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文物与博物馆学《考古学通论》考试...

中国人民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
《考古学通论》考试试卷(A卷)
考试范围:《考古学通论》;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院/系: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一、名词解释(6选4,每题5分,共20分)
1.新莽嘉量
2.湖南道县玉蟾岩
3.自然标本
4.文物总收入登记簿
5.巩县北宋帝陵
6.专题展览
二、简答题(6选5,每题10分,共50分)
三异丙醇胺
1.列举三个历史时期考古断代法。
2.简述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基本特征。
3.论述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
4.信息化对博物馆日常工作的影响。
5.中国铁器的出现及其意义?
6.纸质文物湿法脱酸的优缺点?
三、论述题(3选2,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博物馆藏品分类的内容和目的。
2.战国秦楚墓葬的主要特点。
3.试例举三种不同形制的汉代铜镜,并对其特征加以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6选4,每题5分,共20分)
1.新莽嘉量是新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所制的铜质标准量器。它形如带双耳的圆筒,上为斛,下为斗,左耳为升,右耳上为合,下为龠,共有5种标准容量。“嘉”为美好和标准之意,“嘉量”即标准量器。其制造技术精湛、比例准确,是研究秦汉量制的重要材料。该器器壁正面有81字总铭,叙述王莽
自托为黄帝、虞舜苗裔及制定合于古制的度量衡制度等内容。每一种量器又各有分铭,记五量的名称、容积、径、深及底的面积。现仅见传世品藏于台湾省。
2.湖南道县玉蟾岩是指约在公元前13000~11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岩洞遗址,位于湖南道县,面积100余平方米。文化堆积厚1.2~1.8米,自然堆积层次近40层。发现烧灰堆等遗迹,遗址出土少量陶器和稻谷遗存以及石、骨、角、牙器、动物骨骼等。陶器制作粗糙,烧成温度低,陶土中多含石英砂砾个别可复原者为圜底釜形器,为中国已知最早的陶制品之一。出土的稻谷遗存,兼具野生稻、籼稻、粳稻的综合特征,是一种由普通野生稻向初期栽培稻过渡的最原始的古栽培稻,为迄今世界上已知年代最早的人工栽培稻实物。该遗址所见考古学文化是由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的一种表现。
3.自然标本是指经过科学整理制作后保持原形的动物、植物以及矿物等的实物样品,为供科研、陈列使用,它是为博物馆和自然科学研究机构所广泛收藏的一种藏品。自然标本是自然科学博物馆中最主要的藏品。
4.文物总收入登记簿是指文物藏品总帐,是国家科学文化财产帐、法律性文件。其格式有国家统一制订发布,其内容包括登记日期、总登记号、分类号、名称、时代、计件、计量、质地、完残程度、来源、入馆日期、入馆凭证号、注销凭证号、级别、备注等。
5.巩县北宋皇陵是位于河南省巩义市的西南部的北宋皇帝陵墓,东西绵延约13公里,南北约12公里,总面积达156平方公里。北宋9帝,除徽、钦二宗外其余7帝均葬于此,后从开封迁入赵匡胤之父赵宏殷的墓,该帝陵共有8陵,人称“七帝八陵”。北宋皇陵的帝陵陵园建制高度统一,平面布局相同,皆坐北朝南,分别由上宫、下宫、皇后陵和陪葬墓组成。在陵区设置奉陵邑,建立寺院。整个陵区中诸陵背洛水而面嵩山,地形均南高北低,并置陵台于地势最低处。皇帝陵台作三层台阶式的方形土台;皇后陵台作二阶式,均规模较小。此外帝后的陵墓需严格按照堪舆术来选择陵的位置、方向和下葬的时辰帝陵的。
6.专题展览是一种陈列形式,通常具有主题集中、内容专一、规模较小等特点。与专题陈列比较,具有更简便易行、经常更换、吸引观众的特点。如考古新发现展览、古尸展览等。由于专题展览的陈列品一般品种齐全,因而有助于专业工作者的科学研究和对观众的普及教育。
二、简答题(6选5,每题10分,共50分)
1.(1)树木年轮断代法
树木年轮断代法,是20世纪初由A.E.道格拉斯提出来的,这种方法的原理是:树木横截面上木质疏密相间,显示圆圈即年轮。年轮的数目就是树的年龄。年轮的宽窄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旱年生长受到限制,年轮就窄,雨量充沛、气候温润的年份,生长较快,年轮就宽。同一气候区中同种树木的不
同个体,在同一时期内年轮的宽窄谱是相似的。如果一棵活树的内层年轮与一棵死树的外层年轮相似,就说明死树是前一阶段生长的,如此类推,只要到这样衔接的相似年轮的树,就可以建立起本地区的主年轮序列。树轮年代学对考古最重要的贡献还在于它对碳-14年代的校正,得出更精确的年代。
大气环流
(2)古地磁断代法
地磁场的方向和强度自古以来就不断变化着。被烘烤粘土的热剩磁性贮存了古地磁变化的信息。一般粘土中都有少量的磁性矿物,在受高温(700℃以上)后冷却时,被地磁场感应,产生与地磁方向相同的永久磁化,其强度正比于当时的地磁场强度,称为热剩磁性。只有在再受到高温时原有的热剩磁性才会消失。古代的砖、瓦、陶瓷,以及遗址中的窑、炉、灶都受过高温具有热剩磁性。因此只要根据一系列年代明确的考古样品,定出古地磁随年代变化的实验曲线,就可以定出未知年代的样品的考古年代。
(3)碳十四断代法
碳十四断代法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威拉德·利比发现,其测定原理是:生物体在活着的时候会因呼吸、进食等不断地从外界摄入碳十四,最终体内碳十四与碳十二的比值会达到与环境一致(该比值基本不变),当生物体死亡时,碳十四的摄入停止,之后因遗体中碳十四的衰变而使遗体中的碳
十四与碳十二的比值发生变化,通过测定碳十四与碳十二的比值就可以测定该生物的死亡年代。
2.新石器时期的长江中游大概经历了如下文化阶段:彭头山文化、皂市下层文化、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各文化阶段基本特征如下:
(1)彭头山文化
①房屋分大型地面建筑与小型半地穴式房屋两种。
②墓葬墓坑小而浅,有方形、长条形、圆形和不规则形等。
③陶器多红或褐,有红陶衣。
④石器分为细小石器、大型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三类。
⑤水稻遗存的出土,说明距今水稻的栽培已越过了选育、驯化阶段,进入到稻作农业的诞生阶段。
(2)皂市下层文化
①人们对居址位置的选择多着眼于发展农业。
②石器共分三类,即大型打制石器、燧石小石器和磨制石器,以大型打制石器和燧石小石器的数量最多。
星光大道白婧
③陶器以夹砂陶为主,夹砂红陶和夹砂红褐陶的比例远大于夹炭陶,而泥质红陶和泥质红褐陶的数量比彭头山文化增多。
(3)城背溪文化
陶器主要用泥片贴筑法成型。
(4)大溪文化
①长江中游的先民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饲养家畜(猪、牛、羊)。
②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有少量骨器和木器。
③陶器早期以红陶为主,灰、黑陶的数量很少;晚期以黑陶为主,灰陶次之。
④房屋有圆形半地穴式建筑,也有圆形、方形、长方形的地面建筑。
⑤墓葬大都是一次葬,二次葬少见,大多数为头向南;葬式有仰身直肢葬、屈肢葬、俯身葬。
(5)屈家岭文化
①早期cspn
a.早期的石器磨制得比较粗糙,许多石器的边缘常有打琢的痕迹。
藏文网站b.陶器以灰黑陶为主,灰陶次之。
c.墓葬头向东北,随葬品大都为日用陶器,也有随葬生产工具的,如石铲、石锛等。
②中期
a.房屋遗址发现得比较多,按房屋的平面形制可分为长方形单间、长方形双间、圆形单间等。
b.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骨器和陶器较少。
c.陶器以灰陶为主,黑陶次之,红陶很少。
d.墓葬大都是“散葬”、“单人葬”,也无多人二次合葬墓。
③晚期
a.石器有中、小型上窄下宽的长方形石斧、弧背长方形双孔石刀、三棱锥形和三棱圆柱形有铤石镞。
b.彩陶纺轮数量增多,形制变小,彩纹多作太极图式和对称的双弧线中夹斜线的图案。c.陶器以灰陶为主,但红陶的数量较中期增加。
(6)石家河文化
①陶器以泥质灰陶的数量最多,有少量泥质红陶。
②纹饰以篮纹最多,其次是绳纹和叶脉纹。
③墓葬中一部分有二层台,墓坑和人骨用胶泥封填,葬式多为仰身直肢葬。
3.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一般而言,博物馆学应该既研究微观的博物馆系统,又研究宏观的博物馆事业,但其中微观的博物馆系统是博物馆学研究的核心。
一般地说,博物馆学研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研究博物馆藏品、陈列、观众以及各项工作及相互关系,博物馆事业建设各个方面以及各级各类博物馆之间的关系等;研究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具体地说,博物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许多方面,而每一方面又形成一个分支学科。博物馆学的分支学科,一般包括:
(1)理论博物馆学。主要探讨博物馆的基本性质、社会功能和特点以及博物馆与社会发展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其中又可以分为:
①博物馆学基础理论。这包括博物馆学研究对象、内容、学科性质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博物馆学结构体系;博物馆学方法论;博物馆学说史;
②博物馆基本理论研究。这包括博物馆特征、社会职能、社会条件及其未来的发展。(2)博物馆方法学。研究博物馆藏品的征集、鉴定、分类编目、保管、修复;陈列展览的设计、组织;对观众的服务、教育等工作原则和方法。它们分别发展为藏品管理学、陈列学、博物馆教育学等。
(3)博物馆管理学。从宏观上研究博物馆事业的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从微观上研究博物馆内部职能、机构组织、人员配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4)历史博物馆学。探讨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以及博物馆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性质、作用和特点。
(5)普通博物馆学。综合上述各个分支学科进行研究阐述的学科。
(6)专门博物馆学。这是把一般博物馆学的理论与工作方法应用于某些专门博物馆领域的学科。
4.(1)博物馆信息化的含义
博物馆信息化是指现行的博物馆工作的各个部门和一切职能都能够利用电脑成为日常工具,并且构成一个以藏品信息数据库为核心的网络平台。
博物馆信息化应该涵盖收藏保管、研究、陈列、教育和行政管理等博物馆工作的各个方面。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可以大致分成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知识工程等三大门类。
博物馆信息管理就是数据库和通用网络平台的建设。这是博物馆信息化的基本内容。博物馆的自动化系统既包括了与其他行业雷同的文物安全保护系统,也包括一批专门研制的、适应博物馆专业研究需要的专用自动化系统。知识工程是博物馆信息化的重头戏。包括了博物馆和各专业研究的专家系统的试验、标准化、研究等基础性软课题。此外,博物馆信息化还应该包含相应的电子化出版工作。最后,在上述博物馆信息化的基础上,升华成为一个全方位的数字化博物馆。
(2)博物馆信息化对日常工作的影响
聚类分析案例①构建各类藏品、资料档案数据库与文物保护系统,有利于对藏品进行有序管理。
②相应的电子化出版工作,将使博物馆传统的陈列出版观念向新颖的“大出版”思维转变。
③博物馆建筑的智能化管理,能快速有效地控制博物馆各功能分区的环境,有利于保护藏品。
④博物馆通用的网络平台能够对馆内众多部门进行有效地统一管理。
⑤各类档案、文物图片等数据库的建库时间长,工作量大,需要博物馆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5:24: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049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博物馆   研究   文化   年轮   博物馆学   陶器   藏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