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上海市徐汇区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可以怨。      ,远之事君。(《    》)
      ,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元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      ”两句。
2. 按要求选择。(5分)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其中语意最连贯合理的一项是(  )。(2分)
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      ,      ,      。      。      ,      ,纯正的可凭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①纯恃天赋的趣味不足为凭
②这三层功夫就是普通所谓学问修养
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
④纯恃环境影响造成的趣味也不足为凭
⑤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的体验
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⑥我们应该做的功夫是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
A.②⑥③⑤①④        B.①④⑥⑤③②   
步行速度C.①④②⑥③⑤        D.⑥⑤③②①④
⑵《乡土中国》中的哪个概念可以引入以下语段,用来更充分地凸显“CMC交往模式”的特征?(  )(3分)
网络的发展使人际交往模式中增加了CMC的模式(即以计算机网络为中介的人际传播)。在这种交往模式中,人们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地位,在网络上畅所欲言。网络不仅
成为宣泄情绪的一种渠道,也提升了人的权利意识和批判意识,使法制观念得以强化。同时,互联网进一步扩大了人的交际范围,使“弱关系”得到发展,个人社会网络的异质性变得更强。
A.礼治秩序            B.差序格局   
C.时势权力            D.名实分离
二、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情节模式是小说叙事的主要模式之一,历史悠久,成绩斐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人们阅读小说,是希望看到一个有曲折情节的故事,欣赏那种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布局安排。
②认识情节,可以从故事入手。一般来说,我们可以用不同的问题来区别故事与情节。对故事提出的问题是:下一步将发生什么事件?对情节提出的问题则是:事件为什么发生?
这并不是说在故事中就毫无因果链存在,而是指这种存在只有在形成为情节后才真正具有意义。这就是说,生活本身充其量只能提供故事而无法提供情节,因为情节总是对故事的一种重新安排,其目的是为了表达讲这个故事的人对他所讲的那个故事的看法与态度。这样,任何情节中都必然存在两个基本因素:作为实体的故事与使故事成为实体的结构,而逻辑性是其中的核心。因为正是逻辑使叙事主体将一系列的故事联结起来,构成一个被称作“情节”的整体。这个整体具体地可分割为无数个“场景”,它们通过因果关系来彼此衔接,以戏剧性冲突作为动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特定场景的作用在于充当情节发展的一个环节,既不能喧宾夺主地突出自己,也不能无所顾忌地游离于整体设计之外。譬如在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与左拉的《娜娜》里,分别都有一个关于赛马的场景。《娜娜》里的赛马仅仅就是赛马,它只能使我们了解到一些当时的社会风尚与社交活动;与此不同,《安娜·卡列尼娜》中的赛马场景使我们看到了安娜与渥伦斯基之间的私情趋于公开化,这不能不使安娜与其丈夫卡列宁的关系受到剧烈冲击,于是故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的内在需求。所以,赛马的场景在《娜娜》中似乎可有可无,而在《安娜·卡列尼娜》里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③由此可以看到,所谓情节,概括地讲,就是对于人的行为有目的地加以使用,其功能是
对现实生活中那些相对混乱与无序的状态做出挑战。这种挑战的实现前提是,被纳入文本中的那些表现人的行为的事件,通过某种因果关系达到一种高度的统一。
④要更好地发挥情节模式的作用,作家需要处理好两组关系。
⑤其一,偶然与必然。偶然能使情节发展中不断建立起的平衡被外界新的冲击不断打破,从而使读者的阅读兴趣有增无减地一直抵达终点。所以,巴尔扎克说,偶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然而也必须看到,情节模式能够建立的基础是以必然为内核的可然律,没有必然性也就无所谓事物的前因后果,从而也就无所谓作为情节的有机整体。偶然与必然就这样在情节小说中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对峙性。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出路是,在情节小说里一切偶然都是必然的替身,其意义在于为必然开辟道路。这也正是情节模式在现代艺术范式中处于四面楚歌之境的原因所在。
⑥其二,情节与情感。情节总是由人的外部行动构成的,而人类的情感体验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却具有内在性,这种隐秘的东西主宰着人的行为。所以,小说不能忽视对人的心灵历程的透视,单纯的情节展示不会赢得人们真正的兴趣。这样,在情节与情感之间似乎也就存在着一种分歧:如果将情感体验作为叙述中心,常常会导致情节线的延缓乃至中断;反
之,如果把情节活动作为艺术焦点,便可能会失掉许多展示内心体验的机会。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案有不少,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是将情节内化,使之成为内部情节。甚至可以说,真正重要的是内部情节,它赋予了情节模式以光明的前景。
3.除了文中提到的原因,第⑤段中巴尔扎克的论断还基于以下哪个前提?(  )(2分)
A.读者在阅读小说时最感兴趣的是情节
B.读者最希望看到情节一波三折的小说
C.伟大的小说家能够充分利用偶然推动情节
D.优秀的小说能激发并维持读者的阅读兴趣
4.以下哪一项最适合为第⑥段的解决方案提供佐证?(  )(3分)
A.在《阿Q正传》中,鲁迅不仅从叙事者角度活画出阿Q的可笑,也多处以阿Q的视角和语言展开叙述,让读者真实地感受到人物内心,对他产生理解与同情。
B.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在王熙凤出场时故意不道出她的姓名身份,让林黛玉由惊奇到迷惑,以她解谜般的心路历程展现凤其人,使人物形象格外鲜明突出。
C.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交替使用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使读者深入主人公内心去感受他对命运的挑战,简单的外部情节因内在情感变化的支撑而显得隽永。
D.在《变形记》中,卡夫卡除了设计“人变虫”这一具有荒诞性的情节外,用写实的手法描写主人公变形之后的各种遭遇和内心活动,使作品表达极为细腻真实。
5.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3分)
A.遵照情节模式创作的小说最受阅读者欢迎。
B.好的场景应对推动小说情节发展有所贡献。
C.小说情节总是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D.现代小说完全摒弃了传统小说的情节模式。
6.文章始终在比较中展开论述,请结合第⑥段的思路对此加以分析。(3分)
7.同班的小徐同学难以区分“事件”“故事”“情节”。请你根据上文内容,用简明易懂的方式进行解说。(5分)恒温器
(二)阅读甲乙两文,完成第第二次经济普查8—11题。(16分)
①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那也不见得。除非大雪三日,卖菜的出不了门,否则他们总还会上市卖菜的。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这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
②咸菜是青菜腌的。我们那里过去不种白菜,偶有卖的,叫作“黄芽菜”,是外地运去的,很名贵。一盘黄芽菜炒肉丝,是上等菜。平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地买来,洗净,晾去水气,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③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可比拟。
④咸菜汤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气,咸菜已经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经发酸。咸菜汤的颜是暗绿的。没有吃惯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
⑤咸菜汤里有时加了茨菰片,那就是咸菜茨菰汤。或者叫茨菰咸菜汤,都可以。
⑥我小时候对茨菰实在没有好感。这东西有一种苦味。民国二十年,我们家乡闹大水,各种作物减产,只有茨菰却丰收。那一年我吃了很多茨菰,而且是不去茨菰的嘴子的,真难吃。
⑦我十九岁离乡,辗转漂流,三四十年没有吃到茨菰,并不想。
⑧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菰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菰,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认他这话。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他是对什么事物都讲“格”的,包括对于茨菰、土豆。
⑨因为久违,我对茨菰有了感情。前几年,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茨菰的。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所有的茨菰,都由我一个人“包圆儿
”了。
⑩北方人不识茨菰。我买茨菰,总要有人问我:“这是什么?”——“茨菰。”——“茨菰是什么?”这可不好回答。
北京的茨菰卖得很贵,价钱和“洞子货”(温室所产)的西红柿、野鸡脖韭菜差不多。
活性炭滤池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
我想念家乡的雪。
(汪曾祺《咸菜茨菰汤》)
①在北方,盐与雪正如雷与电,它们的美是裹挟在一起呈现的。雪从天上来,而盐来自地下。不论它们来自天上还是人间,其形成都有一个浪漫的过程。谁能想到缥缈的云会化出那么轻盈、美丽、灿烂的雪花?谁能想到奔涌的海水会萃取出结晶、闪着宝石一样光泽的盐粒?
②在我的故乡北极村——那个夏至时能看到白夜的地方,每年的九月底就进入冬季了,雪花会与还没有享受够暖阳的我们不期而遇。初始的雪似乎还不大敢肯定这就是它们的落脚之地,所以雪下得斯文,有点小心翼翼的味道。一旦它们发现这片寒冷的土地使它们毫发无损,又能保持其明艳的肤时,它们就一改矜持的姿态,沸沸扬扬地腾空而下,把大地染得一片洁白、一片苍茫。
③雪来了,天气越来越冷了。这时的北方大地寸草不生,看不到一抹绿,所有的植物都成了寒冬的战利品,被彻底俘虏了,无声无息。我童年记忆中的北方人的餐桌上,是看不到新鲜的绿蔬菜的。不似现在,运输的畅通和市场的发达,数九寒冬也能吃到来自南国的蔬菜。
④盐在漫漫寒冬中披着它银的铠甲在北方闪亮登场了。它其实在秋天就亮着它的白牙向北方女人微笑了。秋季是北方人腌菜的时节,家庭主妇们把还新鲜的豆角、辣椒、芹菜、黄瓜、萝卜、芥菜等等塞进形形的缸里,撒上一层又一层的盐,做成咸菜,以备冬季食用。盐被白花花地撒向缸里的时候,会发出簌簌的声响,好像盐在唱歌。在秋天,山间的蘑菇也露出毛茸茸的头了,蘑菇除了晒干外,还可以用盐腌渍在坛子里存储起来,冬天时域 频域
时用清水漂出它的盐分,吃起来味道仍是鲜美的。所以盐在秋季是撒向北方土地的最早的雪,它融化了,融化在菜蔬最后的清香中。
⑤咸菜是北方人餐桌上的“正宫娘娘”,在寒风呼啸的日子里占据着统治地位,因而北方人也较其它地区的人摄盐量大,形成了口重的习惯。北方人对盐有种近乎崇拜的心理,认为它是力量的化身,所以民间流传着吃盐长力气的说法,那些靠力气生活的伐木工及家庭主妇,对盐的青睐可想而知。现代膳食的讲究与北方人对盐的巨大热情是背道而驰的,北方人对盐像对老朋友一样紧紧相拥,并未将它当敌人一样警惕着。虽然冬季可以从副食品商场购得新鲜蔬菜,紫白红黄地点缀着餐桌,但在餐桌的上角,总会有几碟颜黯淡的酱菜与之唱和着,有如一部歌剧在结尾时撒下的袅袅余音,它们呈现着旧时阳光的那种温暖与美好,令人回味。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3:29: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073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情节   故事   小说   模式   咸菜   没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