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法治人才如何养成

LEGALITY法治
涉外法治人才如何养成
加强涉外法治工作,建立涉外工作法务制度,加强国际法研究和运用,提高涉外工作法治化水平,是我国坚持扩大开放、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必然要求。在如今的国际大形势之下,培养涉外法治人才将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郭玲
7年前,当黄静作为西南政法大学首
届卓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实验班(以下简称涉外班)的学生,坐在台下、仰望着台上来自外交部的学娓娓道来“外交官是怎样养成的”时,她或许没有想到,几年后自己也走进了外交部的大楼,成为外交官队伍中的一员。
5年前,当杨馥全抱着多学一门小语种语言的心态走进西南政法大学卓越“一带一路”法治人才培养实验班(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班)时,她也没
有预料到,自己走上了研究东南亚法
律的道路。现在,她是中建八局南方公
司的法务专员,未来将会在泰国的法
律实务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
近年来,西南政法大学依托涉外班
和“一带一路”班,走出了一条富有自
身特、对接时代需求的涉外法治人
才培养之路。
“我们希望培养出的学生要具备
全球视野、中国立场,这样才能在未来
的涉外法治场景下发挥他们的作用。”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张晓君
说道。
全球视野,中国立场
周二上午,西南政法大学4305教
室,国际法学院的殷维副教授正在给
来自2018级的涉外班学生上一堂选修
课——《外国投资法》,授课形式是全
英文。“我希望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
所在国的法律制定者,你会如何设计
人源化抗体
法律规范?”在殷维的引导下,学生们
纷纷给出自己的答案。
李旭东和于晓凤是课堂上一贯表
现活跃的学生,更是殷维非常熟悉的
学生——30人的小班设置,让涉外班
的学生相较于普通课程的大班,可以
获得更多来自老师的关注,也会在课
堂上有更多的机会展示和表达。
来到大三年级,李旭东和于晓凤对
于自己的未来有着明确的规划,李旭
东希望未来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涉外
律师,而于晓凤则希望成为国际组织
中的一员。与曾经的师兄师相比,他
们的目标更加清晰,实现路径也更加
明确,这也得益于毕业的学生们在微
走出去 每届涉外班都会组织学生在大三阶段出国交流1至3个月,深入体验域外法律文化。图为2017级涉外班在美国。
28  小康INSIGHT CHINA
信“涉外大家庭”中无私地分享众多学术以及职业信息。
2013年,为深化高等法学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探索建立更为完善的法律职业人才分类培养机制,西南政法大学获批三个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西南政法大学针对教育部“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开展创新试点,涉外班自此开设。8年过去,涉外班已经慢慢摸索出一系列培养学生的方法,比起刚刚开始招生时的些许茫然,现在的它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们报名。“我们这个班的30人,是从500个报名学生中挑选出来的。”李旭东说道。
通常,涉外班会在全校的大一新生军训期间,面向全校选拔出一批优秀学生;每年的这个时候,也是西南政法大学特别热闹的时候。黄静就是在大一军训时报名考试,入选首届涉外班的。“我们要了解世界,也要让世界了解我们,以相互可以沟通的方式”,作为一名外交官,这是黄静最大的感受。而这一观念在心中萌芽、扎根,正是从涉外班的学习开始。
读懂世界的首要敲门砖就是英文,涉外班对于学生的英语能力有着硬性的要求。报考涉外班的一个门槛,即是高考英语成绩不低于128分(以全国卷为例);之后在笔试、面试的两轮考核中,更是会重点考查学生的外语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涉外班的培养方案更是纳入了法律英语和外国法专题等课程,WTO系列课程已经实现全英文教学,效果良好。而专题外教课,每个年级实验班均能体验到2个学期以上的美国合同法、侵权法等专题课程,这为涉外学子的专业英语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学生的培养中,除了配备专职辅导员,还会有学术导师,给学生更多的关注。殷维就作为学术导
师带班2019级和2020级的学生。除了
《外国投资法》,她还会教授《涉外法律
实务》、《WTO法律实务》等课程。从英
国留学回来的她希望在教授知识的同
时,可以将其他国家学生的学习习惯
和风格介绍给学生们,“我会强调:你
们要去了解,为未来和其他国家的法
律同行交流打下基础”。
“考虑到涉外班的培养模式和特
点,我们在课程考核上进行了颠覆性
的改革,与其他专业课程考核期末成
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不同,涉
外班的考核是平时成绩占60%,期末
只占40%。”西南政法大学教务处处
长张建文介绍,教学上,学校以更侧
重过程性评价的改革,引导学生调整
自己的关注点,让他们的学习更贴近
实务。除此之外,在学生跨国访学、引
进语言老师、研究生推免名额上,学
校也都给予了涉外班一定的政策倾
斜和支持。
“双语双法”培养“一带一路”人才
2019年5月8日上午,西南政法大
学国际法学院在学院6055会议室召开
效益费用比了“‘一带一路’实验班泰国班回国欢热点文学
迎大会暨学习总结大会”,学院党委书
记宋渝玲,院长张晓君,时任党委副书
记裴普,教师王泽银、夏丁敏,学工办
杨璐,以及“一带一路”泰国班23名同
学参加了那次会议。
会议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对“一
带一路”班的23名同学学成归校表示
热烈欢迎;二是了解同学们在国外的
生活学习情况,进行讨论总结,并据此
对培养方案做相应调整,以更好地完
善“一带一路”班的培养。会议中,张晓
君表达了对同学们的深切期望,指出
“一带一路”班的设立旨在取得以下成
效:1.学会用泰语进行基本的交流沟
通;2.搜集泰国在贸易、投资、税收、金
融等方面的法律条文,了解泰国的法
律体系;3.努力学习中国的法律知识,
强化自己的专业能力。
注重“国别法”是张晓君非常看重
的一点,也是他认为在未来的涉外法
律人才培养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他在
“一带一路”国别法律人才培养项目实
施方案(2020—2023年)中表达了看
重国别法的初衷:保障“一带一路”倡
议的共建与发展,离不开专业化的涉
外法律服务队伍,但我国涉外法治人
才培养中长期存在“重英语、轻非通用
语”,“重国际法、轻国别法”的认识误
区,加强和完善涉外法律人才培育建
设工作刻不容缓。
也是出于这一目的,西南政法大
学于2016年创设“一带一路”班,培养
具备扎实的国际法理论基础,并能够
熟练掌握一门以上东盟国家语言及英
语,熟练运用我国法律、东盟国家法
律,从事国际谈判、处理国际法律事务
的“双语双法”涉外法律人才。
如何做到这一点?西南政法大学
依托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的师资
和平台、外语学院师资、校特聘教授以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及合作学校师资,构建起优质的
东盟法律及语言师资队伍,截至目前
学校已与12所东盟国家高校签署了校
际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中国—东盟法
律研究中心已与11个实务单位签署了
具体的合作备忘录,并约定具体的交
流互访。
2018年8月19日,2016级“一带一
路”班23名学生开启赴泰国清迈大学
法学院为期一学年的交流学习。杨馥
全觉得,在泰国清迈大学学习的10个
月是大学生涯中难忘的一段时间,除
了泰语口语的进步很大,更重要的是
小康INSIGHT CHINA  29
LEGALITY法治
可以跟着泰国的同学一起生活、一起出门,感受泰国人的生活方式、社交礼仪、日常生活习惯等,“不切身到实地去生活感受,恐怕很难对当地有这样的了解”。
国别法律人才课程体系强调“思政、法学、国情及语言”四位一体。“思政课程对于我国法律人才培养,特别是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极为关键。项目课程建设工作,首先要将思政课程纳入到国别法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去,既作为课程建设的根本指导原则,也作为贯穿国别法律课程体系的重要教学内
容。”张晓君对此深以为然。他同时认为,注重学生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的了解与掌握,增强对其历史、人文、政治和地理等系统知识的理性认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今,“一带一路”班已经开办了5届,分别为泰国、越南、柬埔寨、缅甸四个方向,2020—2023年还计划再开设4个,培养120名国别法人才。
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人才支撑于晓凤正在实习的律所最近参与了一个国际仲裁案件,给了她很大的启发——对国际组织和国际仲裁规则的重视程度,非常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西南政法大学着重在三方面下功夫:一是由实务导师通过案例教学法独立授课;二是以“双师同堂”模式,由实务导师和校内教师同堂配合,互动教学;三是在课堂学时外,积极举办系列实务讲座、涉外实验班系列讲座,充分发挥实务导师专长。每届涉外班都会组织学生在大三阶段出国交流1至3个月,深入体验域外法律文化,初探比较法研究,希望借助这些方式培养学生为未来学习的能力。
以赛代练也是实验班常采用的训
练方式。在国内各种辩论赛以及国际
校际的比赛中,总能看到涉外班和“一
带一路”班学生的身影。作为涉外班的
首届学生,黄静和她的同学顾泽平、王
剑冰、陈琛、吴启智作为主力队员参加
了第四届WTO模拟法庭辩论赛,并荣
获冠军。比赛考验的是作为国家代理
人,如何合理提出己方诉求。两个月的
时间里,黄静常常将自己想象成为一
名国家代理人,穷尽各种方式案例、
法条、观点,捍卫自己所代表国家
的利益。“那个时候,我不止一次想象
过,有一天可以代表自己的国家站在
国际舞台上。”
翻看涉外班的荣誉录,这样的
例子很多。2016级的胡晓璇作为
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代表团成员,
获Honorable Mentioned、Best
Delegation双奖项;2017级的万子怡
获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亚洲模拟联
合国大会最佳写作奖。
王泽银是国际法学院的教师,也
是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项目官
员,有着多年留学泰国的经验。在她看
来,时常有相关企业会向“一带一路”
班学生投出橄榄枝,“说明社会需求非
常大”。
这一点正是张晓君思考的问题。
他表示,重视国别法律人才的队伍建
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
“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大量中国企
业走出国门,但缺乏了解投资目的国
法律的人才,使得海外投资缺乏必要
的风险防控。其次,当前一些国家滥用
其国内法“长臂管辖”,发起涉及疫情
的对华诉讼闹剧,急需大量通晓所在
双螺旋结构国法律及其运行的专业人员拿起法律
武器捍卫国家利益。再次,推动全球
“抗疫”合作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需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各国法律,
方能行稳致远。“‘一带一路’国别法
治人才培养项目有助于解决我国对外
交往中较为突出的人才瓶颈问题。以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发展为契机,为进
一步促进高等法学教育改革的深化发
展,促进人才培养与国家对外开放战
略深度对接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张
晓君说道。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
“加强涉外法治工作,建立涉外工作法
务制度,加强国际法研究和运用,提高
涉外工作法治化水平。”教育部高等教
育司发布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
年工作要点》明确要求“加强涉外法治
人才培养……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
供人才支撑”,这一切都为新时代我国
国际法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上,各地
高校都做了很多工作,北上广的高校
可能更聚焦面向欧美的涉外法治人
才,而西南政法大学依托着重庆的地
缘优势,将目光更多瞄准了东南亚地
区,在‘一带一路’法治人才培养方面
option60积累了更多经验。这种差异化竞争与
发展将会更有力地促进涉外法治人才
的培养和与实践接轨。”张晓君表示。
据了解,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经
教育部批准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合作举
办法学专业“3+1”中外合作办学本科
教育项目,还开设了侦查学专业海外
利益保护方向实验班,并于今年起与
四川外国语大学开展“法学+法语”两
校联合学士双学位培养项目,通过高
考招生,不断丰富涉外法治人才的培
养内容。
可以预见,在如今的国际大形势之
下,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将具有更加
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30  小康INSIGHT CHINA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5:36: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07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涉外   法律   学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