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员工”长效发展模式探究

212
作者简介:卞雨轩(2000— ),女,汉族,江苏南京人。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学。
一、研究背景
中国知识网互联网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的现代化浪潮,“万物皆可共享”这一理念也应运而生。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作为支撑的条件下,人们可以借助“共享”平台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源,如技术共享、数据共享等。共享经济也由此悄然诞生并迅速壮大。共享经济最大程度地“盘活”、整合了大量闲置浪费的资源,提高了社会运转效率,符合当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一种十分高效的新兴网络经济运营模式
在最初发展阶段,共享经济中共享的产品往往都是不具生命,没有思考思维能力的物品。最初对于共享对象的定义也仅停留在“人”是使用共享物品的对象,而“物”是被共享的对象。然而,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迫使国内大部分企业长时间处于停摆状态,企业员工在较长时间内也无法复工。为了迅速突破“用工荒”这一难题,不同行业、企业间开始突破员工壁垒,打破“人”不可以被随意共享这一观念,打造以员工为基础的全新模式——“共享员工”。
二、“共享员工”概述
查阅相关资料后我们发现,“共享员工”并非新生物。早在2016年,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煤炭生产部门就曾协助富士康企业临时扩充产能。这种流行的模式在国际上被称作“灵活用工”(Flexible Employment)。然而,我国目前在法律层面上尚未对该类工种进行明确定义[1]。
有相关学者提出,区别于固定职工,灵活用工可以根据企业用人需求的不同,根据需求和规模弹性雇佣员工,且雇主和雇佣不建立书面正式的全职劳动关系的全新雇佣模式[2]。
对“共享员工”进行历史溯源后,我们对“共享员工”进行如下定义。“共享员工”指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下,一些暂时难以复工的中小企业将员工以共享的形式进行短期人力输出的合作用工方式,其特点如下:一、非独占性。共享员工机制从根本上超越了用工唯一性的局限观念,打破了传统的用人机制中员工只能为某一固定的用人主体服务的局限性,认可员工也可以进行共享这一观念。二、开放性:过去,人力资源始终被企业看作是一种不对外、封闭的战略资源。然而,共享员工这一理念打破了企业、行业间的壁垒,最大程度盘活了市场人力资源。三、市场化:从共享员工本身的定义来看,每个员工之间是平等的,不存在固定的上下级领导关系。供求双方利用市场配置平台,精准
对接人力资源与用人主体,从而大幅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确定性,减少了时间成本,最大程度促进人员流动。
三、“共享员工”优势分析
(一)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由于“共享员工”诞生于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其发展模式的关键点便在于“共享”二字。疫情当下,企业由于停工停产而导致现金流中断,无法承担过高的运营成本,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会采用裁员等方式来降低运营成本,但这样会导致人力结构不平衡问题的出现。而共享员工通过最大化地发挥“闲置”人力资源的创新模式,最大程度上弥补了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出现的问题,促进了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克服了社会供需不均等问题。
(二)企业运行所需成本较低
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淡季和旺季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总是不均衡的。淡季时,过剩的人力资源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成本支出,使其经营负担加重,带来企业盈利的减少甚至会产生亏损。而旺季时,人力资源缺乏的现象,会使企业的各项资源无法得到最高效率的配置和利用,为其利润最大化经营产生了极大的障碍。而“共享员工”的出现满足了企业不同时期对于人力资源需求的较大波动,由于共享经济的低成本性,其需要为此支付的薪酬也处于企业能够承担的范围。因此,“共享员工”的流动使得企业能够灵活运用人力资源,降低人力成本从而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变革饮食与健康杂志
中草药提取物
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形式等内容的转变。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政府、企业、人民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的挑战,“共享员工”应运而生。在此期间,经济运营的各种形式都朝着“云”的方向转变切换,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也是如此。企业间人力资源的灵活调动,社会人力资源自由流动,都对传统人力资源理念产生了较大冲击。而反观国外,西方国家的人力资源体系在早些年就完成了转换,其中日本“灵活用工”的占比就已经高达40%[3]。就目前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人力资源也正朝着灵活性方向发展,“共享员工”在国内的出现将有力促进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一次新变革。
四、“共享员工”问题探究
虽然从产业结构来看,“共享员工”对人力需求型、劳动密集型、餐饮零售型企业是能够实现“三赢”的模式,其对社会资源
摘 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共享”一词早已深入人心。目前,我国产生了一系列以“共享”为特的产品服务,各类发展模式也日趋成熟。随着时间的推移,共享模式经济的发展理念也同时发生着变化。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面对“复工难”的困扰,“共享员工”的理念应运而生。本文将基于“共享员工”这一新型概念模式,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分析“共享员工”的发展现状,探究其未来发展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建议,使“共享员工”创新模式能够得到长远长效发展。关键词:共享经济;共享员工;人力资源管理;长效发展
“共享员工”长效发展模式探究
卞雨轩  周沁彦
(南京邮电大学贝尔英才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213
的有效配置等方面也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然而,从人员调配和人才分流角度来看,“共享员工”也会暴露一定程度的问题。
(一)跨界学习成本较高丁二酸酐
界面张力长远来看,若“共享员工”模式日趋常态化,员工流动和员工调配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若共享员工在同行业之间进行共享调配,员工之间都有类似的技术学习背景和工作经验,将有效确保调配之后工作任务完成的可靠性。相反,如果出现跨界共享员工,其学习成本是较高,会产生高昂的费用。以社会缺口较大的劳动型岗位配送员为例,配送员的岗位要求不是通过几个小时的简单上岗培训就能胜任的。配送员需要对配送区域的街道、小区、商铺、地域性地点烂熟于心,而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并且投入人力物力对其进行培训,其所带来的成本不容小觑。
(二)薪资标准尚未统一
虽然从字面意义来看,“共享员工”带有一种兼职的属性,采用该模式的企业能够有效降低成本。但是“共享员工”同样依靠自身劳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企业自身固定员工及“共享员工”对企业做出的贡献应当如何界定比例关系,其单位时间的薪资标准应当如何制定等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待相关专家及政府管制部门出台统一的标准实施。如若“共享员工”的资费标准无法在业内达成一定的共识,那么全社会对于推行“共享员工”的热情将大大减小,“共享员工”的长效发展将受到一定程
度的损害。
[4]五、“共享员工”发展建议
(一)营造人力资源共享的氛围
文化共享是各类活动共享的根基土壤。对各类各级政府、组织、企业和个人而言,都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有用”的人力资源共享理念,提倡人力资源共享文化,确保人力资源共享能够生生不息,持久进行,并且产生长期的积极影响,为我国人力资源创造良好的“大环境”。
(二)完善灵活高效的用人制度
实现共享员工的首要前提就是完善灵活的用人制度。在企
业的政策和制度规则制定上,需要消除人员变动和就业的地域、户籍、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的限制,并积极推动消除这些壁垒限制,为员工提供合理、高效的服务。在人力资源政策制定上,需要提高配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对员工进行科学培训,合理分配,理性考核评价,从而最大程度提高共享员工的运转效率。
(三)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权益是员工流动的重要保障。不同区域社会保险的互通互筹,医疗教育交通资源的互通互联,各类补贴政策的补偿联动,可以切实有效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让员工在企业单位安心工作。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医疗保险、养老等社会保险已经基本实现人人参与,但各地区由于保障标准尚未统一,大多数地区还未实现互通,对于跨区域流动的共享员工而言,基本权益保障问题亟待解决。共享员工基本的合法权益一天不解决,共享员工飞速发展的速度就难以加快。因此,共享员工的出现就要求在共享协定签订之初就明确双方或多方权责,并在法律和政策上为共享员工依法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六、结语
“共享员工”作为一种新兴的运营模式,是十分具有创新性的一项商业新举。虽然从短期来看,“共享员工“是企业面对”用工荒“应急的措施。然而,从长远方面考虑,其势必会成为推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相信在未来,“共享员工”的发展模式将会得到更加完善的发展,也将会推
动我国共享经济运行模式更加蓬勃的发展。
参考文献:[1]黄皓泽.“共享员工”模式的探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0(08):95-96.[2]杨琴.对特殊时期“共享员工”的几点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1): 110-111.
[3]张明亮.共享员工工作机制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20(09):80-81.
[4]黎廷恩,陈伟.论共享人才模式下的人力资源管理[J].老字号品牌营销, 2020(04):111-112.其他作者简介:周沁彦(1999— ),男,汉族,江苏南京人。主要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上接第211页)
娲的主神形象,在四川画像石棺中,西王母作为主神刻画在棺侧,伏羲女娲亦大量出现,也是一个证明。在魏晋北朝时期的甘肃酒泉和敦煌地区发现的木棺上伏羲女娲像,伏羲沿用了东汉时期头戴山形冠的形象。在南朝发现的画像镜当中东王公与西王母组合,东王公亦是头戴山形冠。甚至在魏晋南北朝道教神鸟“千秋万岁”形象中作为男性形象的“万岁”也有带山形冠的现象。
山形冠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仍然是作为男性主神形象的主要标识,其经历了从天帝太一到伏羲再到东王公的发展,从早期标识独立主神到后来逐渐标识对偶神中男性主神。从汉代画像神仙人物的冠服变化,也可看出东汉时期人们的信仰在逐渐的发生变化。
参考文献:
[1]方建国,雷建金,唐朝君,付成金.四川简阳县鬼头山东汉崖墓[J].文物,1991(03).
[2]中国画像石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画像石全集(2)[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57.
[3]中国画像石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画像石全集(3)[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6.
[4]王金元.吕梁汉代画像石选[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9.[5]李林.陕西绥德县黄家塔汉代画像石墓[J].考古学集刊,2004(01).[6]谢雁翔.四川郫县犀浦出土的东汉残碑[J].文物,1974(04).
[7]李贵龙,王建勤.绥德汉代画像石[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47.
BICYCLOL[8]高文.中国画像石棺全集[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1:339.
[9]中国画像石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画像石全集(7)[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145.
[10]中国画像石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画像石全集(1)[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10.
[11]朱锡禄.山东嘉祥宋山发现汉画像石[J].文物,1979(09).
[12]中国画像石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画像石全集(7)[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51.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6:49: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137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员工   共享   企业   人力   模式   人力资源   发展   经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