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 ...

《点到直线距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教学设计
1.复习回顾,帮助学生回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并为情境导入问题作好铺垫.(计划时间:1分钟)
问题:你还记得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吗?
再练习一下:求平面上两点A(1,3),B(3,1)间的距离.
2.情境导入:由学生熟悉的三角形面积求解,导入本节课课题.(计划时间:3分钟)
问题:已知平面上三点A(1,3),B(3,1),C(-1,0),求△ABC的面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利用初中的三角形面积公式,此处可以让学生思考,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讨论回答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导入本节课课题:如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3.数形结合,分析任务,理清思路.(计划时间:2分钟)
思考讨论:回忆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怎样定义的?在此基础上利用两点距离公式怎样用坐标算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在这里引导学生讨论“你打算怎么办?”,引导学生把这个新问题转化成已经熟悉的问题,体会“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4.探究讨论::怎样求点到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的距离?为进一步探究点到一般直线的距离做铺垫。(计划时间:3分钟)
通过点到与坐标轴垂直的直线的距离探究,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理解,逐步体会用代数运算解决几何问题的优越性。在探究出总结出的特殊结论后并进行简单的练习。由于此类题较简单,可以让学生进行口答。
淑女班(1)点到直线的距离?
(2)到直线的距离?
练习一下:求点到下列直线的距离.
(1)直线 l:3x=2;          (2)直线 m:y=-1。
5.深入探究求点到直线距离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选择更好的方法得到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问题:怎样求点到直线l:Ax+By+C=0(A≠0且B≠0)的距离?
(1)思路一 :你是否想到以下方法?试一试通过下面方法计算出所需要的点到直线的距离.(计划时间:3分钟)
王玉辉先过点P0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Q,则|P0Q|就是点P0到直线l的距离d;然后用点斜式写出垂线方程,并与原直线方程联立方程组,此方程组的解就是点Q的坐标;最后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出|P0Q|.
根据学生情况,教学时可以给予以下引导:
思路一中的难点在于求交点坐标,以及两点之间的距离,计算量颇大,在此可以通过课件的方式呈现思路一的推导过程,并把此推导过程作为学生课后探究作业.
佳能960
借鉴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结合点到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的距离较易求解的特点(强调这一点),有没有同学能将思路一的方法进行改进,使得方法简单些?
在探究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时,把学生引导到教材所采用的方法上:借助直角三角形,采用面积法求解的推导方法,即思路二.另外,此处也可以让学生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推导方法还有很多,可以让感兴趣的学生做为课后探究内容来深入学习。
(2)思路二:借助直角三角形,采用面积法完成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过程。(计划时间:4分钟)
在此引导学生理清推导思路,并利用课件呈现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推导过程。
6.引导学生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分析,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公式(计划时间:3分钟)
思考讨论:怎样利用点到直线Ax+By+C=0的距离公式
让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1)公式应用时,直线方程需要化成一般式吗?
()公式对A=0,或B=0仍然成立吗?
(3)此公式适用于平面上任意一点吗?
7.针对性练习,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应用练习,熟悉公式.(计划时间:10分钟)
练习一、二较为简单,是公式的直接运用,在此可采用学生板演,集体评价;或者同桌检查,相互评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先作为练习,然后由学生或教师再进行讲评。
大容量存储器(1)练习一:P0黎明大学图书馆(-1,2)到下列直线的距离
① 5y=3      ② 2x+y=10  ③ y=3x+5 
(2)练习二:若点P(3,m)到直线的距离为1,求实数m=?.
(3)例题6: 已知平面上三点A(1,3),B(3,1),C(-1,0),求△ABC的面积。 
在运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时,教师要重点强调公式的规范应用:强调先将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后,再将点的坐标带入到直线方程进行计算,并指出,当直线垂直于坐标轴时,可直接采用图解法观察.
8. 应用拓展,知识外化,能力提升。(计划时间:5分钟)
本单元第四小节教学内容较少,若教学进程进展比较顺利,时间来得及,可以提出以下思考题,把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问题也处理掉。
(1) 探究:求两条平行直线:3x+4y-8=0与:3x+4y+2=0间的距离
设置意图:①引导学生将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转化为点到直线间的距离;②进一步引导探究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公式的推导。流量生成
(2)能否推导出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
9.针对性练习,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应用练习,熟悉公式.(计划时间:5分钟)
练习较为简单,是公式的直接运用,在此可采用学生板演,集体评价;或者同桌检查,相互评价的方式。提醒学生利用公式时注意公式的前提条件:
①直线方程均需化成一般式方程;②两条直线方程中的x、y系数必须分别相等.
练习一:求直线两条平行直线:3x+4y-5=0与:6x+8y-9=0间距离。
练习二:求与直线l5x12y+6=0平行且到l的距离为2的直线的方程.
10.拓展提高,能力提升.(计划时间:5分钟)
教材所提供的内容足以满足一堂课的需求,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可能的需要,提供一道补充例题:求过点A(1,0),且与点M(2,3)和点N(-2,1)距离相等的直线l的方程。若教学时间充裕,可以利用本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拔高。
此例题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思维拔高,引导学生思考时,学生最易想到的是待定系数法解题,此时要通过课件演示的方式,提醒学生待定直线斜率时要考虑全面,规范解题。而对于数形结合法解题的讲解,需要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观察猜想,得到最终的解题思路,此时要充分利用好课件的直观演示作用。
11.课堂小结(计划时间:1分钟)
本节课解决了点到直线距离问题,建立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在推导过程中,我们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将求两点间的距离转化为了求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的长度,这降低了运算难度.而在两条平行直线的距离研究中,我们也将两条平行线直线的距离也转化为了点到直线的距离,这种降维思想方法今后还要多次运用。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6:47: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027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直线   距离   学生   公式   方法   问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