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央视_探索_发现_纪录节目的类型化

C ontemporary  TV
CONTEMPORARY  TV 73
观察与思考
2001年7月1日,《探索·发现》诞
麻绳男
国家干部生,它的出现并非偶然,在此之前英国BB C出售给中央电视台《环球》栏目播出的《失落的文明》和出售给《动物世界》栏目播出的影片已经开始培养中国的商业纪录片观众。美国的国家地理频道、发现频道、历史频道节目的渗透使得受众市场越来越成熟,央视《探索·发现》栏目也就应运而生了。
在大众传媒界的范畴内,我们经常提到的国家地理频道、探索频道所制作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影片应该被称为商业纪录片。它明显的标志在于可作为商品流通,进入电影院线放映,或进入商业电视网播出。它的标准,如果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就是“要有一个好故事”。因而我们追求本土化、娱乐化、原创性,也都是定位在保证有一个好故事的基础上。
如何理解故事?故事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数万年的口述,超过3000年的文字记载,2000多年的舞台演绎,110年的电影幻化、90年的电子传播。如何出浩瀚故事中那些赢得了受众的作品写作规律?人们发现将其类型化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在今天,类型化被好莱坞赋予了新的意义。为了能够
进行工业化生产,为了得到并复制成功的经验,降低学习成本和投资风险,类型化成为必须遵循的“题材制度”。对《探索·发现》来说,类型化归纳是提升收视率的第一步。客观来说,好莱坞商业模式下的类型化标准在纪录片领域依然有效。
“类型节目的概念最早产生于
媒介运作与市场调查的逐步结合,媒介主动通过市场调查和研究来明确界定有不同社会价值、文化品位、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的目标受众的人口学特征,然后通过恰当的节目类型来聚合和培养起对这一节目类型感兴趣的人”。一、故事题材的类型化
1.战争题材的类型战争题材一直是《探索·发现》诞生以来重要的选题方向,如《滇缅公路》、《战俘存亡录》等战役进程或者战争中受益者与受害者的体与个人故事。战争中有天然的正方和反方,也就具有天然的冲突。双方将领谋局布阵,前线厮杀的残酷惨烈以及平民受到的无辜屠杀使得这一类型在故事片和纪录片中都经久不衰。战争是人类集体记忆中最深刻的一部分,学会掌握战争技能同时又具备抑制战争的政治能力是人类的本能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说,战争类纪录片的观赏是集体重温历史和学习经验的过程,这就不难解释《探索·发现》的观众中70%是男性的原因了。美国好莱坞剧作商罗伯特·迈奇说,“战争类型中历来都会存在拥战和反战两个子类型”。拥战还是反战,作为一个硬币的两个面,是并行不悖的。《滇缅公路》描述了二战时期中国远征军浴血中缅印战场的经历,并试图告诉
今天的人们这样一个事实:正是因为中国出兵缅甸,才没有导致日本军人冲进印度,极大程度上遏制了日本和纳粹德国会师印度的疯狂战略,这是颂扬战争正义一方的典型例证;而在《战俘存亡录》中,生还的
两名幸存者和一名营救者代表两千
个经历了死亡行军和“地狱航行”的盟军战俘,也代表埋葬在中国辽宁的500名殉难者,口述日军沈阳战俘营令人发指的罪行,并指证他们的残忍程度甚至超过德国纳粹党卫军的时候,这无疑是反战者与和平爱好者所发出的最为振聋发聩的声音。从收视结果分析,两者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CCTV-10的收视排名均为第一。它们的影响力更可以从平面媒体的热衷程度和因特网BBS上的激烈讨论和留言可窥一斑。因此可以推导出以下结论:战争,作为最接近人类本能记忆的话题,永远会得到观众,尤其是男性观众的关注。
2.历史、考古题材的类型对这一类型的偏好,反映了今天的人类在解决诸如社会、宗教、政治难题的时候,首先会从原理出发,而原理更多来自历史上的经验,也就是所谓的“以史为鉴”,这种形而上的精神需求指导着受过高等教育并有着适宜社会地位的受众行为;在另一个更广泛的层面,几乎所有人都对先人的物质和心灵世界有着浓烈的好奇心,这或许是祖先崇拜在潜意识中的反映。渴望了解过去,是为了一个问了很久的问题:“我从哪里来?”另外,受众还存在着一个更为世俗的心理动机:对
财富与宝藏的钟爱。事实上,历史上各个阶段文明程度比较和各个地域文明程度的比较都有一个直观标准,就是遗存器物的精细和贵重程度。似乎历史与考古学界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共识,文明程度的
高低可以从占有稀缺资源,
加工稀缺论央视《探索·发现》纪录节目的类型化
◆盛振华
C ontemporary  TV性迷宫 电影 1999
交通流模型
CONTEMPORARY  TV
74资源、享用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得出结论。同样,今人的生存方式仍然是以占有、开发、利用、研发资源为主,这是国家乃至个人改变生存与生活质量的前提。44集纪录片《考古中国》是否暗含了这三重需求?最起码,这是我们制作的出发点。帝王将相的政治争斗、宫闱隐私、小市民简单但富有情趣的市井生活、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的爱恨情仇,通过陪葬器皿复原一个人物——墓主人的生前往事,
通过这些“碎片”的整理,融入史籍的记录重现一个时代,或者校正对一个时代的看法。这是一种历史共有经验在现当代的折射,使今天的人们或者感受危机、或者感到慰藉和愉悦。
3.科学(科幻)/惊悚/探险题材的类型
在这个类型中,商业纪录片更多关注前沿,或者说前瞻性科研领域的课题。2004年底,《探索·发现》根据央视国际网站观众的BBS留言统计出他们最为热衷的题材,依次分别是历史未解之谜、生命科学、宇宙探险,这似乎又在证明人类一切理性思考的母题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巧合的是,这也是好莱坞近几年来制作大型商业故事片的惯用类型,该类型故事片把对现实的关注移植到虚构的未来中去,面对克隆危机、病毒惊魂、外星智慧生命,尝试着去告诉人们什么是可能发生的,以及可能产生的失误和对策。这是人类经验的预期积累,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起到预言的作用。纪录片则不然,它们把科幻事件还原到现实中来,利用通用逻辑进行推理,证明像《第六日》、《小行星撞地球》和《后天》那样的虚构事件是否会发生,概率是多少,预计什么时候会到来,科幻故事片所描述的对策是否可行,现实中科学家的对策是什么,等等。2005年初为响应网友“号召”《探索·发现》播出的37集纪录片《秘境追踪》中,《病毒危机》属于惊悚类型,它更注重悬念的营造。
病毒的杀伤力在哪里?人类为何无法
克敌制胜?还有多少种病毒在暗中躲藏,它们在迅速变异吗?它们准备何
时卷土重来?
《极度恐慌》会在现实中上演吗?
而探险类型纪录片则会在揭开谜底的进程中遇到更多的障碍,影片的主线通常是克服障碍的过程。如《秘境追踪·惠更斯在行动》中,我们看到宇宙科学家为了证明地球人并不孤独,不间断地把探测器发往火星、泰坦星,探险的路线不断延伸,困难在不断增加,希望之火越燃越亮。从内容上来说,科幻故事片和科学(科幻)纪录片呈互补和互相借力的态势,从节目运营技巧上来说,紧跟成功先例的“跟随”法则被现代商业社会证明是可行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魔幻故事片《指环王》大获成功的同时,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很快推出《托尔金和他的〈魔戒〉》一片的原因。
综上所述,类型化是商业故事片的“剧作制度”,同样也是商业化纪录片可借鉴的,是生产需求最大化的产品、跨越文化障碍的产品、适应人类共同天性的产品保障。
二、类型化结构的普遍性要素结构的职责是使影片的故事环境越来越困难,迫使矛盾主体做出越来越艰难的选择再付诸行动,并尽量拖延、延宕这一过程的时间,通常会用如下手段:
1.危机
危机就是预期和现实之间的鸿沟,促使矛盾的产生。在人类的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实并不少见,但原生态纪录片并不追求这一元素,相反,抹杀冲突和戏剧性是它们的任务。而在笔者看来,纪录片与故事片唯一的界线是:可搬演,但不可虚构。在这种前提下,纪录片的表现手法借鉴故事片的创作方法应该是无可厚非的。也曾有人对笔者说,按照故事片剧作法的要求,许多危机会被“放大”,这就有悖于纪录的客观本性。自然科学是最为理性的,但是为
了观察细菌和星体仍然需要借助显
微镜和望远镜。我们赞成放大,但不赞成变形。无选择纪录只能说明制作者无法判定如何纪录。
2.悬念
医院合同管理系统悬念指阻断或偏离主人公行动或事件的正常进程,导致暂时或永久的结局不明。因为危机的产生,矛盾主体必须思考并采取行动解决。但是,在现实中,很多事件的走向是多种的,为了寻到正确的解决途径,必须排除错误的计划。比如,《秘境追踪·第五类接触》中,把可能遇到外星人的方法分为5类,从目击、心灵感应、被劫持(真实接触)、发射飞船主动寻到利用大射电望远镜搜索一般认为只有智慧生命才能发出的有规律的无线电波。影片采用排除法,得出最后唯一可行的结论——第五类接触是目前最现实的操作手段。但是,在真实的时间维度里很难选择一种正确的行为。因此,历史上一些行动的成功往往完全出于偶然,例如《北洋水师》中的一个情节,大清国舰队有过数次一招制敌
的机会,其中一次我方的射向日本海军军令部部长的座舰,而且它已经无法规避。如果命中,将会导致敌无首,不战而退。然而不曾料到敌舰由渔船改成,吃水较浅,定深过度,从它的下方驶过,胜利那时距北洋舰队仅仅一步之遥。把事件进程通过悬念的设置、延宕的手法表现出来不是单纯为了戏剧效果,而是为了将其中被今人忽视的瞬间重新揭示出来,告诉人们看似已成定论的一个事件中,有多少足以改变结局的变数,而当这一切变数都未能改变最终的命运时,观众不由得会发出历史弄人的唏嘘感叹。这就是戏剧的魅力。如果把危机和悬念(包括阶段性结局)算作一个回合的话,《探索·发现》每集影片一般都需要5-8个回合,以确保事件能够得到充分的张力。
3.纪录片的特殊材质:逻辑与观点假如危机和悬念是一切叙事性
观察与思考
C ontemporary  TV
CONTEMPORARY  TV 75
作品所具有的共性,那么作为人文地
理和自然地理类纪录片来说,它还有一个特殊的材质——推理过程和新观点。一般来说,该类影片的叙事模式更像数学证明题,必须有一个全新或部分已被改写的假设性观点(假说,也被称作核心悬念)
张卫平教你打篮球,围绕着观点产生一系列阶段性悬念。这些悬念可以架构全片并起到导引线索的作用,在尽量考虑条件充分性的情况下组织故事与事件作为论据加以论证,如果条件不充分,则要使用“缝合”手段。在完成叙事的过程中,经常只有一些事实“碎片”可供“编织”,因此假设也是不可或缺的。笔者甚至认为,这个片种的魅力之一是假说而非“开放性结尾”。所谓“开放性结尾”更像是一种无奈,一种能力所限的搁置,而假说,则是“审慎原则”下的创新。在《秘境追踪·纳斯卡线条:无法破译的密码》中,关于纳斯卡线条的用途,完全建立在一个崭新的假
说之上,即它是古印第安人家族间为划分水源而设置的以图腾为象征物的标志。为了证明这个看似虚妄的说法,我们必须到能够支撑它的证据。于是,要假设原住民拥有高超的几何、物理学知识,假设它们会建造短暂留空的飞行器(气球)。证明地面图案是家族图腾,以及为何使用复杂图腾而不是随便画一个简易符号?如何到地下渠,并如何证明地上图腾与地下水系之间有着复杂又精确的重叠与参照关系?在一连串的悬念解答过程中,我们搜寻了几乎所有能够到的文字和影像文献,遍及历史、环境、地质、水利、建筑、制陶、布艺各领域,结果发现,已经有专家成功地根据古纳斯卡人的陶器图案、纺织工艺和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复制出一只可以升空的气球,而地面图腾的线条与地下水系的走势通过地质
学家的仪器测定也相当吻合。
人们普遍认为,观看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类纪录片的心理动机是猎奇与好奇心理,而我们认为驱动力来自于人类本能,或者说来自于人类天性,是对历史争斗与和平经验的学习,像了解并亲近爱人、家人、友人一样的对爱情、亲情、友情等人类普遍情感的渴求,是为更好地生存和繁衍而与生俱来的掌握和分配资源、财富的欲望,更是作为智慧生命,对过去未解之谜和未来前景的理性思考。如果我们将这些收视原动力加以细分,发现每一种驱动力都可以派生出几种相对应的故事类型,这便是《探索·发现》创作的主要手段——类型化叙事。                                        (作者单位:中央电视台/责编:刘原)
近几年来,电视民生新闻的表现有泛泛之嫌,尽管受众觉得红火,但其中的苦楚只有电视人晓得。作为一个一直关注民生新闻发展的电视新闻工作者,有责任、有必要进行现时问题的归纳总结,并试图从中到当前对策,以供大家参考。
一、问题
1.认识的偏激化,导致传播效果的淡漠
一些记者认为民生新闻就是问题新闻、曝光新闻,属于批评性报道,于是在选题时,目光多集中在问
题上。这种带有倾向性的选题方法
加上地区的局限性,造成很多地方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报道选题狭窄、内容单一的局面。如某市新闻奖的消息类评选时,同一个新闻事件,同一个报道角度就报送了两件;选送的作品不是取款者在自助银行被劫,就是蒙面抢劫洗浴中心,要不就是便利店屡遭劫难等,让人感觉该市的治安状况很差,市民提心吊胆,对建设和谐社会极为不利。
2.题材的固定化,导致创作思路的陈腐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媒体由于对“工具”和“喉舌”性质的片面理解,自认为重要的严肃新闻灌输给受众时,要时刻注意用正确、成熟的政治观念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固守在僵硬的政治关怀模式之中。这种媒介本位的思想使媒体不屑于关注市井平民之事,忽略了对寻常百姓生活的全方位关照,背离了新闻服务受众的基本规律。具体表现为不能以平视的角度来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不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民众的视角去重点观察、体味生活中需要报道的平民
小议电视民生新闻的现时问题与当前对策
◆张惠萍
观察与思考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2:37: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069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纪录片   人类   类型   历史   发现   战争   悬念   新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