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_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探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
教学目标:
1. 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通过画、折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认识,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
2.会借助三角尺、量角器、方格纸画垂线,进一步丰富操作活动经验。
3. 通过操作活动,探索有关垂直的一些性质。
教学重点: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认识,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
教学难点:探索有关垂直的一些性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知
1.如图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A.       B.
C.    D.
2. 2. 若∠α=20°,则∠α的余角为(  )
A.20°B.160°C.70°D.160°
3. 一个角的补角是它的余角的三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的复习,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内容:
问题1:左图是我们学过的两条直线的什么位置关系?
问题2:右图也是两条直线相交,它和左图有什么区别?
学生会说:右图中两条直线相交形成90°的角。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直相交(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左右两图的对比,让学生感知垂直是特殊的相交。
三、自主探究,理解概念
活动内容:
问题1:我们的身边有互相垂直的直线吗?你能到吗?
集团税务筹划难度
问题2:自学指导(5分钟)
自学P41的“想一想”之前的内容并思考:
      1、什么叫做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怎么表示两条相互垂直的线?
      3、两条直线相交,为什么定义中要求有一个角是90°就可以?而不是2个,3个,4个角是直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生活中也存在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通过自学,明确垂直的定义,垂线的定义和垂足的定义。问题3的设置,让学生回顾邻补角,对顶角的定义及性质。
活动内容:
1、板书垂直的定义、垂线,垂足,垂直的表示符号。
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                           
通常用“⊥”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读作垂直于
2、垂直的表示:
               
记作ABCD,垂足为点O新安江第二初级中学                记作lm,垂足为点O
3、垂直的数学语言描述:
煤田地质与勘探 ABCD (已知)          ∵ ∠COB=90° (已知)
∴ ∠COB=90°(垂直的定义)    ∴ ABCD (垂直的定义)
设计意图:几何的学习要渗透三种语言的转化,这一章的内容都是针对几何图形中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学习,尤其对三种语言的转化是重点。符号语言的渗透,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推理过程的书写。规范书写语言,为以后学习证明一和证明二打下基础。
活动内容:
1.你有哪些方法可以画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学生自己动手画图。个别学生来演示画法.
2.在白纸上画完垂线,那在方格纸上只借助直尺怎样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3.给你一张纸,怎样折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学生演示。
NUEMANN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如何画出两条垂线,不必拘泥于课本上做一做提出问题的顺序。直接抛出问题,你有哪些方法可以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让学生发挥想象。学生首先考虑的就是用尺子和三角板,然后再抛出问题如何在方格纸上和用折纸去得到垂线,层层递进。
活动内容:
1.如果把这张纸的折痕看做一条直线,那么能画它的几条垂线?
2.如果过一点,又能画这条直线的几条垂线?这一点在直线上或者在直线外,分别会有几条垂线?
3.总结垂线的性质1: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想象得到一条直线可以有多少条垂线?如果固定一点又可以过这点画出几条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通过画图,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垂线的性质。
活动内容:
1.直线是由什么组成的?
2.点P是直线l外一点,POl,点O是垂足,点A,B,C在直线l上,比较线段PO,PA,PB,PC的长
短。你发现了什么?
3.总结垂线的性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所连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
4.点到直线的距离:过A点做l的垂线,垂足为B,线段AB的长度叫做点A到直线l的距离。强调:线段AB的长度才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5. 学以致用:如图,要把水渠中的水引到C点,
湿地松粉蚧在渠岸AB的什么方向开沟,才能使沟最短?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形,得到垂线的性质二。借此,再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
4、知识梳理,回顾总结
师:本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定义1: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定义2:过A点做l的垂线,垂足为B,线段AB的长度叫做点A到直线l的距离.
性质1: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归纳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再来回顾所学内容。
5、达标检测,巩固新知
1、过点P 向线段AB 所在直线引垂线,正确的是(    ).
A                B                      C                      D
2. 如图,OA⊥OB,∠1=35°,则∠2的度数是(  )
A.35°  B.45°  C.55°  D.70°
3. 如图,CD⊥EF,垂足为O,AB是过点O的直线,∠1=50°,
则∠2的度数为(  )
A.50°  B.40° C.60°  D.70
A
C
B
D
C
B
A
4.如图:∠BAC=90°,AD⊥BC于点D,则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有(  )个。
①点B到AC的垂线段是线段AB; ②线段AC是点C到AB的垂线段;
③线段AD是点A到BC的垂线段; ④线段BD是点B到AD的垂线段。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如图:已知∠ACB=90°若BC=4cm, AC=3cm,AB=5cm,
点B到直线AC的距离等于_____。 
点A到直线BC的距离等于  ____。
A、B两点间的距离等于______。
设计意图:
六、板书设计
2.1 探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
一、垂直相关概念        二、垂线的性质1        三、点到直线的距离
   
垂线的画法                垂线的性质2       
                                                练习
                         
七、作业布置
助学2.1第二课时
佳木斯工学院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归纳并总结,但他们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推理能力还需慢慢培养。学生在小学已经认识了平行线、相交线、角;在七年级上册中,已经对角及其分类有了一定的认识;上一节课又进一步学习了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两角互补、互余等概念,这些知识储备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具备了掌握本节知识的基本技能。
效果分析
检测效果:学生对当堂检测题的完成度达到100%,正确率能达到90%。
效果分析:所出检测题目中, 第一题是对垂线的画法的考察垂线强调一定是一条直线第二和三题是对垂直定义的考察垂直得到90°的角。第四和五题是对垂线段的考察。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有关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成4个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为今后学习几何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了证明几何体提供了一个示范的作用。本节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视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推动作用,所以本节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49: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6027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直线   学生   垂直   垂线   学习   定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