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荒中的白芝浩原则

巴尔特 钱荒中的白芝浩原则
    关于货币史,似乎只有一个原则正确,那就是没有任何原则可以永远正确。货币问题从来都是大问题,而变革时代各种金属货币与纸币并存,更是颠倒众生,难怪马克思也曾引用19世纪英国国会议员格莱斯顿的名言,“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没有因钻研货币本质而受愚弄的人多”。白芝浩显然不在其中。我之所以反复引用白芝浩,源自其清晰而深刻的思考在几个世界之后,仍旧具有穿透力。白芝浩生于1826年2月23日,他被认为英国杂志《经济学人》历史上最伟大的主编,我甚至认为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财经编辑,迄今《经济学人》仍有保存这一个专栏名为“白芝浩专栏”。
白芝浩的年代是英格兰银行不动声却缓慢变化的年代,从一家私人银行到公共机构的转化已经开始。到了十九世纪,随着政府对于战争融资需求的缓解,英格兰银行挺过了百年,虽然经历了不止一次资助和停止兑付,但最终其证明了自身的生存能力和存在价值,“从任何一种意义来讲,它都是伦敦唯一的银行公司”(白芝浩语)。
关于上班这件事与此同时,正所谓“权力越大,责任越大”。但来自外界的期待也开始变化。公众开始并不仅仅满足于英格兰银行对于金本位的维护,经历了十九世纪三四十年年代议会调查和特许权变
化,英格兰银行不得不逐渐回应公众的期待,也就是应对钱荒之类危机的责任。
尽管英格兰银行在1946年最终收归国有,其中央银行原型以及理念仍旧可以追溯到19世纪,尤其是在没有榜样借鉴之下的探索。英格兰银行历史上各类危机,最终也促成了对于中央银行游戏规则的诸多改进。屡次钱荒等危机对于中央银行的最终成型以及游戏规则,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白芝浩原则虽然古老,重温有其意义,即在恐慌期间中央银行应为有需求的银行提供充分的、高利率水平的流动性。回顾历史是为了关照当下,英格兰银行的诞生可谓意外的必然,而其作为中央银行的角定位则是必然的意外。如今经济形势之下,我们实际已经进入一个金融危机更为频繁的年代,去年6月,中国的"钱荒风波"不过是一次小小的预演,中央银行应该稳定日渐不稳定的经济,正如有人所谓的“大央行时代”回归。
太阳底下无新意,但人真的能够避免两次趟进同一条河流么?梳理中央银行的历史使命的形成,也是为当下的市场动荡提出一系列尚未解决的问题: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功能与逆向选择的道德风险如何平衡?谁又来充当国际社会的最后贷款人?更或者,谁又来监管监管者呢?
秒的定义上文提到的1810年金块委员会,也早早对货币政策做出一个类似的结论,“复杂的国家贸易知识、深奥的货币流通理论使得任何人或一组人,都无法使用合适的工具调整或经常调整国家的贸易需求”。
金融完全基于人类智慧的演进,无论英格兰银行银行或者我们今日的货币制度,如果放在演化的角度之中,看似历史的偶然,却又都是逻辑的必然。历史由时间构建,但不同的历史有不同的时间历法。法国年鉴学派的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经提出长时段、中时段、短时段三种历史时间,对之对应的分别概念则可以归结为为结构、局势、事件。换而言之,我们日常或传统谈论的历史,其实不过是一些戏剧化的事件片段,属于更深远历史的“表层上的激荡”、“潮汐在其强烈运动中掀起的波浪”。
报时器>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也正因此,剖析英格兰银行的诞生,这一历史事件看似人类智慧与机心无意而闪耀的结合,事实上离不开环境、经济、国家、社会、文化等慢节奏历史潜流的演进与推动。反观之下,谈论英格兰银行前世今生,不得不略略交代其滋生的土壤以及背景,亦可一窥金融历史的进化之旅,甚至国家文明兴衰失败的暗涌脉络。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8:29: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037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历史   白芝浩   国家   开始   需求   银行   调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