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到理论:践行中国当代音乐的成长

从教学到理论
践行中国当代音乐的成长
从教学到理论:践行中国当代音乐的成长
2013年清明节前,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了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博导姚恒璐教授的个人学术论文集《乐海探象》,书中汇集了作者在1993~2011年期间发表于不同期刊上的文章,共79篇计87万字。与此同时,姚恒璐教授的歌曲作品CD唱片《抒情歌曲集》,也相继出版。同时,姚教授与该出版社合作,主编出版了一套作曲技术理论类“博士论文集”(作者有:冶鸿德、李如春、杨正君、唐小波、檀革胜、纪德刚),并主编了《中国当代室内乐作品集》(第一辑、12位作者的作品曲谱和CD同时出版)。
而此时,姚恒璐教授的民乐新作《六律》,亦在苏州举办的华人女作曲家协会“觉醒——佛乐作品音乐会”上首演。该曲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六”字隐喻顺乎自然、顺乎天意的人生境界;又以“六律六吕”组成“音律”,意指行为准则中的“自律”;希望以“六律”之音乐,体现在大自然阴阳关系的统领下,人生哲理(礼)与传统律制(乐)的双重神韵。
音乐如人,《六律》中,姚教授以《看世界》《听雅音》《闻正气》《品生活》《感召力》《思进取》
六个标题用音乐表达对人生的认识与总结。反观作曲家自己的成功之路,姚恒璐教授也正是这样一位儒雅正直的学者型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一)
性别对抗
作为改革开放后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中承上启下的一代作曲家、作曲理论家,姚恒璐的成长经历和很多同时代的成功音乐家一样,身上留下了时代的印记。他1951年出生在北京一个音乐世家。父亲姚思源教授是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第一任系主任、著名音乐教育家和儿童音乐作曲家;母亲李晋瑗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幼儿音乐教育专家。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艺术熏陶,使姚恒璐很小时就接触到许多中外著名音乐家和音乐作品,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少年时代在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学习钢琴、在北京少年宫友谊合唱团参加合唱、在八中参
加国庆鼓号队的小号集训,这些经历都为姚恒璐的音乐功底和浓厚兴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期间,身为北京第八中学老三届的学生,姚恒璐不可避免地与同龄人一起汇入上山下乡的洪流。在那个生活单调、文化枯竭的时代,是他手里心爱的手风琴,和他形影不离,随同他上山下乡、转战南北,成为他生活中的伴儿。1976年,姚恒璐进入山西大学艺术系作曲专业学习,毕业后先后担任了实践性极强的普及性音乐工作:在山西雁北地区文化局担任负责全区13个县音乐活动的音乐干事;回京后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任音乐编辑。1989年考入英国利兹大学音乐学院,1994年完成学业,成为该
校第一位获得作曲专业博士学位的毕业生。同年回国,开始担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长期担任作曲主课及“二十世纪作曲技法分析”、“二十世纪作曲”等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他第一个开辟了“现代作曲技法”专业课程,是作曲系作曲专业博士生导师之一,我国二十世纪音乐分析领域的权威专家,在创作、教学与学术著述方面均有成就。
音乐学院最高学府“海归”不少,姚教授似乎属于另类。他为人低调,心怀恬淡,做事业却是勤奋执着一丝不苟。著名作家石黎生在一篇专访中对他有这样的描述:“姚教授虽说属于‘海归’派,但在他身上不到一丁点儿‘海味’,没有那种自我感觉良好,高不成、低不就在海外‘镀过金’的感觉,看上去倒像是一个极为随和的国内学者,待人一直和蔼可亲,性格不紧不慢、不温不火。作为音乐人,姚恒璐名气没有国内某些因作了一首曲子就名扬四海的音乐人那样‘大’;作为教授,收入没有因为在电视上讲一堂课就一夜暴富的某些名师那样‘多’;作为作曲家,身份没有因为一首歌曲的播出就在镁光灯下侃侃而谈的人那样‘火’。但行内人一看,就知道他心中藏着做事业的能量与学养。”
(二)
姚教授为人师表,教学中对学生认真负责。他平时话不多,但讲起专业和学术见地,却可以滔滔不绝,而且直言不讳。姚教授是学科带头人,不仅教学上有独到见解,而且对学院整体学科建设怀有自觉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他先后提出:作曲专业“三种音高思维的理论与实践”、“非调性音乐内的潜调性
内涵”、“作品分析中综合分析方法的确立与运用”等学术研究观点。目前,在作曲专业教学中,传统的“四大件”课程存在明显的彼此割裂、互不联系的现象,延伸到学生作品分析与创作中,便导致技术细节与整体结构布局脱节的弊端,教学不能与之共用。姚教授在研究与教学中,富有突破性地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他说:“就学科建设而言,目前我国音乐院校的大学课程,曲式要等二年级才上,复调、配器有的在三年级才上。而大多数学生在三年级开配器课之前就已经接触了室内乐创作,一年级的创作就已经涉及到近现代风格和民族风格的写作问题。因此,教学内容的陈旧以及部分技术理论学习与创作实践脱节亟待更新,知识结构需要合理布局。应该在作曲系一年级甚至高中阶段即
东宫私人会所开设旋律写作和复调课,尽早培养学生多声部线条和对位的内心感觉,规范和完善学生的多声部写作。二年级安排曲式、配器课程。三年级内完成传统“四大件”的学习。三四年级即可开始学习一些成体系的当代作曲技术理论,如近现代和声、近现代复调、近现代音乐分析、近现代配器等。还应当迫切地将“中国民族和声的写作基础”、“中国民族音乐技术理论分析”作为必修课开设,从民族性到时代感等诸方面解决多声部音乐写作中的音乐语言问题。另外,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打破传统一对一授课方式,增加学生参与的环节;加强外文学习的专业针对性也十分重要。”
(三)
无锡毛小平姚教授不仅在教学与理论上有成就,同时作为一名著名作曲家,他在创作上亦是硕果累累。作为中国
现代音乐的创作者与研究者,他以自己最初接受传统作曲理论到一步步掌握现代创作技法,并以此实践当代作曲家内心音乐表述的创作观念转变过程,强调一个时代的变化对于作曲家形成成熟创作观的影响。他的音乐作品从学生时代的钢琴套曲《雁北印象》等早期作品中民族和声与现代和声有机结合的有益尝试,到英国归来后创
作的钢琴套曲《原始的音迹》、现代合唱《秋歌》、第一交响曲《升华》(七乐章)、室内乐《追忆》(为大提琴与7位演奏者而作)、《阳关三叠》(为大提琴与钢琴、钢琴组曲)、《北京童谣五首》等一系列现代音乐作品,无论从作品的立意、对中西音乐关系的处理,还是作曲技术的创新等多方面的思考和探究,都富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哲理性。
在当今信息发达、流派纷呈的多元文化时代,身为一位中国作曲家,姚教授清楚地看到我们与世界的距离,并以此肩负理想和使命。他说:“音乐的表现功能以及作曲家主观意识及其对外部客观世界反映的层面和深度,是作曲技法实施的依据和产生的动力源。从音乐创作的实践来观察,观念决定着方式,方式引导着实践,实践产生出音乐创作百花齐放的局面和多样化的音响形态。作为中国当代作曲家,我们缺乏如同西方古典浪漫时期的大量音乐创作的积累,也缺乏像印象主义、新古典主义、民族乐派时期那样多样化风格的实践。从普及性的创作一跃成为与世界同步的新音乐实践,在其积极意义的背后还隐藏着诸多艺术方面的缺憾和文化审美方面的遗漏,如此带给音乐创作某种历史‘割裂感’。因此在现阶段,多风格、多层面地体现音乐创作的表现领域,是非常有必要去经历和带有补课性质的做
法。目前,我们音乐创作体主要的问题表现为,在强调个性化的同时,缺乏整体审美意识和创作实践在风格规划方面的终极目标,以独立的个人行为为主,缺乏内部交流,加之音乐创作的评论缺失,很难在短期内形成成熟的外部环境和积极发展的态势。社会上种种消极的影响在腐蚀着创作的机体,权钱的势力在左右着创作的导向,身为精神的产品,却受着精神方面的干扰而不能以艺术的本体规律去实施和发展。因此,多一些内在实践的积累,少一些表面轰
capitel动的效应,冷静和清醒地从社会整体浮躁中脱离出来,这才是创作规律赋予我们今天作曲家的秉性。”石云生
(四)
作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中“当代西方作曲技法的分析体系研究”课题的带头人,姚教授在教学之外不忘理论建树。他先后撰写与主编了《20世纪作曲技法分析》《鲁托斯拉夫斯基偶然作曲技法研究》《实用音乐英文选读》《现代音乐分析方法教程》《勋伯格的作品及创作技法研究论文集》《音乐技法的综合分析》《作曲技法的基础训练》等著作,为国内现代音乐创作、分析专业填补了空白。他的研究成果《音结构——新音乐的创作研究》被列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度规划基金项目;《音乐技法综合分析教程》获2009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11年,姚教授当选为中国音协音乐分析学学会副会长。前不久,姚教授撰写的《作曲的基础训练》一书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该书在传统作曲技法训练教程的基础上,突出现代作曲创作思维与手段,以作者长期教学与科研
的学术成果,为作曲专业的学生和热爱音乐创作的读者,由浅入深并系统化地给予知识与能力的教授与训练,成为该领域带有突破性并具有普及意义的一本新教材。
现今日,姚教授身边带着七八个作曲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教学之外,学院王府大院一处僻静之所,是他常去潜心创作的陋室。这里安宁,却能给他创作冥想的驰骋空间。一个作曲家,不仅用音符抒写自己的一生,抒写自己所感悟的世界和社会;同时以自己的理论学养,培养更多用音乐抒写描绘这个世界的作曲人才,这样的人生,将多么充盈多
彩。
毒苹果事件-全文完-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48: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087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音乐   作曲   教授   创作   作曲家   分析   技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