以及权力共享。
1.3赋权于女性:促进社会变革与发展
在咨询情境中,女性来访者经常表现出低自尊感和无助感,她们往往认为自己是问题的唯一来源,把过错全推给自己。但许多女性的问题只是来自于她们在一个不平等的社会,她们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等问题,经常是因为遭遇重大创伤后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疾病。而在后现代女性主义观的理念下,心理痛苦不应该被看作一种疾病,而是被重新定义为对不公正制度的反应;痛苦也不再被看作是心理缺陷的证据,而是被看作抵抗和想要去生存自救的证据。
2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观的意义
后现代女权主义心理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是对父权制文化下主流心理学过去长久的对女性经验和主体性的无视或蔑视的一种“纠正”。传统的心理学似乎接受了社会制度是合理的,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是公正的这一保守设定,使得整个的更像是对病态社会下人心理的修修补补,在集体性创伤下治标不治本。而后现代女性心理学从根本上否认了所谓“你痛苦是因为你有错”这一立论,这无疑有助于社会的革新,促进社会体系的良性循环。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差异性和多元性是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女性主义心理的多元性对心理学方法论及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运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传统的心理学观受男权文化影响,把“同性恋”,“剩女现象”等作为一种心理疾病去批判去,对于原生家庭问题的归因习惯于夸大母亲的影响和忽视父亲应该所承担的责任。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认为这是一种“仇女文化”,并提倡多元价值观,每个人都应该有各自的选择。后现代女权主义取向心理承认与尊重所有的方法,倡导多元方法论。因此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能够破除一个性别刻板印象下的简单决定论,包容矛盾性和复杂性,为一个个独立的人独立的事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分析框架。
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观提出的建立平等的关系也值得思考。传统心理学如精神分析学派,咨询师总是期望通过谈话到早年的创伤事件,从而为患者疏通心理的症结。但往往存在来访者被强制性的套入一个框架中被分类,被标签化,但实际上他们的心理状况很难以真实的面貌被咨询师看见。精神分析方法在大量个案中都试图把心理问题线性化,来访者会被咨询师装进一个固化的套子里来去解释,结果依旧是治标不治本。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观认为咨询师和来访者应建立平等的咨访关系,师并不扮演专家的角,相反地假定患者能掌握和认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且能决定自己想要改变哪些行为。总之,它对主流心理学的批判与审视实际上已动摇主流心理学的某些立论,具有相当程度的革命性和创新性,可以看作是心理学理论研究更趋成熟的一种表现。
寄生参数参考文献
[1]郭爱妹.论女性主义心理观[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6).
我美丽的守护天使
[2]秦彧.试论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01):56-59.
[3]宋建丽.女性主义心理学的逻辑演进及其对心理的意义[J].妇女研究
流体中文网论丛,2013(01):53-58.
理|论|广|角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09期/3月(下)—291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3:26: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164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