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语音学的发展

中国现代语音学的形成与发展
林焘
北京大学
中国现代语音学是在二十世纪中西文化剧烈撞击的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曾经有过两次大规模的交流和撞击。第一次撞击是东汉以后佛教的传入,第二次撞击是二十世纪的西学东渐。这两次交流和撞击对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和文化观念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然也影响到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在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过程中,两次撞击首当其冲的都是语音学。第一次产生了中国传统语音学--音韵学。第二次产生了中国现代语音学。
十九世纪末,西方文化开始像潮水一般涌进中国,这个势头贯穿整个二十世纪。在这期间,中国人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西方传来的先进思想和方法,并且逐渐吸收甚至融合到自己固有的文化中去。二十世纪初注音字母的制定和国语的推行就是在西方拼音文字和日本假名的影响下,经过一些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二三十年的不懈努力才完成的。1918 年,钱玄同在北京大学授课的讲义《文字学音篇》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概论性的音韵学著作,其中用相当多的篇幅讲解注音字母,并且用音标作为标音工具。这说明中国传统音韵学已经开始向现代化的方向转变。在语音学的带动下,中国语言学摆脱了传统的羁绊,面向世界,面向社会实际需要,开始走上了革新的道路。
msn explorer
1919 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彻底摧毁了旧文化堡垒,建立起了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文化。中国语音学也开始系统地接受西方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呈现出生气勃勃的崭新面貌。从五四运动到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这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是中国语音学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为中国语音学的现代化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
马艳丽照片二十年代初,在欧美留学的赵元任、刘复、林语堂等人相继回国,直接把西方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介绍到中国。当时西方语言学的主流正在从十九世纪盛行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向结构主义语言学过渡,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实验语音学也已经走出萌芽阶段。这些西方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传到中国后,大大开阔了中国语言学家的视野,中国语言学从此彻底脱离了闭关自守的状态,开始运用西方先进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汉语。最先取得成绩的就是中国语音学。刘复二十年代在法国留学时,用当时先进的语音仪器设备写成博士论文《汉语字声实验录》,1924 年改名《四声实验录》在国内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用实验方法研究汉语语音的专著。稍后,王力 1927 年在法国也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完成了博士论文《博白方音实验录》。刘复回国后,在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创立了“语音乐律实验室”,开展实验语音学的研究工作。中国语音学研究开始走上了科学的、现代化的道路。
1928 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赵元任任语言组组长,确定以调查汉语方言和建立语音实验室为工作重点,把语音学的发展放在了首要的地位。同年,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出版,这是第一部用现代的语言调查方法调查汉
语方言的著作,用国际音标记录汉语方言,是研究汉语方言开山之作。在赵元任的规划和带领下,从 1928 年到 1937 年,调查了广东、广西、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省约二百处方言。赵元任 1930 年创制了五度制标调法,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最通行的标记声调的方法。1934 年,赵元任发表了著名的《音位标音法的多能性》(英文)一文,以汉语、英语等语言为例,阐述音位的应用和理论,指出归纳音位系统时可以有多种选择,至今仍被国际公认为音位学创始时期的经典著作之一。
正当中国语音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已经达到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并有可能取得更加令人鼓舞的成就的时候,爆发了抗日战争,国语运动、方言调查和新建立起的现代化语音实验室工作都陷于停顿状态。1945 年抗战胜利后,紧接着是三年内战。中国语言学家在这十几年的艰苦环境中仍旧一直坚持自己的研究工作。抗战时期,大部分语言学家随着学校和研究机构内迁到中国西南地区,过去很少为人注意的西南地区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受到了重视,一些语言学家深入方言和少数民族地区调查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为语音研究和其他方面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合成氨论文
丁香油酚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次年就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原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语音乐律实验室并入语言研究所,组成语音实验研究小组,补充增加了研究人员,扩充了设备,开始恢复语音研究工作。五十年代并委派吴宗济到捷克和欧洲一些国家考察国外语音学的发展情况。当时的语音研究着重在普通话语音的生理和声学分析,1963 年出版了《普通话发音图谱》(周殿福、吴宗济),1963 年,添置了当时的先进语音实验仪器语图仪,1965 年完成了《普通话语音实验录》五卷,可惜
没有能正式出版,但其中的主要成果幸而得以陆续发表。在语言研究所的带动下,中断了十几年的语音实验研究开始得到恢复,并以研究普通话语音为中心,逐步缩小了和国际水平的差距。五十年代,语音识别与合成开始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在 1961 年完成了汉语十个元音的识别,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北京大学中文系也在五十年代恢复了语音学课程,添置了一些简单的实验设备,培养了语音研究人才。
1955 年 10 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紧接着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化会议。这两个会议对中国语音学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会后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学者拟定《汉语拼音方案》,在全国形成推广普通话的热潮,并开始进行全国范围的汉语方言调查。这些工作都和语音研究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也使得语音学得到向所未有的普及。教育部和语言研究所联合举办了三期普通话语音训练班,训练各地调查方言的人员,培养出了一大批语音研究人才。在拟定《汉语拼音方案》过程中曾经引发了对普通话音位的讨论,音位分析方法开始在国内受到重视,但当时的讨论主要是从实用的目的出发,并没有从理论的高度去认识。
萨哈林
1955 年出版的董少文(李荣)《语音常识》和 1957 年出版的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对语音学的普及和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迄今为止影响
最大的两部概论性著作。《语音常识》以北京音系为中心介绍汉语方言和中古音的基本知识,《普通
语音学纲要》充分利用了二十年代以来国内外语音学的研究成果,内容丰富,体例严整。当时全国正处在学习苏联的热潮中,西方语言学理论已经成为被批判的对象,在这种形势下,《普通语音学纲要》不可避免较多地介绍苏联语音学的研究成果,对西方正在盛行的音位学理论和方法,则只从批判的角度专列一节给予简单介绍。
1966 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全国的学术活动处于完全停顿的状态,直到1978 年才逐渐得以恢复。在这十几年间,西方语言学正在形成一个新的发展高潮,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为语音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实验语音学发生了质的飞跃,语音学和其他学科的跨学科研究也逐渐成熟,大大拓宽了语音学的研究领域。文化大革命以前,经过我国语音学家的多年努力,和国际先进水平已经在逐步缩小的差距,到这时又迅速扩大了。
1978 年以后,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中国语音学和其他学科一样,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本世纪最后二十年中国语音学发展速度之快和研究成果之多远远超过了前八十年。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民族研究所和科学院声学所相继建立了现代化的语音实验室,三个研究所的语音研究人员目前一共已有三十多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一些医学研究所和公安部门也有一些研究人员从事语音研究工作,在语音感知、病理矫治和声纹识别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语音学的跨学科研究正在形成。在高等院校中,北京大学在七十年代末就重新建起了现代化的语音实验室,接着北京师范大学、人民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天津南开大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十几所院校也相
唐继尧
继建立语音实验室,开设语音学课程,培养新型的语音学人才。近十几年来,各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语音学方面的硕士研究生估计有五六十人,博士研究生有近二十人,其中除少数是留学生外,其余或是在国内从事语音学科研和教学工作,或是到国外留学继续深造。
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中国语音学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当前国际先进水平,尽快缩短已经形成的差距,加强国际交流,争取早日能和国际接轨,并加紧培养新一代的语音学家。这时期的研究工作重点放在了用现代语音学的实验方法分析普通话元音、辅音、声调和轻重音等,从而深入一步认识汉语语音的特性,为言语工程提供可靠的语音特性参量。这个时期,语言研究所和声学研究所都初步研制成功普通话语音合成系统,为语音合成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9 年出版的吴宗济、林茂灿主编的《实验语音学概要》相当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这个时期国内外语音学研究成果。
到了九十年代,研究内容又深入了一步,汉语语音研究已经进入到协同发音和语流音变等方面的实验分析,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也开始使用现代语音学的手段,语音识别和合成技术更有了明显的进步,识别工作已经从特定人转向非特定人、从孤立音段转向连续语流。合成语音的清晰度和自然度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此外,语料库的建立和标记手段也已经开始,将为二十一世纪语音学的大发展准备
下充足的条件。近二十年,西方音系学的发展异常活跃,六十年代风靡一时的生成音系学已经让位于各种音系学新理论,形成“非线性音系学”,这些新理论经过中国语音学家的翻译介绍,在九十年代已经在中国产生影响,并且开始运用到汉语研究中,为中国语音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从七十年代末,中国语音学就开始展开国际交流活动,二十年来,不断有语音学家出国访问,也不断选送中青年学者到欧美各国学习。国际著名的语音学家也有不少曾经到中国来访问讲学,一些重要的国际性语音学会议都有国内的语音学家参加,中国语音学的成就日益受到国际语音学界的重视,国际语音科学学会和国际语音协会都选举了中国语音学家担任理事。中国现代语音学已经走出国门,融入国际语音学的大潮流之中了。
回顾过去一百年中国现代语音学的成长过程,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目前我们和国际语音学先进水平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我们的研究成果中有一些虽然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由于大都是用中文发表的,还没有能在国际语音学界产生显著的影响,所揭示出来的汉语语音的一些特性还没有受到国际语音学界应有的重视。我们今后必须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让外国同行进一步了解我们所作的非常有价值的工作。二十世纪中国语音学的现代化过程几经起伏,在两三代语音学家的艰苦努力下,终于能够跻身于国际语音学之林。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加严峻的国际性挑战,让我们共同努力,满怀信心去迎接这个挑战。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1:52: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090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语音学   语音   中国   研究   国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