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楚辞国学教学讲义教案

第二单元  《楚辞》
第一课时 楚辞产生的背景与成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2)、了解《楚辞》的成书。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提取要点,概括叙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加强对楚辞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2)、了解《楚辞》的成书。
三、教学难点:
    (1)、了解《楚辞》的成书。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五、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热情
以楚辞的意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
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和《诗经》共同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南方楚国文化特殊的审美特质,以及屈原不同寻常的政治经历和卓越的个性品质,造就了光辉灿烂的楚辞文学,并使
屈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那么楚辞是怎样产生的呢,楚辞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跟随者老师的步伐,走进我们新的一课,楚辞的产生背景。
2、多种文化的交融
战国时期,楚国在长江、汗水。这片土地上生活着芈姓楚贵族和一些被芈姓征服的濮、越、巴、蛮等南方部落集团。芈姓贵族源于中原的祝融部落,他们在夏商时期往南方迁徙,所以一直被中原诸国以蛮夷视之。但是,楚贵族集团毕竟源于中原,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和楚国有着广泛的文化交流,所以,楚国文化和中原文化仍有许多相同之处。
但是,在习俗文化和审美趣味上,楚国明显地表现出不同于中原文化的特点。楚国的文化“信巫鬼,重淫祀”(《汉书·地理志下》)。这种崇尚巫风的习气,既是夏商文化的遗习,更是当地土著民族的普遍风气。巫文化对楚国审美风气的影响是明显的。楚地的艺术很兴盛,而这些艺术很多与祭祀有关,充满了浪漫彩。
3、楚辞的含义
“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这时“楚辞”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六经”并列。
宋黄伯思《翼骚序》云:“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学生根据以上表述试着翻译,并分析“楚辞”的含义,教师点评并做相关拓展:“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进一步说,楚辞的直接渊源应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
粉末冶金材料4、《楚辞》的编纂
教师简单介绍: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并出示《楚辞章句》的目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楚辞》的篇目作品。
六、拓展延伸
  学生查关于《离骚》的材料,以备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第二课时 《离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离骚》香草美人的象征和意境。
(2)、了解《楚辞》的形式和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学习香草美人的象征意中体味作者高洁的情操和爱国的赤子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加强对《离骚》的了解,增加对诗的热爱。
snake算法二、教学重点:
  (1)、 香草美人的象征及意境。
金华实验教育集团
  (2)、《离骚》的形式和语言。
三、教学难点:
    (1)、了解《楚辞》的成书。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五、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热情
以“风骚”一词导入新课,介绍《离骚》能够和《诗经》中艺术价值最高的“风”并列,其艺术价值可见一斑。并介绍《诗经》是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源头,《离骚》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源头。以《离骚》的重要价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白描《离骚》
学生以组为单位分享关于《离骚》的作者、创作背景、主旨、语言特、传说等内容,教师予以引导、评价和补充。此环节明确:《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
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
3、香草美人的象征及意境
    教师出示带有“香草美人”的句子: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并引导学生翻译,分析“香草美人”的含义。
教师讲授: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妒余之峨嵋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早在西周春秋时代发展起来的阴阳五行观念里,君和夫,臣和妇,放在同样的位置,这一观念可能影响了屈原的创作;《离骚》中充满了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香草作为一种象征物,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学生讨论总结香草美人的形象,并在《离骚》中出相关的句子分析体会。
4、《离骚》形式、语言特点
教师出示《诗经》《离骚》的诗句对比,学生举手分享发现两者形式、语言的特点。教师点评引导进一步思考。此环节明确:相对《诗经》,《离骚》是一种新鲜、生动、自由、长短不一的新诗体。这种形式是建立在对民间文学学习的基础上的。屈原以前,楚地流行的民歌句式参差不齐,并且采用“兮”字放在句中或句尾。《离骚》借鉴了楚地方言的形式特点,还吸收了大量的楚地方言。这些楚语使《离骚》带有浓郁的地方彩,增加了生活气息。
六、课外延伸
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关于楚辞其他作家、作品。
第三课 其他楚辞作家和楚辞艺术形式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楚辞其他作家作品。
(2)、了解楚辞艺术形式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提取要点,概括叙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加强对楚辞作家的了解,了解楚辞艺术形式的影响。
军品论坛
二、教学重点:
  (1)、楚辞的其他作家作品。
  (2)、楚辞的艺术形式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1)、楚辞艺术形式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五、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热情
以《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对宋玉等人的记叙(屈原既死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参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辞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导入,引发学生对这些楚辞作家的兴趣。
2、教学流程
一、宋玉等楚辞作家
学生以组为单位,分享关于楚辞其他作家的资料,并评选最优小组。
教师讲授补充:屈原之后,出现了一批楚辞家,唐勒、景参、宋玉等人,但是只有宋玉有作品传世。据《后汉书·艺文志》载有辞赋16篇。现在可以基本认定为宋玉所作的,有收入《楚辞》中的《九辩》,收入《昭明文选》中的《风赋》、《高唐赋》、《神女赋》、《
登徒子好赋》、《对楚王问》等。
《九辩》是宋玉的代表作,其内容主要是抒发他因不同流合污而被谗见疏、流离失所的悲哀,批判了楚国黑暗的现实政治。作品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对君王的忠诚和自己的怨苦之情,表现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并出示《九辩》中对秋景描写的段落:悲哉秋之为气也!……蹇淹留而无成。
并分析此段落:刻画了秋景的种种凄凉寂寞,并将其和自身的惆怅失意、冷落孤独之情和谐地交织在一起,感人至深。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实由此发端。《九辩》继承了《离骚》的抒情传统,把个人的身世之悲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怀联系在一起,形成悲愤深沉的风格特征。大威德金刚
二、楚辞艺术形式的影响
教师讲授部分,明确:首先,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这种诗歌形式无论是在句式还是在结构上,都较《诗经》更加自由,因此能更好地抒发复杂的情感和塑造艺术形象。就句式而言,楚辞以杂言为主,突破了传统的四言句式。就语言描写而言,楚辞善于渲染,形容,词语丰富。为汉代的赋体文学产生创造了条件。
其次,楚辞突出地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这种浪漫精神体现在感情的热烈奔放,对理想地追求,以及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想象的奇幻等。楚辞的另一浪漫特征表现在它通过幻想、神话等创造了一幅幅雄伟壮丽的图景,为李白、李贺等后世诗人所学习和继承。
H无穷控制再次,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他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后世的张衡的《四愁诗》、曹植《洛神赋》等诗歌,甚至小说《聊斋志异》都受到了影响。
六、拓展延伸
    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关于两汉乐府诗的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32: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053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离骚   学生   楚国   屈原   形式   文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