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论文

茶多酚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整理,综述了茶多酚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引用了目前各界对茶多酚的急慢性毒理学性质以及遗传毒性的研究资料。最后提出了茶多酚作为一种低毒有效的添加剂,以后的发展前景以及应该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茶多酚;毒理学安全性;研究进展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简称 TP是茶叶中多羟基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黄烷醇类物质(儿茶素)最为重要[1]1989 年茶多酚被中国食品添加剂会列入GB2760 - 89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是唯一被列入的天然抗氧化剂)。被广泛应用于食用油脂、火腿、蛋糕、巧克力等食品中做保鲜剂和抗氧化剂,起到防腐的作用[2]
随着科技的发展,合成食品抗氧化剂对人体的潜在毒性渐渐被发现,许多国家在食品行业中正在逐渐淘汰合成的产品,而普遍接受天然产品。茶多酚作为一种天然低毒抗氧化剂,已被
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包括医学、食品、化工等,其在食品行业中更是独当一面。于此同时,就更需对茶多酚作为食品添加剂而进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1、国标用量
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1996)规定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用于含油脂酱料时最大使用限量为0.1g/kg 用于油炸食品、方便面时最大使用限量为0.2g/kg;用于肉制品、鱼制品时最大使用限量为0.3g/kg;用于油脂、火腿、糕点及其馅时最大使用限量为0.4g/kg[备注:以油脂中儿茶素计]
2、毒理性质
    食品添加剂最重要的是安全、有效。茶多酚作为一种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生产中,其安全性最为重要。对此,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将茶多酚对动物、人体及食品中机体的作用进行了考察,得出了以下对于茶多酚的毒理学性质的资料:
华南地震(1)肝毒性:
    最近有关于茶多酚肝毒性的报道,Schmidt等运用大鼠肝细胞原代培养研究茶多酚毒性,发现茶多酚在高剂量对肝细胞有急性毒性,EGCG可能是引起这一效应的主要物质。Galati等用肝细胞原代培养和小鼠踢被实验研究发现,茶多酚所引起的肝细胞毒性,与线粒体膜损伤和ROS的形成有关。主要由EGCG所致。Chen等研究发现茶多酚可抑制肝星形细胞的生长[3]
(2)急性和慢性毒性:
刘勤晋[4]等在对小白鼠进行普洱茶急性毒理学安全性试验中,小白鼠出现过两个死亡高峰期,从四个茶样使小鼠中毒及死亡的症状与这些茶的生化成分来分析:普洱茶使小鼠中毒死亡的原因可能与过高浓度的和茶多酚有关。但该浓度已远远高出国家标准。
宋小鸽等[5]在观察动物对茶多酚的急性和慢性的毒性反应试验中,得出结果:茶多酚LD502.499g/kg。动物长期服用茶多酚未出现体重、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脏器组织的毒性变化。结论:茶多酚属低毒性,对大鼠0.8g/kg·d-1的剂量相当于成人用量的100倍以上,提示临床用药量是安全的。   
陆益等[6]通过观察动物对茶多酚的急性和慢性的毒性反应研究表明,TPLD502164 g/kg。大白鼠灌服TP 833mg/kg·d-1 180天后,未发现毒性反应,停药后2周亦未发现延迟性毒性,故认为TP具有低毒性。
陈国祥等[7]以茶多酚3507001400mg/(kg·d),给大鼠连续口服180d。观察用药期间毒性反应及停药14d期间恢复情况。茶多酚高剂量可轻度抑制大鼠体重的增长,引起部分大鼠肝和肾的损害,甚至个别动物出现死亡;中剂量组大鼠体重增长减慢,且表现有毛灰暗,精神萎糜,停药后均可减轻或消失;低剂量组动物未见毒性反应。结果提示茶多酚对大鼠是无毒的,剂量为350mg/(kg·d)
赵亚男等[8]研究家犬服用TP 90d及停药2周后的慢性毒性反应,结果表明,TP0.65 g·kg-1/d剂量饲服,对家犬无明显毒性作用。电力宽带
2013浙江理综(3)遗传毒性:
    刘冬英等[9]对大、小白鼠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30d喂养试验,对茶多酚的安全性进行了毒理学评价,得出结论:,根据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判定茶多酚属实际
无毒物;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提示该样品对哺乳类动物体细胞染体及生殖细胞无损伤作用;30d喂养试验结果表明茶多酚对动物未产生明显毒性作用。
(4)临床耐受性:
    李叶云等[7]TP的耐受性临床研究中,受试者定时口服TP片剂0.5g/d连续3个月,无中毒病例发生;采用TP 0.6g/d连续3个月,CRF 31例,也未发现毒性及不良反应。
3、问题与发展
    芜湖新型冠状肺炎目前大多数实验都是体外模型研究,还需体内验证和外推到人。其次,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目前大量研究都是关于茶多酚对集体有益的方面,仅极少量研究发现其有肝毒性。因此,应加强其安全性方面的研究,全面评价茶多酚对机体的作用,使其更好的为人类健康服务。
对近10 年来我国公开的茶多酚发明专利数量和分类统计分析,并将其与茶的发明专利、茶叶产量的变化相结合,进行数据比较,结果表明,茶多酚在生活需要方面的发明专利在整个发明专利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占年茶多酚专利数量65%;茶多酚应用于保健食品是目
前发明专利中的一个重点,茶的发明专利数与茶叶总产量的增长趋势基本相符。说明茶多酚的研究与茶叶生产相互推动[11]。这也是从侧面说明现在社会对茶多酚的研究热度,体现了茶多酚的广泛用途。
4、结束语
    TP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其高效清除自由基及抗氧化对人体多种病症预防与起着重大作用。TP高效低毒,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抗氧化剂。但目前的绝大部分药效的研究仍局限于体外模型或动物实验中,临床应用报道较少,TP在机体代谢缺乏深入研究,而这却是TP临床应用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TP的药理作用虽然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因此,从分子水平上加强TP药理学机制研究,对于TP的开发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睿.茶叶功能性成分的化学组成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4 ,(5)1031-1033,1036.
[2]  宋冠,林金明.茶多酚分析方法研究与最新进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北美市场2004,(1)41-51.
[3]  潘红梅,张立实.茶多酚研究发展A].第二届中国西部营养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 2006:119-126.
[4]  刘勤晋,陈文品,白文祥.普洱茶急性毒性安全性评价研究报告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23(2)141-145.
[5]  宋小鸽,袁静,唐照亮茶多酚急性慢性毒性实验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18(2)37-39
[6]  陆益,杨帆,梁宁生.茶多酚毒理学实验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2(6)831-834.
[7]  陈国祥,丁伯平,宋运英.茶多酚对大鼠长期毒性实验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0,19(1)11-13.
[8]  赵亚男,柯永胜,郑青山.茶多酚对家犬的长期毒性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学.2005(1)43-47.
[9]  刘冬英,傅颖,梅松.茶多酚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J].毒理学杂志.2009,23(1)87-88.
[10]  李叶云,江昌俊,王秀丽.茶多酚的生物活性及药理学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21(5)57-60.
[11]  张,梁燕,屠幼英.近10年我国茶多酚发明专利的统计报告J].茶叶.2007(2)85-87.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52: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097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研究   毒性   食品   动物   大鼠   进行   毒理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